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除草劑的開發特點為選擇性高、作用機理獨特、安全高效、利於輪作等等。針對雜草和作物代謝機理之間的差異開發多種酶抑制劑,如乙醯乳酸合成酶抑制劑、乙醯輔酶A羧化酶抑制劑等。乙醯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屬內吸傳導型除草劑,通過抑制植物(雜草)的ALS,破壞蛋白的合成,最終導致植物(雜草)死亡。該類抑制劑主要有4類:磺醯脲類、咪唑啉酮類、三唑並嘧啶磺醯胺類和嘧啶水楊酸類,前兩者近年來發展良好,出現了很多高效、超高效品種。磺醯脲類除草劑的開發是除草劑進入超高效時代的標誌,咪唑啉酮類除草劑是繼磺醯脲類除草劑上市3年後,由美國氰胺公司(現被巴斯夫公司收購)開發成功的又一類高效、廣譜、低毒除草劑。此類除草劑的品種不多,但其特殊的功能已引起廣泛的重視,國內外正在大力開發。到目前已有6個品種商品化,均由氰胺公司開發,包括咪唑煙酸、咪唑乙煙酸、咪草酸、咪唑喹啉酸、甲氧咪草煙和甲基咪草煙。儘管6個品種在我國已經生產,但大面積使用的只有咪唑乙煙酸,該品已經成為我國高效除草劑領域的重要支柱產品。
基本情況——高效、廣譜、低毒
咪唑乙煙酸(imazethapyr)化學名稱(RS)-5-乙基-2-(4-異丙基-4-甲基-5-氧代-2-咪唑啉-2-基)煙酸,屬咪唑啉酮類除草劑,其他名稱咪草煙、普殺特、普施特等,由美國氰胺公司於1984年開發成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被廣泛使用,可芽前、芽後使用,是一種用於大豆、苜蓿等豆科作物田的超高效、廣譜、內吸除草劑,以很低用量(5~7.5克有效成分/公頃)就可以卓有成效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某些闊葉雜草,如稗草、金狗尾、綠狗尾、苘麻、反枝莧、藜等。該品毒性低,急性經口LD50>5000mg/kg,對魚、鳥、蜜蜂均低毒。
但是,咪唑啉酮類除草劑存在殘留藥害問題。咪唑乙煙酸在土壤中殘留時間較長,在偏鹼性條件下降解較慢,易對後茬敏感作物造成藥害,施藥24個月後仍對油菜、甜菜、白菜和亞麻有嚴重藥害。解決方法是採用殘留期短的甲氧咪草煙與咪草煙復配,另外,通過使用一些解毒劑來增強作物的代謝功能,也可減輕這類除草劑的藥害。
生產、加工及技術狀況:
德國巴斯夫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咪唑乙煙酸生產公司,曾經以普施特為商品名向我國申請行政保護,於1993年4月15日被駁回。該公司在我國登記了原藥(普施特),產品有1993年登記的5%普施特水劑,防除大豆一年生雜草用量(有效成分,下同)75%~100.5%克/公頃,1999年登記的金普施特(金豆+普施特即甲氧咪草煙+咪唑乙煙酸),防除春大豆一年生雜草用量60~75克/公頃。
國內狀況是瀋陽化工研究院於1992年通過了咪唑乙煙酸技術鑑定,1993年生產產品上市,1994年登記原藥。河北省景縣景美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於1999年、江蘇省常州化工廠於1995年、山東京博/先達農化有限公司於2000年、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雙益農藥化工廠於2001年分別登記咪唑乙煙酸原藥。目前,我國原藥生產能力達700~800噸,登記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分別為京博/先達(400t/a),雙益(停產),景美(150t/a),瀋陽院試驗廠(150t/a),山東省淄博新農基農藥化工有限公司(10t/月)。京博/先達是我國最大的咪唑啉酮類除草劑(包括咪唑乙煙酸)生產基地,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僅次於巴斯夫公司。部分江浙廠家也生產咪唑乙煙酸原藥,主要出口,雖然沒有取得登記,但生產能力、出口份額也較大,同樣值得重視。
我國咪唑乙煙酸原藥生產水平高,質量優良,有效成分含量合成後均高於92%,提純後達95%~98%。其中,2家山東廠家技術最為先進,合成後無須提純,有效成分含量即可高達98%,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優質的原藥產品大量出口。
國內生產製劑廠家眾多,登記廠家近30家。製劑有5%、10%、15%、16%、20%、24%和36%的水劑,5%、10%微乳劑,70%可溶粉劑,70%可溼性粉劑,75%的可溼性粉劑和膠懸劑等。混劑主要是與甲氧咪草煙、氟樂靈、精喹禾靈、二甲戊樂靈、異噁草酮、草甘膦等混配。無論外國還是我國登記的混劑一般具有兩套不同的作用機理,缺點互補,對大豆田內絕大多數的雜草防除效果更加徹底,對於大豆以及後茬作物安全性更高,受到農戶歡迎,如Extreme是該品與草甘膦的混劑,大豆苗後一次處理即可解決所有雜草問題,而與殘留期短的甲氧咪草煙復配可減小該品的殘留藥害。
由於黑龍江省是我國的大豆主產區,是咪唑乙煙酸製劑的主要消費區,因此成為主要的生產省份,目前取得登記的廠家有哈爾濱利民農化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市益農生化製品開發有限公司、阿城市滙豐農化有限公司、哈爾濱利民農化技術有限公司等近20家,產品多數是5%、10%、16%水劑。
遼寧省次之,主要生產廠家有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雙益農藥化工廠、丹東市農藥總廠等近10家,產品主要也是5%、10%水劑和16%。
其他省份的生產比較少,有吉林、山東、江蘇、河北、上海等。
市場:咪唑乙煙酸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作為超高效除草劑時代的一個傑出代表,其發展快速、平穩,問世僅幾年,就很快成為除草劑領域的支柱產品。但從1996年起,轉基因作物的廣泛種植導致其他除草劑使用下降,作為新除草劑代表的咪唑乙煙酸自然下降嚴重,因為抗草甘膦大豆剝蝕了咪唑乙煙酸的大豆市場,致使其使用面積從1995年的佔大豆總面積的44%下降到1998年的17%,但它依然不失超高效除草劑時代代表的風採,是新興除草劑中銷量最大的,1999年銷售額就達到了4.9億美元,成為全球暢銷農藥排名第3的除草劑(也是全部農藥中的排名第3),2002年銷售額達2.82億美元,在全球排行榜中排第17位,是當年度排行第9的除草劑。
我國咪唑乙煙酸出口情況良好,從目前形勢看,未來出口前景也非常看好。出口主要集中在原藥,製劑不多。如同其他出口品種,我國咪唑乙煙酸原藥質量優良,廣受國外農藥客戶的信賴,尤其是有效成分≥98%的高含量原藥出口更是供不應求,主要出口地區包括世界大豆的主產區美洲,如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南非,亞太地區等。目前出口價格在16~18萬元/噸,與國內15~18萬元/噸的價格相當。
我國咪唑乙煙酸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經過大力推廣和技術指導,發展很快,雖然上市時間不如其他老品種長,可已經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大豆田第二大除草劑(乙草胺最大),每年在我國大豆主產區東北的銷售量就很大。今年,全國估計投放東北市場的咪唑乙煙酸製劑產品有8000噸,已經銷售了4000餘噸,主要是5%的水劑。
目前,我國大豆田主要除草劑有乙草胺、咪唑乙煙酸、咪唑喹啉酸、乳氟禾草靈、稀禾定、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等,品種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而咪唑乙煙酸是發展最快的,因為它價格雖然偏高,可高效,用量很低,所以按單位面積成本核算,非常實惠,是所有品種中最實惠的。
但是,該品種有個很大的缺點,即殘留藥效很長,對後茬作物影響大,所以它的推廣比較適合東北之類每年一季豆科作物的地區,其他地區的推廣會受到局限。如前所述,此問題已經有了解決辦法如與殘留期短的甲氧咪草煙復配,使用一些解毒劑等。
大豆(東北)防除一年生闊葉雜草,用藥量(有效成份)112.5-150克/公頃,尚屬獨家生產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