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可能都會變成現實,但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可能性

2020-11-04 地球母親

一切的可能都會變成現實,但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可能性,今天的不可能,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

想一想當古代人把在天空自由飛翔作為夢想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的人們真的具備了飛行能力。當中國人編織著「嫦娥奔月」的故事的時候,怎麼也不會相信,人類能夠在月球的靜海上跌下第一隻腳印。所以,在我們的技術還沒有登上一個全新臺階的時候,永遠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

我們現在的宇宙觀是站在三維空間的角度上建立起來的,如果我們站在五維、六維空間的角度去看,宇宙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呢?普通物理學告訴我們,光線永遠是直線運動的,日常生活的經驗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但愛因斯坦卻告訴我們,光線是可以彎曲的,而且空間也是可以彎曲的。

能夠想像嗎?但它是真的。上幾何課時,教師總是這樣說:「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但現代的科學研究卻證明,在宇宙宏觀幾何學中,三角形的內角和大於180度,而在基本粒子的微觀幾何學中,三角形的內角和小於180度,玄嗎?但它也是真的。因此,在我們三維空間的概念中,地球與最近的恆星系距離8.7光年,那麼在多維空間的角度上,它們的位置又是怎麼樣的呢?

在費拉代爾費亞研究所,從事未來研究工作的物理學家費裡曼·達伊遜,介紹人類目前正在研究的具有星際航行能力的推進系統時說:現在人類正在研究兩大類星航推進系統,一類是雷射推進系統,用從設置在宇宙空間的雷射裝置向目標——裝備在宇宙飛船上的一種「帆」發射雷射束,作為推動力;一類是微粒流推進系統,使用電磁發生器,利用磁場斥力,在發射宇宙飛船時進行加速。據說,未來宇宙飛船不論採用哪一種推進系統,都可以獲得光速的1/2的速度,即每秒15萬公裡。雖然這個速度對於星際航行可能還是不夠,但已經相當可觀。

有報導說,人類目前正在考慮光子火箭的設計,在已經進行的各種基本粒子的試驗中,證明光子火箭完全是可能的,火箭燃料將轉化成電磁輻射,並形成一股束流,以光速噴出。從理論上看,裝有光子推進器的宇宙飛船的速度可達到光速的99%。

偉大的愛因斯坦,在他最後的15年裡一直致力於研究一個問題,那就是「統一場理論」。迄今為止,儘管我們周圍的物質千差萬別,五顏六色,但它們基本上是由四種基本粒子構成,即質子(P)、中子(N)、電子(e)、中微子(U),由這四種粒子相互作用產生四種基本力:電磁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對理論物理學家來說,這四種表面不同的力完全可以統一成一種基本力,名為「統一力」,在這力的四周形成一個場,那就是「統一場」。

科學家認為,統一力是宇宙中最完美的構成形式,因此他們斷言:宇宙中存在許多這種「統一場」通道,物體一旦進入這種場,時間、空間、速度三者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一個星際到另一個星際就像我們打一個越洋電話那麼快,只是我們迄今沒有發現這些統一通道罷了。

研究統一場有什麼意義呢?第一,它可以使我們獲得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從原則上可以探測到質子的衰變,但一個質子的壽命為103萬年,要使它發生衰變必須有一個10的15次方GEV的巨大質量,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所能達到的任何能量。電磁力的發明與應用已經對我們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作用,不難想像,如果「統一場」理論實現了,人類將會獲得極其巨大的能量。第二,它可以使我們跨越三維空間去建立新的宇宙觀,科學家的定量理論分析指出,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以外,還存在著其他的空間,現在隨著「統一場」理論正在討論的空間維度是十一維空間

1985年,美國物理學家費希巴赫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他認為,在宇宙間除了四種基本力以外還存在「第五種力」,這一看法立即引起物理學界的大爭論。1997年,來自歐洲的消息說,人類在研究第五種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我們沒有資格參加爭論,只想說:今天的不可能,到明天都有變成現實的可能。

在廣大的宇宙中,從概率的角度來說,比我們地球人類先進幾倍或幾十倍的高級生命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那麼他們的科學技術想必也是很驚人的,我們今天正在努力探討的問題,很可能出現在他們的小學生課本裡。如果月球人真像畢得格拉斯所說比地球文明先進15倍的話,那麼類似「統一場」的理論,在他們看來很可能是嬰兒的啟蒙讀物罷了。這樣他們就可能穿行於星際之間,而不會去擔心被任何一顆星球的引力所捕獲,同樣他們也可以降臨近地軌道而不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

一則驚人的消息可以使我們對以上的假設增加信心。1989年,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前蘇聯宇航專家馬斯·捷諾華博士透露,1988年,人類在地球軌道發現一顆來歷不明的衛星,它的體積異常大,呈鑽石形,外圍有一維的強磁場保護。起初人們懷疑這顆衛星是美國或前蘇聯等國發射的,後來才證實,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發射過這顆衛星。這顆衛星是從哪裡來的呢?法國天文學家佐治·米拉博士說:「很明顯,這顆衛星飛行了很長時間才來到地球,事實上它的設計也是這樣,雖然只是最初的估計,但我敢說它至少已經製成5萬年之久!」

據說,美國太空梭的歷次飛行中,至少有一次是專門研究這顆來歷不明的衛星。看來,宇宙中的其他高級生命早已解決了星際長途飛行的動力及反引力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因此,「月球一宇宙飛船」來到地球軌道,甚至降臨地球近地軌道也就不是什麼駭人聽聞的事件了!


相關焦點

  • 致命毒藥清單,任何化學物質都會變成毒藥
    如果你接觸到足夠的化學物質並且方向錯誤,任何化學物質都會變成毒藥。任何化學物質都會變成毒藥。這是一個可以殺死你的化學品清單。其中一些毒藥很常見,有些很少見。你需要一些生活,而其他你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注意,這些值是普通人的半數致死值。
  • 四維空間的特殊表現,任何不可能變為可能,但我們永遠無法接觸
    四維空間的特殊表現,任何不可能變為可能,但我們永遠無法接觸以前我們對四維空間有著很大的憧憬,認為那個世界裡面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雖然他只是比我們多出了一個維度,但是這個維度被稱為時間,有的時間就擁有了一切。
  • 龍,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虛構動物,有沒有現實存在的可能性?
    說龍是一種虛構的動物,這並不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同,因為有很多人堅信龍是現實存在的,他們認為中國古人根據現實存在的動物來確定生肖,不可能無緣無故加入一個虛構的動物,那麼龍到底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呢?從古至今,沒有任何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龍的存在,但關於龍的傳聞卻很多,及至近現代,還有著很多與龍有關的傳聞,而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就是營川墜龍事件了。
  • 雅克·德希達:否定一切規範,狠起來也會否定自己
    也許,界外的東西同時可能是界內的,而陌生的東西又可能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所以,男人需要高度警惕地戒備這兩個領域的交界處,因為他們的領域隨時可能被侵犯,而且實際上已經被侵犯了,遠不像看上去的那樣壁壘森嚴。德希達這樣描述:「它指本文變化,寄生蟲一般侵蝕它所指明的以及能夠重複『它自身』的東西,它不讓我們有所選擇,只是表示(說出)是(已是、總是、也是)它物的某種東西,而不是我們表示說出的東西。」這就是說,文本內部已含有可變因素。因此,解構主義者才能使之變化。
  • 白洞:不可能的可能性
    例如類星體,這種星體個頭很小,卻亮度極大,它與我們之前認知的天體迥然相異。這個時候,白洞的說法就出現了。白洞和黑洞都是利用愛因斯坦相對論推導出的特殊天體。,再把它們變回去重新變成一架鋼琴。但是因為相對論說時間可以前進或後退,事實上我們知道時間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即使白洞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了,那也非常不穩定,因為宇宙討厭有人打破規則!所以白洞如果存在,在它自身崩塌前,可能只會存在幾秒鐘就變成黑洞了。
  • 天文學家提出: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有50%以上機率是模擬的
    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是牛津大學的人類未來研究所創始主任,同時他本身也是一位哲學家,在2003年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假說,他認為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可能是高級文明編輯出來的計算機模擬世界,就像《黑客帝國》中那樣人類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
  • 科學理論的突破可以將不可能變成可能,論非極限槓桿原理
    在樹都會被吹倒的颱風天裡,你不花任何力氣就能穩定地撐著傘遮風擋雨?我想,也許目前的科學理論和所有可能的技術創新,的確都無法達到,但是,已知科學無法達到,那麼未知科學呢?從人類的發明創造可以看出,我們每次認為原本不可能實現的創造,必然有原先未知的理論所指引,導致實現。比如,千裡眼順風耳原本是神仙的技能,凡人是不可能有的,但是電磁波理論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特斯拉、馬可尼靠著電磁波理論發明了無線電系統,如今,我們都用上了手機,用了原先神仙的技能——千裡眼順風耳。
  • 進化痕跡現實中無處不在,否定進化的意義,就是在否定自身的存在
    人能用語言將現實描述出來,並能虛構一個現實不存在的東西。計算機,用語言想像,可以發散,想出一些大腦中以前不存在的事物。人的大腦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很多靈感,指導自己的現實學習,大腦可以誕生很多創意和主意。用語言描述客觀現實,人類又可以創造新的現實,在大腦中虛構現實。人權,創造現實,不是客觀現實,虛構故事。
  • 多重宇宙可能存在的10個理由:「現實」可能有無窮多
    這對我們的世界究竟有何影響呢?作為一名充滿創意的思想家,艾弗雷特提出了一個絕妙而奇特的想法,簡單來說,他設想了一個多重宇宙,其中不止有一個現實,而是充滿了多個不同的現實領域,由量子力學決定的所有可能性都可以同時存在。艾弗雷特將這一理論作為他在1957年撰寫的博士論文的主題,但這個想法在當時看來太過離奇,因此沒能在任何科學期刊上發表。
  • 大腦可塑性意味著我們每天都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
    我們的生活突然不再按部就班,必須重新思考某些事物,充分發揮創造力。大腦會自己建立起一套世界模型,藉此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然而突然之間,我們的預測都變得不靠譜起來。在封城期間,唯一的安慰便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大腦的可塑性。只要你沒生病,大腦就能從疫情中獲益,因為我們每天都要用新鮮事物挑戰自己,而這對於大腦來說恰恰是最重要的。
  • 唯物論辯證法的高透剖析,嗷嗷經典,不看你會後悔滴!
    一方面從人類思維的本性和可能性來說,人類是完全可以認識無限發展的客觀世界的。因為人類思維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在人類思維和客觀世界之間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不可逾越的鴻溝。另一方面,從人類思維的使命和終極目的來說,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以滿足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 早在戈壁變成沙漠之前,我們不知道的最神秘的古代文明是什麼呢?
    早在戈壁變成沙漠之前,我們不知道的最神秘的古代文明是什麼呢?早在戈壁沙漠變成沙漠之前,就有一個民族居住在那裡。那應該是在冰川期之間,或者至少是3萬年前。現代學者似乎認為他們是絲綢之路貿易商的殘餘,但他們顯然比那個時代早了千古。
  • 阿卡西記錄:不聽勸,聽不得否定,可能他真不需要勸阻和否定
    他的煩惱可能我們很多人都面臨過:他人的指點和否定。在他的描述裡,他生命成長中一直伴隨著身邊人的各種勸阻、否定。學生時代,經常被父母責備學習成績差,笨死了,沒本事,是個垃圾!小學時候,想和同學出去露營,父母找各種理由不同意。偶爾想看會電視,也不被允許!高中時,喜歡上一個同班同學,準備表白,被好友勸阻。大學志願,父母不允許報考自己心儀學校和專業。
  • 八個我們可能永遠解決不了的終極哲學問題
    使問題更加複雜的是神經科學的進步表明我們的大腦在我們意識到它們之前做出了決定。但如果我們沒有自由意志,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進化出意識而不是一個運行程序的大腦呢?量子力學通過暗示我們生活在一個概率世界中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並且任何類型的確定性都是不可能的。正如 Linas Vepstas 所說:「意識似乎與時間流逝的感知密切相關,而且確實認為,過去是固定的,完全確定的,未來是不可知的。
  • 新量子悖論闡明了我們現實觀點是錯誤的!
    實驗本身就有奇怪之處——它需要進行測量,以消除剛剛觀察到的事件的任何記憶。博科園-科學科普:雖然這在人類身上不可能實現,但量子計算機可以進行此項實驗,並有可能區分量子物理的不同解釋。新實驗表明,在量子世界中,兩個人最終可能會對一個看似無可辯駁的結果產生分歧,比如擲硬幣的結果;這也揭示出我們對量子現實的假設有一些問題存在。在標準量子力學中,諸如亞原子粒子之類的量子系統由抽象的波函數表示。物理學家計算粒子的波函數如何隨時間演化。但波函數沒有給出任何粒子性質的精確值,比如位置。
  • 薛丁格的貓會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嗎?我們的研究可能很快會提供答案
    因為您比一個原子大得多,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原子和粒子受量子力學規則支配,其中幾種不同的可能情況可以同時存在。雖然,這還不包括空間疊加。但是波動函數如何變成「真實」對象?這就是物理學家所說的「量子測量問題」。大約一個世紀以來,它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和哲學家。如果有一種機制可以消除大規模物體中量子疊加的可能性,那麼它將需要以某種方式「幹擾」波函數——這會產生熱量。如果發現這種熱量,則意味著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量子疊加。如果排除了這種熱量,那麼自然界可能不介意任何大小的「量子化」。
  •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熵增定律,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熵的總和永遠不會減少關於熵增定律,人們可能不太理解1865年,他還提出了熵的概念,克勞修斯證明了在任何孤立系統中,系統的熵永遠不會減少,或者說自然的自發過程是朝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這就是熵增加原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會隨著時間而衰變,即使是太陽,也會在未來的日子裡耗盡所有能量,走向毀滅。舉例來說,地球,正是因為太陽給地球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地球上的的生物才能存在。一旦太陽失去光芒,這充滿生機的地球也就只有一個結局:變成一個沒有任何生物的死寂星球。
  • 佛學認為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凡是世界一切的東西,有一個形狀,有一個作用,都是無常。無常是佛學的名詞。佛學認為世界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世界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例如,一間房子剛剛落成的那一天,就是它開始毀壞的一天。就人的生命來說,列子、莊子也提到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說明人剛剛生下來的那一天,也就開始在死亡。假使他活了兩百年,等於死了兩百年,不過是慢慢死而已。
  • 不帶任何規則的歷史遊戲
    我們不妨先看貝爾納的詞彙研究的前提能否成立。如果像貝爾納所假設的那樣,古埃及和腓尼基在公元前兩千年之間對希臘有過影響深遠的殖民,那麼希臘語就應該像日語充斥了日漢字那樣充斥了希臘化了的古埃及語和古閃語。如果說貝爾納的第三卷是「不帶任何規則的語音遊戲」,他的第二卷就是「不帶任何規則的歷史遊戲」。比如,為了支撐自己的結論,憑著牽強的材料解釋,貝爾納為公元前兩千年的希克索斯人(Hyksos)憑空建立了一個維持著數量龐大的黑人軍團的、地跨亞歐非的帝國。貝氏的「希克索斯人」統治了部分希臘,並把在古埃及與中意為「異邦統治者」的這個詞帶入了希臘語,最後變成了希臘語的「乞討者」。
  • 不可不遵循的21條人生定律,違反任何一條都會讓你得不償失
    1 矛盾定律矛盾無處不在,矛盾時時都有,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常態,矛盾是人與人之間的必然,正視矛盾才能正視現實,尊重矛盾才能利用矛盾,矛盾是想要有所作為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矛盾是想要有所成就必須要跨越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