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太陽系的先驅生物

2020-10-18 大科技

要在太陽系中改造一個沒有任何生物的荒涼星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也許人類首先要讓其他生物作為先驅者,建立起初級的生物圈,將行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定居後,再搬過去住。但即使像金星和火星這樣最接近地球環境的星體,對地球生物也太不友好。因此,人類不可能把大型動物或者高等植物直接送上去,只有先派遣少數能忍受極端惡劣的外星環境的地球細菌上去。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針對不同的外星環境,派遣哪種地球生物去開闢新殖民地比較合適。

去火星的先驅生物

火星的大氣比較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表面溫度很低。這讓人不禁遐想,通過增強火星的大氣層,產生溫室效應,提高火星表面溫度,從而讓生命之源——水能夠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於火星。如果這個「火星溫室效應」計劃能夠得以實施,火星上駐紮生命就變得容易多了。

先遣隊隊員一:藻青菌

有一種最原始的藻青菌,能夠在廣泛的環境中生活,比如極度乾旱、高鹽度、高溫或低溫環境。它簡直是鋼鐵戰士,派它去火星,在那裡繁殖,率先統治火星,將使火星向宜居星球邁出關鍵一步。

還有一種藻青菌家族的成員,它的能力更加非凡:能夠溶解碳酸巖,並在巖石上鑽孔。而且,它還有固氮的本領,氮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元素,因此這個本領對建立簡單的生態系統意義重大。如果派它去火星上,它將腐蝕巖石,產生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啟動人類蓄謀已久的「火星溫室效應」計劃,並為生態系統提供氮元素。

先遣隊隊員二:抗輻射細菌

由於火星大氣中沒有臭氧層,因此太陽輻射非常強烈,可在數秒內將很多微生物殺死,而一種抗輻射細菌具有多層細胞壁、類胡蘿蔔素和非常高效的DNA修補機制,對紫外線等輻射具有超強的抵抗力,甚至在核反應堆的冷卻水中也能活得好好的。也許派它過去,能在火星臭氧層形成前建立起生態系統。

去金星的先驅生物

金星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70度,大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還有少量的氧、氮等氣體。金星環境複雜多變,經常下硫酸雨,一次閃電竟然能持續15分鐘!科學家猜測,金星地表應該是滾燙的,遍布硫酸池塘的世界。因此派出的先遣隊伍應該與火星有所不同。

先遣隊隊員一:嗜熱細菌

這是一種極度嗜熱的細菌,它進行新陳代謝的最適宜溫度竟然是攝氏105度!它生活在海底的火山熱泉中,用蛋白質纖維網固定在巖石的底下生活,利用硫化氫反應來獲得能量,通過固定二氧化碳來獲得細胞物質。如果金星的溫度能夠降低一些,那麼人類可以考慮把這種細菌派到這個酸雨傾盆而下的星球上去生活,建立起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

先遣隊隊員二:嗜鹽細菌

金星上的硫酸池塘可能是高鹽度的,也許可以和地球上的死海相比。而這種生物恰恰能夠在高度濃縮的鹽溶液中生活,雖然它是異養生物,不過它的細胞壁中的色素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能量,增強它的新陳代謝能力。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得把這些先驅細菌送到其他星球上去,它們的命運將會如何?也許它們將壯烈犧牲,也許它們將繁榮興盛,甚至演化出與地球祖先完全不同的生物。

相關焦點

  • 地球記:火星改造計劃
    地球面臨的威脅也不僅僅如此,每年都有數十顆小行星從地球周圍掠過,也許一顆就會讓生命的紀元從新開始,這不是道聽途學,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有一定的規律可查,可能是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公轉位置有關,導致柯伊伯帶彗星和隕石瘋狂湧入內星系,導致的撞擊有關。我們是高等生物,當然要為生命的種子開枝發芽,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改變,去探索,去行動。
  • 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太陽系內改造一顆星球並進行移民?
    不是有沒有可能發現,而是已經發現,而且發現了不止一顆可以改造的宜居星球,都有哪些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火星。火星體積相對地球比較小,不過與地球一樣同樣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不過沒有地球的位置完美!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太陽系內3顆特殊的星球,改造後可供人類居住,有的比地球還富饒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系外宜居行星,倒不如把時間花費在改造太陽系以內的星球上,有些星球加以改造,還是可以居住的。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太陽系內三顆有改造潛力的星球。改造月球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最主要的一個優點就是距離地球近。距離地球近,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在月球和地球之間運輸所需要的改造材料,月球和地球之間來往相對比較方便,在月球上居住的人們想要回家了,就可以隨時回家。改造月球的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月球和地球的環境差別太大,改造起來很麻煩。
  • 改造星球的小遊戲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十分長知識耐玩的小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TerraGenesis中文名叫做行星改造。這款遊戲假設玩家來到一個新的行星,並在這個行星上進行改造目的實現獨立以及地球化。遊戲的開始階段,玩家可以選擇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進行遊戲。選擇完星球後,玩家會選擇陣營。
  • 太陽系內3顆有潛力的星球,改造後可供人類居住,有的比地球還富饒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系外宜居行星,倒不如把時間花費在改造太陽系以內的星球上,有些星球加以改造,還是可以居住的。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太陽系內三顆有改造潛力的星球。第一顆  月球月球是大家最常見的一顆天體了,自古以來,人類就夢想著能夠在月球上面居住。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成功登上了月球,但是離著可以居住還差一段時間。
  •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基因編輯技術先驅,人類會成為變種人嗎
    備受關注的2020年諾貝爾各項獎都已頒發完畢,而今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給了發現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女性科學家先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 增加宜居星球來拓展生存空間,哪些星球適合改造,如何改造?
    有哪些星球適合改造?所謂拓展新的生存空間,就是通過改造來增加更多的宜居星球,以此來分流地球人口,同時,新的宜居星球也能夠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多更為豐富的資源和能源。那麼,有哪些星球可以作為改造的標的呢?距離地球太過遙遠的星球是沒有改造的價值的,因為在太陽系之外,那些星球動輒就在幾光年之外,雖然遙遠的未來人類可能會具備遠程星際航行的能力,但是將數以億計的人口通過漫長的星際航行運送到另一個星球上仍然不太現實,所以我們只著眼於我們身邊就可以了,也就是我們的太陽系之中。
  • 農廁改造乾式免水生物廁所農廁改造政府採購產品
    農廁改造乾式免水生物廁所農廁改造政府採購產品2020年8月27日,歐洲環境署(EEA)發布題為《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料——挑戰與機遇》(Biodegradableand Compostable Plasti —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簡報,概述了可生物降解、可堆肥的術語含義,同時提出可生物降解與可堆肥塑料存在的挑戰和機遇。
  • 如何改造金星,才能讓它適合人類生存?
    宇宙中與地球大小相近、環境相似的星球很多,但是,一來距離太遙遠,二來說不定上面已經有了類地文明,因此我們就從太陽繫著手發揮想像力吧。地球有個「姐妹」,它就是金星。金星的大小、密度與地球相仿,不僅存在著大氣層,巖漿中還存在著水分。與太陽系其它六顆行星相比,金星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此,對金星進行環境改造,讓它變得適合人類生存,並非完全不可能。
  • 中國綠色化學先驅 張俐娜院士
    她是武漢大學的首位女院士,她被譽為「中國綠色化學的先驅和鬥士」 。她曾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安塞姆•佩恩獎。       她將毫不起眼的生物材料變廢為寶,通過開發出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 改造火星需利用其溫室效應
    「太陽系也是家園」廣州日報:人類為何要探索火星?鄭永春:我想用三句話來告訴大家探測火星的意義和價值。第一句話:探索太陽系地球和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因為不僅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太陽系也是我們的家園。火星為什麼會從一顆宜居的行星發展到現在這樣的一片荒漠?這對我們保護地球環境有重大的啟示;第二句:提升我們的技術和能力。
  • 外星球土衛六有濃厚的大氣層,人類是否能夠對它進行改造?
    那麼太陽系內呢?同樣也有,但人類必須對它們進行改造,例如土衛六。人類文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就快速發展起來,而蓬勃發展的背後是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要在五十年內實現飛出太陽系不太可能。但我們又無法在太陽系內找到地球的「合格接班人」,那該怎麼辦呢?科學家認為,唯一的方法就是對它們進行改造。說到改造星球,人類寄托在火星身上的希望是最大的,因為它和地球一樣位於太陽系內的宜居帶,而且體積質量等參數和地球相似,唯一的劣勢就是它的自然環境實在是荒蕪。
  • 首例基因改造人?生物黑客的荒唐事不止於此
    今年伊始,一位36歲的前NASA研究員成為全球首例正式公開的基因改造人,他聲稱改造了自己的DNA,通過自行設計的基因療法,賦予自己超強的臂力。不只如此,他還出售基因編輯工具,並發布了一套免費的使用指南,指導人們如何利用他提供的入門級工具,來進行自身的基因改造。
  • 卡西尼之後我們如何探索:太陽系是最好的實驗室
    外太陽系探索序曲 1972年12月,當NASA阿波羅17號的航天員還在月球執行任務時,先驅10號也航向木星(緊接著是先驅11號),並在1979年9月1日飛掠土星。卡西尼號在9月15日進入土星大氣焚毀,成為土星的一部分,這樣做是根據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制定的《行星保護國際公約》,目的是防止地球有機物質進入其他可能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行星或衛星表面而造成汙染,因此火星登陸器和探測車在發射前都要消毒,以免地球的細菌和微生物對火星可能存在的生物圈造成影響。同樣的,火星帶回來的標本也要隔離,防止和外界直接接觸。
  • 「疊層石」遠古時代生物首次成功改造自然的標誌
    「疊層石」之所以為我們驚嘆,毫無疑問是因為它首次成功的改造了自然,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陸地生物有今天的繁盛它們功不可沒,完全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水生才得以物種登上陸地,從來沒有什麼東西會像「疊層石」那樣有力量,改變過我們地球的樣貌。當時地球的海洋裡有大量的鐵元素。
  • 光遺傳學先驅榮獲2020年度「邵逸夫獎」!
    2004年至今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生物中心Julius-von-Sachs研究所分子植物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內格爾成功地在動物細胞中表達了視紫紅質蛋白,並詳細表徵了它們的功能。多年來,黑格曼和他的團隊一直試圖克隆衣藻的光感受器,但是由於所涉及蛋白質的不穩定性和異質性未能成功。
  • 「基因剪刀」拿下化學諾獎,一位華人先驅與榮耀失之交臂
    利用這一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確地改造植物和微生物的 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被視為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可用於遺傳疾病的精準治療。值得一提的是,在諾獎 120 年的歷史上,在 2019 年之前只有 4 位女性物理獎獲得者,和 5 位女性化學家獲得者。
  • 難怪人類飛不出太陽系,外圍出現一堵「牆」,旅行者1號被擋住了
    阿波羅登月工程人類在實現阿波羅登月工程之後,在宇宙探索中信心大增,把下一個目標定為飛出太陽系,當人類躊躇滿志準備計劃飛出太陽系的時候,才發現要想實現載人飛出太陽系幾乎不可能,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月球距離地球僅有30萬公裡,可是太陽系的邊界(冥王星附近的舊邊界)超過150億公裡,是日地距離的5萬倍,人類連登陸火星(火星與地球距離僅
  • 太陽系邊緣出現巨型「蝸牛」,宇宙或存在比人類大億倍的生物
    筆者-小文目前為止,科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的唯一孕育著生命的星球就只有地球。除此之外,太陽系中的其它七大行星雖然環境各異,但卻沒有一顆星球是被百分百地認定是存在或者存在過生命的,而不少人就曾對地球的鄰居——火星抱有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