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來源於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大家都知道麥冬和山麥冬的的鑑別在於韌皮部束的不同,麥冬的韌皮部束為16-22個,山麥冬的為7-15個,但是在實際檢驗中,有時韌皮部束很難數的清,有時候麥冬的韌皮部數也不在16-22的範圍內,現在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藥典原文】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或脫落,根被為3~5列木化細胞。皮層寬廣,散有含草酸鈣針晶束的黏液細胞,有的針晶直徑至10μm;內皮層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通道細胞,外側為1列石細胞,其內壁及側壁增厚,紋孔細密。中柱較小,韌皮部束16~22個,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以及內側的木化細胞連結成環層。髓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阿輪附圖】
很多人不理解什麼是韌皮部束?我遇到有的人在數韌皮部束時,直接數上面齒輪一樣的突出的個數,雖然這個齒輪的個數和韌皮部數的數目相同,但那確實不是韌皮部束,通俗的說,韌皮部束就是韌皮部呈一束一束的分布,下圖的紅圈圈著的就是韌皮部束,可以看出有16個。
很多人在做檢驗的時候,會切到韌皮部束個數少於16個,或者多於22個,這樣的情況正常嗎?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一般需要多切一些樣品,切的位置要相對固定,建議從麥冬的正中間切,因為從作者的經驗來看,隨著藥材的切片部位不同,組織形態也是差異很大,我曾經切過一葉類藥材,葉柄、葉中和葉尖的維管束的個數都不一樣,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還是多切一些樣品,注意切樣的位置,就很容易解決了。
黃昌傑老師圖片:韌皮部束個數為23個。
在麥冬的韌皮部束的鑑別上,用間苯三酚-鹽酸染色很簡單也很實用,即使片子切斜了,染色也能看清楚。此方法為臨時染色方法,顯微切片後,透化,透化完成,用濾紙吸去多餘的水合氯醛和稀甘油溶液,滴加一點稀鹽酸溶液,在滴加一滴間苯三酚溶液(0.5g間苯三酚溶於25ml乙醇中),木化的組織就會顯紅色,此顯色需在酸性環境下進行,若是紅色褪去,再滴加點稀鹽酸就會再次顯紅色。
麥冬切片(切斜了,木質部不清楚,韌皮部也不清楚,染色後仍能數清楚)
歡迎大家交流中藥顯微鑑定,本人擅解中藥顯微疑難問題,為多家企業單位培訓中藥顯微鑑定。個人認知有限,請各位老師師批評指正,如認同本人觀點,歡迎點讚。歡迎交流中藥顯微鑑定,微信(QQ)1152799934。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