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旨在替代塑料的新型生物材料

2020-11-11 cnBeta

如今,塑料極為常見,被廣泛用於許多行業,但對環境構成了重大挑戰。有些類型的塑料在環境中不會分解,是一個重要的汙染源。取代塑料的挑戰在於,可持續材料往往機械性能有限,製造工藝複雜。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有一種替代品,可以消除石油基塑料。

研究人員有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從一種木質衍生纖維和雲母中製造出與納克結構相似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適應大規模生產,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調色性。天然納克具有像磚頭和砂漿一樣的層次有序的結構,使其具有強度和韌性。

研究人員設計的材料採用TIO2塗層雲母微孔板和纖維素納米纖維。它可以使用定向變形裝配法製造。該方法將TIO2-雲母和CNF的水凝膠壓制。製造工藝和多尺度水平有助於材料的載荷再分配和韌性。

使用該製造工藝的材料具有比聚醯胺和芳香族聚碳酸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2倍的韌性,使其比傳統的石油基塑料更堅固。新材料的另一個顯著的優點是,它可以適應更廣泛的溫度範圍。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材料可以在零下130攝氏度到250攝氏度的溫度下生存。傳統塑料在高溫下往往會變軟,限制了其實用性。雖然這種材料比傳統塑料更堅固,但它也是可持續和環保的。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新材料何時或是否可能實現商業化。

相關焦點

  • 「安徽日報」新型仿生材料可替代塑料
    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能極大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將仿生結構設計理念運用於高性能生物基結構材料的研製上,發展了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型材料製造方法,實現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材料的規模化製備。
  • 科學家研製出利用回收廢物製成的新型塑料
    一種由回收廢物製成的新型塑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會降解。這種物質名為聚羥基丁酸酯,不久將被主要用於生產和分解一次性產品,對環境友好。這種創新材料可以通過弗勞恩霍夫生產系統和設計技術研究所IPK及其合作夥伴開發的新工藝進行工業規模生產。日常生活中沒有塑料是很難想像的。
  • 可替代塑料的新材料出現了!中國科大研製出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現有的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都受到機械性能較差或製造過程的過於繁瑣的限制,這些因素從成本和生產規模上制約了這類材料的應用。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可以極大地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
  • 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及其應用
    但同時,由於大量的廢棄塑料製品難於分解,構成了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處理高分子材料廢棄物這一熱點課題在全球得到普遍關注。所以,製備環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來代替傳統塑料,研究和開發可降解塑料成為治理汙染的有效實施方法,可降解塑料也由此成為國內外的熱門研究方向。
  • 科學家開發出與人骨成分相似的可3D列印材料
    一度,塑料、金屬和陶瓷都曾經被認為是可用於關節置換的最新和最好的材料,但是它們對患者的疼痛緩解和活動能力的恢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些材料不能持久。Pilliar被稱為加拿大的陶瓷材料之父。如今,通過與另外兩位研究者攜手,已經成為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生物材料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名譽教授的Pilliar找到了可以用來製造未來植入物的天然成分。
  • 鄭月明:建議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以下為《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的全文。一、建議背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綠色、循環、可持續性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
  •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2021-01-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研發一系列可持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該問題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案之一。現有的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都受到機械性能較差或製造過程的過於繁瑣的限制,這些因素從成本和生產規模上制約了這類材料的應用。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可以極大地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3D列印新型生物油墨
    【PConline 資訊】來自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麻薩諸塞綜合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油墨用於3D列印,其中包含富含血小板的血漿。這可以讓生物3D列印的組織具有改善的癒合性能。
  • 每經24點|芬蘭研究發現可替代塑料的新材料;多家券商看好下周A股走勢
    每經編輯:趙慶1丨芬蘭:木質纖維和蛛絲合成材料可替代塑料據新華社,芬蘭研究人員利用木質纖維和蜘蛛絲成分研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基材料,未來有望用作塑料的替代品。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這種合成材料可以替代塑料,用於醫療用品的生產以及紡織業和包裝業等。與塑料不同,木質纖維和蜘蛛絲這兩種材料的優點是它們可以生物降解,比較環保。但研究中使用的蜘蛛絲並不是從蜘蛛網中提取的,而是人造蜘蛛絲,其中的絲蛋白分子化學性質與蜘蛛網中的絲蛋白分子相似。
  • 日研究人員用大腸桿菌「造」出最耐熱生物塑料
    原標題:日研究人員用大腸桿菌「造」出最耐熱生物塑料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大腸桿菌,通過轉基因操作和光反應等方法,製作出400攝氏度左右高溫下也不會變性的生物塑料,是當前同類塑料中最耐熱的。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等機構聯合發表的公報說,這種塑料是透明的,硬度特別高,用於汽車上代替玻璃,能大幅度減輕汽車重量,從而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生物塑料用來自植物等的生物質為原材料生產,有利於保護環境。但此前的生物塑料硬度和耐熱性都較差,所以用途有限,一般都是作為一次性材料使用。
  • 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內窺鏡
    打開APP 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內窺鏡 MEMS 發表於 2021-01-15 14:15:59 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內窺鏡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具體來說,以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作為仿生結構中的磚塊,一方面為結構材料提供了遠高於工程塑料的強度。另一方面,還通過裂紋偏轉等仿生結構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韌性和抗裂紋擴展性能,從而為該材料作為一種新興的可持續材料,來替代現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堅實基礎。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具體來說,以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作為仿生結構中的磚塊,一方面為結構材料提供了遠高於工程塑料的強度。另一方面,還通過裂紋偏轉等仿生結構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韌性和抗裂紋擴展性能,從而為該材料作為一種新興的可持續材料,來替代現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堅實基礎。
  • 瑞士研究人員開發出列印微縮器官的方法
    瑞士EPF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可列印外觀和功能幾乎與原尺寸器官相似的微組織。微型組織的寬度可以微小到幾釐米,能使科學家研究以前不可能的生物學過程,甚至測試新的治療方法。多年來,微型版器官,例如腦,腎和肺(稱為「類器官」)皆是從幹細胞中生長出來的。有機體有望減少對動物測試的需求,並提供更好的模型來研究人體器官的形成方式以及該過程在疾病中如何發生。
  • 研究人員開發出超高性能金屬氧化物材料
    等離子體材料廣泛應用於顯微鏡、傳感、光學計算和光伏等領域。最常見的等離子體材料是金和銀。其他一些材料也表現出類似金屬的光學特性,只是在有限的波長範圍內表現不佳。近年來,人們在尋找除貴金屬以外的高性能等離子體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處理塑料有救星 研究人員開發可分解塑料的酵素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與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分解塑料的酵素,有助於解決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問題。據悉,該報告被發表於美國同行評審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中。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3月3日,一名英國男子在峇里島海域潛水時拍下觸目驚心的一幕。
  • 可替代塑料 科學家研發出生產高強度生物基材料方法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材料研究論文,介紹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生產高強度生物基材料的製造方法,這種材料可以作為塑料的替代品。  石油基塑料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了挑戰,但難以找到與其機械特性相似的可持續生物基塑料取代它們。
  • 二氧化碳基新型生物降解塑料量產
    據悉,吉林30萬噸/年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已於今年4月19日在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區正式啟動,這一總投資30億元、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的項目採用的就是王獻紅團隊開發的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第二代催化劑和最新合成技術。  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元兇」,但又是一種低成本碳資源,以其為原料可以合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降解產物對環境無汙染,且生產成本較低。
  • 新材速遞:LG化學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
    近日,LG化學宣布,公司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公司利用玉米成分的葡萄糖和廢甘油,首次開發出100%可降解的生物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聚丙烯(PP)等合成樹脂那樣的機械強度和透明度,可替代相關塑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