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2020-08-06 鐘錶最時間

自古以來,人類對孕育出無數生命的海洋始終抱持著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暗黑無底的深海是富有挑戰並充滿樂趣。自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對深海潛水的訴求越來越大,許多傑出的海洋科學家和深海探險家們在1950及60 年代大展身手,積極展開探索地球最後一塊處女地──海洋最深淵的研究。勞力士的潛水錶在這段探索的過程中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1867年舉辦的巴黎環球展覽會上,Benoit Rouquayrol和Auguste Denayrouze設計的潛水裝置獲得了金獎。當時在現場參觀的法國著名小說家、預言家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在兩個月後就將這個潛水裝置寫進他的小說《海底兩萬裡》中,就是「鸚鵡螺」號(Nautilus)潛艇。這是人類最早對潛水裝置的研究與幻想。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鸚鵡螺」號(Nautilus)潛艇


那個時候還是懷表時代,佩戴時會被人們放置在胸前的口袋中,可以保護懷表免受震動、灰塵和潮溼的影響。


然而在19世紀後期,戴在手腕上的手錶誕生,當時主要用於軍事用途,手腕是人體運動量最大的部位,而把懷表綁在手臂上就暴露在各種危險之中。所以當時迫切需要一個能夠絕對密封,且可以防止灰塵和液體侵入的手錶。漸漸的,手錶帶來的便捷性讓其迅速成為大眾的必需品,從而加速了防水手錶的發展。

到了1942-1943年,著名海洋學學家愛米爾·加尼安(Emile Gagnan)和雅克·伊夫·庫斯託(Jacques-Yves Cousteau)共同發明了自給式水下呼吸器(水肺又名SCUBA),這種自攜式水下呼吸器的出現,不但使人類在海洋領域的探索中進一步拓展,同時也促成了潛水設備在未來全球範圍性商業上的成功。然而,直至六十年代,潛水仍被視作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好在到了八十年代,各國對於軍事和海洋科考專業潛水的需求不斷上升,加上水肺潛水的日益普及,一個防水性強、走時精準且值得信賴的水下計時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至於勞力士與海洋的關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當時品牌推出世界首款防水與防塵的蠔式腕錶,並於隔年由英國遊泳運動員梅塞迪絲·吉莉絲(Mercedes Gleitze)佩戴十幾個小時橫越英吉利海峽,最後腕錶依然精準走時,替表款的防水性能作了最好宣傳和背書。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1927年,英國遊泳運動員梅塞迪絲·吉莉絲(Mercedes Gleitze)佩戴勞力士首款蠔式防水錶遊泳橫越英吉利海峽,這款表絲毫無損。當時這一壯舉被刊登在《Daily Mail》報紙上,引起轟動。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1960年替深海探測艇「的裡雅斯特號(Trieste)」任務所打造的DeepSea Special 概念腕錶。


1960年,美國海軍上尉Don Walsh 及瑞士海洋學家Jacques Piccard 乘坐深海探測艇「的裡雅斯特號(Trieste)」,在潛艇外掛上勞力士替此次任務打造的DeepSea Special 概念腕錶, 最後順利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 深達10911公尺(10911米)的「挑戰者深淵」,成功打破世界紀錄。這款概念腕錶上岸後仍能精準走時,展現驚人的防水強悍性能。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由法國海洋學家雅克·伊夫·庫斯託(Jacques-Yves Cousteau)所發起的水底居住計劃。


1957 年美軍海軍潛水生理學家Bond提出「飽和潛水」的觀點,以惰性氣體取代空氣中氮氣的飽和潛水觀念,避免潛水員下潛至一定深度後發生危及性命的氮麻醉情況。透過飽和潛水,人類能下潛更深,且停留更久的時間。其後,法國海洋學家Jacques-Yves Cousteau 便發起水底居住計劃。


參與的科學家從一開始僅能於水中待數天,增加為數周,甚至到一個多月的時間。美國也在1969年發起名為「玻璃隕石」(tektite) 的水中居住計劃,讓包含知名海洋生物學家兼探險家Sylvia Earle 在內的女性科學家於水深15米的高壓艙中工作長達58 天,創下在海底最長逗留時間的紀錄。而他們都是佩戴勞力士表款。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好萊塢名導演ames Cameron乘坐於Deepsea Challenger單人潛艇潛入馬裡亞納海溝,最後成功下潛至10908米,破當時單人深潛器的世界紀錄。

2000年以後,勞力士仍持續進行海洋冒險,其中最有名的挑戰即為2012年品牌與國家地理協會以及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三方進行的Deepsea Challenger計劃。當時由卡梅隆乘坐於Deepsea Challenger單人潛艇潛入馬裡亞納海溝,並創下單人深潛太平洋海面下10908 米的世界紀錄。至於掛在潛艇臂軸上的實驗型腕錶Deepsea Challenge,在卡梅隆上岸後依然能精準走時,替勞力士在潛水錶歷史中注寫了濃重一筆。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不過,勞力士在研發防水性能卓越的蠔式表並非一帆風順,甚至飽受質疑。勞力士的蠔式手錶早年闖出名號的關鍵在於它比同時期手錶具有更佳的防水性能,不過在二十世紀初期、也就是懷表剛試圖要轉型成手錶的時候,當時人們對於鐘錶需要防水這樣的概念還沒取得普遍共識,甚至品牌創始人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自己也說過,當他在1920年代提出「防水手錶」這樣的概念時,當時多數人的反應大概是不可能或沒有多大實際用處。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這可能跟早期懷表就是被放在口袋保護得好好的習慣有關,因此當手錶這樣的產品剛出現時,人們對於鐘錶的想法就是儘量讓它避免接觸到水,而不是想辦法提升手錶的防水性能。


探索海洋無極限:勞力士與海洋的歷史情結


但好在漢斯·威爾斯多夫堅持要做出所謂的防水手錶,他在研發手錶時常提醒技術團隊要思考如何製作出密封的表殼,這樣才能達到讓機心不受水分、溼氣、灰塵甚至溫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別忘了機心內部的軸承需要上油潤滑,而如果灰塵跑到機心結構中就可能會沾黏到潤滑油上,隨著潤滑油逐漸乾涸,黏在上面的微小灰塵顆粒這時就會帶來額外的摩擦力,造成機心零件的細微磨損。這種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勞力士贏得了良好品質的口碑。

相關焦點

  • 海洋科學:探索海洋的奧秘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大氣圈、巖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為控制地球表面的環境和生命特徵的一個基本環節。 自古以來,人類就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數不清的魚類,帶來了航行的便利,蘊含著無盡的寶藏;同時,無情的波濤也吞噬了許多水手的生命。人類一直在探索大海,但海洋科學卻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迄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 青島海洋科技館「新」方式探索海洋奧秘
    海洋科技館。海水為什麼是藍色……6月3日上午,在青島海洋科技館,金東創意組織了一場「特別」的媒體開放日活動,大家在互動體驗的同時,學到深奧的海洋奧秘。海洋科技館是金東創意攜手青島海洋科技館,共同打造的集文化教育、科普知識、海洋科技為一體的多媒體互動體驗型場館。本次活動的特別之處在於金東創意打造一種全新的方式,讓公眾在輕鬆體驗的同時,探索到海洋生物的奧秘。
  • 海洋環境丨探索海洋深處的秘密
    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之地,海洋中的生物多達20餘萬種,其中動物約18萬種,植物2萬餘種。在動物中有魚類2.5萬種,可供人類食用的魚類有200餘種。 海洋如此遼闊,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海洋裡都有什麼吧!
  • 海洋如此神秘,人類為什麼不大力探索海洋?
    我們都知道,人類對海洋的了解不足百分之十,要知道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這個比例是非常的大了,而我們陸地才佔29%截止2020年,人類探索了海洋的5%,還有還有95%的區域還沒有開發,而這些還沒有開發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漆黑的,而海洋中的光也只能夠傳播200米,這種區域也人類稱之為是無光區,這種地方佔據了海洋大多數的區域。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佔據地球表面的3/5,無論溫室氣體排放的歸宿,還是氣候長期變化的源頭,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層。不僅如此,海底是距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大陸地殼平均35公裡厚,大洋地殼則為7公裡。揭示板塊運動的規律、窺探地球內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進行探索。
  • 今天,我們探索海洋的意義·杭州日報
    然而,海洋基本上是一片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充滿了未知。 我們科學家經過調查的海底,到目前只完成了5%,還有95%沒有下去看過,一無所知。所以從這點意義上來看,我們需要探索海洋。 但下海的難度其實一點都不亞於上天。深海由於巨厚的水體和海水對光線的吸收作用,探索難度非常大。
  •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傳奇海洋探險家雅克·庫斯託(Jacques Cousteau)的孫子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想要在海底建造相當於國際空間站(ISS)的海底空間站。Proteus一種螺旋式的雙層高蹺設計,可適應不斷變化的海床,完全由海洋表面的風能和太陽能以及海洋熱能轉化提供動力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開卷知新)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佔據地球表面的3/5,無論溫室氣體排放的歸宿,還是氣候長期變化的源頭,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層。不僅如此,海底是距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大陸地殼平均35公裡厚,大洋地殼則為7公裡。揭示板塊運動的規律、窺探地球內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進行探索。
  • 海洋這麼神秘,為什麼人類不大力探索海洋,而是要去探索宇宙呢?
    海洋這麼神秘,為什麼人類不大力探索海洋,而是要去探索宇宙呢?地球本身就是一個神秘的星體,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對於土地、海洋和動植物等都有相關的研究,為的是更好的延續人類發展,更充分的了解和保護地球,但人類對海洋卻知之甚少,海洋對人類來說,還太過於神秘。但是經過海洋和宇宙兩者之間的研究成果對比發現,人類似乎探索宇宙要更多一些,那麼就出現一個問題了,為何人們將力氣都花在了宇宙上,而不大力探索海洋呢?
  • 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摘要:提高國民特別是大學生的海洋意識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首要任務,更是涉海類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浙江海洋大學為例,就海洋意識教育的課程體系、平臺體系、活動體系、實踐體系建設,以及主題教育、歷史傳承、文化交流、科普推廣、素質拓展、實踐體驗的內容與形式,開展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 莒縣四小海洋科普研學活動走進海洋公園 探索海洋奧秘
    半島網日照消息  12月1日,莒縣第四實驗小學2015級3班揚帆中隊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洋科普研學活動「在日照海洋公園拉開了序幕。這次研學活動的主題是「走進海洋公園 探索海洋奧秘」。為了開拓學生們的視野,讓孩子了解更多的海洋知識,領略海底世界的魅力,讓孩子們從小就養成關愛海洋生物,保護海洋環境的習慣,莒縣第四實驗小學與日照海洋公園及山東今朝文化發展公司合作
  • 珀萊雅精華液怎麼樣,探索海洋多年的科技護膚品牌
    很多消費者都對珀萊雅護膚品好用嗎、珀萊雅精華液怎麼樣等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疑問,而海洋珀萊雅品牌一直以來以不斷探索海洋護膚成分,深耕海洋技術,成熟的海洋科技加上精益求精的適時求變,用產品實力正面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和趨勢以及對我國的啟示歐美海洋調查船的建造和使用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和探索,近年來具有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本文從國外海洋調查船的發展歷史、最新趨勢以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等方面進行整理和總結,以期為指導我國海洋調查船發展提供啟示。
  • 潛水錶排名-勞力士水鬼屈居第二,國產的也不虛瑞士表!
    潛水錶,顧名思義就是潛水專用計時碼錶,最火的莫過於勞力士,但是要是能給潛水錶排個檔次,綠水鬼也只能屈居第二,潛水錶的特徵,防水防潮,在水中讀取時間,有專可調節的計時工具,幾乎關係到潛水員的生命。  潛水錶的歷史:  潛水錶因戰爭而生,二戰時,各國潛艇之間的戰鬥極其激烈,一塊優秀潛水錶,往往能在戰爭中幫助士兵擊敗敵方,這一點,地中海幽靈——義大利的蛙人就是傑出的代表,讓盟軍吃了很多苦頭,而蛙人使用的,就是由沛納海提供的夜光潛水錶。當然,同盟國也發明自己的潛水錶。
  • 海洋觀察團成員參觀大洋樣品館 探索海洋奧秘
    青島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 張力偉)10日上午,由島城老師、學生、家長等各界人士組成的首批100多位「海洋觀察團」成員,來到國家海洋局一所中國大洋樣品館參觀,近距離接觸「蛟龍」號樣品、海底「黑煙囪」等深海寶貝,探索海洋之美
  • 看世界系列 | 探索海洋世界的秘密
    導讀:海底世界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進行不斷的探索,有關海底奧秘的話題總是長久不衰。英國電視臺科學考察團隊耗時近1年,深入海底的未知領域對這片與世隔絕的地帶進行了研究探索。  在整個科考過程中,科學工作者們在全球海洋範圍內,對地球上的7大地區海洋的近1000多處海底深處進行了此前所沒有進行過的探索,他們記錄下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最新發現。
  • 對歐米茄海洋宇宙進化史的全面解讀
    歐米茄的Planet Ocean(海洋宇宙)系列一向深受各位表迷的喜愛,本期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系列的「航行之路」。1、「現代性」及「功能性」事實上,Planet Ocean的歷史並不是很長。它的誕生離不開它的前輩——SMP(Seamaster Professional)。
  • 給孩子生動的海洋生物課:瀋陽海洋探索中心探秘
    所以瀋陽海洋探索中心將是一個享受親自時光並且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海洋生物課的好機會。瀋陽海洋探索中心簡介瀋陽海洋探索中心(SEA LIFE Shenyang)由全球家庭娛樂巨頭默林娛樂集團運營,是中國東北首家海洋探索中心(SEA LIFE),於2019年4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
  • 真正的海洋無需想像,海洋紀錄片盤點
    那麼,讓我們直入主題吧,如果你還沒見過海,這些紀錄片無疑是你了解真實海洋的最佳門票。海洋耗時五年,耗資五千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拍攝地,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超過500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
  • 歷史: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和海洋!
    歷史: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和海洋!在古希臘,有許多與水有關的神和女神,既新鮮又鹹。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小神,Potamoi,與之相關,每個湖泊,噴泉或泉水都會有一個Oceanid若蟲。較大的水體會有更重要的神與它們相關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神海洋神。Oceanus是一個泰坦,是宙斯和他的兄弟姐妹之前的一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