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器官要來了?科學家3D列印出會「砰砰跳」的心臟雛形

2020-12-04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在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3D列印出一個釐米級的人體心臟泵。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可能拯救美國每年60多萬人因為心臟病死亡的人。這項研究已經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的刊物《循環研究》上。

過去,研究人員曾嘗試過用多能幹細胞3D列印處心肌細胞。他們將幹細胞重新編程為心肌細胞,然後使用專門的3D機,將其在一個被稱為細胞外基質的三維結構中列印出來。但問題是,至今沒有實驗能無法達到心肌細胞真正發揮功能的臨界細胞密度。

而在這次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修改了過程,成功實現了實驗目標。

研究團隊一開始也採用傳統的方式3D列印心肌細胞,不出意料遭到了失敗。為此,他們優化了由細胞外基質蛋白製成的專用墨水,將墨水與人類幹細胞結合,並使用ink plus細胞對腔結構進行3D列印。首先將幹細胞在結構中擴展到高密度,然後再將其分化為心肌細胞。」

這個團隊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在不到1個月時間內實現高細胞密度,使細胞能夠像人類心臟一樣一起跳動。

研究人員稱,這是心臟研究的一個重要進展,它顯示了以一種細胞可以組織起來並正常工作的方式來3D列印心肌細胞的方法。這些細胞是相鄰分化的,然後再向心肌細胞分化,這更像是幹細胞在體內的生長方式。

在心肌細胞之前,3D列印已經可以製造其他的許多器官了。比如說今年2月,加拿大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使用一種以纖維蛋白為基礎的生物墨水,與間充質基質細胞(MSCs)一起注入皮膚創口,再用一種自己設計的手持3D印表機,可以直接在傷口上「列印」新的皮膚細胞來治療嚴重的燒傷。

之後的6月,中國四川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老鼠身上3D列印出人耳。

他們將由水凝膠顆粒和軟骨細胞組成的「生物墨水」注射到老鼠的背部,然後在墨水上投射出耳朵形狀的近紅外光。光使水凝膠顆粒粘在一起,層層發展成耳狀結構。在接下來的1個月裡,軟骨細胞在水凝膠結構的周圍生長,最終形成類似於真正的人類耳朵的軟骨結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非手術3D列印技術也有可能用於修復鼻子、手指、腳趾或肘部受損的軟骨。他們當時也提到,希望最終能夠採用這種技術來修復其他受損的器官,比如心臟或肺,但這存在挑戰性,因為心臟和肺包含多種類型的細胞,在身體深處,不斷收縮和放鬆。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相關焦點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3D列印|心臟
    ,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  在心臟器官列印完成後,研究人員需要一種方法來溶解其周圍的凝膠格架,他們使用了一種很常見的方法。「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在烘焙或製作果凍時使用明膠的經歷,」範伯格說,「當你加熱明膠時,它實際上是一種液體,但當你冷卻它時,它又變成了固體凝膠。我們利用了這一點。」當列印完畢,準備提取人工心臟時,範伯格所要做的就是將浴液升高到體溫,融化支撐凝膠,只留下3D列印結構。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美科學家3D列印出會跳動的心臟...
    醫療技術公司CARMAT宣布在丹麥首次植入全人工心臟 7月23日,醫療技術公司CARMAT宣布在丹麥首次植入全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由哥本哈根Rigshospitalet心臟中心的心胸外科醫生Peter Skov Olsen博士團隊完成。
  • 3D列印技術造出世界首個軟體人工心臟 能跳半小時
    日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博士生尼古拉斯·科爾斯(Nicholas Cohrs)領導的團隊,運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軟體人工心臟。目前用於泵送血液的人工心臟泵等裝置仍存在許多缺點,比如金屬和塑料材料難以與器官組織相融合,其不自然的運動方式也會給血液造成一定損傷。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這一過程有點像製作果凍,但在醫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生物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生成逼真的全尺寸人類心臟模型。 科學家的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技術(FRESH)涉及將環保型藻酸鹽聚合物擠出到定製的明膠容器中。利用他們新穎的過程,該團隊旨在與外科醫生合作,為手術訓練和預計劃應用創建針對患者的臨床模型。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近幾年來,3D列印技術可謂是突飛猛進的發展,幾個月就上升一個新高度。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用多材料3D列印出了逼真的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實病人的外觀和感覺。
  • 繼第一顆3D列印心臟問世後 現在怎麼樣了?
    即便3D列印技術已經發展多年,在醫療領域例如顱頜面外科、骨科、口腔科等不乏3D列印假體植入案的今天,想要3D列印一顆匹配患者的細胞學、生物化學、解剖學特性的心臟,依舊非常困難。3D列印心臟到底難在哪?  3D列印心臟,絕不只是把一堆細胞堆成心臟的樣子那麼簡單。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生物列印再立新功!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一旦完成,只需要簡單加熱,水凝膠就會融化,只留下3D生物列印的物體。新的3D列印心臟則是由一種叫做褐藻酸鹽的柔軟天然聚合物製成的,它的特性與真正的心臟組織相似。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這使得模型能夠被創造出來,可以切割,縫合,並且可以像真實的心臟一樣進行操作。這次另一個的突破是列印全尺寸人類心臟,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定製3D印表機,並且對軟體進行調整,以保持列印速度和保真度。
  • 【VOA慢速 12.25】科學家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該印表機使用了生物材料來製作與人類心臟類似的結構和組織。 來製作一個全尺寸的真實人類心臟模型。 科學家之前就曾使用過3D列印的人類心臟模型。
  • 科技• 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該印表機使用了生物材料來製作與人類心臟類似的結構和組織。來製作一個全尺寸的真實人類心臟模型。 醫生們可以通過小心研究該模型的方式來為心臟手術做準備。科學家之前就曾使用過3D列印的人類心臟模型。這個方法是:在列印的過程中使用明膠來包裹結果,這樣就不會分解了。
  • 3個3D列印的醫療創新應用,列印心臟能像真心臟一樣跳動
    近年來,生物3D列印技術也取得長足發展,在醫療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探索和臨床實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個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3D列印下巴澳大利亞一位小姑娘的下巴因為惡性腫瘤的原因,醫生不得不切掉她大部分的上頜骨,只留下了四顆上槽牙和一部分的上唇,讓她失去了80%的上顎。
  • Science:膠原蛋白做「墨水」,3D生物列印出會跳動的心
    他們開發了一種叫做Freeform Reversible Embedding of Suspended Hydrogels(FRESH)技術,以膠原蛋白為生物墨水,3D生物列印了人類心臟的功能性部件(血管、瓣膜和心室搏動),並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保真度。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 漢高醫療3D列印材料 用於心臟解剖模型
    漢高化學公司宣布與溫哥華的聚合物3D列印公司NewPro3D合作。兩家公司將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領域,共同開發用於醫療行業的先進3D列印解決方案,以用於製作解剖模型和假肢等領域。漢高醫療材料 3D列印心臟軟組織結構模型NewPro3D是數字光處理(DLP)3D列印技術的專家,最近成為漢高開放材料平臺的成員,目標是達到生產規模的增材製造。現在,雙方的合作將重點轉移到醫療領域,這可以從針對患者的3D列印解剖模型、定製義肢以及相關3D列印解決方案中受益。
  • 懸浮生物3D列印人類心臟的全尺寸模型
    該組去年Science主刊發表「生物3D列印膠原心臟」,轟動一時,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連結閱讀。摘要:三維(3D)生物列印技術的最新進展擴大了使用具有與人體天然組織和器官相當的機械性能的水凝膠來製造幾何形狀複雜的組織支架的設計空間。懸浮水凝膠等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將柔軟的生物材料嵌入尺寸從幾毫米到幾釐米的熱可逆支持浴中。
  • 這東西就是3D列印的人的心臟,感覺和真實的沒差別
    現在,在人造心臟藝術方面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東西:果凍鏡頭。完成器官的列印後,研究人員需要一種方法來溶解周圍的凝膠晶格,並使用一種熟悉的方法。Feinberg說:「我認為很多人都在烘焙或製作果凍鏡頭時使用明膠來體驗這一點。」 「當您加熱它時,它實際上是一種液體,但是當您冷卻時,它變成一種固體凝膠。因此,我們利用了這一優勢。」
  •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2020-11-19 11:3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已經創造出「第一個全尺寸的3D生物列印人類心臟模型」 ,它可能會改變外科醫生的實踐方式和為病人做準備。
  •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新工具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創造出「第一個全尺寸的3D生物列印人類心臟模型」 ,它可能會改變外科醫生的實踐方式和為病人做準備。 這項創新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Adam Feinberg領導的研究團隊。該模型使用創新的自由形態可逆嵌入懸浮水凝膠(Fresh)3D列印技術創建。
  • 世界首個人體組織3D列印心臟問世 將來有望移植人體
    近日,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公布,使用人體組織3D列印出了全球首個完整心臟,該心臟包括細胞、血管、心臟以及心室,此前也有過3D列印心臟,但是都未列印血管、心臟也不包含細胞。據了解,研究者先從人的身上提取細胞組織,對其進行編輯使之成為幹細胞,再將其轉化為心肌細胞和內皮細胞,而提取的非細胞組織則轉變為一種「個人特有的凝膠」來充當列印「墨水」,這些由糖和蛋白質構成的材料能夠用於3D列印複雜的組織模型,該心臟長度只有2.5釐米,大小與兔子的心臟大小相當,目前還無法泵血,只能收縮。
  • 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在再生醫學中,在實驗室中控制幹細胞的分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幹細胞可以分化為體外器官的生長,並替代受損的成年細胞,特別是那些複製能力非常有限的細胞,如大腦或心臟。科學家在分化幹細胞時採用的一種常見方法是使用化學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