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公務員熱」退燒需要改革的冷卻劑

2021-01-08 人民網

一邊是人們對公務員工資高低的爭議,一邊是福利縮水、「官不好當」語境下的「去留」之思,最近一段時間,「公務員」這個職業再次引起了社會關注。

與以往相比,現在人們對公務員有了越來越多樣的認識。自十八大以來,隨著一系列禁令密集推出,正風肅紀的緊箍咒越念越緊,各種不正之風大受遏制,許多公職人員安之若素的灰色收入也隨之大為減少。剛剛過去的春節,不少公務員就吐槽過了一個「素年」「裸年」。當權力受到有效監督和約束,不管是社會公眾還是公務員自身,心態更加複雜化。

最近的一個媒體調查很有意味。在這項調查中,超六成受訪民眾羨慕公務員,六成受訪公務員稱有過辭職念頭,但最終無一人辭職。不管是眾多羨慕還是戀戀不捨,都說明公務員這個職業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公務員熱」依然高燒難退。

這背後的潛臺詞,首先是現實利益的牽引。在很多人眼裡,「公務員」意味著穩定的收入、可靠的保障、上升的通道、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種種有含金量的福利。這還不算那些上不得臺面的進項。也毋庸諱言,「官本位」意識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官場,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近年來,國考報名人數連創新高,與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刷新紀錄相呼應。在經濟形勢偏緊,企業發展的空間有限,創業的前景不明,結果就形成了一種盆地效應。不管適合不適合行政工作,都考一把、試一下,由此陷入了獨木橋越擠人越多的惡性循環。

「公務員熱」之所以還未大幅退燒,原因正在於其背後的利益、觀念和社會結構等基本面並未根本改變。

改革就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調整。中央嚴於治吏、改變風氣,其實也為公務員職業的轉型帶來了契機。剎住腐敗之風,把權力關進籠子裡,讓公職人員的行為和信息逐漸透明化,就是在回歸「公權力姓公」「當官發財應兩道」等政治邏輯,讓公務員群體回到正常的職業定位,當好人民的僕人、社會的服務者。因而,「官不好當」只是變革的開始,從制度層面解決好「官怎麼當」、權力怎麼運行等問題,從社會發展層面開闢更多發展空間、上升渠道,人們才可能真正以平常心來看待這份職業,冷靜審視腳下的人生之路。

相關焦點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計算方法_國家公務員
    1、抵達考場  面試當天,考生需要提前30分鐘左右攜帶招考單位出具的面試通知書或者面試準考證,以及招考單位需要的其他證件到達面試地點。考生要注意面試的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並且一定不要遲到,否則可能會被取消面試資格。  2、審核抽籤  考生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後,首先會進入候考室,考場工作人員會說明考場的規則,安排考生抽籤。
  • 發燒時喝熱(薑糖)水真能退燒?
    發燒時,喝冰水升溫,熱水退燒?場景:智齒發炎,高燒到38.9℃,喝了一杯冰水,立馬寒冷難耐渾身發抖;翌日,又燒到38.9℃,喝了兩大杯熱水,體溫就慢慢就降下來了。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發燒時,喝冰水升溫,熱水退燒」的結論呢?
  • 2019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新消息-公務員工資標準等級對照表
    2019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新消息-公務員工資標準等級對照表由安徽人事考試網提供同步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更多關於2019公務員工資改革,公務員工資的內容,請關注安徽公務員考試網!   2019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公務員工資標準套改等級對照表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熱點資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9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公務員工資標準套改等級對照表,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安徽公務員考試網!
  • 人民論壇網評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生態環境質量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改善和加強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坐標,深切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就能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帶來「金山銀山」,為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激發動能。
  • 發燒時喝熱(薑糖)水真能退燒?
    發燒時,我們為什麼一會冷,一會熱呢?這需要從體溫調節機制說起。喝熱(薑糖)水發汗退燒,是貪天之功 當體溫達到38.9℃,我們就不再感覺寒冷,也就不會再打寒戰。通常,體溫會在這個水平「逗留」一定時間,就是發燒的「平臺期」。
  • ...工資改革消息:公務員退休工資計算 公務員工資套改等級標準對照表
    每年的公務員招聘都會引起全國的關注,今年全國公務員招聘考試已經開啟,多省份啟動了2017年公務員「省考」的招錄工作,2017國考有148.63萬人報考,關於公務員漲薪問題一直以來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公務員這個職位一直以來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而公務員工資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 2021國考成績公布時間和面試時間_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管理系統
    2021國考成績公布時間和面試時間_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管理系統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家公務員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1國考筆試成績何時公布?
  • 石墨烯是繼續「給熱」還是「退燒」,市場說了算
    在中國國際石墨烯產業資源聯盟副秘書長趙猛看來,石墨烯是繼續「給熱」還是「退燒」,市場說了算。他認為,石墨烯產業從市場角度看,中國遠沒有「熱」到需要「退燒」的程度,應該繼續「給熱」。石墨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中國經濟時報:據了解,國家對石墨烯產業高度重視。
  • 發燒多少度,才需要考慮吃退燒藥?注意四點
    面對發燒,很多人都很困惑,是立即吃藥退燒好還是依靠個人抵抗力自己退燒好,其實發燒只是一種症狀,盲目服用退燒藥對身體是不好的。究竟什麼時候服用退燒藥好呢?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大多數退熱藥只能緩解發燒症狀,不能治療疾病。所以一旦發高燒,就必須去看醫生。
  • ...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 陳豪出席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
    原標題:自覺擔起時代重任 對標先進建功立業 1月9日下午,我省在昆明召開第六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號召全省廣大公務員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幹事創業、建功立業,努力實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為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接續奮鬥。
  • 公車改革攪動車市賣車者,爭搶公務員購車族
    隨著《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兩項文件的出臺,公車改革的號角吹響。 其實,早在公車改革方案出臺前,嗅覺靈敏的車商就準備了各項優惠,搶食公務員購車這塊蛋糕。那麼,新政實施之後又將對車市產生哪些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 2020廣東雲浮鬱南縣人民檢察院選調公務員4人公告
    2021選調生學習交流群1053917800因工作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規定,鬱南縣人民檢察院決定面向雲浮地區公開選調4名公務員。》和《公務員迴避規定(試行)》規定,需要迴避的人員;5.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6.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的其他情形。
  • 民眾熱評「公務員處分條例」:「很有震懾力」
    在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郜風濤介紹了制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現實需要。他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黨風廉政建設和國家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
  • 事業單位改革,編制問題如何解決?
    二、公立醫院醫生   醫療是關係到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國家仍然高度重視醫療。撤銷公立醫院,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實行用人制度可以充分調動醫生工作的積極性。醫生的待遇不會因為廢除機構而減少。   取消合同無疑會增加醫生的流動性,但不必擔心太多。許多三級醫院已經實行同工同酬,待遇良好。未來會有一些變化,它們會一直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激活內需熱啟動 提振經濟熱動力
    央視報導截圖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渝西鋒光中國經濟邁入下半年之際,即將公布的6月及二季度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尤受關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影響,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統籌「全國一盤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國經濟強力復甦令人振奮。
  •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一)| 數據「神探"——記南昌市公安局刑事犯罪...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一)| 數據「神探"——記南昌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信息中心熊國海 2020-10-22 17: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國考報名官網的名稱_國家公務員局
    2020年11月29日 考試時間 筆試成績查時間 2021年1月 成績查詢   第一部分 常識判斷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 家有萌寶必備:處理寶寶發燒的6種退燒方式,純乾貨!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六種家庭退燒處理方式。第一種方式:前滷門捂汗法我們都知道寶寶生下來,前滷門是沒有閉合的。前滷門一般要到寶寶一歲半左右,才能完全閉合。所以這時候一歲半以內的寶寶,一定是前滷門未閉合的寶寶,如果發燒了,我們可以採取滷門捂汗的方式降溫退燒。
  • 發燒多少度吃退燒藥 感冒發燒吃什麼水果
    發燒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幾乎每個人都得過發燒,發燒並不嚴重,只要掛水或者吃退燒藥就可以了,不過如果燒的太厲害也會危機大家的安全,那麼請問發燒多少度吃退燒藥?孩子發燒怎麼辦?孕婦發燒怎麼辦?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 新華網評:多下基層"捉活魚",少在房間湊材料
    記者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唯有走基層、聽民聲,這絕非久居高樓大廈、書齋會場就能為之;更不是在網上扒一扒、把以前積累的素材湊一湊,就能寫出反映基層呼聲、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  新聞記者的感情源自基層。經常在基層採訪的記者,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老百姓最質樸的話語,有著最動人心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