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Protocol:科學家們培育出人類心臟3D模型

2021-01-11 生物谷

2018年3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心臟是胚胎期第一個發育的器官,同時也是引發家長們顧慮的第一個器官。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懷孕的喜悅往往會被接受醫生檢查的不安感所掩蓋。家長們與醫生們往往要考慮母親的健康以及接受藥物治療後會對胎兒可能產生的影響。美國FDA要求所有藥物必須註明對孕婦以及嬰兒可能產生的威脅。一些藥物標籤上註明了其在動物水平的檢測中沒有發現致病風險,但還沒有在孕婦群體中進行仔細的研究。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醫生們有時候難以給孕婦下處方,這是由於他們不知道這些藥物對胎兒的毒性以及會對胚胎的發育產生哪種影響」,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Zhen Ma說道:「畢竟一些藥物並沒有接受過相關的臨床試驗」。


Ma等人一直致力於研究人源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技術在組織再生以及幹細胞工程方面的應用。「這類幹細胞能夠分化形成機體的任何類型的細胞」。多能性幹細胞能夠再生形成心臟組織,但Ma等人相信他們能夠走得更進一步。


「我們能夠嘗試在實驗室條件下重建人的早期心臟發育模型」,Ma說道:「它能夠重現真實狀態下心臟的早期發育狀態」。


作者等人基於生物材料以及幹細胞技術,建立了心臟的3D組織模型,該模型能夠模擬人類心臟的早期發育階段。通過在組織培養皿中加入一層多聚物,以及在其表面蝕刻形成微小的痕跡。範細胞能夠與上述痕跡牢固地結合。由於幹細胞本身並不會粘附在多聚物上,因此他們能夠沿著蝕刻痕跡生長,並最終發育形成3D結構。作者等人的研究重點在於心臟組織,但其它實驗室也可以利用上述技術建立其它組織以及器官。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Protocol》雜誌上。


該技術能夠使得組織在細胞分化過程中形成,而非利用已經成熟的心臟細胞進行組織重構。相比之下,前者具有更多的分化層, 因此能夠更好地模擬組織自然過程中的分化情況。作者相信,該技術能夠幫助檢測多種藥物對胚胎的發育影響,從而提高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水平。(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Team develops 3-D tissue model of a developing human heart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
  • 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裡用幹細胞培育出功能性微型人類心臟模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擁有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功能正常的腔室和血管組織,讓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研究各種心臟疾病。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擁有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功能正常的腔室和血管組織,讓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研究各種心臟疾病。
  • 人體血液中發現促腫瘤代謝物;科學家培育出迷你人類心臟模型丨科技...
    人體血液中發現促腫瘤代謝物;科學家培育出迷你人類心臟模型丨科技早新聞 2020-08-25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家培育出第一個能正常工作的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了一個微型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包括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心室和血管組織的功能結構。在美國,心臟病是頭號死因。
  • 【VOA慢速 12.25】科學家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美國研究人員稱自己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第一個全尺寸的人類心臟模型。 來製作一個全尺寸的真實人類心臟模型。 醫生們可以通過小心研究該模型的方式來為心臟手術做準備。
  • 科技• 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美國研究人員稱自己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第一個全尺寸的人類心臟模型。來製作一個全尺寸的真實人類心臟模型。 醫生們可以通過小心研究該模型的方式來為心臟手術做準備。科學家之前就曾使用過3D列印的人類心臟模型。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用多材料3D列印出了逼真的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實病人的外觀和感覺。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3D列印|心臟
    ,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人類朝著製造出活組織人工器官又邁進了一步。  近日,在《ACS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雜誌上,一個研究團隊描述了他們如何利用低成本的3D印表機和磁共振掃描數據,製作出人類心臟的可變形全尺寸模擬物。換言之,你可以把它拿在手裡,捏一下,會有非常真實的質感;切開它,你能找到心房和心室。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生物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生成逼真的全尺寸人類心臟模型。 科學家的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技術(FRESH)涉及將環保型藻酸鹽聚合物擠出到定製的明膠容器中。利用他們新穎的過程,該團隊旨在與外科醫生合作,為手術訓練和預計劃應用創建針對患者的臨床模型。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這一過程有點像製作果凍,但在醫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用核磁共振圖就能3D列印出心臟模型
    用核磁共振圖就能3D列印出心臟模型 2015-09-26 科技日報 劉歲晗 【字體:,可以在幾小時內將患者心臟的核磁共振(MRI)圖像快速標示,並經3D列印造出心臟模型,讓心臟外科醫生能夠更直觀地為患者規劃出有針對性的手術方案。
  • 3D生物列印再立新功!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新的3D列印心臟則是由一種叫做褐藻酸鹽的柔軟天然聚合物製成的,它的特性與真正的心臟組織相似。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這使得模型能夠被創造出來,可以切割,縫合,並且可以像真實的心臟一樣進行操作。這次另一個的突破是列印全尺寸人類心臟,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定製3D印表機,並且對軟體進行調整,以保持列印速度和保真度。過去,研究人員曾嘗試過用多能幹細胞3D列印出心肌細胞。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心臟瓣膜模型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
  • 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在再生醫學中,在實驗室中控制幹細胞的分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幹細胞可以分化為體外器官的生長,並替代受損的成年細胞,特別是那些複製能力非常有限的細胞,如大腦或心臟。科學家在分化幹細胞時採用的一種常見方法是使用化學刺激物。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所有的人類都是從單個細胞開始,經過分裂最終形成胚胎。根據鄰近細胞發出的信號,這些分裂的細胞會發展或分化成特定的組織或器官。在再生醫學中,在實驗室中控制幹細胞的分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幹細胞可以分化為體外器官的生長,並替代受損的成年細胞,特別是那些複製能力非常有限的細胞,如大腦或心臟。科學家在分化幹細胞時採用的一種常見方法是使用化學刺激物。雖然這種方法在製造單一類型的細胞方面非常有效,但它缺乏複製生物體複雜性的能力,在生物體中,多種細胞共存並協作形成一個器官。
  • 懸浮生物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能夠通過FRESH對源自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數據集進行全尺寸成人心臟模型的生物列印,從而擴大了該可列印尺寸範圍。研究者使用藻酸鹽作為生物墨水材料來模仿心臟組織的彈性模量。除了在低成本印表機平臺上實現高列印保真度之外,懸浮列印的藻酸鹽還證明可以創建機械可調和可縫合的模型。
  • 科學家建立出第一個功能完善的微型人體心臟模型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首次建立了一個微型的人體心臟模型,包括所有的原始心臟細胞類型及由心室和血管組織組成的功能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