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引力波揭秘黑洞合併之謎,黑洞裡面套黑洞

2020-09-06 陳根

文/陳根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由於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被認為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第一對被探測到的黑洞的質量都是太陽的30倍左右。

現在,來自LIGO和Virgo科學合作組織(LVC)的天文學家報告了迄今為止首次直接觀測到的最大規模黑洞合併。來自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的研究人員參與了這次探測,並利用新引力波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來推斷合併黑洞的質量,表示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50倍

事實上,這次大規模碰撞並不僅僅是圖表上的一個新數字,它更提出了幾個關於黑洞的基本問題。

具體來說,黑洞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恆星質量的黑洞,質量大約在五到幾十個太陽質量之間。還有超大質量的黑洞,質量有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個太陽。這在中間留下了相當大的差距。

天文學家們推測,在這個黑洞中可能潛伏著中等質量的黑洞(IMBH),質量在100到10000個太陽質量之間。雖然這些中量級的證據在過去已經被發現,但它們的存在仍有待證實。隨著黑洞合併造成的大約150個太陽的質量的黑洞發現,這個新的黑洞落在了中等質量的黑洞的範圍內,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問題所在:研究人員認為,碰撞的兩個黑洞中較大的一個由於其質量過大,不可能是由一顆正在恆星演化的超新星形成的。相反,科學家們認為它在過去也吞噬了幾個較小的黑洞。

而如果證明是真的,就意味著,較小的黑洞裡面甚至還有更小的黑洞——就像俄羅斯娃娃。這一設想暗示了超大質量黑洞形成的可能機制。恆星質量的黑洞可能只是在數百萬年和數十億年內不斷地碰撞,越來越大,直到它們有足夠的質量把整個星系聚集在一起。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大衛·奧塔維說:「這是在理解引力波探測器所發現的較小黑洞與星系中心發現的大質量黑洞之間的聯繫邁出的一大步。」

這項發現的兩項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快報》雜誌上。

相關焦點

  • 陳根:迄今最大黑洞合併,暗示了什麼?
    文/陳根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來自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的研究人員參與了這次探測,並利用新引力波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來推斷合併黑洞的質量,表示其質量隨著黑洞合併造成的大約150個太陽的質量的黑洞發現
  • 黑洞會大黑洞吃小黑洞,一個黑洞套一個黑洞嗎?
    有位朋友提出黑洞裡面會不會有小黑洞,也就是黑洞會不會套著黑洞這樣的問題。時空通訊覺得這是對黑洞的性質認識不清,才會有這樣的誤區,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黑洞是宇宙頂級天體,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任何黑洞中心奇點都是無限小了,這個無限小裡面還有什麼比無限小更小的呢?
  • 引力波探測器發現迄今最強黑洞合併事件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天文學家未曾想到的驚人發現——迄今為止我們所知的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9月2日,《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分別上線文章,介紹了這項發現。此次黑洞合併最早被發現於2019年5月21日,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被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義大利室女座幹涉儀(Virgo)探測到,合併事件被命名為GW190521。兩個探測器感應到了黑洞合併產生的最後四個波紋,波紋頻率在一百毫秒內從30赫茲升至80赫茲。根據探測到的引力波,天文學家可以估算黑洞質量。
  • 黑洞引力波源合併產生劇烈爆炸,科學家觀察到中質量黑洞
    海外視頻網站ladbible於9月2日新發布了一段太空視頻,視頻內容顯示,美國科學家在太空中再次探測到了引力波,而此次引力波之所以被探測到,是由於兩個黑洞的「巨大引力波源」合併,產生了相當於8個太陽能量的巨大爆炸,從中心向宇宙中擴散出強烈的衝擊波。
  • 黑洞合併全家福
    Gell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nd Frank Elavsky, LIGO-Virgo這張圖顯示了由美國LIGO引力波探測器和歐洲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的50起引力波事件。這裡包括兩個黑洞的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合併,以及兩個中子星的合併。
  • 150個太陽:迄今最強黑洞合併事件揭秘
    作者 | 袁柳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天文學家未曾想到的驚人發現——迄今為止我們所知的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9月2日,《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分別上線文章,介紹了這項發現。此次黑洞合併最早被發現於2019年5月21日,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被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義大利室女座幹涉儀(Virgo)探測到,合併事件被命名為GW190521。兩個探測器感應到了黑洞合併產生的最後四個波紋,波紋頻率在一百毫秒內從30赫茲升至80赫茲。根據探測到的引力波,天文學家可以估算黑洞質量。
  • 原初黑洞能否解開宇宙中漩渦星系引力異常之謎?
    然而在近年,在依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存在的情況下,它又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解釋暗物質之謎。合併的雙黑洞來自於原初黑洞?從2015年9月14日LIGO探測到首例雙黑洞合併引力波以來,LIGO已經確認了十數例的雙黑洞引力波事件了,還有更多由於置信度較低而無法確認的引力波信號,基於這些被探測到的雙黑洞合併引力波信號出現的頻率,LIGO做出了一個黑洞數量的預測,黑洞似乎比之前預測的更多,但與此同時,它又遠低於原初黑洞該有的檢出頻率
  •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至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至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美國 LIGO 和義大利 Virgo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了迄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但黑洞的質量令科學家感到困惑。黑洞合併最早發現於 2019 年 5 月 21 日,被命名為 GW190521。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兩座分別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設施分別檢測到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升級之後的LIGO設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引力波探測領域靈敏度最高的科學設施之一。根據LIGO取得的數據估算,科學家們認為在這一黑洞合併事件的最後時刻,其產生的最強烈引力波釋放的能量瞬間幾乎相當於整個可觀測宇宙中所有恆星釋放能量總和的10倍。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他指出,「我們對該觀測結果非常有信心,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信號,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引力波,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我都無法相信,太震撼了!」2019年8月14日,科學家觀測到引力波,當最初的分析表明此次碰撞產生的引力波可能合併了一個黑洞和一顆中子星時,他們對該現象產生更大的興趣。
  • 黑洞合併,竟然可以發光?
    2015年9月14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雙LIGO探測器直接觀測到人類的第一個引力波,創造了歷史。在10多億光年之外,兩個分別由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組成的黑洞合併在一起。在一個意外的轉折中,美國宇航局的費米衛星在0.4秒後觀測到一個來自不明地點的微弱伽馬射線信號。
  • 這是宇宙超級文明的一次黑洞實驗?100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合併,歐空局發布黑洞合併產生的超強引力波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在100億光年外有兩個處於合併期的黑洞,最新的計算表明,21年內這兩個黑洞會發生合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時空漣漪。為了模擬時空漣漪的出現,歐洲空間局近日發布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宇宙時空漣漪的出現,即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的場面,可以揭示宇宙在140億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 APD觀察: 黑洞狂舞之聲——引力波的探測
    (新華社發)  2月11日,美國科學家們宣布了一條重大新聞,引力波終於被探測到了。美國兩個相距3000公裡的 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同時探測到了一個長達五分之一秒,頻率由35赫茲增快到150赫茲的「低音」信號。經過分析表明,這是距離約10億光年以外兩個約3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快速繞對方旋轉並且迅速合併為一個黑洞發出的引力波。
  • 科普中國詳解引力波:兩個黑洞的「火拼」
    對於雙黑洞系統,他們幾乎不會產生能夠為傳統方式所觀測到的光子。所以,即使它們存在,僅憑藉傳統的觀測方式,我們也無法發現他們。況且,很多的人都懷疑它的存在。但是,在雙黑洞繞轉,尤其是合併之時,會產生很強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測器足夠靈敏,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面對大家的懷疑,LIGO的發現用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而此次發現引力波的天文臺的創建人之一就是基普索恩——索恩教授又一次贏了!
  • 史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驚人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
    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處女座探測器探測到太空中驚人的一聲「BANG」,驚人的發現開始揭開謎底。事實上,此次探測到的信號是兩個黑洞碰撞合併的一個過程,在宇宙中這樣的天體碰撞事件並不少見,但是這次的合併在天文史上,真的算得上是「前無古人」。
  • 引力波探測到新的黑洞類型,這可能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LIGO和Virgo幹涉儀在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來自碰撞的引力波信號,與之前的碰撞探測相比,它非常短。但經過艱苦的分析後發現,合併的產物是一個質量約為太陽142倍的黑洞,而創造它的兩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和85倍。這比五年來我們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發現的任何黑洞碰撞都要大。
  • 人類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黑洞碰撞引發-人類,引力波,黑洞,探測...
    一場有準備之戰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主任朱宗宏教授是研究引力波的專家,曾在日本國立天文臺的引力波探測項目TAMA300工作多年(那是一架臂長為300米的雷射幹涉儀),目前參加日本後續項目KAGRA(這是位於神岡的臂長為3200米的大型低溫雷射幹涉儀,項目負責人是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
  • LIGO再次檢測到引力波:發現迄今質量最小黑洞
    截止2017年11月17日,5次引力波信號探測結果中涉及的黑洞質量大小上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科學家宣布,他們今年早些時候再次檢測到黑洞合併過程中發出的引力波信號,這已經是2015年以來LIGO第五次發現此類信號,而且還是來自於迄今LIGO探測到的質量最小的黑洞。
  • 【科學講座】陸由俊:黑洞與引力波
    陸老師先講起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真空解——黑洞,包括史瓦西黑洞和克爾黑洞。在黑洞視界範圍內,任何物體(包括光子)都不能逃脫,不可避免地落向中心奇點。而時空,卻是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另一個解,由於引力的存在,時空就會發生彎曲。在弱場近似下,時空彎曲,在三維空間裡產生擠壓、拉伸和扭曲,而引力波就是其平面波解。而在強場下,例如緻密雙天體(雙黑洞或雙中子星)發生併合,也會產生引力波輻射。
  • 發現兩個黑洞正在合併:產生高次諧波引力波,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研究人員認為,這兩個黑洞中較重的一個黑洞,可能是兩個黑洞之前合併的結果。這種類型的黑洞分層組合在過去一直被假設,但標記為GW190521觀察到的事件,將是這種黑洞的第一個證據。科學家們通過探測在黑洞合併最後時刻產生的引力波,來識別合併的黑洞。LIGO探測器和處女座探測器探測到了來自GW190521的引力波。馬裡蘭大學物理學教授、LSC首席研究員、LSC觀測科學協調員彼得·肖恩說:這兩個黑洞中較大黑洞的質量,使其進入了常規天體物理過程中意想不到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