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科學史上最奇特的物質,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2020-12-05 科學拾遺

「以太」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感受不到,人類需要它,它就出現了。「以太」的誕生得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那時候的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叫做亞里斯多德,他也思考世界,他把具體的水、火土、氣作為物質的基本元素,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這些基本元素構成的,和中國的五行差不多,但除了哲學基本元素之外,還有一種東西是亞里斯多德無法形容的,那就是浩瀚的天空,於是就成為「以太」,「以太」的誕生就具有神秘莫測的特點。

17世界,法國物理學家笛卡爾第一次將「以太」的概念引入科學,笛卡爾認為,以太充斥於所有的空間,均勻的分布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存在,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呢?傳播力!比如說各種引力,笛卡爾認為它們必須通過中間物質傳遞,不可能憑空傳遞,這就是「以太」在科學上存在的第一個作用,力的載體。除此之外,還填補了空間,科學家認為空間並不是空的,一無所有的,而「以太」剛好填補了這個空間。

隨著物理學的發展,人類對光的認識越來越深,先是以牛頓為代表的科學家認為光是一種粒子,也就是光的粒子說。但沒過多久就有科學家發現了光的衍射和光的幹涉現象,這是波的本質特徵啊,所以科學家們就認為光是一種波,但是我們知道,水波靠水傳播,聲波主要靠空氣傳播,那光這種波靠什麼傳播呢?那個時候的科學家都認為,波的傳播必定要有介質,於是,神秘的「以太」就承擔了這個偉大的任務,充當了傳播光的介質。19世界是「以太」最活躍的時代,因為它幾乎成為了真實,不在是哲學概念,先是法拉第以它為基礎,使得電磁感應實驗成功了,雖然最終他想拋棄「以太」,但並沒有成功。接著是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他以「以太的觀念」將法拉第的電磁力線表述為麥克斯韋方程組,這是電磁學中最重要的理論。

但最終,隨著光的傳播不再依賴介質,還有對引力本質的研究,也就是所謂的狹隘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以太最終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土壤,沒有了存在的價值,最終被否定,科學家普遍認為以太是不存在的,是沒有必要的,以太也退出來科學的舞臺。

縱觀人類科學的發展,以太在科學世界中一直承擔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類認識世界和研究世界的工具,儘管最終證明它是錯誤的,但它也是有用的,它推動了人類的發展,這就是科學。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科學思維:同樣缺乏直接證據,以太和暗物質命運迥然
    今天你將親眼看清以太,所謂以太,是指組成空間的意識流,它是靈界創造物質現象界之際創造的第一種最基本元素,由於物質現象界的萬物生存在其內部,故而稱為五大基本元素之第一,作為主聲音,也就是四大基本元素的創造者,人類時常將其作為空間的代名詞,在恆星與恆星之間,靈眼可觀察到空間是由一種暗紅色的流體狀意識流組成,從而形成了一種形狀較為穩定的空間流體,此乃以太
  • 科學思維:同樣缺乏直接證據,以太和暗物質命運迥然不同
    今天你將親眼看清以太,所謂以太,是指組成空間的意識流,它是靈界創造物質現象界之際創造的第一種最基本元素,由於物質現象界的萬物生存在其內部,故而稱為五大基本元素之第一,作為主聲音,也就是四大基本元素的創造者,人類時常將其作為空間的代名詞,在恆星與恆星之間,靈眼可觀察到空間是由一種暗紅色的流體狀意識流組成,從而形成了一種形狀較為穩定的空間流體,此乃以太
  • 以太漂不漂移?暗物質,暗能量?
    亞里斯多德「以太」一詞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譯。在亞里斯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在科學史上,它起初帶有一種神秘色彩。後來人們逐漸增加其內涵,使它成為某些歷史時期物理學家賴以思考的假想物質。以太說的否定主要有3點:1:以太存在難以想像。根據當時的以太學說:以太是一種剛性的粒子,十分地堅硬,比最硬的物質金剛石還要硬上不知多少倍。
  • 以太到底是什麼,以太到底有怎樣的秘密?
    首先我們先講一下以太的由來,以太一詞是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來的,它是一種虛擬的物質,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在古希臘人眼裡,它泛指青天或上層大氣。在亞里斯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在科學史上,它起初帶有一種神秘色彩。
  • 科學思維:同樣缺乏直接證據,以太和暗物質命運迥然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世界上有多少名詞?真實的數量肯定要比你我知道的多,人類除了會給每個人起個名字,還會給看到的物體起名字,然而有一類名字比較特殊,它們屬於未知的或者說是假想的物體,比如,神仙、鬼怪、魂魄、經絡、UFO、以太、暗物質等等。同樣是假想的物體,同樣缺乏直接證據,有的能被科學接納,有的卻被科學否定,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就連牛頓都相信存在的物質,宇宙本源——以太
    《聖經》中上帝在第一天就創造了光,可見光有多重要,象徵著希望。中國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學說,號稱宇宙萬物均在五行之中。而十分巧的是,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也提出了類似的學說,他說,組成物質的元素為了水、火、氣、土和以太。前四種我們很好理解,那麼以太是什麼東西呢?
  • 讓牛頓麥克斯韋都淪陷的以太,差點顛覆整個經典力學、電磁理論
    「以太」(Ether)一開始是一個哲學概念,誕生於古希臘時期,古希臘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層大氣。在亞里斯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在科學史上,它起初帶有一種神秘色彩。後來人們逐漸增加其內涵,使它成為某些歷史時期物理學家賴以思考的假想物質。
  • 「以太」,有著世界本源的地位,這種物質在宇宙中真的存在嗎?
    受此理解影響,「以太」一直在宇宙學中指一種佔據天體空間的物質。進入近代以來,笛卡爾同樣肯定了以太的存在。「在笛卡兒看來,物體之間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須通過某種中間媒介物質來傳遞,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因此,空間不可能是空無所有的,它被以太這種媒介物質所充滿。以太雖然不能為人的感官所感覺,但卻能傳遞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對潮汐的作用力。」
  • 暗物質有可能不存在嗎?它會是下一個以太?
    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以太和暗物質在物理學上的確有相似處。首先以太和暗物質都是基於時代背景下的物理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而進行的彌補。從這點來說,暗物質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以太,但是這種可能性並不大。這樣看來引力就是違背物理常識的超距離作用。牛頓為了去引力的超距化,使其合乎物理邏輯,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以太。他認為正是由於宇宙中均勻地分布著以太,才起到了傳遞引力的中介作用。由於牛頓在當時是物理學界的權威,科學家幾乎一致篤定以太必然存在。
  • 以太被否定已久?不一定,我們再重新討論一番
    最重要人物笛卡爾把「以太」正式引入物理大廈,所有物質之間存在某種介質傳遞,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也就是當代的量子糾纏,一直為很多科學家和人們迷惑。因此,空間不可能是空無一物的,是被以太這種介質物質所充滿。以太雖然不能被我們的感官所察覺,卻能傳遞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對潮汐的作用力。以太到底是什麼?
  • 暗物質會是下一個以太嗎?哲學家康德早在200年前就曾做出預言?
    最近總是有人問我,哲學家康德提出的物自體是不是就是現在的暗物質?我也在網上檢索了網友的一些看法,但是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入。為此筆者就認真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從最開始的以太慢慢敘說!全文長度剛剛好,讀完一定有收穫!19世紀的最後一天,全球的物理學家們齊聚一堂,共同迎接新的世紀的到來。
  • 「以太」到底為何物?是該到揭開「以太」面紗的時候了!
    @小哪吒聊科學原創的第4篇科普科學,拒絕洗稿或抄襲,違者必究!形狀較穩定的空間流體,這就是「以太」。物理學科中假想的一種物質,這就是「以太」。古希臘人說青天或者最上層的大氣就是「以太」。佔據著茫茫天體空間的到底是什麼?那就是「以太」!力靠什麼來傳遞?當然是「以太」了!
  • 另類科學假說:引力波、暗物質來自真空的冷(即以太)
    (1)卡文迪許的扭稱實測引力係數試驗可以證明引力是存在的,並不能證明引力來自物體,關於引力與物體的質量及距離有關係也不能證明引力來自物體。(2) 大家都知道,卡文迪許的扭稱實測引力係數試驗證明了引力是存在的,但引力又是什麼概念呢?引力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 「以太」本是一種物質,為什麼卻能決定這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以太」一詞來源於古希臘,是「ether」的音譯,最初是一個假想的物質概念。如亞裡斯多德就認為「以太」是水、火、土、氣之外的「第五元素」,泰勒斯認為是空氣的蒸騰,畢達哥拉斯學派甚至把氣稱之為冷的以太,阿拉克薩格拉則把「火」稱之為以太。隨著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以太」一詞始終沒有脫離物質概念,最終演變為一種人感覺不到的微小介質。
  • 自然法則的哲學原理——以太模型大統一理論續論
    ,物質的本質是客觀存在的東西,物質的客觀存在又是什麼?物質的客觀存在實際上就是物質佔據一定的空間,如果一個東西佔據一定的空間,它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一個東西不佔據任何空間,它一定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物質存在的最基本屬性是佔有空間或者儘可能最大限度地佔有空間,由於無限空間對無限的物質來說,還是有限的,空間充滿物質,物質之間必須有相互斥力以達到各自對空間佔有的平衡,物質之間只有斥力屬性。
  • 暗物質、超對稱粒子會不會重走以太的道路?
    以太這個概念在古希臘時期就有,近代時期以太這個概念主要和光速聯繫在了一起。用麥克斯韋給出的方程組可以計算出光速,不過在計算光速的表達式中卻看不到是相對於哪一個參考系的。光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傳播,按照經典的物理學理論,說物體的速度是多少需要找一個參考系,以太就是假想出來的一種充滿宇宙空間的物質,當時認為光速是多少就是相對於以太而言的。19世紀後期,邁克耳孫和莫雷設計了一系列實驗想檢驗地球在以太空間中的運行速度而做的一系列實驗,實驗本來是抱著以太存在的想法,結果在後人看來相當於宣判了以太的死刑。
  • 禁錮物理學家的思想兩千多年 光速不變原理成功解除「以太」思想牢籠
    以前人們都認為「世界」是由水、火、金、土四種基本物質構成,有點類似我國古代的五行理論「金、木、水、火、土」。亞里斯多德認為「天和日月星辰」不同於「地」,那是上帝居住的地方,上帝是完美無缺的,必須是由更加神聖、純淨的物質構成,思來想去,他就提出了第五種自認為特別純淨的物質——「以太」。
  • 科學的分析光速與以太之間的關係,其中光的速度是永恆不變的?
    大家好,歡迎來到瑤瑤談科學,我是小編瑤瑤,17世紀我們就知道空間不具有絕對性,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性質。而到了19世紀哲學家奧伯斯才剛剛論證出宇宙在時間上有一個開端,那時間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這個問題,人們可能連想都沒有想過。
  • 史上最貴英劇《黑暗物質》曝新照
    近日,號稱「史上最貴英劇」的《黑暗物質》主角定妝照曝光,《金剛狼3》的「小狼女」達芙妮·基恩、「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等明星卡司還登上英國雜誌封面
  • 星雲宇宙 | 第五元素:以太能量
    傳說中的第五元素掌握著解開當今物理學和宇宙學世界中最神秘的謎團之一的鑰匙。科學家估計,宇宙中84%的物質是由看不見的暗物質組成的,但他們不知道它是什麼。通過對玄學世界的短暫探索,你將找到答案!在古希臘,據說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由地(土)、火、水和風四種元素混合而成的。據說還有更微妙的第五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