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2020-04-23 天文在線

美國宇航局選擇任務來研究巨大太陽粒子的成因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一項名為SunRISE的NASA新任務將會研究是什麼導致了太陽離子風暴——太陽噴薄而出的巨浪——如插圖所描繪。了解風暴如何影響星際空間有助於保護太空飛行器以及太空人。

圖源:NASA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NASA已經選定了一項新的任務來研究太陽如何產生和釋放大型空間氣象風暴——被稱作太陽離子風暴——進入星際空間。這些信息不僅會增進我們對於太陽系如何運轉的了解,同時也能從根本上保護星際航行至月球和火星的太空人,針對太陽輻射如何影響空間環境而為他們提供所穿越區域的更準確信息。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這項新任務,命名為太陽射電幹涉儀空間實驗(簡稱SunRISE),由一組六個數據立方組成,作為一個大型射電望遠鏡整體運作。NASA斥資6260萬美元用於設計、建造以及投入使用,完工時間預計2023年7月1日後。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NASA早在2017年8月就選擇SunRISE作為兩項「機遇任務」的其中一個提議來實施一項11個月的概念性研究任務。在2019年2月,這個機構核准了這項任務的繼續模型研究進而延期了一年。SunRISE項目由賈斯丁·卡斯珀領導,他來自位於安阿伯市的密西根州大學,項目管理則由位於加州帕薩迪納市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我們的星際艦隊增添一項新任務,這會幫我們更好的了解太陽,此外這還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如何影響星際空間,「尼克·福克斯表示,他是NASA下屬的太陽物理學部門主任。「我們更多的了解空間氣象太陽噴發事件,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減輕它們對太空飛行器以及太空人的影響。」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任務設計依賴於六個太陽能數據立方體——每一個大小與烤箱相當——可以監測來自太陽活動低頻率噴發的射電像,並同時在NASA的深空探測網分享這些信息。數據立方體的系統排列將保持兩兩之間6英裡的飛行距離,置於地球大氣層上方,否則SunRISE監測的無線電信號會被阻攔。六個數據立方體會共同協作來繪製3D地圖並精確指出巨型離子爆發生在太陽何處以及它們如何演化並向外太空擴展。換言之,這將幫助我們確定是什麼促發並加速了這個巨大的輻射噴流。這六個獨立的飛行器還將共同協作來首次繪製由太陽延伸到星際空間的磁場圖像。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NASA的「機遇任務」通過組建新的、相對廉價的任務與已經批准並準備進入太空的太空飛行器發射相結合,實現了科學回報的最大化。SunRISE提供了一種進入太空的方式,既以商業衛星託管拼車的方式,衛星由位於科羅拉多州威斯敏斯特的Maxar科技公司提供,並載有有效載荷軌道傳送系統,簡稱PODS。一旦進入軌道,主太空飛行器將會有效部署六個SunRISE太空飛行器然後繼續它自己的主要任務。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機遇任務「是」探索者項目「的組成部分,後者是NASA最古老的在續項目,旨在利用首席研究員領導的空間科學調查,提供頻繁、低成本的空間訪問,這些科學調查與科學任務理事會(SMD)下屬的天體物理學和太陽物理學項目有關。該項目由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為SMD提供管理,該中心為地球研究、空間氣象、太陽系和宇宙開展各種各樣的研究和科學探索項目。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太陽風,離子流量,主要是質子與電子結合少量重元素核子,在日冕和太陽外部區域高溫作用下增速,直至速度足夠大到讓它們脫離太陽引力場。太陽風有效導致了地球磁尾和彗星拖尾,二者都背向太陽。一個天文單位(AU;長度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億5,000萬公裡),在相對平靜時期,太陽風每立方釐米約包含1至10個質子以每秒350至700公裡的速度從太陽向外運動;這就產生了正離子流,每平方釐米每秒有108到109個離子,每個離子的能量至少等於15電伏。在太陽耀斑時期,質子速度、流量、等離子溫度以及相應湍流都會顯著增加。

NASA選定新任務,研究巨型太陽離子爆成因

太陽:日冕洞。太陽日冕洞的軟X光圖,由Skylab望遠鏡相隔兩天抓拍。日冕洞是太陽風高速氣流之源。NASA/MSFC

作者:nasa

FY:Patric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人們使用巨型反波鏡接收太陽電波,經研究太陽的電波種類複雜
    想要了解太陽的輻射人類還是用到專門的儀器去接收這些來自遙遠太陽的輻射,就像使用巨型收音機接收無線電波一樣,我們經常看到一種巨大的向鍋一樣的天文儀器就是用來接收太陽電波的。太陽的光譜從紅外去延展到射電的長波區域,這些來自太陽的射電波有時相當強烈,足以幹擾地上所發的短波,在1920年英國的雷達接收器上收到非常強烈的射電波。最早的觀測者注意到射電波的強度和變化情況。現在人們經常觀測到來自太陽的射電波,這些波的波長在8毫米和10毫米之間。研究這些射電波的儀器是很靈敏的無線電接收機。接收極短的輻射波的儀器是一個金屬的大鏡面,有些大的非常驚人。
  • NASA「三叉戟」任務將訪問海衛一
    這樣一顆距離太陽比木星還要遠6倍的古老衛星怎麼可能現在還仍舊活躍呢?它的內部是否有什麼物質溫度足夠高以至於能夠驅動這項地質活動? NASA發現計劃(Discovery Program)下的一項新任務旨在解開這些謎團。
  • 研究表明:沙塵暴成因與太陽黑子密切相關(圖)
    研究表明:沙塵暴成因與太陽黑子密切相關(圖):2004年中國北方沙塵暴呈增加之勢,主要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變長、青藏高原地面加熱場強度減弱等原因有關。  李棟梁研究發現,當前一年青藏高原地面加熱場強度異常偏弱時,次年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沙塵暴就會偏多。如2003年青藏高原地面加熱場強度偏弱,今年新疆中西部、河西走廊地區的沙塵暴即呈明顯增加之勢。  另一方面,青藏高原地面加熱場強度又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長度關係密切,因此太陽黑子活動成為影響沙塵暴的又一重要因素。
  • NASA選擇了12項有關月球的新科技研究產物
    選定的12項科技產物將通過NASA的商業月球裝載服務計劃(CLPS)在未來飛上月球。CLPS計劃可以快速通過月球運輸服務獲得著陸器上的設備 ,就像這些可以使月球的科學發現或商業開發能力提高的設備。新設備的選擇裡包含了現有的設備,例如為已經發射的任務設計的部件或模型。其中的7個設備主要是研究解答行星科學或太陽物理學的問題,而另外5個將展示新科技。
  • NASA公布12億光年外的宇宙奇觀
    據介紹,Abell 2384距離地球約12億光年,由緊密相鄰的兩個星系團構成,總質量高達太陽260萬億倍,完全是超乎想像的存在。這張圖像主要由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XMM-牛頓衛星收集的X射線數據(藍色部分),以及印度巨型米波射電望遠鏡收集的射電數據(紅色部分)合成。
  • NASA觀察到太陽周圍出現巨型UFO,太陽系其實挺「繁忙」?
    NASA有一座專門用來觀測太陽活動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這個天文臺收集太陽的活動情況用來分析未來對地球的影響程度,長期以來人們對從天文臺公布的許多太陽資料中總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由於近些年關於在太陽附近發現巨型不明飛行物的事件時有發生,NASA對照片中出現的這些不明物體通常解釋為底片曝光出現的問題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這是一項示範性任務,旨在研究利用動能撞擊使小行星偏轉的過程。它將前往名為Didymos(或65803 Didymos)的雙小行星系統。這個雙小行星系統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該雙星系統中較大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A,直徑約780米,而較小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B,直徑僅約160米。DART將撞向Didymos B。
  •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巨型星系
    這個巨型螺旋星系或許會被稱為「哥斯拉星系」(Godzilla galaxy),因為該星系有可能是其所在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星系。該星系名為UGC 2885,比銀河系寬2.5倍,其恆星數量則是銀河系的10倍。
  • 在太陽表面首次發現奇特磁暴
    美國航天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望遠鏡(SDO)觀測到一場前所未見的太陽磁爆現象,或許會讓我們對太陽產生新的認知。它們從太陽表面噴發出來,短暫離開表面,形成巨大的圈,然後再被太陽強大的引力拽回表面。這種現象過去只能同日全食才能看到,因其掛在太陽邊緣如耳環一般,故而得名日珥。除了這些壯觀景象以外,太陽上也時常發生不可見的奇特現象,例如磁場。
  • NASA新發現!太陽附近拍到巨型「UFO」,好似有對翅膀!
    地球能夠孕育出生命,除了水資源之外,還有太陽向地球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熱量。太陽作為太陽系內「老大哥」,它佔據著主要地位,自古以來人類很難近距離觀察太陽變化,這主要是源於太陽表面溫度過高,人類探測器還沒有到達太陽表面便被瞬間烤化。
  • 凍土中未凍水成因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曉清團隊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在線發表題為Modeling the Unfrozen Water Content of Frozen Soil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Effects of Clay Surfaces的研究論文,闡明了表面效應、吸附作用以及雙電層作用在未凍水的形成中的作用和機理
  • NASA在隱瞞什麼?太陽周圍疑似出現巨型飛船,或為了星際移民
    雖然我們住在這裡,但實際上,我們對太陽系的研究還沒有完全掌握,許多研究也是在逐步探索之中,比如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太陽系的一些衛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作為太陽系的母恆星,太陽正圍繞著它旋轉,尤其是地球,因為我們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所以我們能夠獲得合適的溫度,也能夠讓生命在地球上誕生。
  • 太陽活動突然加劇,俄科學家觀測到最強耀斑,太陽這是要爆了嗎?
    太陽黑子的成因上述的這些現象都是太陽活動引起,在太陽的所有活動中日珥的種類與成因日珥種類比較多,大部分日珥都比較平靜,因此被命名為寧靜日珥太陽耀斑的成因耀斑太陽上亮度突然增加的區域,通常發生在黑子群附近
  • NASA捕捉到太陽附近的「巨型飛船」,比地球大10倍?這是怎麼回事
    近年來,人們經常能在世界各地發現關於不明飛行物UFO的蹤影,相對於地球外的宇宙來說,地球內捕捉到的這些UFO或許可以說是習以為常的,那在太陽附近發現的UFO呢?會不會令你為之一振?,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不明飛行物要收集能力,收集太陽的巨大能量。
  • NASA捕捉到太陽附近的「巨型飛船」,比地球大10倍?這是怎麼回事
    華林稱,他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立方體」不明飛行物,而且經常在太陽附近移動,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不明飛行物要收集能力,收集太陽的巨大能量。這個疑似「立方體宇宙飛船」的東西,是由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捕獲的。
  • 中法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仙女座星系成因(圖)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1月22日發表公報說,該機構與巴黎天文臺以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合作,用數字模擬技術對本星系群的仙女座星系和麥哲倫星雲成因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仙女座星系很可能由兩個星系在數十億年前發生劇烈撞擊後形成。公報說,本星系群包括40多個星系,其中最大的兩個成員星系就是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
  • 外媒:NASA新任務或可能會意外引發有史以來第一場人造流星雨
    外媒:NASA新任務或可能會意外引發有史以來第一場人造流星雨 來源:環球網 • 2020-05-15 15:26:25
  • NASA發布「胖子」巨型星系團高清照:質量3000萬億個太陽
    在距離地球72億光年外的遠方,有一個龐大的巨型星系團,正式編號「ACT-CLJ0102-4915」,外號「El Gordo」,西班牙語中「胖子」(Fat One)的意思。2014年,科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它的質量相當於3000萬億個太陽,比此前估計的達43%,是整個宇宙中目前已知最龐大、最明亮、最熱的X射線星系團。而這個星系團之所以如此龐大,觀測顯示它是由兩個星系團碰撞在一起造成的,彼此速度高達每小時幾百萬公裡。
  • APJL: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
    範開等-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火星局部磁場偏轉太陽風流並阻礙大氣離子逃逸地球的全球性內稟磁場有效阻礙太陽風流與地球大氣的直接接觸,降低了地球離子成分逃逸至行星際空間導致的大氣損失。由於火星缺乏類似地球的全球性磁場環境,其高層大氣中的氧離子、氧分子離子直接暴露在太陽風的剝蝕之中(圖1)。太陽風驅動的離子逃逸過程導致火星在三十餘億年裡損失了90%以上的大氣,也是造成火星地表液態水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太陽附近驚現巨型UFO
    最近公布的美國宇航局的太陽觀測衛星——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拍攝的照片,已經成為網上瀏覽的熱點。它顯示,一個在太陽附近飛行的奇怪物體看起來很像我們熟悉的好萊塢巨製中的巨型、金屬「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