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帶來的不僅是洪水和汙染!它們還將入侵物種,大量散播到各地

2020-11-05 奇思樂園KIDSPARADISE

颶風正在將大量入侵物種,比如「斑馬貽貝」,散播到新的地點

自2018年以來,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哈維(Harvey)、厄爾瑪(Irma)、瑪麗亞(Maria)和奈特(Nate)等颶風,擾亂了沿海生態系統後,開始啟動了「風暴追蹤者」計劃。

科學家們繪製了200多種入侵物種,在颶風尾跡中的擴散情況。那一年共產生了17次命名風暴,其中10次是颶風。

美國地質勘探局溼地和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的生物學家表示:「作為一種工具,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幫助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在入侵物種管理界,管理非本土物種的最佳時機,是一開始。」

「風暴追蹤者」地圖上有很多「通緝犯」名單。

比如說,斑馬貽貝從黑海和裏海來到美國,現在在五大湖肆虐。這些小貽貝將當地的貽貝物種驅逐出去,生長在堅硬的人造表面上,影響發電廠的冷水入口、飲用水、灌溉系統等。

德爾塔颶風影響的初步地圖,顯示了被刺激性分泌物覆蓋的古巴樹蛙,如何在紐奧良蔓延。

外來入侵植物如水葫蘆,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漂浮植物,可以在湖泊和河流上密集生長,並幹擾行船和捕魚。

巨型蘋果蝸牛的粉紅蛋簇

巨型蘋果蝸牛最初是通過水族館貿易來到美國的,它們對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嚴重破壞,並傳播一種名為「老鼠肺蟲」的寄生蟲。今年5月,德克薩斯州公園和野生動物組織發布了一份諮詢報告,要求休斯頓地區和聖安東尼奧河附近的居民,報告有沒有發現6英寸長的蝸牛或它的粉紅蛋簇。

「颶風可能通過兩種方式移動物體,首先是風暴潮。當颶風來臨時,它將海水推到岸邊。」研究人員介紹道,「第二次是通過降雨引發的洪水。大量的水被傾倒在土地上,這就提高了內部流域的水的高度——在洪水泛濫的地方,水可以從一個流域流向另一個流域。」

像巨型蘋果蝸牛一樣,許多入侵物種,最初是作為寵物或業餘愛好貿易的一部分被帶到美國的。

體型巨大的緬甸蟒蛇

一些科學家推測,1992年的一場颶風,導致緬甸蟒蛇首次從一個繁殖設施中,被大量釋放到佛羅裡達的大沼澤地。現在,這些蟒蛇以當地物種為食,包括兔子、鹿和短吻鱷

這些巨大的捕食者,可以長到10英尺長。

早些時候,與「蟒蛇消除計劃」合作的獵人,曾捕捉到一條104磅重的緬甸蟒蛇,長18英尺9英寸。僅在過去三年裡,就有5000條蟒蛇從大沼澤地中被移走。

「風暴頻率或嚴重程度的任何潛在增加,都可能增加物種在洪水中傳播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表示。

入侵物種每年給美國造成1200億美元的損失。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更頻繁、更猛烈的颶風,將會使入侵物種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相關焦點

  • 簡直「反人類」,入侵物種在美國肆虐成災,到中國卻難以成年?
    中國被很多老外稱為一個不可思議的民族,因為思維方式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中國人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往往和西方國家的人有著非常大的差別,但很多時候我們的這種想法,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而且看上去還更加簡單。
  • 澳大利亞:扛得住物種入侵危機嗎?
    然而,這可能只是一種表象,因為澳大利亞不僅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人類居住,而且還承受著地球上最嚴重的生態失衡考驗,其中一個最棘手的麻煩就是物種入侵。數十年來,澳大利亞推行了全世界最嚴苛的海關檢疫制度。政府和民間以各種方式進行生態自救,但一直難見成效。  最近,一條觸目驚心的消息引發熱議。
  • 外來物種入侵?四川村民捕獲大量兇猛「鯊虎魚」,村民:鮮嫩好吃
    養殖業發展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外來物種入侵。 尤其是每年的汛期,洪水泛濫之後,大量養殖場、魚塘被淹,往往周邊和下遊的塘河裡,就會成為逃逸外來水產的「天下」.......
  • 病毒,真菌,寄生蟲:入侵物種的「生物武器」
    但可憐的田鼠並沒意識到,正在此時一條粗大的蝮蛇正悄悄向它靠近。幾秒之後,它就成為了後者的腹中之物。而當剛剛吃飽的蝮蛇正準備小憩片刻時,一雙鷹眼已經悄悄盯上了它。在北方的農村,這可能是每天都會發生的情景。本土物種間的互動在這樣的環環相扣中趨於平衡——直到「入侵物種」的崛起將它打破。
  • 洪水讓外來物種自投羅網!淮河流域遭入侵,驚現16斤重鱷龜魚
    洪水讓外來物種自投羅網!淮河遭入侵,驚現16斤重鱷龜!最近全國各地都在漲水。各地的河流水位暴漲。不管是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的部分沿岸城市。都出現了洪水倒灌的現象。這就間接導致了很多江河的水生生物跑到了大街上。這不一位老大爺在淮河岸邊,守株待兔,抓到了一隻外來物種。
  • 美國泛濫成災的入侵物種,多到讓水管堵塞,連中國吃貨也無能為力
    或許它會因為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被排斥在外,又或者它會因為在環境中沒有能與其相抗衡的和限制它的生物,那麼這個物種就會被稱為是入侵物種,而它對生態環境有著極強的破壞性,如果不加以治理,很容易就會導致當地的一些物種驟減,甚至還會滅絕、就目前看來,中國已經遭受了660多種的物種入侵,其中有71種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威脅,例如經常會吃的小龍蝦它其實就是入侵物種,因為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強,且又是雜食性,
  • 小龍蝦和蝲蛄都是「入侵物種」嗎?如何區分它們?
    殊不知,小龍蝦對於我國來說還是一個「入侵物種」,能將一個入侵物種吃到需要人工養殖的程度,除了我國很難找出第二個國家了。好了,擦好我們的口水,開始進入正題。在我國,有一種生物長相與小龍蝦非常的接近,尤其是做熟了之後,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又扯到吃了),它就是蝲蛄。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生態系統。生態破壞疊加生物汙染一些外來入侵物種之所以危害大,是因為它們繁殖迅速,數量呈幾何級增長,且由於缺少天敵制約,往往肆意生長為當地新的優勢物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 墨西哥灣將再現巨大死區,專家:美國汙染是主因
    之所以2019年墨西哥灣的海洋死區再度擴大,NOAA認為,2019年冬春季美國過分的潮溼天氣是最罪魁禍首之一,在今年春季,過分潮溼的天氣給美國密蘇裡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帶來了可怕的洪水,這被認為將給今年夏季墨西哥灣的「海洋死區」奠定基礎,而墨西哥灣海洋死區的擴大也將帶來嚴重的生態影響,並改變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居民生活和相關經濟產業的發展。
  • 讓入侵物種瑟瑟發抖的中國吃貨,對此入侵物種,卻是敬而遠之
    物種入侵會給一個國家帶來多大的麻煩可以參考一下澳大利亞野兔,國外經常被這些外來物種弄得煩不勝煩。作為進出口生意作多國家之一的中國,也會遭遇到物種入侵,然而大部分入侵物種在中國吃貨的眼中只能瑟瑟發抖。但即使是中國吃貨,也有不敢吃的入侵物種。
  • 水華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應納入新版綠債目錄
    水華,是指伴隨著浮遊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間接發生的現象。近年,隨著城市和工業廢水的增加而出現了富營養化,水華成了我國滇池、太湖和巢湖等湖泊的一大頭疼問題、一種公害。往往,大量水華現象生物死亡後,在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最新的一個例子就是巢湖爆發的藍藻。
  • 這個外來入侵物種要在雲南涼了
    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至10釐米甚至更長,一旦暴發洪水或被灌溉時,它們便又再次活躍起來。近年來,在雲南大理洱海流域內的水田、溼地、湖濱帶均已發現福壽螺。「為徹底清除福壽螺,確保生態系統安全,大理市人民政府決定打一場消滅福壽螺的人民戰爭。」大理市政府在這份防控工作通告中表達了滅螺的決心。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2生態破壞疊加生物汙染一些外來入侵物種之所以危害大,是因為它們繁殖迅速,數量呈幾何級增長,且由於缺少天敵制約,往往肆意生長為當地新的優勢物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董金皋說,松材線蟲、溼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蟲嚴重發生與危害的面積,每年達150萬公頃;稻水象甲、非洲大蝸牛、美洲斑潛蠅等農業入侵害蟲侵害的面積每年超過140萬公頃;豚草、飛機草、水葫蘆、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難以控制的局面。外來入侵物種還造成嚴重的生物汙染。
  • 「入侵物種」大都泛濫成災,有沒有入侵失敗的物種?
    尤其是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了,儘管澳大利亞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滅殺穴兔,但是穴兔的數量依然維持在100億隻左右,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麼,什麼是入侵物種呢?所有的入侵物種都是成功的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非洲的巨大蝸牛「跳」著入侵的物種,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
    有專家提醒,這種大蝸牛是一種害蟲,不僅危害農作物、樹木、果樹、蔬菜、花卉等多種植物,而且還危害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體的中間宿主,特別是結核和嗜酸性腦膜炎,如果食用會造成極大危害。有「知心」的人認為,這種蝸牛並不可怕,早在90年前就來到廈門。1921年,陳家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一位華僑從南陽地區引進了一些植物物種,無意中把藏在植物根部的巨型蝸牛帶來。
  • 日本人帶到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成了美食,這物種至今無法解決
    因為外貿經濟的興起,來自不同國家的商品流通在全球各地,也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益,就比如我們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就因為這樣而快速發展起來。不過經濟全球化並非就完全帶來好處,它也可能帶來危害,就比如這個「入侵物種」。
  • 氣候變暖對環境和人類有哪些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做?
    都說合肥沒有秋天,可是今年的秋天卻格外的長,即將冬至,最低溫度卻還近10度,看著高溫天氣和外邊的灰濛濛的霧霾天,真的是心有餘悸。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看到氣候變化造成的五大影響:一、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出現高溫天氣會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裡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灘涂溼地。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帶來災難。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其中小龍蝦和「慘」以上的入侵物種只培育了40年
    小龍蝦是原產於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的一個物種,本種為暗紅色,殼為黑色,在入侵中國的國家,他在池塘和中國的溝渠中迅速傳播,因為他在中國中沒有天敵,所以物種數量在短時間內泛濫。然而小龍蝦被中國的食客帶到桌子上,只要中國沒有住在中國中,之前,雖然有一些野生的小龍蝦,但大多數小龍蝦可以通過人工繁殖來滿足市場需求,除了小龍蝦,還有一種入侵物種「慘」比小龍蝦多,因為他只在左右存在了到中國時間,現在不得不人工栽培,幾乎不可能在野外追蹤到。
  • 食人鯧,物種入侵又一威脅 科學防治才是根本
    入侵美國的亞洲鯉魚危害澳洲的海蟾蜍【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柳州出現「食人鯧」的新聞最近備受關注。專家表示,「食人鯧」的出現再次提醒我們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在中國不勝枚舉,也給世界很多國家的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影響。這些外來物種究竟是如何入侵他國的?防範和治理物種入侵有什麼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