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作物都是由根生而生,由根亡而亡,健壯發達的根系是作物生長和高產的基礎。但在作物生長的過程中,有時作物的根系會發生顏色變化,有俗話說:白根有勁、黃根保命、黑根有病、灰根要命,很多人還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一、白根有勁
白根一般都是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這些根泌氧能力強,能使周圍的土壤呈氧化狀態,形成一個氧化圈,將其周圍的可溶性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沉澱,使其不聚積在根的表面,保持了根的白色。白根有很強的生理功能,生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強,所以說白根有勁。
二、黃根保命
黃根一般出現在老根和根的基部表面。這些根因為老化,外皮層細胞壁增厚,三價鐵沉積在根上,成為黃褐色鐵膜。這層鐵膜有保護作用,可防止有毒物質浸入根的內部,但這種根系吸收能力大大減弱,所以說黃根保命。
三、黑根生病
長期淹水以後,由於土壤內氧氣不足,二價鐵較多,同時,有機質進行嫌氣分解,產生硫化氫等一系列有毒物質。當硫化氫和二價鐵相結合時,便生成硫化亞鐵(黑色)沉澱在根表,使根變成黑色。這種根生理機能進一步衰退,所以說黑根生病。
四、灰根要命
若土壤缺少鐵元素,硫化氫得不到消除,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使根中毒死亡。硫化氫中毒症狀是,拔起根系觀察根系呈灰色水漬狀,有臭雞蛋氣味,所以說灰根要命。
在土壤問題頻出的當今,只有做好作物的養根護根壯根工作,才能取得高產高效。總結起來有六大舉措可保證作物「根深葉茂、健壯高產」。
01
調節耕層土壤PH值
長年的不合理施肥,導致耕作層的PH值變化,是土壤問題發生的根源。土壤酸化或鹽鹼化都可以施用中微量元素菌肥來調節,偏矽酸可以有效調節土壤的PH值。
02
增施有機質
有機質是沃土上選,作用是鬆土,透氣,形成團粒結構,保水,保肥,提高微生物活性,促根系發育。
03
增施生物菌肥
活化土壤解決土壤板結問題,為作物提供全價養分,並能防治根部病害,防病,以菌抑菌,可減少土壤中有害菌或有害生物,減少病蟲害,增產效果顯著。
04
合理排灌
建議採取小水勤澆或微灌或滴灌方式,同時保護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利於根系生長。同時,露地作物在雨季排水系統同灌水系統一樣重要,防澇災,防死根。
05
衝施肥優先選擇對土壤環境友好的功能性健康肥料
功能性水溶肥,含腐植酸或胺基酸,對於補充有機質、提高地溫,提高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養根護根壯根,都有積極的意義。
06
劃鋤鬆土
農諺雲「鋤頭下有水有火」,意思是說,劃鋤提高作物耐旱性(有水),同時有效提高地溫(有火)。特別是作物幼苗期,根系發育尚未完全,劃鋤鬆土是提高地溫,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番茄苗期主要病害防治技術(完全版)》
番茄病害種類很多,整個生育栽培期均有發生,其中需要重點防治的就是苗期病害。
番茄苗期主要病害
猝倒病
猝倒病多於苗床前期發生,幼苗子葉消耗殆盡而新根仍未紮實時最易發病;患病幼苗基部初呈現水漬狀病斑,後變褐縊縮,倒伏死亡,溼度較大時產生白色絮狀菌絲。
苗床連續低溫、高溼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雨水較多或灌溉不合理會導致病菌蔓延和再侵染。苗床光照不良,通風透氣較差也會加重該病的發生。
立枯病
剛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尤以中後期為主,病苗莖基部變褐色,後病部收縮細縊,莖葉萎垂枯死。稍大病苗或定植後5~10天,病苗莖基部產生暗褐色橢圓形病斑,病株白天萎蔫,夜間復原。
病斑逐漸凹陷,並繼續擴展,繞莖1周後莖基部縊縮變細,地上部的莖葉萎蔫乾枯,不倒伏,呈立枯狀。定植後發病,溼度大時組織腐爛,病部產生淡褐色蛛絲狀黴層,後期形成菌核。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區別
病狀:較顯著的特點是立枯病是站著死。而猝倒病是幼苗猝倒而死。立枯病開始產生橢圓形不規則的暗褐色病斑,後來病斑擴大,繞莖一周,病部溢縮,最後葉子萎蔫枯死。
病症:將立枯病苗拔起,潮溼時可看到淺褐色蛛絲網狀的黴,而猝倒病的病菌是白色絮狀物。
發病時間:猝倒病一般發生在幼苗前期,剛出土的幼苗發病較多;立枯病發生較晚,一般在出苗經過一段時間生長之後發生。
發病溫度:15℃左右易引發猝倒病。立枯病發病適宜溫度為20℃。
莖基腐病
幼苗發病後,首先莖基部變褐,隨後病部收縮變細即發生縊縮現象,進而中上部莖葉逐漸發生萎蔫下垂和枯死。
發病苗白天萎蔫, 夜晚可恢復, 數日後, 當病斑環繞莖一周時,幼苗便逐漸枯死,不倒伏。(根系不腐爛)
生理性漚根
漚根屬於番茄苗期的生理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並非由病菌造成。造成該病的原因主要有苗床溫度過低、溼度過大、光照不足。常導致番茄幼苗不髮根,根部變褐腐爛,地上部分萎蔫。加強苗床管理是防治該病的重要措施。
番茄苗期病害還有灰黴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多為苗期帶病,後期大面積發生,在種植時應引起重視。夏秋季節溫度超過35℃時間長,還容易引起高溫障礙,會造成花芽分化不良,需控溫降溫。
番茄苗期防治要點
一、因地制宜地選擇和培育抗病品種
不同地區可根據當地農業技術中心的推薦及歷年的生產經驗,選擇合適的主栽抗病品種。
二、加強苗床管理
1. 精選苗床地選擇地勢較高不易積水、通風、平坦、向陽的地塊作為苗床地,不利於各類病菌的侵染與傳播。
2. 土壤消毒苗床最好選用新床土,若用舊床土必須進行土壤消毒,減少土壤中的病菌。土壤消毒可選用多菌靈(防治灰黴病)、菌核淨(防治立枯病)、精甲霜·錳鋅(防治卵菌導致的猝倒病)等。
3. 控制田間溫溼度溫度過高可利用遮陽網、降溫劑、澆水、增加通風量等措施降溫。在田塊上撒施草木灰,一方面可以調整土壤酸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溼度,保持土壤溫度。苗期合理灌水,不可漫灌、串灌、過度澆灌。
4.保持田園衛生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感病幼苗。
5. 栽培措施防病建議使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苗床育苗注意播種不要過於密集(播種密集易導致病菌傳播侵染)。精選種子,精細播種,蓋土不可過厚,建議催芽播種。及時間苗,分層上土。合理施肥,不可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施用農家肥要充分腐熟。
三、種子處理,選用無病種子
1. 番茄播種前可用溫水(55℃左右)浸種15分鐘,可對種子上的病菌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藥劑拌種:藥劑選擇要注意兼防真菌與卵菌病害,可選擇惡黴靈、多菌靈、甲霜靈、代森錳鋅、菌核淨等藥劑按照說明使用。
四、藥劑處理
藥劑選擇主要是多菌靈、百菌清、瑞毒黴(甲霜靈)、代森錳鋅、惡黴靈、菌核淨、灰黴淨、敵克松、普力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