有關於道爾頓的生平及相關分子原子說
道爾頓的求學路
道爾頓(1766-1844年)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只讀了幾年的小學就在家種地,但他頑強自學,1780年時終於受聘到英國肯達爾城的一所教會中學任教。
這個道爾頓在鄉間耕鋤之餘還要尋書覓字,現在進了城更是如魚入海,終日訪賢問能汲取知識。其中一個叫約翰.戈夫的老人,在博學上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老人雖是雙目失明,感覺卻十分敏銳,可以憑感覺做化學實驗。只見他伸手抽出一支試管,又從架上拿下一隻瓶子,倒出一點兒藥粉,裝入管內,劃火柴點著酒精燈,那試管移動向燈頭加熱,準備水缸,收集蒸汽,又側比重又側壓力,那雙手熟練地恰如他用什麼物件,那物件就正等在那裡。那雙眼不像失明了,倒像是一個明眼人幹這種事,幹得太熟了,懶得睜眼去看。通過這件事老人教給他:做事一要靠熟練,二要靠細心,這樣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即使眼睛失明。約翰.戈夫老人又傾其胸中才學,教他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物理,化學,數學。道爾頓在這個小城市教中學12年,跟這位盲老人補習了大學的全部課程。 他學富五車,才思敏捷,更可喜的是養成了一個勤觀察愛思考的好習慣。
色盲症是怎樣被發現的
有一次他為孝敬老母親,買了一雙長筒襪子送回家裡,不想母親一見立即不悅道:「孩子,就算你有孝心,也不能讓我這樣的年紀穿著這櫻桃紅的顏色襪子去教堂做禮拜吧?」這一句話把道爾頓說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說:「這明明是正合你老人家穿的深藍色嘛,怎麼會是櫻桃紅呢?」在場的人見狀都哈哈大笑。
後來道爾頓又拿各種顏色紙讓他的學生去認,終於他成了第一個發現和研究色盲的人,於是他專門就此寫了論文並留下遺囑,死後請將自己的眼球拿去解剖好探清色盲的原因。
道爾頓的原子說及相對原子質量說法的提出
道爾頓除研究色盲外,長期的大量的工作,就是觀察天氣,他一生記錄了20萬條觀察記錄,直到臨死前的15分鐘還記了一條:今日微雨。他在觀察天氣時對空氣發生了興趣:空氣是那麼自由均勻地流動,而盛在容器,又給容器壁均勻的壓強,他工作累了在爐邊喝茶時,那茶香又均勻地飄散到整個房間。看來氣體是些極小的微粒,要不它怎能這樣自由的勻稱的溶融?
此時已經有學者的關於原子的設想,他想要把其變成化學的原子論。在無數次實驗中,道爾頓早就發現這種元素的結合總是按一定的比例,比如把氫氣和氧氣放在一起化合,總是兩份氫氣和一份氧氣結合成水,要是氫氣用完了,氧氣還有剩餘,它永遠也只能是氧氣,而不可能硬擠到水裡。為此他在1808年終於寫成《化學哲學的新體系》一書,指出化學的分解和化合所能做到的,充其量只是使原子彼此分離和再結合起來。物質的新的創造和毀滅,卻不是化學作用所能做到的,其所以不可能正如我們不可能在太陽系中放進一顆新的行星或消滅一顆現存的行星那樣,或者正如我們不可能創造出或消滅掉一個氫原子一樣。」就是說物質由各自的原子組成,想把鐵原子變成氫原子是辦不到的。
既然元素的原子各自不同,那麼它的重量一定不同。聰明的道爾頓想出一個巧妙的方法,根據各種元素在化合反應時的比例,選擇最輕的氫,定它的原子量為1,以它為基準,其他元素是氫的幾倍就是它的原子量。在1803年9月6日,道爾頓用這種方法很快列出了化學史上第一張有6種簡單原子和15種化合物原子的原子量表。為了區分這些不同的原子,道爾頓還制定了一套元素的符號表。
為此,他被吸收為皇家學會會員,英國政府授予他金質獎章,柏林科學院授予他名譽院士,法國科學院授予他名譽院士。
原子論的再發展
但是,人無完人。偉人也有解釋不了的問題。
1822年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做了一個氫氧化合成水的實驗。他取了兩升的氫和一升的氧混在燒瓶內,密封燃燒,生成了水蒸氣,一量得到的水蒸氣是兩升。他就問道爾頓:「我們都認為同體積氣體的原子數相同,而你剛才看到的反應是兩個氫原子加一個氧原子生成了兩個'水原子',這樣一來豈不是每個水原子裡只能含有一個氫原子半個氧原子嗎?按照你的原子論,原子是化學反應中最小的不可分的單位,這'半個'又怎樣解釋呢?頓時,道爾頓被問得啞口無言。
直到1811年,義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在原子論中引進了分子概念,創立了原子-分子論:氣體都是以分子狀態存在的,化合物的分子都是有幾種不同的原子構成,而且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氣體所含的原子數並不一定相同,而所含的分子數則是肯定相同的,都是6.02×1023個,後人將這個數字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在原子和宏觀物質之間有了分子這一層過渡,許多化學反應都能很好的解釋了。
經歷了種種事件,恩格斯給予了道爾頓較高的評價:指出化學新時代是從原子論開始的,道爾頓是近代化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