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番茄生長過程中,芝麻斑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番茄減產減質。
症狀:番茄芝麻斑病又稱褐斑病。主要侵染葉片,也侵染葉柄、果梗及果實。葉上初生直徑1—10毫米圓形或近圓形四周明顯的灰褐色病斑,病部變薄凹陷,具光亮,葉背尤為明顯,別於其他葉斑病。大斑有時出現輪紋,溼度高時長有深褐色黴狀物;葉柄、果梗染病,病斑灰褐色凹陷,溼度大時長出黑黴;病斑大小不等,有時呈條狀。
病原:番茄長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無色,或黃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梗叢生、細長,梗基部幾節稍膨大。分生孢子長圓筒形或棍棒狀,淡黃褐色,著生在孢子梗頂部呈串狀,具0—20個隔膜,大小56.9—134.9×4.6—11.4微米,萌發時芽管從孢子兩端伸出。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于田間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反濺到寄主植株上,從氣孔侵入,潛育期2—3天。病菌發育適溫25—28℃,適宜PH6.5—7.5。高溫高溼,特別是多雨高溫季節易流行。此外,菜地潮溼、番茄生長衰弱、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或肥料不足,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粵農2號、早雀鑽及雜交1代。
(2)加強田間管理,低洼或易積水地應採用高畦深溝種植;不宜過密改善田間通透性;提高植株抗病力;採收後清除病殘體,及時深翻。
(3)發病初期噴灑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10克兌水30斤,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