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膠原蛋白做「墨水」,3D生物列印出會跳動的心

2020-11-24 騰訊網

儘管當下3D列印生物器官已經取得了裡程碑式成果,但在用活細胞和軟生物材料列印方面仍有困難。其中一個關鍵的障礙就是,缺乏列印過程中支持柔軟和動態的生物材料,以實現重建複雜的3D結構和功能所需的解析度和保真度。

現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找到了解決方案。他們開發了一種叫做Freeform Reversible Embedding of Suspended Hydrogels(FRESH)技術,以膠原蛋白為生物墨水,3D生物列印了人類心臟的功能性部件(血管、瓣膜和心室搏動),並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保真度。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DOI: 10.1126/science.aav9051

3D列印會跳動的心

人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是由一種叫做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物支架,將各種特殊的細胞組成在一起的。ECM蛋白網絡提供了細胞執行正常功能所需的結構和生化信號。然而,到目前為止,還不可能使用傳統的生物製造方法重建這種複雜的ECM結構。

Adam Feinberg教授 圖片來源:CMU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材料工程與生物醫學專業(BME)教授Adam Feinberg說道,「我們研究表明,可以將心臟細胞和膠原蛋白列印成心臟關鍵部件,比如心臟瓣膜或小的跳動心室。」

「膠原蛋白是一種非常理想的3D生物列印材料,因為它幾乎存在於人體的每一個組織,」論文的第一作者、BME博士的Andrew Hudson解釋道,「然而,最初天然的膠原蛋白應用於3D生物列印也有困難,因為它是液態的,在空氣中列印就只會得到一灘水。我們通過pH值的快速變化克服了這些障礙,使膠原蛋白在精確控制下凝固。」

在最新的研究中,Feinberg實驗室開發的FRESH 3D生物列印方法允許膠原蛋白在支持凝膠中逐層沉積,使膠原蛋白有機會在從支持凝膠中取出之前固化。使用FRESH技術,列印完成後,通過將凝膠從室溫加熱至體溫,即可將支持凝膠融化。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在不破壞膠原蛋白或細胞列印結構的前提下移除支持凝膠。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3D生物列印膠原蛋白技術,可以製造人體心臟的全功能成分。圖片來源:CMU

開源平臺,免費分享

FRESH這種方法對於3D生物列印領域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它允許膠原支架列印大尺寸的人體器官。而且它不限於膠原蛋白,纖維蛋白、藻酸鹽、透明質酸等多種軟性生物材料均可作為生物墨水。通過FRESH技術進行3D生物列印,為組織工程提供了一個強大且適應性強的平臺。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做了開源設計,這樣任何人都可以構建並獲得低成本、高性能的3D生物印表機。

Feinberg表示,近期會進行例如因心臟病或肝臟受損而喪失功能的心臟修補工作。展望未來,從傷口修復到器官生物工程,FRESH在再生醫學的許多方面都會有所應用。目前仍然存在的挑戰是列印大型組織需要數十億的細胞,如何實現製造規模以及遵循監管程序,以便能在動物和人類中進行測試。

儘管任重道遠,但我們距離實現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類心臟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End

參考資料:

[1]3D printing the human heart

[2]RESEARCHERS 3D PRINT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HUMAN HEART

[3]Scientists 3D-print collagen heart parts

[4]CARNEGIE MELLON ADVANCES FRESH 3D BIOPRINTING TO REBUILD THE HEART

[5]3-D printing the human heart

[6]FRESH 3D Printing Used to Rebuild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Human Heart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公司總裁:Erik Gatenholm核心技術: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生物3D列印是醫學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而其中的問題之一是對可用於生物列印的材料的研究進展緩慢。而現在,瑞典的初創公司CELLINK研發出世界上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這種墨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列印保真度,使列印複雜結構更簡單,可適用於多種應用。該公司的目標是減少研究機構或製藥公司在列印人體組織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經費。目前,該公司正在尋求投資以實現進一步發展。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研究人員開發的3D列印功能性人類卵巢生物墨水取得進展
    中國3D列印網1月9日訊,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用於生物3D列印卵巢墨水的持續開發。這種墨水中充滿了源自豬卵巢的結構蛋白。這些蛋白質的位置已在研究中作圖和鑑定。
  • 科學家開發出用於生物列印的釋氧生物墨水
    近年來,生物列印領域經歷了多項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利用生物墨水和3D生物印表機生成生物組織結構的可能性。
  • 3D列印器官,實現完全「自主存活」還要多久?
    文章概覽了3D生物列印、生物墨水的發展以及新應用,並著重分析了現階段3D生物列印技術的進展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主流的3D生物列印技術可分為五大類:擠壓生物列印、有限元生物列印、噴墨生物列印、雷射輔助生物列印和微型閥生物列印,其他的複雜的生物列印還包括雙光子聚合,微流體印刷和聲學生物列印。
  • AM:血管化軟組織的生物3D列印
    UCLA的Nasim Annabi團隊將重組人滋養蛋白作為一種高生物相容性和彈性的生物墨水用於複雜軟組織的3D列印。對帶血管蒂的心臟結構進行了生物列印,並對其功能進行了體外和體內的評估,結果顯示了彈性生物墨水列印3D功能心臟組織的潛力,研究以「Human‐Recombinant‐Elastin‐Based Bioinks for 3D Bioprinting of Vascularized Soft Tissues」為題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
  •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告了一項3D生物列印領域的最新突破:歐洲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包含細菌的「活墨水」,可依據所添加細菌的不同種類,形成各種不同的三維結構,未來有望用於皮膚和器官移植。皮膚和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患者,但這項技術存在來源不足、排異反應等弊端。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高強、可降解、具生物活性的可光交聯3D列印墨水
    該納米複合材料墨水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以及易於調節的流變性質、潤溼性、降解性和可列印性,同時具備良好的體外和體內的成骨能力,該納米複合材料墨水在3D列印骨移植物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圖4C,D顯示的多層支架以及不同形狀的樣品及結構顯示了該材料良好的列印性能。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生物列印在懸浮介質策略中的示意圖。(A)在自愈懸浮介質中寫入生物墨水材料。移動的擠出機噴嘴使介質流化,允許沉積印刷材料。然後,該介質迅速在列印的燈絲周圍重新分解,提供結構支撐。介質的屈服發生在局部的注入點,對介質的大部分幹擾最小。(B)計算機輔助設計複雜的、非自支撐的動脈樹。
  • 科學家3D列印出會「砰砰跳」的心臟雛形
    過去,研究人員曾嘗試過用多能幹細胞3D列印處心肌細胞。他們將幹細胞重新編程為心肌細胞,然後使用專門的3D機,將其在一個被稱為細胞外基質的三維結構中列印出來。但問題是,至今沒有實驗能無法達到心肌細胞真正發揮功能的臨界細胞密度。而在這次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修改了過程,成功實現了實驗目標。
  • 臺灣大學科學家研發出「生物3D列印友好型」生物墨水
    在構建所需三維支架的多種方式中,生物3D列印最具潛力。相較於其他傳統方法,其優勢在於,簡單、快速、容易滿足不同情況下的個體化需求等。   不過,在生物3D列印含細胞組織工程支架的過程中,選用合適的生物列印墨水是一大難題。基於傳統水凝膠的生物墨水存在擠出困難、可列印性差、力學強度不足、細胞長期活性難以維持等缺點。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活細胞3D列印技術遵循標準3D列印方法的同時,又進行了一點改變。根據給定的CAD文件,印表機逐層放置材料構建形狀。生物印表機使用生物墨水而不是金屬或塑料作為材料。生物墨水中含有活細胞,它們存在於海藻酸鹽或明膠等粘性物質之中。細胞通常建立在支架上,用來支撐和保護細胞。目前有許多最新研究進展推動了3D生物列印領域的發展。
  • 被稱為長生不老藥的生物墨水究竟是什麼?
    列印還要靠墨水!2018年,生物3D列印圈中,什麼詞最火?那一定是一度被大家成為長生不老藥的神奇妙方:BioInks——生物墨水。作為生物3D列印的「混泥土」,細胞的理想生存基質,生物列印的「凝合劑」,你有沒有想過他們裡面有什麼?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 使用互補的網絡生物墨水擴展和優化3D生物列印能力
    然而,這樣的策略將需要仔細設計一種能夠支撐但不會使軟性生物墨水變形的懸浮式生物材料。雖然高度特定的生物墨水配方或定製列印方法可以解決某些生物材料系統的可列印性,但是這些不提供可以應用於不同3D列印場景的標準化方法。這一考慮突出了更具普遍性的策略的動機,該策略將生物製造窗口擴展到可列印的、細胞兼容的生物墨水的廣泛調色板上。
  • 3D生物列印新突破:細菌墨水可列印任何三維結構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開發3D列印技術,隨著3D列印製造人類器官的實現,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用它列印出來了。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3D列印平臺,通過使用細菌墨水,可以列印出任何三維結構。
  •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0 16:36:52
  • 3D生物列印「印」出生物醫學研究新篇章
    3D 生物列印過程中,關鍵的一個環節是生物墨水的製備。生物墨水是高分子生物材料,ECM 成分,生長因子以及生物細胞混合的液體。生物墨水將在後續的列印過程中用累積製造工藝來精確打造和自然組織相近的3D結構。
  •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或用於器官移植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加入不同菌種形成不同三維結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告了一項3D生物列印領域的最新突破:歐洲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包含細菌的
  • 無交聯絲素−明膠生物墨水用於軟骨組織工程的生物3D列印
    在功能組織替代物的製造方面,3D生物列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因為大多數生物墨水材料需要有毒的化學交聯,導致軟骨組織再造面臨巨大挑戰。生物墨水在流變學和結構上進行了優化,以便在列印網格狀結構中提高列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