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遙感第一人陳錕山投奔大陸中科院
圖:陳錕山是遙測領域的頂尖人才 【大公報訊】23日,臺灣媒體報導稱亞洲遙測領域頂尖人才,被譽為「臺灣遙感第一人」的陳錕山教授去年入選大陸海外人才「千人計劃」,並於去年8月開始「失聯」,至今年3月才被其所任職的臺灣
-
臺灣頂級遙測專家赴大陸 挑動臺灣敏感神經
據臺媒報導,臺灣頂級遙測專家、「中央大學」教授陳錕山,在沒有事先向相關部門報備的情況下,直接棄職赴大陸中科院任職。54歲的陳錕山3月入選大陸吸收海外頂尖人才的「千人計劃」,目前在大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研究員。時隔數月,臺灣媒體似乎才突然發現這個事實,輿論一片譁然,甚至炒成「棄職投共」。
-
臺灣雷達專家陳錕山「棄職投共」 被罰8萬新臺幣
9月22日,臺灣馬英九政府已對前中央大學教授陳錕山「棄職投共」,到中國中科院遙感所任職,併入選「千人計劃」一事進行處理,經主管部門查辦,陳錕山未被列為涉密人員,最後以陳錕山未經許可到中國大陸為由,由「內政部移民署」開出八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6263元)的罰單。
-
我校13名專家入選首批「中原千人計劃」
近日,2018年度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計劃」入選人員名單公布,我校13名專家入選。其中,程綱入選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關愛和入選中原文化名家,李偉昉、王強入選中原教學名師,牛景楊、苗雨晨入選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陳珂、鄭蒙入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劉德新、吳海剛入選中原青年博士後創新人才,段樂川、趙建吉、楊紅玉入選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類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入選人數位居全省第二位。
-
臺陸委會回應3名臺灣學者赴大陸任職-吳美紅 陳錕山 臺灣海洋大學...
原標題: 臺陸委會回應3名臺灣學者赴大陸任職 東方網5月30日消息: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吳美紅29日稱,兩岸學術交流涉及到科技機密等,主管機關或委託單位應該要有建制和配套。
-
大連市9人入選第十三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
我市9人入選第十三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日前,千人計劃網正式公布了第13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和創業人員的最終入選名單。經過形式審查、通信評審、面試評審、公示及覆核、審批等程序,來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590人入選第13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在連高校和科研院所共有9人入選第13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他們分別是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劉毅、劉猛、劉亞華、王華楠,大連醫科大學的陳麗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陳慶安、侯廣進、劉健、吳凱豐。
-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入選國家「千人計劃」
12月20日,杭州高新區(濱江)召開建區以來第一次全區人才工作會議,會議現場,6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每人獲得100萬元創業資金。目前,全區累計擁有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8名。 人才的引進使高新區(濱江)的產業規模實現了跨越發展。目前,全區共有6000多家科技型企業,平均每天新誕生1家科技型企業,集聚了杭州市44%、浙江省22%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杭州市80%以上的留學人員創業企業。擁有留學人員創辦企業340餘家,已累計實現技工貿收入突破千億元。
-
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名單公布
「青年千人計劃」應時而生 問:為什麼要啟動「青年千人計劃」? 答:「千人計劃」自2008年實施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廣大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積極支持和踴躍參與。在「千人計劃」實施過程中,不少海外人才和國內專家提出,希望國家能夠引進青年優秀人才。
-
四川30人入選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
2月9日,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創業人才項目入選人員名單正式公布。記者從四川省人才辦獲悉,四川共有30人入選青年項目。 根據國家「千人計劃」有關規定,經形式審查、通信評審、面試評審、公示及覆核、審批等程序,北京大學田志宇等609人、北京易數科技有限公司張溪夢等41人,分別入選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創業人才項目。
-
山東12人擬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 最小29歲
12月4日,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申報擬入選人員名單公布,630人從3556名申報者中選出,擬予引進。其中,來自山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位青年學者位列榜單。 入選名單包括:山東大學的柏利慧、劉智青、易立、趙珊、劉帥、王興龍;中國海洋大學的荊釗、馬曉慧;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胡涵、龐學玉;青島理工大學的楊國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張琳琳。
-
臺太空工程師:大陸嫦娥探月 臺灣可以搭便車
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模擬畫面2020年11月24日,大陸嫦娥5號探月器發射升空成功,於發射後約370秒經過臺灣上空,飛往月球,預期將於12月16、17日會把2公斤的月球表面及地下2公尺深採集的月壤樣本與科研成果帶回地球。
-
臺灣著名菇類專家、前南臺科技大生物科技系陳啟楨教授在第一屆中國(古田)食用菌大會的演講:以銀耳為例談臺灣菇類生技養生產品開發思路
(生產食用菌、紅酒、葡萄醋)主要學歷:德國杜賓根大學(Tuebingen University)特殊植物暨真菌系畢業(大陸教育部有認證)其他學歷:臺灣大學植物系博士肄業 中興大學植物系碩士畢業 中興大學植物系學士畢業工作經歷:
-
臺軍要發新衛星監視大陸 秘密太空計劃浮出水面
究院太空中心」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僅發表了一通充滿「微衛星系統」、「太空天氣」等專業術語的感言,但一向喜歡刨根問底的臺灣媒體卻揭開了這一衛星計劃背後隱藏的真實涵義。臺灣民視新聞臺直言不諱地指出:「福衛三號的發射成功,將繼續提高臺灣對大陸的軍事偵察和監控能力,也將使兩岸太空技術的天平(這一次)稍稍向臺灣有所傾斜」。
-
臺灣高考語文題 大陸作家史鐵生小說首次入選
臺灣高考語文題 大陸作家史鐵生小說首次入選 2010年07月02日 15:5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西電先進遙感技術研究院成立大會順利召開
逾百位專家和師生通過大會報告、分論壇研討、自由發言等形式,熱烈探討先進遙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先進遙感技術研究院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建設。研究院堅持「西電特色、國內一流」,充分協同校內相關優勢學院,凸顯西電在電子信息領域的獨特優勢,緊密結合學科前沿並響應國家重大需求,開展面向未來的遙感領域共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
-
關於開展2019年雲南省「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申報評審工作的公告
原標題:關於開展2019年雲南省「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申報評審工作的公告 根據《雲南省「千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雲南省「萬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雲廳字〔2018〕11號)及各專項實施細則,現就2019年雲南省「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申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臺灣學者:大陸發展航天后生可畏
臺灣中央大學科四館頂樓,有中華衛星一號接收器。(中評社 黃文杰攝) 海外網12月4日電 中評社桃園12月4日報導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副校長、臺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葉永烜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到月球著陸,連臺灣的科學家都會高興拍手叫好,樂見科學貢獻,因為月球發展或是太空殖民計劃已經可行,這也是繼「美國夢」、「中國夢」之後,下一個「月球夢」,可以促成國際合作
-
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近日,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十三五」重大突破項目成果「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引領發展了重大科技成果。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離不開「大陸
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