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正在將大量入侵物種,比如「斑馬貽貝」,散播到新的地點
自2018年以來,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哈維(Harvey)、厄爾瑪(Irma)、瑪麗亞(Maria)和奈特(Nate)等颶風,擾亂了沿海生態系統後,開始啟動了「風暴追蹤者」計劃。
科學家們繪製了200多種入侵物種,在颶風尾跡中的擴散情況。那一年共產生了17次命名風暴,其中10次是颶風。
美國地質勘探局溼地和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的生物學家表示:「作為一種工具,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幫助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在入侵物種管理界,管理非本土物種的最佳時機,是一開始。」
「風暴追蹤者」地圖上有很多「通緝犯」名單。
比如說,斑馬貽貝從黑海和裏海來到美國,現在在五大湖肆虐。這些小貽貝將當地的貽貝物種驅逐出去,生長在堅硬的人造表面上,影響發電廠的冷水入口、飲用水、灌溉系統等。
德爾塔颶風影響的初步地圖,顯示了被刺激性分泌物覆蓋的古巴樹蛙,如何在紐奧良蔓延。
外來入侵植物如水葫蘆,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漂浮植物,可以在湖泊和河流上密集生長,並幹擾行船和捕魚。
巨型蘋果蝸牛的粉紅蛋簇
巨型蘋果蝸牛最初是通過水族館貿易來到美國的,它們對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嚴重破壞,並傳播一種名為「老鼠肺蟲」的寄生蟲。今年5月,德克薩斯州公園和野生動物組織發布了一份諮詢報告,要求休斯頓地區和聖安東尼奧河附近的居民,報告有沒有發現6英寸長的蝸牛或它的粉紅蛋簇。
「颶風可能通過兩種方式移動物體,首先是風暴潮。當颶風來臨時,它將海水推到岸邊。」研究人員介紹道,「第二次是通過降雨引發的洪水。大量的水被傾倒在土地上,這就提高了內部流域的水的高度——在洪水泛濫的地方,水可以從一個流域流向另一個流域。」
像巨型蘋果蝸牛一樣,許多入侵物種,最初是作為寵物或業餘愛好貿易的一部分被帶到美國的。
體型巨大的緬甸蟒蛇
一些科學家推測,1992年的一場颶風,導致緬甸蟒蛇首次從一個繁殖設施中,被大量釋放到佛羅裡達的大沼澤地。現在,這些蟒蛇以當地物種為食,包括兔子、鹿和短吻鱷。
這些巨大的捕食者,可以長到10英尺長。
早些時候,與「蟒蛇消除計劃」合作的獵人,曾捕捉到一條104磅重的緬甸蟒蛇,長18英尺9英寸。僅在過去三年裡,就有5000條蟒蛇從大沼澤地中被移走。
「風暴頻率或嚴重程度的任何潛在增加,都可能增加物種在洪水中傳播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表示。
入侵物種每年給美國造成1200億美元的損失。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更頻繁、更猛烈的颶風,將會使入侵物種的範圍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