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觀點:學習的「學」,就是要學到正確的東西、學到最基礎、最本質的內容,而「習」則是對學的內容進一步熟悉、思考、理解和內化。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者都重要。但是一個班級都是一個老師在教學,那麼,為啥學習效果不一樣呢?這就說明學習對於不同的人情況不同。除了學的時候吸收的多少不同,更多的則是習有沒有習到位!(哪些不學更不習的情況不在本次討論之列)
以高一地理地中海氣候的學習為例,講述。
第一類型的任務
課堂講完了,需要學生歸納整理,但是很多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就把這些知識都歸納好了,學生只要背誦記憶就好了。
任務一,要是讓同學背誦地中海氣候類型的特點,都能背出來:「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這真是太容易了。
任務二,要是再要求背誦地中海氣候的形成原因,也是一句話的事情:「地中海氣候是由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
任務三,再要求背誦地中海氣候的分布範圍,還是一樣簡單:主要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等地,其中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
任務四,再讓同學們說一說地中海氣候控制下的植被類型特點:代表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也有乾旱灌木叢或硬葉草地。此外地中海氣候的花卉也比較典型,如水仙、鬱金香、風信子、小蒼蘭、唐菖蒲、球根鳶尾、雪滴花、地中海藍鐘花、銀蓮花等。注意,括號裡這些內容高中不需要掌握)這個也是不難。
這四個小任務合起來就是關於地中海氣候的相關知識。把握住位置,分布範圍,氣候特點,氣候影響下的自然帶類型,在看一下地中海其後的世界分布圖等四個知識點就一切OK了。
記憶也能記住,背也會背,但是考試稍微變化一點,很多同學就全亂套了。其中首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整理思考過程,就只剩下純粹的背誦,所以,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是自己整理出這些知識呢?如果是自己歸類呢?效果當然截然不同。
第二類型的任務
下表為美國西岸洛杉磯的氣候類型及特徵:
(1)根據資料畫出洛杉磯的氣溫和降水的各月分配圖:
(2)從資料可以看出,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什麼 氣候?它的氣候特徵是什麼?對應的植被景觀是什麼?
繪製氣候資料圖要點:
1.繪出橫坐標軸,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標上月份;
2.繪出縱坐標軸,在左側按相等的溫差標上氣溫刻度,在右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標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將資料中,每個月的氣溫數據用點標註出來,再用平滑的曲線把各點連接起來;
4.將資料中,每個月的降水量用長方形柱狀標註出來。
5. 氣溫曲線的繪製方法:將表中各月的氣溫數據用點標註出來,再用平滑的線把各點連接起來,完成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方法:將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數據用橫線標註出來,再用長方形柱狀標註出來;
(1)
(2)從資料可以看出,該地的氣候特徵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屬於地中海氣候,對應的植被景觀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景觀。地中海;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景觀。
大多數同學應該這樣做——
我們很多同學自以為是,不去做,認為這個很簡單,但是真真正正地做一遍,效果是實在不相同的,我們太多學校和太多的初中生學習地理就是依靠背誦——尤其是臨到考試時候突擊劃重點背誦,考試分數確實不錯,過幾天啥都不知道。這種功利性的成績分數,其實真沒什麼用。
而一些踏踏實實一點一點對學生規範要求的優質學校,看似學生分數只比一般的初中沒有高出多少分,到了高中,他們的成績卻是非常優秀。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卻是踏踏實實得到了提高,所以,到了高中,馬上就知道誰在裸泳了。
要想獲得理想的成績,最終還是要靠綜合素質的,那些聽會了了,記下來了,背下來了,作用都是有限的,所以,踏踏實實地去——學,更要踏踏實實地去——習。
學是起點,好的起點決定終點,習是過程,沒有這個良好的過程,想到達終點很難。
因此,習,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