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被否定已久?不一定,我們再重新討論一番

2020-12-06 幻想爩宙

牛頓的「以太」始於一個哲學思考,最早誕生於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認為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大氣層以外的以太。

後來人們逐漸接受,使它成為不同時期物理學家必不可少的理論武裝。最重要人物笛卡爾把「以太」正式引入物理大廈,所有物質之間存在某種介質傳遞,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也就是當代的量子糾纏,一直為很多科學家和人們迷惑。因此,空間不可能是空無一物的,是被以太這種介質物質所充滿。以太雖然不能被我們的感官所察覺,卻能傳遞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對潮汐的作用力。

以太到底是什麼?(以下是和朋友交流內容)

1 .光在真空中能傳播是個事實;

2.可是任何事物說不靠介質就能發生傳遞那就是玄學,這對光也一樣。 因此,真空必是光的傳播媒介;

3. 那麼光既然能傳播,就說明真空不空。可真空不空到底有什麼東西存在呢?這個不可杜撰!人類也沒有能力杜撰。因為宇宙真空太浩瀚了,借盆雨水杜撰說自家有水庫可以,可杜撰說自家有地球上的大洋你可就無能為力了;

4.不論宗教也好科學也罷,可真的不能說宇宙中遍布了某樣東西,我們自己也明白,美好的意願和真實的遍布存在某種東西是極其不同的2件事。現在某種東西普遍存在真實的證據被2種獨立的實驗設備各自觀測到了。這可就不同了,這是震撼人心難以置信的奇蹟般的宇宙普遍存在;

5.無處不在的東西除了神,任何事物都沒有那個能力。遍布宇宙真空的希格斯場似乎具有神一樣的特徵,那麼希場她可能就是神,神就是以太;

6.沒有這種推理能力的人,你就理解不了物理,只能是個工程師,知其所以然就行了。從這個角度看,官科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真實存在的民科集體。少數民科卻是真正的官科。官民科的標準不在於文憑和知識,在於水平和智商。缺乏靈性的人就屬於沒有智慧,即使是個專業出身,他也一樣連個民科都算不上。

7.魚兒早上起來一睜開眼睛遊動,整個海洋都對它有作用力,那麼任何一個氫原子,對應全宇宙的任何一個氫原子,都存在互相作用,這用庫侖定律已經可以驗證。只是這互相作用到底是多少,微不足道的互相作用量,只是我們可能忽視,而它很有可能是存在的!正是這種微不足道的互相作用,這結果卻形成了"星系"及"超星系群″!

8.以太在2012年被證實,90歲的希格斯和另2人獲得諾貝爾獎。他們託楊振寧的福,以太就是宇宙真空中普遍存在的希格斯場。該場激發後生成希格斯玻色子,該玻色子零自旋、不帶電荷、體型巨大質量是125-126個質子大小,存在時間超短。生滅不息,可穿透宇宙的所有實體。把整個宇宙凝結成一個整體,是量子糾纏的動因。宇宙是連續的,絕不是量子化的離散的存在體。以太希格斯玻色子作為宇宙之氣體,必然自發地發生擴散即真空向外暴膨,這就是宇宙空間發生加速膨脹的動因反引力--- 也就是斥力的產生機制,也是宇宙不停地擴展的動因。

好了,以上為和朋友們交流大概內容,我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歡迎交流!儘管以太被麥可遜-莫雷實驗證明是物理史上最有名的「失敗的實驗」,我們還是要保持獨立理性的思考,這樣才最夠科學!所以光要場來傳播,或者說光就是場,黑暗的地方只是場沒有通過電和磁的運動,朋友說以太為希格斯場,那麼以太才是這宇宙的根本物質能量根源,那麼麥可遜-莫雷實驗只是發現一塊拼圖「光不需要所謂的以太來做傳播介質,但是不代表光和以太這2種物質就不存在了!」

PS:魚兒通過水波丈量海洋的那一天便是人類丈量宇宙的那一天;人類生存的宇宙或許可能就像魚兒生存的海洋一樣通過希格斯場丈量宇宙!」

文章結尾處留下一個問題歡迎交流:光子是像量子理論那樣離散的不均勻存在?還是類似以太希格斯場一樣均勻布滿宇宙?這個問題的前提主要是看你在哪個理論基礎上討論,牽涉一個光子是否具有波動性問題!

相關焦點

  • 以太漂不漂移?暗物質,暗能量?
    我們可以用相同的邏輯換個思路:因為真空中有以太,地球在以太中運動,所以地球上真空電導率和真空磁導率不同方向有差異。在相對論建立之後,無論發光以太還是電磁以太都被排除了。但現代物理學的空間觀念中仍然保留了某些和以太相似的看法。例如,不存在超距作用;真空不可視為空無一物,而應當看作是許多能量作用的場所。量子力學的建立更加強了這種觀點,因為人們發現,物質的原子以及組成它們的電子、質子和中子等粒子的運動也具有波的屬性。波動性已成為物質運動的基本屬性的一個方面。
  • 以太的否定,洛倫茲與龐加萊的困惑,狹義相對論誕生的前夜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經過我們的討論,發現這兩個基本原理之間存在著不相容性,或者說它們之間是相互牴觸的,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物理學家們是如何一步步解決這兩個基本原理之間相互牴觸的問題的、狹義相對論又是如何建立的!我們得先從「麥可遜—莫雷」實驗說起!
  • 神秘的「第五元素」——以太
    牛頓雖然受笛卡爾的影響很大,但是他卻拋棄了笛卡爾將以太作為作用力「媒介」的觀點,而提出某種超距作用以及「絕對空間」概念。特別是他主張光的「微粒」說,光的傳播也就不再需要特殊的傳導媒介。牛頓雖在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多處提到以太,但對於以太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則語焉不詳。由此以太似乎不再重要而沉寂了一個多世紀,直到光的波動說重新佔據統治地位時,以太作為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介,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 運用勾股定理,直觀理解否定以太存在的麥可遜-莫雷實驗
    1887年,剛好在《原理》一書發表2個世紀之後,麥可遜和莫雷在南加利福尼亞州威爾遜山上完成了一項實驗,他們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光不服從牛頓的相對運動概念,以太並不存在。這個實驗的簡單背景情況是這樣的,19世紀的物理學家相信光和聲一樣,必需要有一種傳播介質,這種假設存在的介質被稱作「以太」。
  • 以太到底是什麼,以太到底有怎樣的秘密?
    首先我們先講一下以太的由來,以太一詞是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來的,它是一種虛擬的物質,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在古希臘人眼裡,它泛指青天或上層大氣。在亞里斯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在科學史上,它起初帶有一種神秘色彩。
  • 科學思維:同樣缺乏直接證據,以太和暗物質命運迥然
    科學家們想當然地認為,既然是波那麼就一定需要有一種傳播介質,因為之前看到的波(水波、機械波)都依賴介質的振動,科學家們很自然地聯想到,光既然是波,那麼也應該有一種傳播光的介質,於是以太這個名詞被重新搬出來解釋光的傳播。1.2、暗物質是如何被提出來的?天文學的觀測已經證明,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銀河系中大概包含了1000億個太陽這樣的星系。
  • 暗物質有可能不存在嗎?它會是下一個以太?
    以太最早由亞里斯多德提出,直到牛頓才將其發揚光大。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後,我們建立起全新的力學框架。但同時帶來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引力是超距作用。因為在牛頓看來:兩個物體沒有任何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就可以相互作用,而這其中並沒有傳播子。
  • V神想以Quadratic voting打破以太坊社區管理僵局
    以太坊社區投票難實現真正的共識 以太坊社區一直努力在關鍵主題上達成共識,但從The DAO、Parity到日前ASIC礦機的分叉討論,人們對以太坊社區的投票結果一直爭議不斷。 2016年6月,The DAO被黑客利用智能合約漏洞丟失市值近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為了挽回投資者資產,以太坊社區發起DAO代幣投票表決,最終決定更改以太坊代碼,希望索回資金。
  • 曾經的一個著名實驗,以否定相對論聞名,原來是這裡做錯了
    年復一年的工作和發表論文之後,他在所有人面前捍衛自己的實驗結果,他知道他的實驗與大多數實驗結果相逕庭,但認為其中大多數實驗是不相關的。因為它們並未站在足夠高的高度上,像他認為的那樣以太「風」很強。他真誠的相信他已經證明了愛因斯坦的不正確性。愛因斯坦對這個結果很感興趣,並且堅定地認為如果代頓米勒的實驗成立,那麼他自己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將會被篡改。
  • 讓牛頓麥克斯韋都淪陷的以太,差點顛覆整個經典力學、電磁理論
    所以牛頓認為以太不一定是單一的物質,因而能傳遞各種作用,如產生電、磁和引力等不同的現象。引力甚至電、磁力是在以太中傳播的。受經典力學思想影響,物理學家便假想宇宙到處都存在著一種稱之為以太的物質,他們普遍認為以太是傳播電磁波和光的媒介。
  • 「以太」,有著世界本源的地位,這種物質在宇宙中真的存在嗎?
    世紀前中期是一個「以太」理論復興和發展的時期、以太的存在,首先是光的波動學說在物理學中確立地位的一個結果。這一時期,科學家們逐步發現光是一種波,而生活中的波大多需要傳播介質如聲波的傳遞需要藉助於空氣,水波的傳播藉助於水等。受傳統思想影響,於是他們便又重新拾起了、「以太」概念,認為這種在光的傳播中起到了介質作用的物質就是以太。隨著光的電磁理論揭示了光的電磁波性質,以太在電磁領域中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 乙太網的ATA傳輸協議(AoE)
    基於乙太網的光纖通道(FCoE)也是將存儲聚合到網絡上的有力體現,然而這並不是我們的唯一選擇,AoE存在的時間其實比FCoE更久。  有關AoE的十項小知識  基於乙太網的ATA傳輸對許多企業級數據存儲架構師來說不一定非常熟悉,但是但凡使用過AoE的人都會非常喜歡它。
  • 「以太」到底為何物?是該到揭開「以太」面紗的時候了!
    既然「以太」是必然的媒介,那麼光穿越地球、太陽以及其它恆星以及整個銀河系的時候,一定都經手了「以太」!「以太」見證了光的前世今生!而且,我們賴以存活的地球正在「以太」中年復一年地繞著太陽公轉和自轉。而太陽也在固定的軌道上繞著銀河系公轉和自轉。那麼「以太」有質量嗎?有密度麼?它是什麼材料的?它黏稠麼?
  • 十組數據告訴你,以太坊你不知道的事
    一、近八成以太坊地址盈利以太坊當前價格下,有多少 ETH 帳號處於盈利狀態?已盈利 (In the Money) 地址數量和比例,反應了目前以太坊投資者的整體投資倉位成本。根據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Intotheblock 的數據,我們可以從地址數量和以太坊數量兩個角度來比較。
  • 一切可能都會變成現實,但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可能性
    一切的可能都會變成現實,但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可能性,今天的不可能,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想一想當古代人把在天空自由飛翔作為夢想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的人們真的具備了飛行能力。當中國人編織著「嫦娥奔月」的故事的時候,怎麼也不會相信,人類能夠在月球的靜海上跌下第一隻腳印。所以,在我們的技術還沒有登上一個全新臺階的時候,永遠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
  • 10G乙太網:不只是一個更大的管道
    10G乙太網不只是一個更大的網絡通信管道,它的最大好處不是帶寬,而是通過埠整合降低了總體成本,要理解這一點我們看一下面這張圖便知。但10根I/O電纜卻是個大問題,埠和電纜越多,配置難度越大,排除故障所花的時間也會越長,不難想像,這種布線會浪費掉系統管理員太多時間,也會浪費掉太多的錢。最大的問題當然是成本,首先,光纖通道電纜不便宜,但它和FC HBA,FC交換機和SFP比起來還是小兒科,每臺伺服器連接8根乙太網電纜也不便宜,雖然電纜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但敷設成本可不能忽略。
  • 我們的太陽是否有一個失散已久的孿生兄弟?
    ,讓一些科學家推測,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太陽也有它自己的小夥伴。  根據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結果,我們假想的太陽孿生兄弟失散已久,但我們依舊可以從奧爾特雲外層存在的大量物質中找到這顆孿生兄弟的蹤跡。
  • 細說以太的前世今生
    我們眼睛的視網膜能感覺到的可見光,其波長是原子直徑的幾千倍,介於上述兩種極端情況之間。但是載運電磁波的介質是什麼呢?我們最熟悉的波,並不是從太陽曬到日光浴者頭頂上的電磁波,而是從海裡打在沙灘上的水波。難道麥克斯韋的電磁波,也一定要經過什麼東西才能傳播嗎?麥克斯韋假定有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是它在載運電磁波。
  • BCH區塊鏈用於以太坊數據層的好處是什麼
    在以太坊社區論壇Ethresear.ch中,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布了一篇題為《BCH:以太坊的短期數據可用層?》但從短期來看,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現有的區塊鏈(尤其是那些每字節的交易費用低於ETH的區塊鏈)作為數據層,立即開始研究這些技術。比特幣現金則完全符合這個標準。 Vitalik Buterin給出的四條理由 1. 高數據吞吐量(32 MB / 600秒= 53333位元組/秒,而以太坊~8kb/s) 2.
  • 直播預告丨重新走進被誤讀已久的自然文學傳世經典
    www.genomesize.comwww.plantillustrations.orgquod.lib.umich.eduwww.zoonomen.netwww.audubon.org韋氏詞典維基百科國內外專業資料庫支持在博物圖鑑叢書中,草木蟲魚、飛禽走獸全部得到了專業辨析和命名,還原了作品博物學色彩,幫助讀者重新走進這些被誤讀已久的傳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