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二咪唑 (CDI) 與胺反應生成脲

2021-02-24 有機合成

胺也可以先與羰基二咪唑 (CDI)反應,形成一個中間體,然後與另一分子胺反應生成脲。本方法適用範圍也很廣,對那些底物很昂貴、或較難得到的,本方法也很適用。但由於CDI 不穩定,放置時間長,遇水會分解,造成加料不準確,容易生成較難分離的二聚體。因此反應前確定CDI 的質量尤為關鍵。


一、羰基二咪唑與芳香伯胺反應生成脲(Tetrahedron, 2003; 5603 – 5608


To a solution of 3-chloro-4-nitro-phenylamine (1.72 g, 10 mmoL) and triethylamine (1.0 g, 10mmol) in 50 mL of DMF was added CDI (1.61 g, 10 mmol)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N2 atmosphere. The mixture was stirred at that temperature for 1 h and then added a solution of aniline (1.0 g, 11 mmol) in 5 mL of DMF. After stirred for another 10 h,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poured into water (100 mL) and extracted with DCM (3 x 50 mL). The combined organic phases were washed with brine (5 x 100 mL), dried over anhydrous Na2SO4 and filtered. The filtrate was concentrated to give the crude product, which was purified by column to afford 2.0 g of 1-(3-chloro-4-nitro-phenyl)-3- phenyl-urea (68 % yield)

二、羰基二咪唑與脂肪胺反應生成脲(J. Med. Chem. 1992; 2446-2451


To a solution of 3-(3-piperidin-1-ylmethyl-phenoxy)-propylamine (2.48 g, 10 mmoL) and diisopropylethylamine (1. 4 mL, 10 mmol) in DMF (50 mL) was added CDI (1.61 g, 10 mmol)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N2 atmosphere. The mixture was stirred at that temperature for 1h and then a solution of i-BuNH2 (146 mg, 20 mmol) in 5 mL of DMF was added to the mixture.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stirred at room temperature overnight before poured into water (100 mL). The mixture was extracted with DCM (3 x 50 mL). The combined organic phases were washed with brine (5 x 100 mL), dried over anhydrous Na2SO4 and filtered. The filtrate was concentrated to give the crude product, which was purified by column to afford 2.75 g of 1-isobutyl-3-[3-(3-piperidin-1-ylmethyl-phenoxy)-propyl]-urea (80 %).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氰酸鉀與胺反應製備脲
    氰酸鉀與胺反應生成脲對於沒有任何取代基的脲,一般主要通過氰酸鉀與胺反應得到,一般這類反應在水和醋酸的混合溶劑中進行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winter烯烴合成
    ;Corey–Winter消除反應,是指鄰二醇與硫羰基二咪唑反應生成環狀硫代碳酸酯,它用三烷基亞磷酸酯處理發生順式還原熱消除得到相應的烯烴。改進方法是用硫光氣代替硫羰基二咪唑,使反應溫度降低很多,溫和的條件使帶有多種官能團的複雜分子也可應用。
  • Van Leusen咪唑合成反應
    醛亞胺和對甲苯磺醯基甲基異腈(TosMIC)在鹼性條件下關環製備咪唑的反應。
  • 1-十二烷基咪唑三氟甲磺酸鹽
    肖除法製備[2.2]環芳:首先在強鹼性條件下,對甲基苄基氯化銨中(季銨鹽)的氯原子被體系中的羥基所取代,並在加熱條件下,由兩分子不穩定的中間體聚合生成[2.2]環芳。2.4,16-二溴[2.2]環芳的合成 使用溴化鐵為催化劑,二氯甲烷為溶劑,[2.2]環芳與溴素進行取代反應,得可得到4,16-二溴[2.2]環芳。
  • 常見的咪唑合成反應
    一、Debus-Radziszewski咪唑合成反應1,2-二羰基化合物,氨和醛進行三組分縮合得到咪唑的反應。最常用的二羰基化合物是乙二醛,1,2-二酮或醛酮也能反應合成各種咪唑。二、Wallach咪唑合成反應
  • CO2的「對角反應」,同時實現胺和醯胺的N-甲醯化
    例如,可以通過胺對CO2進行官能化以生成脲和氨基甲酸酯,這一「水平利用」方式中碳原子保持在+4價氧化態;另一方面,CO2亦可以被轉化為甲酸、甲醛、甲醇和甲烷,該過程需要還原碳原子並消除一個或兩個氧原子另外,Cantat等人也報導了水平利用和垂直縮減相結合的一系列「對角反應」,用於構建C–E鍵(E=N,O,S等),以製備更多有價值的化合物。在還原劑存在下,使用CO2和胺通過2e-還原過程進行N-甲醯化生成甲醯胺,被分類為CO2的「對角反應」。
  • 【脲與硫脲】硫脲合成方法小結
    單伯硫脲的合成除了上述合成硫脲的方法以外,還有些特殊的方法合成伯硫脲,這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硫氰酸鉀與胺直接反應,當這種方法無法獲得相應得伯硫脲或不能得到滿意的收率時,我們也會採用苯異氰酸酯的方法合成伯硫脲。
  • 有機人名反應——Curtius重排反應
    )反應機理連結:http://chem.kingdraw.cn/Shortlink?id=20200904154833Curtius重排反應(柯提斯重排反應),是一類親核重排反應。反應中,羧酸與疊氮化物作用生成醯基疊氮化物再重排為異氰酸酯。反應中原位生成的異氰酸酯和各種親核試劑反應,可以得到氨基甲酸酯,脲等各種N-醯基衍生物,也可以直接水解得到伯胺。
  • Borch還原胺化反應
    胺和羰基化合物縮合得到亞胺,然後通過還原劑(常用的有NaCNBH3,NaBH(OAc)3 等)還原生成相應的胺的反應。
  • 咪唑的物理及化學性質介紹
    自然界只存在咪唑衍生物,而無游離的咪唑。從苯中析出者為單斜晶系稜柱狀無色結晶。有氨氣味。相對分子質量68.08。相對密度1.0303(101/4℃)。熔點89~91℃,沸點257℃、165℃~168℃(2.67×103Pa)、138.2℃(1.60×103Pa)。閃點145℃。
  • HATU等酸胺縮合試劑副產物和中間態結構和MS分析
    小編今天分享的酸胺縮合反應,不談手性,主要談談常見縮合試劑參與反應過程中的副產物結構分析,以及MS值分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 常見的碳碳鍵生成的縮合反應
    具有α-H的醛或酮,在鹼催化下生成碳負離子,然後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對醛或酮進行親核加成,生成β-羥基醛,β-羥基醛受熱脫水生成α-β不飽和醛或酮。羰基化合物和活潑亞甲基化合物在胺催化下縮合的反應。胺,醛和帶有酸性較強的亞甲基的化合物進行三組分的胺甲基化反應。
  • 常見的碳碳單鍵生成的縮合反應
    具有α-H的醛或酮,在鹼催化下生成碳負離子,然後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對醛或酮進行親核加成,生成β-羥基醛,β-羥基醛受熱脫水生成α-β不飽和醛或酮。在稀鹼或稀酸的作用下,兩分子的醛或酮可以互相作用,其中一個醛(或酮)分子中的α-氫加到另一個醛(或酮)分子的羰基氧原子上,其餘部分加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一分子β-羥基醛或一分子β-羥基酮。這個反應叫做羥醛縮合或醇醛縮合。二、Mukaiyama羥醛縮合反應
  • 有機化學考研總結——第六彈(縮合反應、胺、含氮芳香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製成曼氏鹼,再將胺甲基化後進行Hoffmann消除,可以在羰基α位引入亞甲基:反應,由於生成滷化銀而推動反應生成四級銨鹼。3. Hoffmann消除由於,迅速與H2O反應生成醇。4. 醯化:胺對醯氯、酸酐進行羰基親核取代,生成醯胺。Hinsberg反應:用磺醯氯醯化:
  • 左旋咪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左旋咪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摘 要: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是動物生產中常用的廣譜、高效、低毒、安全的咪唑駢噻唑類驅蟲藥。研究發現,它除了具有驅蟲的功能外,還有免疫調節作用,在水產動物體內它主要通過提高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活性、刺激淋巴細胞的產生或分泌淋巴因子,提高白細胞的代謝能力以及血清中溶菌酶活力,誘發抗體的產生及補體的生成等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可用於動物的抗菌消炎、抗病毒和促進生長等方面。
  • 葫蘆「8, 10」脲助力催化蒽衍生物的光化學反應
    近日,該課題組報導了葫蘆[8, 10]脲主體對9-(10-)位取代蒽衍生物光化學反應的影響。研究表明,葫蘆[10]脲可高效高選擇性的催化9-位取代蒽衍生物的光二聚,而葫蘆[8]脲誘導該底物發生非預期的光水解反應(圖1)。
  • 惡唑酮衍生物替代異氰酸酯製備不對稱脲(農藥、醫藥分子應用)
    Note:原料合成通常方案如下,其中,由於成本原因,羰基二咪唑可以用光氣、三光氣、碳酸二取代酯、氯甲酸酯嘗試替代,注意光氣系列由於政策原因,不容易批覆;氯甲酸酯注意毒性(不少是管制品)
  • 光介導的手性磷酸鹽催化N-乙醯基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化反應
    而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量的催化體系實現了自由基介導的不對稱烯烴雙官能化反應。例如通過手性金屬絡合物捕捉活性烷基自由基生成手性金屬烷基中間體,再進行不對稱官能化等。因此,開發一種條件溫和,適用性廣泛的不對稱烯烴雙官能化反應體系仍具有一定的挑戰。
  • 清華羅三中課題組Angew: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的偶聯反應
    近日,清華大學羅三中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電化學氧化生成苯炔和環己炔中間體的方法,並成功與手性伯胺催化相結合,從而實現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環己炔)的偶聯反應。研究發現乙酸鈷可穩定原位生成的芳炔中間體並促進其與烯胺的偶聯。此外,該催化體系可用於構建具有季碳手性中心的α-芳基或環己烯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