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ch還原胺化反應

2021-02-24 有機合成

胺和羰基化合物縮合得到亞胺,然後通過還原劑(常用的有NaCNBH3,NaBH(OAc)3 等)還原生成相應的胺的反應。

反應通常為一鍋法進行,但有個別反應可以分離出相應的亞胺,再進行還原效果更好。NaBH3CN【常用還原劑----氰基硼氫化鈉】是一種在弱酸性條件下也能夠使用的還原劑。通常,通過調節pH,可以使還原胺化反應更加有效的進行。對於酮或醛的還原,pH必須調節在3~4、而還原亞胺離子通常在pH 6~7的時候比較適當、利用NaBH3CN作為還原劑,可以將副反應控制在極低的的範圍內。NaBH(OAc)3、2-picoline-borane也經常作為還原劑被用於該反應中。前者毒性比較低、後者在水中也能使用、經常作為改良的方法被使用。

反應機理

首先胺對羰基化合物進行親核加成,脫水生成的亞胺離子。亞胺離子活性中間體被具有親核性的氫負離子進攻,得到胺。

反應實例

【Tetrahedron Lett. 1990, 31, 5547–5550】

【J. Org. Chem. 1995, 60, 4638–4640】

【J. Org. Chem. 2008, 73, 8829–8837】

【Tetrahedron Lett. 2008, 49, 5211–5213】

參考文獻

1. Borch, R. F., Durst, H. D. J. Am. Chem. Soc. 1969, 91, 3996–3997. Richard F. Borch, born in Cleveland, Ohio, wa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 Borch, R. F.; Bernstein, M. D.; Durst, H. D. J. Am. Chem. Soc. 1971, 93, 2897–2904.

3. Borch, R. F.; Ho, B. C. J. Org. Chem. 1977, 42, 1225–1227.

4. Barney, C. L.; Huber, E. W.; McCarthy, J. R. Tetrahedron Lett. 1990, 31, 5547–5550.

5. Mehta, G.; Prabhakar, C. J. Org. Chem. 1995, 60, 4638–4640.

6. Lewin, G.; Schaeffer, C. Heterocycles 1998, 48, 171–174.

7. Lewin, G.; Schaeffer, C.; Hocquemiller, R.; Jacoby, E.; Léonce, S.; Pierré, A.; Atassi,G. Heterocycles 2000, 53, 2353–2356.

8. Lee, O.-Y.; Law, K.-L.; Ho, C.-Y.; Yang, D. J. Org. Chem. 2008, 73, 8829–8837.

9. Sullivan, B.; Hudlicky, T. Tetrahedron Lett. 2008, 49, 5211–5213.

10. Koszelewski, D.; Lavandera, I.; Clay, D.; Guebitz, G. M.; Rozzell, D.; Kroutil, W.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9337–9340.

編譯自:Name Reactions (A Collection of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s), Jie Jack Li, Borch reductive amination,page 66-67.


相關反應

Leuckart–Wallach反應


酮和胺在過量的甲酸作為還原劑的條件下進行還原胺化的反應。當用醛作為底物的反應為Eschweiler–Clarke還原胺化反應。

相關焦點

  • 還原胺化
    還原胺化 一.還原胺化:是一種把醛酮轉化成胺的方法。
  • 【羧酸】可以做還原胺化,是傳統【醛】做還原胺化的一個非常重要補充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方法當屬還原胺化了,做合成的同學和朋友們應該很少有沒做過這類反應的,醛酮與胺在還原劑如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三乙醯基硼氫化鈉等的參與下得到飽和的碳氮鍵。對於活性較低的底物有時候需要預製備亞胺,如四異丙氧基鈦的參與。羰基類化合物特別是醛有時候往往不穩定,它的夥伴羧酸就穩定多了。
  • 還原反應匯總
    一、Fukuyama還原反應Pd/C催化下利用三乙基矽烷還原硫代酸酯生成醛的反應。二、Borch還原胺化反應胺和羰基化合物縮合得到亞胺,然後通過還原劑(常用的有NaCNBH3,NaBH(OAc)3 等)還原生成相應的胺的反應。
  • 蘭州化物所甲苯衍生物sp3 C-H氧化胺化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石峰帶領的團隊在多年開展N-烷基化胺合成多相催化體系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種高效的炭負載納米鎳鈷合金結構的催化材料,並以該材料作為催化劑將催化加氫和選擇氧化兩個互相矛盾的反應置於同一體系,實現了硝基苯為氮源的甲苯分子中sp3 C-H的高效氧化胺化反應。
  • 光介導的手性磷酸鹽催化N-乙醯基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化反應
    ▲第一作者:沈楊,沈夢蘭 ;通訊作者:汪普生通訊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論文DOI:10.1021/acscatal.0c02660全文速覽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普生特任副研究員報導了光介導的手性磷酸鹽催化N-乙醯基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化反應
  • CO2的「對角反應」,同時實現胺和醯胺的N-甲醯化
    另外,Cantat等人也報導了水平利用和垂直縮減相結合的一系列「對角反應」,用於構建C–E鍵(E=N,O,S等),以製備更多有價值的化合物。在還原劑存在下,使用CO2和胺通過2e-還原過程進行N-甲醯化生成甲醯胺,被分類為CO2的「對角反應」。
  • 醯胺還原製備胺
    醯胺的還原也是合成胺基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其常常用於伯胺的單烷基化,一般將醯胺還原到胺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通過LAH在加熱回流下進行,但當分子內有對LAH還原敏感的官能團存在時
  • 腈還原製備胺
    腈還是較為容易還原為相應的伯胺,催化加氫或化學試劑還原都可以用於這類還原
  • 有機化學考研總結——第六彈(縮合反應、胺、含氮芳香化合物)
    ,迅速與H2O反應生成醇。4. 醯化:胺對醯氯、酸酐進行羰基親核取代,生成醯胺。Hinsberg反應:用磺醯氯醯化:製備(1) 氨/胺烷基化:N上有孤電子對,作為親核試劑進攻滷代烴。由於烷基給電子,增大N親核性,故一級胺比氨更易烷基化,反應難以停留在一元階段。(2) Gabriel合成法:以
  • 酶促分子內不對稱還原胺化構建手性1,4-二氮卓結構模塊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朱敦明、吳洽慶帶領的生物催化與綠色化工團隊,繼利用亞胺還原酶催化不對稱還原α, β-不飽和亞胺合成嗎啡烷關鍵中間體後(Adv. Synth. Catal. 2019, 361, 556-561),實現了亞胺還原酶催化分子內不對稱還原胺化構建手性1,4-二氮卓類化合物。
  • 有機人名反應——Gabriel胺合成(Gabriel Synthesis)
    (Gabriel Synthesis)  Gabriel胺合成,是使用酞醯亞胺鉀(琥珀醯亞胺,鄰苯二甲醯亞胺)將滷代烷轉換成一級胺的反應。    Gabriel胺合成法是合成伯胺的重要方法之一。經典的Gabriel胺合成是用滷代烴與鄰苯二甲醯亞胺鹽作用,形成相應的中間體N-烷基化產物,接著水解得到伯胺。  一般來說,該反應的速度較慢,但可以通過使用極性非質子性溶劑,如DMF或使用冠醚加速反應。N-取代鄰苯二甲醯亞胺的水解可以用酸或鹼溶液,更多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
  • 上海交大李長坤課題組JACS:鈷催化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丙位胺化
    當用Pybox配體L1時,未發生反應;而室溫下,當鋅粉作為還原劑與雙噁唑啉膦L2存在時,以中等收率得到預期的烯丙胺3aa,並具有優異的支鏈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99% ee)。作者利用沒有剛性苯環的PN-型配體L12和NPN-型配體L13進行烯丙位胺化時,配體對反應無效。此外,利用1 mol%鈷催化劑也可以使2a完全轉化,但反應時間更長(33 h)。
  • 胺脫氫酶合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研究取得進展
    手性胺醇化合物是合成較多重要藥物的前體。目前,製備該類化合物主要通過傳統化學法和生物酶拆分法,前者依賴重金屬而後者轉化率有待提高。經胺基酸脫氫酶(AADHs)定向進化而來的胺脫氫酶(AmDHs)能夠以廉價的氨作為氨基供體,不對稱還原胺化潛手性羥酮生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理論轉化率可達100%,且副產物只有水,是理想的綠色合成途徑。
  • 常用還原劑----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
    三乙酸基硼氫化鈉在現代有機化學中被用作一種選擇性的、較溫和的還原試劑。它主要被用作NaBH3CN 的替代物對醛和酮進行還原胺化反應[1]。由於該試劑中只有一個氫負離子,所以用量可以得到相對嚴格的控制。比NaBH3CN 優越的是它不需要對反應體系的酸鹼度進行調節,由於沒有氰酸根的存在也增加了安全性[1]。目前文獻使用情況顯示,該試劑在還原胺化反應中的應用日趨增加。
  • 氰酸鉀與胺反應製備脲
    氰酸鉀與胺反應生成脲對於沒有任何取代基的脲,一般主要通過氰酸鉀與胺反應得到,一般這類反應在水和醋酸的混合溶劑中進行
  • 廉價FeCl3作為催化劑實現芳香烴間位C-H鍵胺化
    實現芳基C-N鍵偶聯的方法很多,其中過渡金屬催化芳香烴C-H鍵的直接胺化反應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相比於其他手段,C-H鍵胺化無需對芳香烴底物進行預官能化,原子及步驟經濟性更加理想,但由於芳香烴不同位點的C-H鍵常常具有相似的反應活性,如何實現區域選擇性C-H鍵官能化便成為人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 胺的合成——硝基的還原
    :滷素(Cl, Br and I; F 對加氫不敏感),雙鍵,三鍵時,我們不得不採用化學還原的方法, 為經典的要數鐵粉的還原,SnCl2還原, 另外Abderahman曾報導(Synthesis 1988, 2, 154-155)應用保險粉在乙醇中加熱的方法還原硝基, 雖然在文獻中他們使用了鹼,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只要用保險粉在乙醇中回流幾小時即可。
  • 醯胺和氨基甲酸酯與醛的N-還原烷基化
    還原胺化是製備N-烷基產物的一種常用方法,而對於醯胺氮的烷基化,通常採用在鹼性條件下與烷基化試劑發生反應的策略,但該策略存在單、雙烷基化的選擇性問題
  • CCS Chemistry | 硫空位促進硝基芳烴電催化轉移氫化,脆弱基團芳胺...
    天津大學張兵課題組以水為氫源,利用硫空位優先選擇性地吸附硝基的氧原子,降低硝基還原成胺的過電位,同時促進水的吸附與還原,產生吸附態氫原子。在低電位下實現了硝基芳烴的選擇性電催化轉移氫化,為脆弱基團功能化的芳胺的選擇性合成提供了一條綠色、安全、高效、可控的方法。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常規過渡金屬催化的N-芳基化反應(如Ullmann、Buchwald-Hartwig和Chan-Lam-Evans偶聯反應)已成為構建C-N鍵必要的手段(Figure 1B)。但是,該方案常需對芳烴底物進行預官能化處理,同時容易產生自偶聯等副產物。據文獻報導,可使用高價碘、過渡金屬、光催化和電催化等方案,實現芳烴氧化胺化反應,即可克服這些缺點(Figure 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