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微衛星將組成一個巨大的空間望遠鏡承擔NASA的下次太陽探測任務

2021-02-25 星際航行

藝術家對太陽風暴將等離子體拋離太陽的描繪。

(Image: © NASA)

    想在太空中建造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嗎?這裡有一個更簡單的技術:設計六顆微衛星編隊飛行並協同工作。

    這正是美國NASA新的太陽射電幹涉儀太空實驗(SunRISE)任務採用的方法,該任務計劃在2023年7月前發射。「SunRISE」旨在幫助科學家理解太陽活動和地球周圍許多被稱為空間天氣的危險現象之間的複雜關係。此次任務選擇正值太陽天氣爆發期,同時強調應將空間氣象預測納入低地球軌道以外的載人航天任務中。

    美國NASA太陽物理部主任尼基·福克斯 (Nicky Fox)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很高興能為我們的宇宙飛船艦隊增加一項新任務,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太陽,以及我們的恆星如何影響行星間的空間環境。」。「我們越了解太陽是如何導致空間天氣事件爆發,就越能減輕它們對太空飛行器和太空人的影響。」

    科學家們已經觀察到太陽粒子爆發事件會向地球拋射能量和物質,他們也看到了這些事件對軌道衛星的影響,尤其是對通信和導航設施的影響。但是科學家們還沒有足夠好地理解太陽粒子爆發和空間天氣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繫,從而準確預測空間天氣。如果一切順利,耗資6300萬美元的SunRISE項目將有助於彌補這項不足。

一種奇怪的螺旋狀極光,由挪威的一架全天空攝像機拍攝到。

(Image: © Fred Sigernes/Kjell Henriksen Observatory, Longyearbyen, Norway/Joy Ng)

    組成這次任務的六架望遠鏡是為研究太陽粒子爆發時太陽發射的無線電波而特製的。具體來說,SunRISE將瞄準被稱為日冕物質拋射的爆發,這種爆發會將大量的等離子體(構成太陽的帶電粒子)拋向整個太陽系。

    這種烤麵包機大小的衛星將部署在大約6英裡(10公裡)的地方,在22000英裡(35000公裡)的高度繞地球運行。該軌道將使SunRISE保持在電離層之上,而電離層阻擋相關頻率的無線電波到達地球。

藝術家的一顆關於 SunRISE 微衛星的想像圖。

 (Image credit: NASA/JPL-Caltech)

    在那個高處,這組立方體衛星應該能夠監測到太陽磁場在空間的影響。他們還應該能夠收集科學家需要的數據,以了解日冕物質拋射的不同部分是如何顯著加速,以及哪些此類事件伴隨著輻射爆發,這是空間氣象預測的重要線索。

    「我們可以看到太陽耀斑開始,日冕物質開始從太陽拋射出來,但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會產生高能粒子輻射,我們也不知道高能粒子輻射是否會到達地球,」密西根大學的空間科學家賈斯汀·卡斯帕(Justin Kasper)在一份聲明中說,他是此次任務的負責人。「一個原因是我們看不到正在加速的粒子。我們只是在他們到達飛船時看到他們,但這並不是什麼警告。」

    對於衛星來說這種情況僅僅是不利的,但是當涉及到人類冒險超越地球載人飛行安全時,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有動力去更好地理解太空天氣。

    卡斯帕說:「知道日冕物質拋射的哪一部分負責產生粒子輻射,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加速是如何發生的。它們還可以成為一個獨特的預警系統,即可以判斷太陽活動的一個事件是否既會產生輻射,又如何向地球或航天太空人釋放輻射。」

(本文來自spacenews.com,翻譯by果然伶俐,耗時25min)

相關焦點

  •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簡稱SunRISE),由一組六個數據立方組成,作為一個大型射電望遠鏡整體運作。」的其中一個提議來實施一項11個月的概念性研究任務。——可以監測來自太陽活動低頻率噴發的射電像,並同時在NASA的深空探測網分享這些信息。
  • ...NASA 斯皮策望遠鏡服役 16 餘年後完成使命,最後一張星雲圖曝光
    1962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份報告中推薦將空間望遠鏡做為未來太空計劃的一部分,隨後在 1965 年,美國建立了一個旨在建造空間望遠鏡的科學委員會,萊曼·斯皮策被任命為主任委員;1980 年初,不久後將要發射的空間望遠鏡被命名為哈勃,以紀念 20 世紀初期發現宇宙膨脹的天文學家艾德溫·哈勃;
  • NASA 斯皮策望遠鏡服役 16 餘年後完成使命,最後一張星...
    1962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份報告中推薦將空間望遠鏡做為未來太空計劃的一部分,隨後在 1965 年,美國建立了一個旨在建造空間望遠鏡的科學委員會,萊曼 · 斯皮策被任命為主任委員;1980 年初,不久後將要發射的空間望遠鏡被命名為哈勃,以紀念 20 世紀初期發現宇宙膨脹的天文學家艾德溫 · 哈勃;1990 年 4 月 24 日,哈勃空間望遠鏡發射。
  • 太空望遠鏡的未來:NASA在2030年代的四個旗艦級概念任務!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宇航局還沒有發射新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它是備受喜愛的老舊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承者),但是航天局已經準備建造一個更大更好的太空天文臺來最終取代JWST。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四個科學家小組正準備提交他們對未來旗艦級天體物理學任務的提議——這個旗艦級的任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有科學任務中最昂貴的一個。
  • NASA「三叉戟」任務將訪問海衛一
    旅行者2號曾揭示了海衛一表面噴射出的巨大的深色冰羽狀物質,這些景色既令人驚嘆又令人費解。為什麼會這樣呢?圖像顯示,海衛一的冰封地表相對比較年輕,並已被噴出的新物質一遍又一遍地覆蓋重塑。這些物質究竟是什麼,又是來自哪裡呢? 這樣一顆距離太陽比木星還要遠6倍的古老衛星怎麼可能現在還仍舊活躍呢?它的內部是否有什麼物質溫度足夠高以至於能夠驅動這項地質活動?
  • NASA聯播快訊兩則
    RMI 是一個用於分析「微小區域」的照相機,不過它作為一個望遠鏡(原文中為Spyglass, 指平時生活中用的望遠鏡)也能很好地工作。於是我們得到了由216張拼接圖片組成的夏普山(Mt. Sharp)的黑白全景圖。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張超級馬賽克圖片是從9月9日到10月23日用好奇號的化學攝像機RMI相機拍攝的。
  • 發現、新疆界、旗艦……盤點NASA深空探測三大梯隊
    近日,NASA公布了下一屆「發現」級項目(Discovery Program)的四個候選任務:海衛一飛掠任務TRIDENT、木衛一飛掠任務IVO和兩個金星探測任務DAVINCI+和VERITAS [1]。「發現」級項目(Discovery項目)是個啥?其實,可能大家並不陌生。許多我們熟知的太空探測任務,都出自這個項目。
  • ...斯皮策望遠鏡服役 16 餘年後完成使命,最後一張星雲圖曝光
    1962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份報告中推薦將空間望遠鏡做為未來太空計劃的一部分,隨後在 1965 年,美國建立了一個旨在建造空間望遠鏡的科學委員會,萊曼·斯皮策被任命為主任委員;1980 年初,不久後將要發射的空間望遠鏡被命名為哈勃,以紀念 20 世紀初期發現宇宙膨脹的天文學家艾德溫
  • 100個哈勃:羅曼空間望遠鏡有多強?
    2010年,美國研究委員會10年巡天委員會將這個項目定為未來10年天文學的最高優先級項目。2012年,NRO的工作人員突然打電話給NASA的一個負責人,說要贈送2塊2.4米的主鏡給NASA。前提是只能用於空間項目之上。NRO如此慷慨的原因似乎是不想繼續為這兩塊鏡面付保管費,但實際上如果將這兩塊鏡面拿去賣,不僅照樣不用支付保管費,還可以賣個相當好的價錢。
  • 哈勃空間望遠鏡帶來六個星系合併精彩瞬間:場面震撼
    為了慶祝剛剛到來的2021年,近日,哈勃空間望遠鏡官方公布了六張星系合併的照片剪輯,場面頗為震撼。據悉,此次公布的六張照片剪輯是哈勃極端環境和星團成像探測器(HIPEC)任務調查的一部分。該任務旨在調查合併系統中新恆星形成的速率,這將有助於了解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銀河系形成過程中最壯觀的事件之一。
  • NASA批准SunRISE CubeSat任務 以研究太陽風暴
    美國宇航局(NASA)已批准一項新的CubeSat任務,以研究太陽產生的巨大太空天氣風暴。 計劃於2023年7月1日之後發射的太陽無線電幹涉儀太空實驗(SunRISE)將使用六架烤箱大小的太空飛船編隊,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射電望遠鏡來監視太陽粒子風暴。
  • NASA毅力號發射成功,火星探測任務全部升空,火星再相遇
    毅力號是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期的最後一個火星探測器,雖然世界火星探測的成功率普遍不高,NASA近年的成功率卻達到了88%,9次任務中只有1次失敗。 毅力號——成功率99%?毅力號漫遊車攜帶20多個高解析度攝像頭,2個麥克風,NASA表示毅力號將獲得人類史上最好的火星照片和火星地圖,並且將首次記錄火星的聲音。除了全新的著陸系統、大量攝像頭、麥克風,毅力號還攜帶了火星直升機「靈巧號」。
  •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的不同之處
    在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間,第一個明顯的區別是鏡面系統的口徑不同。哈勃望遠鏡的鏡子是一塊直徑2.4米的一體鏡,而韋伯望遠鏡的則是一塊直徑6.5米的組合鏡,由18塊子鏡組成,且所有的子鏡必須精確地拼接在一起。較多的子鏡數量也為操作韋伯望遠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第二個重要的區別是運作波長不同——哈勃望遠鏡收集較短的可見光和紫外線,而韋伯望遠鏡收集較長的紅外線波段。
  •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巨型星系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本尼 霍爾維達(Benne Holwerda)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對UGC 2885星系進行了觀測,並以天文學家維拉 魯賓(Vera Rubin,1928 - 2016)的名字給該星系起了個綽號,叫做「魯賓星系」(Rubin’s galaxy)。
  • 太陽能引力望遠鏡:將可能在另一星球上找到生命的跡象
    但是,如果有辦法像繞著我們的太陽運行的行星一樣地可清晰地看到這些世界,如果能看到其海洋和大洋表面,甚至有智慧生活的跡象,情況如何呢?這就是太陽引力透鏡項目所承諾的誘人之處,該項目提議將望遠鏡送離太陽較遠,並利用我們恆星的巨大引力來放大遙遠的行星系統的視野。儘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該項目提議是在很大的可能性範圍之內。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1.6 英尺(0.5 米長)長的內部樣本處理臂和 43 個樣本採集管麥克風:1 個攝像頭在超級攝像機上,1 個在月球車側面,攝像用於公眾觀看,以及為隨後的火星進入、下降和著陸提供分析資料此外還有由美國能源部提供的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MMRTG),利用鈽-238 的自然衰變產生約 110 瓦的穩定電流。
  • NASA小行星探測任務Psyche通過關鍵設計評審,2022年發射
    NASA官員今天(7月7日)宣布,Psyche任務剛剛通過關鍵設計評審(CDR),任務將探測直徑為225公裡的金屬小行星「16 Psyche」。在關鍵設計評審期間,NASA 對任務各個系統和分系統進行了評估,包括科學載荷、通信、動力、推進裝置等等。
  • 科普| 你對哈勃空間望遠鏡了解多少?
    它的軌道位於雲層和霧霾之上,克服了地基望遠鏡會被大氣阻隔的缺點。 通過遠程操控,哈勃空間望遠鏡為數十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供服務。目鏡前的觀測者被敏感的光探測器所取代,而電子照相機可記錄下宇宙的精緻圖像。
  • 哈勃空間望遠鏡三十年,宇宙科學機器的發展之路
    那些誕生以來就擁有超越八倍於太陽質量的恆星,會以劇烈的超新星爆炸的方式從宇宙謝幕離開。這些巨大的爆炸將重元素的種子播種在宇宙中,同時也留下了其高度壓縮的恆星核——中子星或是黑洞。哈勃望遠鏡對這些爆炸的遺蹟進行觀測、研究,追蹤從爆炸中噴射出的元素,並且觀察它們的氣體卷鬚伴隨著漫長時間緩慢進行的演化。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2010年6月,日本「隼鳥號」(Hayabusa)探測器成功實現了小行星25143糸川(Itokawa)採樣返回,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的探測器;2020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首次實現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Toutatis)飛越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