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高度重複被撤稿,作者表示是複製之前論文的內容後忘記修改了

2020-11-13 醫咖會

2017年發表的一篇關於「癌症化療耐藥性」的論文近期被撤回,因為這篇論文與其中一位作者之前發表的一篇文章內容高度重複

這篇論文題為「The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Resistance in Cancer Therapy

」,作者為Robert Gatenby 和 Joel Brown,發表在期刊《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上。

原文連結:http://perspectivesinmedicine.cshlp.org/content/8/3/a033415.long

該雜誌的編輯Richard Sever表示,該論文發表後,有讀者發現論文中的內容與2015年AACR(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旗下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高度相似,作者為Robert Gatenby和另外兩位合著者

原文連結:

https://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75/22/4675

該編輯表示:

我們期刊的剽竊檢查在稿件初次提交時就發現了這一問題,但由於管理疏漏,還是發表了有問題的論文。

作者們通常會就同一個主題撰寫多篇綜述,可能會重新組織和撰寫同一領域的內容,能想像可能會發生什麼。雖然目前在自我剽竊的問題上爭論不一,但AACR擁有原始文章的版權,完全有權利要求我們撤稿。

根據《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的撤稿通知

期刊正在撤回這篇文章,因為本文的內容與2015年《Canc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作者為Gatenby和另外兩位合著者)的內容高度重複,而且本文的參考文獻也沒有提到2015年的那篇論文,而AACR擁有2015年論文的版權。

作者表示,是因為在手稿的準備過程中,不小心提交了錯誤的源文件,該文件中就包括了與之前論文重複的內容,最終,這一錯誤的手稿被出版。本次撤稿是在版權方AACR的要求下作出的。另外,作者重新提交發表了一篇修改後的新論文。

作者Gatenby將這種現象歸因於「mutitasking dementia」(意譯:多任務並行下導致的痴呆),由於瘋狂的工作生活節奏而出現了令人尷尬的錯誤。

Gatenby說:

發表一篇錯誤的論文對我來說是一個尷尬的教訓,這是由一系列非同尋常的錯誤造成的,其中大部分是我的錯誤。在準備初稿的過程中,我複製了我之前論文中的資料作為基礎內容,Joel Brown則主要專注於我們發現的特別令人興奮和有趣的新觀點。

在這樣來回的過程中,我忘記了稿件中還包含以前論文的內容。幸運的是,重複內容被期刊編輯發現了,我們得以進行了修改。但是不知怎麼回事,發表出來的版本並不是修訂版。在審閱校樣時,我只是回答了編輯的問題,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初期的版本。

雖然這件事的發生有一些意外的因素,但這件事的全部責任還是在我(與Joel Brown無關)。一般來說,整理數據比整理想法容易,後者通常是從舊概念中引申而來,一旦建立,往往會習慣使用類似的語言來闡述。這對於傳達概念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很有效,但也會導致內容有重複的風險。

Gatenby補充說,以後他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在新文章中表達以前的觀點,關注更小的細節。

參考文章: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11/12/author-blames-multitasking-dementia-for-duplicated-cancer-paper/

關注醫咖會,及時獲取最新重磅研究

點擊左下角」,查看全部免費統計教程。或者使用電腦打開網址:http://www.mediecogroup.com/,分類查看全部統計教程

相關焦點

  • 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幹細胞研究小組被撤稿19篇
    近日,日本Aichi Gakuin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又因為學術不端而被撤稿,因為他們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至此他們的撤稿數量已達到19篇,被標記為需要特別關注的文章1篇。撤稿通知如下:應作者要求,經主編同意,本文已被撤回。文章的一位作者最早聯繫了該期刊,表示文章的原始數據無法獲得,文章結果不可靠。此外,文章還重複使用了作者們之前發表在《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上的一篇論文的大量內容。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稱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因為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對於此次Science論文被撤,朱斌通過郵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他本人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另外兩位參與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湖北大學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都不同意撤稿。
  • 數據造假、論文高度重複,這個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被一次性撤回
    近日,《The Saudi Journal of Anesthesia》期刊一次性撤回了印度一個麻醉學研究團隊的10篇論文,原因是「文章的重複性很高,以及大量數據造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 Anjan Das。
  • 同濟大學SCI文章,因圖片重複使用,作者主動撤稿
    共同第一作者Dong Chen(音譯 陳東),通訊作者 Shao-Hua Li(音譯 李少華)。該文章研究miR-132 /甲基-CpG結合蛋白2在調節神經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質疑2020年9月1日,被學者提出質疑,發現文章存在圖片重複使用情況。如下圖,已用相同顏色的框畫出。
  • 韓春雨論文被自然子刊撤稿:作者主動撤回—新聞—科學網
    韓春雨團隊在撤稿聲明中表示。 韓春雨出生於1974年,現為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本科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就讀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在學術出版裡,受到廣泛質疑的論文在期刊的調查和協調下,往往由論文作者主動向期刊申請撤稿,以減少對論文作者科學信譽的傷害,同時避免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引用該論文。
  • 危機 | 35000篇論文或因圖像重複不當而撤稿
    on patterns),隨後其他作者再對她篩出來的問題圖片進行確認,判斷算不算「不恰當地重複使用」。隨後,他們把這個情況通報雜誌社,最終有42篇論文更正了圖片,5篇被撤稿,還有12篇沒有採取任何應對措施。mBio主編Arturo Casadevall認為稱,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許多論文重複用圖並不是故意的。
  • 要怎麼修改才能降低論文查重的重複率
    由於重複率太高,您可能會注意到論文本身存在太多抄襲。有時重複率太低或為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論文質量很高。毫無疑問,許多引用和對其內容的引用都將被複製。如果是這樣,降低畢業論文重複率的合理範圍是什麼?第一,首先在編寫時修改方法該方法適用於論文的早期階段。這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論文的重複內容主要集中在論文的開頭。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頂刊撤稿無小事,上述研究的機理和結論是否存在重大問題?
  • 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同一作者的兩篇論文,第一作者表示不背鍋
    兩份撤稿聲明都將責任歸咎於第一作者Alexander Liu,論文發表時他還是該實驗室的一名學生,撤稿聲明發出後,他提出了異議。具體調查結果:•第一作者捏造了部分數據,修改了真實的研究數據,使得論文和中心插圖顯示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即T1 mapping技術能夠區分心外膜梗阻性冠狀動脈疾病和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本文中對照組的受試者數量、年齡,以及患者間差異的統計學檢驗是不正確的;•圖2的數據是偽造的。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 韓春雨 NgAgo 論文被《自然 - 生物技術》撤稿:系作者主動申請
    韓春雨團隊在撤稿聲明中表示:「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團隊提到,「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所以他們決定撤回該論文,「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韓春雨團隊同時表示,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 畢業論文檢測,論文重複率查重,各檢測系統及修改方法全程攻略!
    3)請按照期刊論文格式排版,並且確保包含以下幾個內容:文章標題、作者名稱,單位全稱,**省**市,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參考文獻…4)系統默認不去除作者。期刊論文如需去除引文作者,需提前告知作者姓名和單位。
  • 大學生畢業論文檢測 高效修改重複率的經驗解讀
    大學生畢業論文檢測是確保畢業論文是否合格,提前知道結果,並進行修改,然爾很多的大學生畢業論文檢測時,系統反饋了報告,卻表示看不懂,只知道 一片紅的,頭痛!!我們的畢業論文要怎麼修改呢?以下小編,分享修改重複率的經驗,高效修改重複率。
  • 老牌期刊撤回曹雪濤等人13年前論文,作者表示實驗結果可重複
    論文作者認為該研究闡明了瘦素誘導的CD40表達和樹突狀細胞成熟的分子機制。該論文通訊作者為香港大學病理學系Lu Liwei教授,除該論文外,Lu Liwei還與曹雪濤院士有多篇合作論文。在撤稿聲明表示,論文中存在多個圖片重複,例如圖2A的JAK2的免疫印跡與圖2B的STAT-1α相同,圖2A中GAPDH免疫印跡在圖2B中的MEK1/2面板中重複顯示。圖2B中NF-κB和STAT-1α組中的GAPDH免疫印跡相同。圖2C中Akt,mTOR,STAT-1α和MEK1/2免疫印跡相同。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中國國內撤稿的深度剖析看完中國在世界的撤稿情況後,我們來細品下中國國內撤稿情況。2938篇被撤論文作者所屬機構均以高校為主。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2599篇論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這六個原因造成的撤稿量為1835篇,佔總數的70%。
  • 中國團隊撤回《自然》「最小恐龍」封面論文,但通訊作者稱「撤稿...
    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據公眾號「科學網」梳理,5 月 23 日,《自然》編輯通知質疑論文的作者,表示原論文可能有問題,但目前不適合在《自然》發表質疑論文。5 月 29 日,《自然》編輯在原論文下增添了「修改歷史」(Change history)條目,稱正在調查此文,解決後會「採取相應的編輯行動」。
  • 中國發布了全球最多的論文,也貢獻了最多的撤稿
    2016年5月2日,40歲出頭的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論文轟動國內學界。二本院校、講師身份為他蒙上一層「勵志色彩」。但一鳴驚人的他很快陷入「學術造假」的爭議——對於講求實證精神的現代科學,實驗數據無法重複必將面對質疑。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44所高校的77名作者,被學術打假人發現問題論文。多所高校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已啟動調查。 有人不但抄襲,還捏造國外合作作者,抄來抄去,抄得連自己都信了——「他們越來越自信,認為自己的工作不應該被埋沒,所以他們也開始引用自己的問題論文。」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7月10日剛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舉報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後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論文被撤稿後仍被引用,文獻參考如何避免「撞屍」?
    所有撤回文章的全文均可免費獲取 一方面,Ramat Gan表示,儘管很多被撤文章發表在付費牆後的期刊上,但論文一旦被撤稿就變成了免費下載。一些資源有限的機構,對免費內容具有很強的依賴性。 同時,在當前的傳播態勢下,有很多地方可以找到一篇科學論文的副本,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會標明它是否被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