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浙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生態修復
通過開展一系列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截至目前,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整治修復面積13.78萬畝、土壤汙染綜合防治面積3.43萬畝;修復海岸線176公裡,修復廢棄礦山506處。浙江的天更藍了,地更綠了,水更淨了。
-
傳承紅色基因 必去八個浙江紅色旅遊地
抗戰結束後,錢塘江大橋被修復,如今仍橫跨在錢塘江上,橋下的江水奔流不息,見證了戰爭,也見證了和平。主要景點: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千人坑遺址等。 寧波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地址:梁弄鎮橫坎頭村△浙東抗日軍政幹校舊址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十九個解放區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南方七個遊擊戰爭根據地之一。
-
太原理工大學與浙江大學就材料化工領域深度合作進行座談!
5月15日下午,浙江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材料化工領域深度合作座談會在迎西校區逸夫樓601會議室舉行。浙江大學校長助理胡煒、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梁衛國及雙方有關部門(單位)、相關學科負責人等參加了座談交流。
-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理、工、文、經、管、法、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坐落在經濟繁榮、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1999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由原浙江絲綢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2004年5月,經教育部同意,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
-
追尋山西呂梁山抗日模範村「石像村」
抗戰初期,石像村僅有百戶人家,就有108位村民主動參加抗戰,23位血灑疆場,為國捐軀,用生命和熱血在這塊紅色大地上,譜就了一曲又一曲民族壯歌,鑄就了紅色孝義的一個又一個忠魂。 為了表彰石像村人民對抗日戰爭的貢獻,1938年,石像村被孝義縣抗日民主政府命名為「抗日模範村」。 「石像小學人人皆知革命烈士的名字,3至6年級的同學都能講革命烈士的故事。」
-
著力提升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 紮實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著力提升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 紮實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上接01版)搭建科研平臺,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解決大熊貓保護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和渭河路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和渭河路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 2020-11-16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恆的紀念——博山劉家臺村紀念館22方肖像印背後的故事
文/圖 記者 王曉明 王兵 李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抗日戰爭時期,劉家臺村是魯中地區的一面旗幟。當時中共博山縣委舊址,就在這個村,與敵人的據點一河之隔。」
-
【海西州】德令哈市以「四個堅持」紮實做好村(社區)換屆前期準備...
為紮實做好2021年村(社區)換屆選舉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德令哈市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摸清村情民意、培養儲備幹部、做好財務審計、宣傳營造氛圍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堅持未雨綢繆,全覆蓋摸底排查,確保村情民意心中有數。
-
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紡織之光」赴浙江理工大學回訪
浙江理工大學校黨委委員、黨委組織部、黨委統戰部部長姚珺 姚珺詳細介紹了浙江理工大學的情況她講到,浙江理工大學作為中國最早創辦的新學教育機構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重點建設高校。同時,她指出,在2009-2019年「紡織之光」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浙江理工大學共收穫122項教學成果獎,獲獎成果聚焦當前高校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課程資源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教學、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2020年招生簡章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於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202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條 學院招生工作嚴格執行教育部和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和規定,遵循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的原則,擇優錄取。
-
省教育廳黨委對浙江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展提級巡察工作
根據省教育廳黨委統一部署,10月19日下午,省教育廳黨委提級巡察組巡察浙江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工作動員會召開。會上,省教育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廳黨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峰作了動員講話,提級巡察組組長王登先介紹了巡察工作安排,浙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吳鋒民和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姚春序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
數字,重塑浙江鄉村
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革命」,正在重塑浙江鄉村。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試點地區在「數字孿生鄉村」、全域數字治理、數字鄉村「大腦」等領域的探索,以紮實的基礎、先行的理念、豐富的成效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浙江一直在探索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路徑,眼下正著眼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農村創業創新、鄉村數字治理體系、鄉村網絡文化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數位化轉型。 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
-
浙江自然資源:攜手綠水青山 賦能全面小康
從2018年開始,全省啟動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對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進行全域優化,對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進行整治與生態修復,實現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
-
浙江: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
浙江: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浙江發布《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標準編號:DB33/T2128-2018。標準將於2018年8月17日實施。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的內容、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於汙染地塊範圍內的汙染土壤、地下水及其他環境汙染物修復工程效果的評估。
-
浙江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給河湖建一個保護帶
給河湖劃定生態緩衝帶,多一層保護屏障,浙江正加快推進這樣的治水新探索。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是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浙江這個村建沼氣工程保留豬場,利用豬糞給村民供電送肥
浙江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領先全國 農戶說化肥再好也不用新藍網·浙江網絡廣播電視臺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方向,加大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力度,是2017年浙江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具體目標是完成254個年出欄5000頭以上養豬場的糞汙處理設施建設。一年下來,建設情況如何?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
-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趙老師: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是在1999年由浙江理工大學創辦的獨立學院,2000年開始面向浙江省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6年開始在杭州餘杭倉前辦學,2017年9月搬遷至杭州灣上虞經濟開發區濱海新城康陽大道58號辦學。校園面積550畝,地處杭州灣南翼,位於上海、杭州、寧波三大城市中心地帶。
-
重訪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山西沁源「空城鬧鬼子」
中新網沁源7月1日電 題:訪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山西沁源「空城鬧鬼子」 作者 賈子嫻 宋立超 抗日戰爭時期,山西沁源曾是太嶽軍區司令部所在地,為太嶽區抗日鬥爭的中心區域。其在歷史上曾創造了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奇蹟,巧妙利用「百裡無人區」對抗日軍,為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重要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