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茄科植物曼陀羅 Datura stramonium Linnaeus 的葉(曼陀羅葉)、花、種子。葉:7~8月採摘,曬乾或烘乾。花: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於下午4~5時採摘,曬乾或烘乾。種子:果實成熟時將果採下,除去果殼,取出種子,曬乾。
一年生草本,高0.5~1.5 m。植株近無毛或在幼嫩部分被短柔毛。莖圓柱形,淡綠色或帶紫色,下部木質化。葉廣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偏斜,邊緣不規則波狀淺裂,裂片先端急尖,有時具不規則的牙齒。花單生於枝叉間或葉腋,直立,具短梗;花冠漏鬥狀,下部帶紫色,上部白色或淡紫色。蒴果直立,卵形,外面被針刺,成熟後淡黃色,規則的四瓣裂。種子多數,卵圓形而稍壓扁,黑色,外面具網紋。花、果期6~10月。
分布於雲南各地。生於海拔1100~3300 m的路邊、荒地中。栽培或野生。
葉:味苦、辛,性溫。有毒。歸肺、心經。具平喘止咳,散寒止痛之功。用於喘咳,脘腹疼痛,痛經,寒溼痺病。西雙版納傣族用鮮葉治乳腺炎。花:味辛,性溫。有毒。歸肺、肝經。具鎮痛解痙之功。用於胃痛,胃腸痙攣性絞痛;外用於脫髮,風溼痛,脫肛。新平彝
族用花治心口痛,隔食。種子:味辛、苦,性溫。有大毒。具安神,止痛之功。用於失眠;外用於牙痛。藏族用種子止痛,平喘。治牙痛,喘咳。
花含生物鹼、東莨菪鹼、莨菪鹼;尚含阿託品。種子含生物鹼、脂肪油、蛋白質等。有麻醉、鎮痛、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並有散瞳和調節麻痺、抑制多種腺體分泌、鬆弛平滑肌等作用。
本種始載於《滇南本草》。葉收載於2005年版《雲南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多用於止痛。藥理實驗表明,其種子所含的脂肪油對小鼠無胃毒作用,且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活性成分。本種在我國有較長的藥用歷史,其資源豐富,對多種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有較好的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