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型細菌素是最小的可收縮的納米機器,有望成為精確的抗生素。每一種殺菌複合物都使用一個套環來連接一個中空管,該中空管具有由基板支架以亞穩態加載的可收縮鞘。這種用於精密醫學的無核酸蛋白質機器的微調,需要對整個複合物和收縮機制進行原子性描述,但是這在T4噬菌體(含DNA)的基板結構中是無法得到的。
4月15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和Jeff F. Miller課題組在《自然》發表論文,報告了完整的R2膿菌素在收縮前和收縮後狀態的原子模型,每個包含10個基因產物的11個獨特原子模型的384個亞單位。
以可收縮納米管為基礎的機器廣泛應用於細菌領域,其功能是穿透細胞膜,傳遞有效的蛋白質或DNA,或創建離子轉移的通道。收縮型分泌系統將蛋白質分別注入真核細胞或細菌細胞中,以促進發病或殺死競爭對手。以銅綠假單胞菌產生的R型膿毒桿菌為例的噬菌體尾巴樣細菌素,利用同樣的收縮力通過耗散其膜電位來殺死競爭細菌。病毒噬菌體(如P2和T4)就是利用類似的收縮機制將DNA轉移到細菌細胞中。
研究人員之前對R2膿毒素鞘和管在收縮前和收縮後的螺旋重建,揭示了收縮的能量是如何通過形狀和電荷互補來儲存和釋放的。然而,由於在基板和項圈上缺乏原子細節,因此無法了解引發鞘收縮的分子觸發機制,也無法了解由此產生的結構是如何穩定下來以促進殺菌的。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晶體學報告了膿毒素在收縮前和收縮後的原子模型,推導並測試了殺菌納米機器的作用模型。這些結構的比較表明,膿菌素收縮期間發生了以下一系列事件:尾纖維觸發了基板三聯體的側向分離;分離後引發一系列導致鞘收縮的事件;這種收縮將化學能轉化為機械力,推動鐵頭管穿過細菌細胞表面,殺死細菌。
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型將目標細胞的特定識別與殺傷機制的通用部署結合起來,為利用這些結構作為精確抗菌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息。在原子模型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最小的收縮機,這個收縮納米機器包括12個鞘層,可以呈現R2膿菌素兩種狀態之間的變形。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收縮鞘的存在,管在動力衝程中發生的旋轉運動,可能有助於刺突穿透目標細胞表面。
R型膿毒桿菌素和相關的R型細菌素正在作為一類新的抗菌素被開發。它們的結構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受體結合蛋白賦予的高度特異性的目標識別直接與作用機制相結合。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精細的特異性使我們能夠選擇性地殺滅病原體,而不會產生諸如菌群失調等脫靶效應的意外後果,也不會在脫靶的細菌物種或菌株中選擇可傳播的抗生素耐藥性。
工程受體結合蛋白改變R型膿菌素結合的特異性已經被證明。研究人員表示,對於那些需要從複雜的細菌生態系統中精確地消融病原體的應用,一個較不敏感的觸發將會最小化脫靶效應,並且只有在與正確的細菌細胞緊密結合時才會觸發殺死機制。相反,在完全感染的情況下(如敗血症),單個病原體已經生長到高密度,一個更敏感的觸發將允許更有效地殺死與目標的碰撞。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86-z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