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2021-01-07 中國生物技術網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

為了製造這些人類心臟器官體(hHOs),科學家們首先從成年人身上提取皮膚或血液細胞樣本,然後將它們重編程為被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可以分化成任何其他需要的細胞類型。過去,它們已被用於創造迷你版的人體器官,如腎臟、肝臟、肺、血管甚至大腦。現在,該團隊已經將心臟加入到列表中。

「這個過程允許幹細胞發育,基本上就像在胚胎中一樣,發育成心臟中存在的各種細胞類型和結構,」該研究的資深作者Aitor Aguirre說。「我們給細胞下達指令,當所有合適的條件都滿足時,它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該團隊表示,實驗室培育的迷你心臟可以幫助密切跟蹤人類心臟的最初發育,為該過程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到了第六天,器官體開始跳動,到了第15天,它們已經長成了寬約1毫米(0.4英寸)的球體,完成了複雜的內腔。它們還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

此前培育迷你心臟的研究涉及到 「人性化」的大鼠心臟,將大鼠細胞剝離出來,用人類的等效細胞代替。新方法的優勢在於,批量培育器官細胞的速度更快。

那麼,在實驗室裡培育微小的心臟有什麼意義呢?研究人員表示,它們可以允許對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進行新的治療,並為在心臟上測試藥物和治療方法提供一個倫理平臺。

該研究目前已在網上以預印本上發表。

來源:cnBeta

相關焦點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擁有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功能正常的腔室和血管組織,讓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研究各種心臟疾病。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擁有所有主要的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功能正常的腔室和血管組織,讓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研究各種心臟疾病。
  • 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裡用幹細胞培育出功能性微型人類心臟模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
  • 人體血液中發現促腫瘤代謝物;科學家培育出迷你人類心臟模型丨科技...
    人體血液中發現促腫瘤代謝物;科學家培育出迷你人類心臟模型丨科技早新聞 2020-08-25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家培育出第一個能正常工作的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了一個微型人類心臟模型,該模型包括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以及心室和血管組織的功能結構。在美國,心臟病是頭號死因。
  • 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出迷你腦,使非侵入性地研究人類大腦成為現實
    科學家可以非侵入性地研究人類大腦,該方法是在實驗室中培養「迷你腦」,每個腦細胞簇大小與豌豆大小相同。在這一系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地進展,一個團隊本周報告他們觀察到這些類器官的人類腦電波。以前對迷你大腦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運動和神經束的發育,而目前由生物學家阿利森·穆特裡(Alysson Muotri) 領導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的新研究,是第一個記錄人類神經活動的研究。穆特裡說,這種體外模型是科學家利用迷你大腦研究大腦發育、模型疾病以及了解大腦進化的一個步驟。
  • 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迷你大腦,研究人類大腦神秘結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培育人類、猿類和猴子的大腦組織,從而了解人類大腦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某些方面,人類大腦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人類智力較高,是地球上唯一能夠從事複雜行為、具有高等思維能力的動物,例如:製造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網絡社交平臺上發布表情包等。然而一些問題仍然困擾著科學家,為什麼人類與近親物種存在差異?
  • Nat Protocol:科學家們培育出人類心臟3D模型
    2018年3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心臟是胚胎期第一個發育的器官,同時也是引發家長們顧慮的第一個器官。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懷孕的喜悅往往會被接受醫生檢查的不安感所掩蓋。家長們與醫生們往往要考慮母親的健康以及接受藥物治療後會對胎兒可能產生的影響。美國FDA要求所有藥物必須註明對孕婦以及嬰兒可能產生的威脅。
  • 科學家培育出「迷你」大腦 可控制肌肉收縮
    日前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帶有脊髓和肌肉的培養皿中培育出一個微型大腦,並能夠自發生長出神經元連接刺激周圍的肌肉組織進行收縮,這一進展有望加快對運動神經元疾病等病症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所培育出的扁豆大小人類腦細胞灰質組織可以自發地用類似卷鬚的物質與取自老鼠的脊髓和肌肉組織相連。這些肌肉組織在所謂「迷你」大腦器官控制下明顯能夠進行收縮運動。
  • Nature重大突破:諾獎技術iPSC首次同時培育出3種類器官
    科學家們首次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三類器官系統(three-organoid system),這是研究人類發育的重要一步。(圖片來源:Nature)9月25日,Nature雜誌發表了一項突破成果,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研究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成功同時培育出了三種互相連接的類器官,包括肝臟、胰腺和膽管[1]。
  • 生命秘方:科學家試圖實驗室培育出人類精子和卵子
    目前,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裡培育卵子和精子,未來能替代正常的人類生殖方式嗎?「人造配工」進程不斷地加速,日本科學家在實驗器皿中使用老鼠尾部細胞培育卵細胞,然後生長成老鼠。日本科學家將老鼠尾部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之後發育成了卵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體內創造出人造卵子。用這些合成的卵子,他們培育了8隻幼鼠。
  • 日本利用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迷你心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宣布,利用老鼠的胚胎幹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迷你心臟。研究小組稱,在培養過程中,胚胎幹細胞分化出了心肌細胞,並在大約兩星期裡發育成了直徑約1毫米左右的心臟類器官。它和老鼠胎兒的心臟類似,具備心房及心室等構造,而且還能像真正的心臟那樣有規律地跳動。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實驗室培育的「迷你」大腦真會比人類大腦更加聰明嗎?
    在實驗室中,將細胞簇組裝成為人類微型大腦版本的技術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科學家們的關注,這些由幹細胞轉化而成的大腦類器官(brain organoids)能為人類大腦提供無與倫比的洞察力,而眾所周知,這是很難進行研究的。
  • 科學家建立出第一個功能完善的微型人體心臟模型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首次建立了一個微型的人體心臟模型,包括所有的原始心臟細胞類型及由心室和血管組織組成的功能結構。
  • 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1個全尺寸3D生物列印的人體心臟模型,它利用一臺特製的3D印表機,依照核磁共振數據製程,逼真地模擬了心臟組織。
  • 首個功能正常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誕生,可用於研究心血管疾病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了微型人體心臟模型,該模型具有所有主要心肌細胞、腔室和血管組織的心臟正常運轉所需結構。圖|在限定條件下模擬人類早期心臟發育的心臟類器官的產生(來源:bioRxiv)在美國,心臟病是第一大死亡原因
  • 首次!日本科研人員開發出能夠跳動的「迷你心臟」類器官
    該研究成功地將小鼠的胚胎幹細胞誘導為一個功能性的 「迷你心臟」類器官。該心臟具有心房和心室,具有與小鼠胎兒心臟相似的結構,可以像真實心臟一樣跳動,表現出心肌收縮和傳導的動作電位。同時研究者們發現在心臟類器官中能夠形成心房和心室樣結構。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
  • Cell: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類生殖細胞
    (iPS),並使其分化成人類原始生殖細胞(hPGCLC,精子和卵子細胞),還發現了體外培養出hPGCLC的關鍵基因——SOX17基因以及marker物質——CD38糖蛋白。體外培養人類細胞的一個主要障礙是:老鼠和人類胚胎幹細胞是根本不同的,小鼠胚胎幹細胞是「幼稚」——容易被誘導分化成任意路徑;而人類幹細胞是「成熟」的,他們的分化方式不能適應所有途徑。Hanna和他的研究小組隨後建立了一種方法來下調分化遺傳信號通路,由此構建出了一種新型的iPS細胞,他們將之命名為「原始細胞」( naïve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