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生物列印再立新功!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2020-11-23 中國科學技術館

./t20201123_1037741_taonews.htm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3D生物列印再立新功!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責任編輯:科幻世界雜誌社更新時間: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發布的一段視頻展示全球第1個全尺寸3D生物列印的人體心臟模型,它利用一臺特製的3D印表機,依照核磁共振數據製程,逼真地模擬了心臟組織。

    大醫院通常有3D列印病人身體模型的設施,供外科醫生現場使用,然而這些組織和器官只能用硬塑料或橡膠建模。

    此前,費恩伯格實驗室發明了新的3D生物列印技術,以滿足人們對3D列印軟性聚合物的需求。這種軟性聚合物缺乏剛度,無法像普通3D列印物一樣支撐起來。

    因此,這種叫FRESH 3D的列印技術使用針頭將生物墨水注入水凝膠中,讓水凝膠在列印時起到支撐作用。一旦完成,只需要簡單加熱,水凝膠就會融化,只留下3D生物列印的物體。

    新的3D列印心臟則是由一種叫做褐藻酸鹽的柔軟天然聚合物製成的,它的特性與真正的心臟組織相似。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這使得模型能夠被創造出來,可以切割,縫合,並且可以像真實的心臟一樣進行操作。

    這次另一個的突破是列印全尺寸人類心臟,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定製3D印表機,並且對軟體進行調整,以保持列印速度和保真度。

    過去,研究人員曾嘗試過用多能幹細胞3D列印出心肌細胞。他們將幹細胞重新編程為心肌細胞,然後使用專門的3D機,將其在一個被稱為細胞外基質的三維結構中列印出來。但問題是,至今沒有實驗能無法達到心肌細胞真正發揮功能的臨界細胞密度。

    而在今年7月,在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3D列印出一個釐米級的人體心臟泵。

    他們的目標和方法都和這次研究不同。他們的目標不是列印出和心臟一樣大小的操作用具,而是從細胞開始,重現活的心臟。

    研究團隊一開始也採用傳統的方式3D列印心肌細胞,不出意料遭到了失敗。為此,他們優化了由細胞外基質蛋白製成的專用墨水,將墨水與人類幹細胞結合,並使用ink plus細胞對腔結構進行3D列印。首先將幹細胞在結構中擴展到高密度,然後再將其分化為心肌細胞。」

    這個團隊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在不到1個月時間內實現高細胞密度,使細胞能夠像人類心臟一樣一起跳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臟之前,3D列印已經可以製造其他的許多器官了。

    比如說今年2月,加拿大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使用一種以纖維蛋白為基礎的生物墨水,與間充質基質細胞(MSCs)一起注入皮膚創口,再用一種自己設計的手持3D印表機,可以直接在傷口上「列印」新的皮膚細胞來治療嚴重的燒傷。

    之後的6月,中國四川大學研究團隊將由水凝膠顆粒和軟骨細胞組成的「生物墨水」注射到老鼠的背部,然後在墨水上投射出耳朵形狀的近紅外光。光使水凝膠顆粒粘在一起,層層發展成耳狀結構。在接下來的1個月裡,軟骨細胞在水凝膠結構的周圍生長,最終形成類似於真正的人類耳朵的軟骨結構。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 添加官方微信了解最新資訊

    微信新浪微博QQQQ空間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