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淅川系列節目在央視播出,竟有恁多淅川人不知道的秘密!

2021-01-08 騰訊網

1

央視《走遍中國》5集專題節目:一江清水向北流

2018年9月至10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組赴南陽市、淅川縣進行採訪和實地拍攝,圍繞淅川縣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保水質、護運行等內容,製作了五集專題節目,介紹我縣在支持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上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

本次播出的系列節目共5集,第一集《千裡躍進》,第二集《碧水千裡》,第三集《清水有源》,第四集《移民新生》,第五集《飲水思源》,每集30分鐘。

從不同層面介紹了南陽市、淅川縣為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在加強水源地保護、調整產業結構、移民後續生產發展、京宛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主要反映了淅川縣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力發展軟籽石榴、金銀花等生態富民產業,既讓庫區群眾脫貧致富,又實現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一江清水向北流:第一集《千裡躍進》

第一集完整節目視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遊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在丹江口水庫東岸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境內的工程渠首開挖乾渠,經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華北平原中西部邊緣開挖渠道,在滎陽通過隧道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頤和園團城湖的輸水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輸水乾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截至目前,這條幹線全長超過1400公裡的供水線,年均調水量達95億立方米。

如此巨大規模、超長距離的調水工程,究竟是怎麼實現的呢?

3

千裡送水大揭秘!

項目從2003年開工,到2014年,歷時十多年,移民34.5萬人,其中河南省16.4萬人!

為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南水北調工程線路上的各種複雜情況,讓人嘆為觀止!

長達千裡的輸水乾渠,渠面的土質都是經過處理後鋪設的

南水北調鄧州市境內的湍河段輸水渡槽,像高架橋一樣假設在大地上,然後橫跨湍河。

南水北調中線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均為三向預應力u型渡槽,渡槽內徑9米,單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

採用造槽機現場澆注施工,其渡槽內徑、單跨跨度、最大流量屬世界首例。

南水北調工程橫跨江、淮、黃、海四大流域。其中,渠倒虹是該調水工程中數量最多的一種河渠交叉建築物。

白河倒虹吸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穿越白河幹流的大型河渠交叉建築物,是南水北調乾渠工程的控制性建築物之一.

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 線總乾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總工期中的控制性項目。

穿黃隧洞是南水北調工程中規模最大、單項工期最長、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複雜的交叉建築物。穿黃工程於2005年9月27日開工建設,歷時9年。

歷時十五天,1000多公裡,丹江口水庫的水終於到達北京,工程師又客服重重困難,設計了地下埋管式輸水方式,解決了用水難題。這些管路像一條隱形的五環,圍繞在北京城的周圍。

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地下埋設的直徑7米的輸水管路

南水北調北京段輸水隧洞,具有兩條內徑7米的有壓輸水隧洞,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鐵站!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隧洞,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徑淺埋暗挖有壓輸水隧洞從正在運營的地下車站下部穿越,創下暗涵結構頂部與地鐵結構距離僅3.67米、地鐵結構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紀錄!

4

淅川影響力、知名度將大提升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其庫區面積為506平方公裡,佔庫區總面積的48.2%。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蓄水後,淅川縣新增淹沒面積144平方公裡,涉及11個鄉鎮、184個行政村,淹沒房屋244.5萬平方米、耕園地13.2萬畝,搬遷安置移民16.5萬人。

為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從荒山綠化到發展生態產業、從水上巡航執法到建立鄉鎮垃圾收運系統,淅川縣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構築了一道又一道屏障,讓水源地丹江口庫區的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目前,淅川縣放棄傳統種植,打造萬畝金銀花種植基地,生態改善的同時,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走遍中國》欄目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一檔大型專題報導欄目,因獨特的視角和真實、客觀的報導,一直深受海內外觀眾的喜愛和關注。 《走遍中國》欄目組多次走進淅川,對淅川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內容進行宣傳報導,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此次,系列節目在全國「兩會」期間集中播出,將進一步提升淅川的影響力、知名度。

來源:央視、掌上淅川等

(放到圈子裡,朋友都會感激您)

·end·

相關焦點

  • 淅川:「紅色引擎」引領綠色發展
    編者按:「十三五」時期是淅川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淅川縣委、政府帶領全縣黨員幹部群眾,緊緊圍繞建設水清民富縣強新淅川目標,按照「一條主線,四大戰略」總體部署,頑強拼搏,開拓創新,推動脫貧攻堅、水質保護、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民生事業及黨的建設等邁上了新臺階。為展示「十三五」取得的新成就、新變化,特推出「輝煌十三五 出彩看淅川」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淅川楚墓挖出上古「神獸」,仿佛《山海經》重現,專家:奇哉怪也
    《山海經》這部書是先秦時期古老的奇書,書中記載了大量的神話故事,為此後來的學者們就幾乎一致認為《山海經》就是一部荒誕之書,毫無科學研究的價值,就這樣到了近代之後才開始逐漸的對《山海經》有了改變,因為事實證明很多古墓出土的文物都和《山海經》中神獸有關,而且是息息相關的,這確實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
  • 淅川新建170m窯爐煙囪【宏順建設】
    淅川新建170m窯爐煙囪【宏順建設】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滑模也稱滑動模板,是以滑模千斤頂電動提升機等為提升動力,帶動模板(或滑框沿著混凝土(或模板表面滑動而成型的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方法的總稱。正確計量,每盤混凝土的材料重量偏差不宜超過下列規定:水泥、外摻混合料;粗、細骨料:%;水及外加劑溶液:%。
  • 河南淅川今日凌晨發生3.6級地震 遇到地震時自救小常識不可忽視
    河南淅川今日凌晨發生3.6級地震 遇到地震時自救小常識不可忽視時間:2019-11-30 12:17   來源:秦楚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河南淅川今日凌晨發生3.6級地震 遇到地震時自救小常識不可忽視 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截圖 據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
  • 央視探秘撫仙湖錄像不示人 潛水員稱湖裡秘密多
    關於撫仙湖,在世上流傳著種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撫仙湖下面真的有座千年古城,又有人說所謂的水下古城只是地殼運動的結果……眾說紛紜。今日起,央視將再探澄江撫仙湖,持續時間長達7天。此次撫仙湖水下探秘活動,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四套、十套和新聞頻道播出。   連線央視   探秘時間長達7天   一位讀者說,有報導稱考古工作者在水下古建築群中發現了類似古鬥獸場、水下金字塔、青石板鋪就街道和一些高大建築等遺蹟,可是這些消息準確不?水裡還有些什麼樣的謎團?
  • 央視科教頻道《地理 中國》推出系列節目《探秘武陵源》
    中國》推出系列節目《探秘武陵源》央視科教頻道《地理  紅網張家界站7月11日訊(通訊員 張洪濤)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聯合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旅遊局攝製的8集系列節目《探秘武陵源》,將於7月15日至7月22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播出。
  • 今天是「世界動物日」,央視10套播出專題節目《人類的朋友》
    10套播出專題節目《人類的朋友》 2002年10月4日01:59  遼瀋晚報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將推出大型專題節目——《人類的朋友》。
  •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你好生活》《國家寶藏》《衣尚中國》為例 近年來,以《朗讀者》《國家寶藏》《一堂好課》《你好生活》《衣尚中國》等為代表的一系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分別破題並引領朗讀類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扶貧車間鋪就致富路社區便民中心很便民搬得出——挪出窮窩天地新張鋒的家鄉在大山深處的一條溝中,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學校離家有3公裡多,還要經過一條河,河上沒有橋,都是蹚水過河,一到夏秋河水上漲,張鋒的心就揪著,當時一家人最大的願望就是離開大山。2016年,張鋒一家四口被列入易地扶貧搬遷名單。
  • 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新路徑 河南在淅川等6縣市開展生態產品...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李運海)記者12月23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在省轄丹江口水庫流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同步開展理論研究,流域內的淅川、西峽、盧氏、欒川、內鄉、鄧州等6個縣市納入試點和研究範圍,以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新路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 深圳有多「野性」?今晚打開央視紀錄頻道,你就知道
    南都·深圳大件事訊 記者何思敏 走進深圳「地質博物館」七娘山,探索生態秘密。記者獲悉,生態紀錄片《野性深圳》第二季,於4月8日22:08與4月9日22:08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播出,這是繼2016年之後,關於深圳生態文明的紀錄片再次亮相國家電視臺。劇照。
  • 「安徽好人」登陸央視《秘密大改造》節目
    11月14日、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秘密大改造》(第四季)節目分別播出「安徽好人」、安醫大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ICU護士長、安徽首批援鄂醫療隊重症護理組組長陳紅,「中國好人」、黃山某部戰士俞細文感人事跡,並為他們各自送上一份驚喜,將其居住房屋進行全屋改造,打造溫馨家居環境
  • 鄭爽不知道吳亦凡英文名,節目播出後發動態,卻沒收到回復
    後來在知道這是吳亦凡的英文名之後,她也很快就說了「對不起」。在《潮玩人類在哪裡》節目播出後,已經道過謙的小爽,再次在社交平臺發了動態。這樣可愛的語氣,讓人覺得她很認真道歉的同時,也不會再在意小爽的失誤。不過在鄭爽發文之後,卻沒有收到吳亦凡的回覆,這就讓不少人猜測,他是不是並沒有原諒小爽什麼的。
  • 《中國大運河》完整版亮相央視
    昨晚10點,8集大型人文系列紀錄片《中國大運河》「完整版」亮相央視十套《探索·發現》。與6月亮相的「特別版」相比,「完整版」經過進一步修改與調整,揚州在大運河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被進一步凸顯。
  • 央視《天氣預報》 最早主持從氣象臺中產生(組圖)
    央視本身主持人不多,對氣象知識也不了解,就決定由氣象臺派人擔任主持。很快,中央氣象臺內部開始「海選」主持人,從一個二三十人的大名單裡層層選拔,最後篩出一男一女兩個人選。34歲的韓建鋼當時已經是氣象臺的預報員,專業知識紮實,人長得精神,雖然說話帶點鄉音,但很清楚,不妨礙觀眾理解,他成為最後選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則定為氣象臺職工李援。
  • 紀錄片《探秘東亞最古老的部族》央視播出
    12月10日、11日即將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的一部紀錄電影,將帶領觀眾與基因專家、民族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一同探秘東亞大陸最古老的部族--白馬藏。天上的圓月與人間的火把一起照亮了這連綿群山中的村寨,同時也洞見了傳承與流失的文化困境……攝製團隊作為本部紀錄電影的策劃與製作團隊,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國內頂尖紀錄片製作團隊的專業影視傳播機構,同時也是央視長期的節目製作合作夥伴。
  • 央視《第一動畫樂園》六一特別節目全新上線
    近期,央視一套欄目《第一動畫樂園》推出「六一特別節目」,為全國小朋友「六一」獻禮,特別節目將於6月1日18:20播出。央視一套《第一動畫樂園》欄目(原來的《動畫城》)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一檔面向0-14歲的少年兒童、以播出國內外優秀動畫片為主的節目。《第一動畫樂園》已成為央視一套的常規日播欄目,每周一至周五播出。
  • 央視一套創新再發力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客從何處來》是一檔「嚴肅的流行節目」,每一期節目都是一次令人難忘、引人思考,又不失趣味的「尋根之旅」。負責這檔節目策劃與製作的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李倫表示,「在多臺攝像機的忠實記錄下,《客從何處來》通過講述名人祖輩的獨特經歷,尋找傳承其家族文化血脈的精神基因,並且努力描摹出個體與家庭、宗族、國家、民族之間的緊密關係。」《客從何處來》,一場文化尋根之旅,紀錄中國人的鄉愁,刻畫鄉愁裡的中國。
  • 看得見的腦電波有多神奇?《極客出發》揭秘「腦控技術」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腦控」的秘密。
  • 《猴王爭霸》央視播出
    □記者王峰    昨晚,自然類紀錄片《猴王爭霸》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大河報記者獲悉,該紀錄片聚焦河南濟源五龍口自然保護區的太行獼猴,由河南拍攝團隊歷經兩年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