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以太」始於一個哲學思考,最早誕生於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認為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大氣層以外的以太。
後來人們逐漸接受,使它成為不同時期物理學家必不可少的理論武裝。最重要人物笛卡爾把「以太」正式引入物理大廈,所有物質之間存在某種介質傳遞,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也就是當代的量子糾纏,一直為很多科學家和人們迷惑。因此,空間不可能是空無一物的,是被以太這種介質物質所充滿。以太雖然不能被我們的感官所察覺,卻能傳遞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對潮汐的作用力。
以太到底是什麼?(以下是和朋友交流內容)
1 .光在真空中能傳播是個事實;
2.可是任何事物說不靠介質就能發生傳遞那就是玄學,這對光也一樣。 因此,真空必是光的傳播媒介;
3. 那麼光既然能傳播,就說明真空不空。可真空不空到底有什麼東西存在呢?這個不可杜撰!人類也沒有能力杜撰。因為宇宙真空太浩瀚了,借盆雨水杜撰說自家有水庫可以,可杜撰說自家有地球上的大洋你可就無能為力了;
4.不論宗教也好科學也罷,可真的不能說宇宙中遍布了某樣東西,我們自己也明白,美好的意願和真實的遍布存在某種東西是極其不同的2件事。現在某種東西普遍存在真實的證據被2種獨立的實驗設備各自觀測到了。這可就不同了,這是震撼人心難以置信的奇蹟般的宇宙普遍存在;
5.無處不在的東西除了神,任何事物都沒有那個能力。遍布宇宙真空的希格斯場似乎具有神一樣的特徵,那麼希場她可能就是神,神就是以太;
6.沒有這種推理能力的人,你就理解不了物理,只能是個工程師,知其所以然就行了。從這個角度看,官科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真實存在的民科集體。少數民科卻是真正的官科。官民科的標準不在於文憑和知識,在於水平和智商。缺乏靈性的人就屬於沒有智慧,即使是個專業出身,他也一樣連個民科都算不上。
7.魚兒早上起來一睜開眼睛遊動,整個海洋都對它有作用力,那麼任何一個氫原子,對應全宇宙的任何一個氫原子,都存在互相作用,這用庫侖定律已經可以驗證。只是這互相作用到底是多少,微不足道的互相作用量,只是我們可能忽視,而它很有可能是存在的!正是這種微不足道的互相作用,這結果卻形成了"星系"及"超星系群″!
8.以太在2012年被證實,90歲的希格斯和另2人獲得諾貝爾獎。他們託楊振寧的福,以太就是宇宙真空中普遍存在的希格斯場。該場激發後生成希格斯玻色子,該玻色子零自旋、不帶電荷、體型巨大質量是125-126個質子大小,存在時間超短。生滅不息,可穿透宇宙的所有實體。把整個宇宙凝結成一個整體,是量子糾纏的動因。宇宙是連續的,絕不是量子化的離散的存在體。以太希格斯玻色子作為宇宙之氣體,必然自發地發生擴散即真空向外暴膨,這就是宇宙空間發生加速膨脹的動因反引力--- 也就是斥力的產生機制,也是宇宙不停地擴展的動因。
好了,以上為和朋友們交流大概內容,我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歡迎交流!儘管以太被麥可遜-莫雷實驗證明是物理史上最有名的「失敗的實驗」,我們還是要保持獨立理性的思考,這樣才最夠科學!所以光要場來傳播,或者說光就是場,黑暗的地方只是場沒有通過電和磁的運動,朋友說以太為希格斯場,那麼以太才是這宇宙的根本物質能量根源,那麼麥可遜-莫雷實驗只是發現一塊拼圖「光不需要所謂的以太來做傳播介質,但是不代表光和以太這2種物質就不存在了!」
PS:魚兒通過水波丈量海洋的那一天便是人類丈量宇宙的那一天;人類生存的宇宙或許可能就像魚兒生存的海洋一樣通過希格斯場丈量宇宙!」
文章結尾處留下一個問題歡迎交流:光子是像量子理論那樣離散的不均勻存在?還是類似以太希格斯場一樣均勻布滿宇宙?這個問題的前提主要是看你在哪個理論基礎上討論,牽涉一個光子是否具有波動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