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大武漢--社會--人民網

2020-12-05 人民網

  「當……」

  長江之畔,江漢關大樓靜靜矗立。整點響起的鐘聲,仿佛這座城市的心跳。

  江漢關見證了武漢歷經滄桑,也見證了武漢一次次從逆境中的崛起。

  不畏艱險、頑強不屈、堅韌不拔、高風亮節——當這座城市因洶湧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斷然「封城」,鐘聲激越,記錄著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戰「疫」歷史。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武漢保衛戰為全國乃至世界提供了經驗,贏得了時間。這座千萬級人口城市和人民做出的犧牲和奉獻,必將通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鬥爭被載入史冊!

  識大體 顧大局

  每個武漢人都是堅強的天使

  書房外連通著露臺,簡單添置一個小書桌、一把小凳子,這是14歲的初中生孫婉清兩個多月以來活動最多的空間,也是她克服孤獨的「戰場」。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武漢人原有的生活節奏,一扇扇緊閉的大門阻隔了春節期間親情、愛情的相聚。

  孫婉清的父母都是醫生,父親已經奮戰在抗疫一線多日,隨時也要上戰場的母親,很擔心小婉清不能好好照顧自己,會感到恐懼。小婉清卻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寫下了「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和孫婉清一樣,武漢市民面對的是一種未知的病毒。而身處疫情的漩渦中心,風暴之眼,這座城市面對的則是新中國歷史上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診人數約佔全國的六成。

  疫情發生時正值春運,以武漢為圓心,在高鐵時代以4小時走一千公裡為半徑,其覆蓋面可達我國大約10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2020年1月23日,武漢,這座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

  在這個本該喧鬧的時節,城市靜止,家門緊閉。由於起病隱匿,傳染性強,確診困難,床位緊缺,有的危重患者甚至等不到入院就不幸病故。

  驚恐、迷茫、無助……在與瘋狂攻擊的病毒生死搏鬥的68個日日夜夜裡,900萬武漢市民宅家堅守。每扇緊閉的門窗背後,都是特殊的戰鬥。居家不出,就是一種無聲的奉獻與抗爭。

  作為音樂治療師,民謠歌曲《漢陽門花園》的作者馮翔為患者做過多場心理治療的連線直播,幫助大家在有限空間裡疏解減壓,防止焦慮。

  對於大多數自我隔離在家的武漢人來說,就像進入了一個時間扭曲的機器,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無限拉長。

  冰封的城市,連接著恍若隔世的此去經年;漸暖的春日,映照著緊咬牙關的頑強堅持。

  「英雄者,國之幹。」當面臨世紀大考,武漢人用一場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封城」壯舉,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

  壯士斷腕、何等悲壯,當武漢切斷自己和外界的交通渠道,奮力阻止疫情向外擴散,成效迅速顯現。

  「武漢給世界帶來了希望,即使是疫情最嚴重的情況也能扭轉。」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這樣評價武漢為世界所做的貢獻。

  29歲的小莉走出雷神山醫院那一天,只帶走了出院證明,因為上面寫了一段話,她想珍藏一輩子——

  「你經受了心靈的煎熬與病痛的折磨,病毒拉開了我們的距離,卻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愛是最好的武器,讓我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3月28日,阿念解除隔離回家。她是武漢市50006名確診患者之一,也是2547名病亡者的家屬之一。

  傷痕變成鎧甲,無數個曾經是「孩子」的少年一夜成長。

  「一個月前,我還是個吃蘋果都要爸媽削好的嬌生慣養的孩子。現在,我都會給老人換紙尿褲了。」為了照顧抗拒治療的外婆,阿念申請從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轉到火神山醫院。雖然她89歲的外婆最終沒能和她一道回到溫暖的家。

  挺過艱難,克制哀傷,不忘感恩。阿念含淚籤下外婆的遺體捐獻書,她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治癒出院。

  傳大愛 擔大義

  英雄的人民撐起英雄的城市

  病魔的陰霾籠罩著武漢,確診病例數、重症危重症患者數的箭頭持續向上,越來越多的生命被吞噬。

  原本熟悉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但與生命有關的一切都在「加速奔跑」。

  ——向險而行,無私無畏擔大義。

  陰影籠罩之處,光芒更顯耀眼。

  疫情初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率先拉響警報,自己卻始終堅持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戰鬥;

  疫情突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隱瞞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照料被感染的妻子,腳步匆匆疾行在與病魔搏鬥的最前沿;

  疫情蔓延,在數以萬計病人「留而不觀」「隔而不離」、求醫無門的緊要關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大聲疾呼:應將CT臨床診斷作為篩查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

  疫情肆虐,面對「一床難求」、死亡人數激增的兇險形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帶領團隊迅速改建新增近2000張床位,主動承擔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搶救任務;

  「我報名!」「我熟悉,我來!」……鏗鏘話語,伴隨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這場拼盡全力的戰鬥中,有的醫護人員臉上勒痕深如刀刻,有的雙手腫脹變形。他們精疲力竭,在牆角、桌邊隨處都能睡著的身影,感動國人。

  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劉智明、李文亮、彭銀華、夏思思……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卻把生的希望留給患者,令人淚目。

  醫者,救死扶傷。事不避難,義無反顧。

  6萬餘名武漢本土醫務工作者和4.2萬名從全國各地馳援的醫療隊員並肩作戰,與時間競速,與病魔賽跑。

  在最需要的地方,白衣戰士以生命赴使命,成為千萬武漢人的依靠。

  截至3月29日,武漢市累計治癒出院45733例,治癒出院率達91.5%。

  ——迎難而上,無懼無悔顯情懷。

  磨難中奮起,逆境中前行。

  與城市共同進退、生死相守的,除了白衣戰士,還有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等。

  不辭辛勞,護衛生命。無數個深夜,陪同病人趕往醫院的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記杜雲想得最多的是:「車子能快點到,快點到,那是病人的希望。」

  不舍晝夜,追趕希望。「最近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左右,但是我們深知,時間不等人、疫情不等人!」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默默堅守,竭盡所能。清晨5點,社區網格員豐楓出門幫居民買藥,10多個小時後終於拿齊近100份藥。他身上掛滿藥袋的照片,有人開玩笑說就像「遊戲裡的大英雄」。

  無畏向前,織密防線。背起10公斤重的消毒噴壺,從1層爬到7層,對患過鼻咽癌、身體瘦弱的洪山區司法局幹部楊端華來說,並不容易。下沉到社區,他穿上了防護服,每天對小區5個單元進行樓道消殺。

  無悔付出,護佑安寧。社區轉運車輛不夠,警車來送;沒有家屬,民警陪同;患者思想上有顧慮,民警幫助化解。高風險的轉運環節,一個個無畏的金盾身影挺身而出。

  4.45萬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到13800多個網格;1.9萬名民警迎難而上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3.6萬名「城市美容師」堅守崗位,努力將潔淨的樣子還給城市……他們和廣大社區幹部一起面對千家萬戶、共破千難萬險。

  面對居民的埋怨,忙前忙後的武漢多聞社區主任田霖一直耐心寬慰……可當有人說出「謝謝,辛苦了」,眉頭緊鎖的他卻忍不住哭了出來。

  每位武漢人,如同鑽石的每一個切面,都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

  ——守望相助,聚力成光傳大愛。

  「封閉」之下,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要維持兩個多月的基本穩定,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背後,是無數微光的匯聚。

  醫護鏖戰的時刻,他們沒有後退。煮咖啡、打奶泡,每天數百杯,親手寫祝福,專門送給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疫情以來,Wakanda輕飲咖啡店累計送出近3萬杯咖啡,成為疫情中的一股暖流。

  社區封鎖的時刻,他們沒有旁觀。每天60多公裡,35歲的快遞小哥朱紅濤一遍又一遍穿過人影寥寥的街頭,不僅為送包裹,還為身上的多份「兼職」——當社區採購員、給老奶奶買藥、為寵物餵食。「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

  交通阻隔的時刻,他們沒有遲疑。中午12點,楊雪和「守護天使」志願者車隊的隊友們匆匆吃過午飯,繼續接送醫護人員、募集醫療設備、運輸物資。兩個月來,他們飛馳武漢街頭,守護著自己的城市……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一個個全副武裝的外賣小哥、快遞員,不停穿梭在街巷裡弄。他們仿佛城市的毛細血管,連接千家萬戶,努力使大家能夠保證基本的生活。

  心若有愛,戰自有力。出院人數越來越多,在院治療患者越來越少;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武漢無疫情小區超過98%。

  一個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將自己幻化為「超人」,盡力拯救這座深愛的城市。

  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他們用勇敢、犧牲、無私、互助燃起希望之火,換來了城市的光明。

  迎大考 戰大「疫」

  武漢保衛戰,我們必勝!

  談及武漢,鍾南山院士曾哽咽落淚,「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3月17日,首批踏上返程的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崔雅清噙淚回望這座城市時說:「武漢真的挺難的,但是我們國家都扛過去了,武漢人民真的很英雄。」

  日月開新元,天地又一春。

  英雄的武漢人和他們英雄的城市一起,定能闖關奪隘,走出陰霾。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作為全國疫情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接連傳來好消息:3月18日以來,武漢市除23日新增一例確診病例外,其餘12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數降到三位數……

  與此同時,全國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

  目前,武漢在院治療仍有1733例,其中,重症、危重症601例……醫護人員分秒必爭,正在繼續與死神搏鬥,拼搶生命。

  苦難中孕育著希望,傷痛中迎接著新生。

  面對疫情防控的全新徵途,唯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才能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書寫出應對大考的合格答卷。

  ——地鐵開了!隨著一聲鳴笛,武漢地鐵2號線頭班車從常青車輛段車庫緩緩開出,城市交通功能正逐步恢復。

  ——班列通了!停運60多天的鋼鐵巨龍般的國際班列,滿載著防疫物資等隆隆啟動,駛向歐洲。

  ——企業運轉了!截至3月28日,武漢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分別達到98.2%和95%。

  ——熱乾麵回來了!燒水、備料、調醬、撈麵……吉慶街上的熱乾麵老字號「蔡林記」恢復線上銷售,一時間面香四溢。

  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

  回顧歷史,偉大的中國人民總是在追趕時間中不斷書寫新的歷史;回首過去,無論是抗擊洪水還是非典、冰災,英雄的武漢人民總是在砥礪前行中創造新的奇蹟。

  從「武漢加油」,到「致敬抗疫英雄」,再到「武漢必勝」,長江邊的景觀燈標語已經換了數次,也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抗疫故事。終於,守護這些燈光兩個多月的「90後」小夥子溫瑞,開始計劃返回山西老家的時間。

  萬家燈火,次第亮起。溫瑞知道,有一盞燈在等他,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通過60萬米高空的衛星之眼,人們看見:中國正在熱起來,武漢正在動起來!

  恩格斯曾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人們堅信,一個嶄新的武漢,必將重新勇立潮頭,不負大江大湖大武漢的盛名。

  極目楚天,千萬顆心眾志成城;放眼神州,14億顆心風雨同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下,英雄的武漢人民,必將打贏這一阻擊戰。

  壯哉,大武漢!雄哉,武漢人!

  ……

  3月25日凌晨,哇的一聲啼哭,新冠肺炎孕產婦定點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產科內,一個新生命降臨。這是疫情期間,在這裡順利產下的第二十個新生兒。

  按照診療標準,在隔離病房觀察14天後,4月8日,這個新生命將第一次與親人團聚。

  那一天,正好迎來武漢解除「封城」。

  (新華社武漢3月30日電  記者唐衛彬、李鵬翔、胡喆、侯文坤、廖君、喻珮)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31日 06 版)

(責編:曹昆、嶽弘彬)

相關焦點

  • 武漢「城管之星」走進社區秀才藝 提升社會認同感
    武漢「城管之星」走進社區秀才藝 提升社會認同感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6年01月07日08:08 人民網武漢1月7日電 熱情的印度舞、高昂的美聲歌曲。
  • 2014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媒介事件」的重構——以201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微博討論為例 作者:李陽 (武漢大學) 5、網絡接力行動中的社會結構與信息傳播分析 作者:上官儀(廈門大學) 6、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報紙官方微博的傳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報導薄熙來案為例 作者:譚卓(北京大學) 7、電視節目的新媒體產業鏈升級研究——以
  • 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20位傳統媒體人離職公開信的文本分析 作者:胡曉萍(中國人民大學) 3、信息不對稱·網絡外部性:中國空氣治理議題傳播的供給側變革——以《人民日報》網絡傳播為例的研究 作者:王亞莘(中國人民大學) 4、基於風險社會放大框架下的微博使用對公眾風險感知的影響研究 作者:何地(武漢大學) 5、新聞網站突發事件報導對比研究
  • 2017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宣傳類微博的社會網絡分析 作者:張皖疆、楊濤(武漢大學) 4、媒體介入科學的邊界問題 作者:周春媚(清華大學) 5、「川普現象」下的青年網際網路政治參與 作者:何雪冰、張夢情、鄒希(清華大學) 6、國際報導中的議程建構與敘事策略——以《紐約時報》南海爭端報導為例 作者:王沛楠(清華大學)
  • 壯哉,胡楊
    壯哉胡楊!
  • 2018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祁宇軒(清華大學) 6、人民網「40年?——基於CGSS2013 數據的實證研究 作者:張哲瑜(清華大學) 12、中國傳統媒體付費牆的困境與突圍——基於對財新傳媒的個案研究 作者:施暢(復旦大學) 13、社會網絡分析視野下網絡問答社區健康信息傳播的互動機制研究—— 以知乎網站下「 HPV 疫苗」話題為例 作者:邱若謙 遆亞奇 (武漢大學)
  • 2019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微信話語分析 作者:胡陽(武漢大學) 15. 新媒介環境下民間故事傳承與傳播途徑探索 作者:安文龍(陝西師範大學) 16. 男性虛擬社區的群體區隔建構 作者:張莉燕、楊雨閣(武漢大學) 17.
  • 2015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2015年度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典禮今日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了2015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一等獎15篇,二等獎27篇,三等獎31篇。  以下是獲獎名單: 一等獎(15篇) 1、中國新聞獎網絡獎項評選的隱性限制及優化策略 作者:範孟娟(華中科技大學) 2、政治效能感、媒介使用和利益抗爭方式———基於2010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的研究 作者:陳安繁(武漢大學)
  • 武漢紡大校長韋一良告誡學子樂學·善思·篤行
    人民網武漢9月30日電 9月28日,武漢紡織大學7000餘名新生迎來期盼已久的開學典禮,校長韋一良分享給新生六個字——樂學、善思、篤行,希望他們從進校起就惜時如金,提早做好大學規劃,儘快適應大學生活。
  • 「人民網·網絡輿情分析師」培訓班招生簡章
    由此可見,深入學習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知識,全面了解網絡輿情發展和演變規律,準確把握網絡輿論反饋的社情民意,進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已經成為各級黨政幹部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必修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於2008年成立,是國內首家正式公開成立的權威的網絡輿情研究機構,在大數據分析、輿情監測、危機管理和輿情人才培養等工作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 廈門大學2013--傳媒--人民網
    進而結合人民網的品牌戰略探討其在品牌形象管理中的得失。 詳細 >> 李寧 樊蓉 人民網微博關於十八大的敘事話語分析 敘事學(Narratology)是一門研究敘事的形式、功能和本質等方面的學科,敘事學的發展從1996年才開始從以依賴對自然語言的研究為主
  • 壯哉!中國白酒英文名改了,網友:要是早點改,四級翻譯就會寫了
    壯哉! 一個東西的改變會引來很多話題,如中國白酒的英文名更替也是,一些人為四級翻譯而開心,一些人為國力日益強盛而感受到了那份壯哉的遼闊,更有一些人因酒而自豪,關於這份改變,你最關注的一面是什麼呢
  • 《2018-2019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完整榜單
    日前,以「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人民網2019大學校長論壇在陝西西安舉行,論壇上發布了《2018-2019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本次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推出,截取時間段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選取對象為165所部屬重點高校和地方重點高校。 從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來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位居榜單前十。其中,清華大學以101.78分摘得桂冠。
  • 央企社會形象的輿情特點--輿情頻道--人民網
    中鋁總經理孫兆學的落馬毫無預兆突如其來,在社會各界都在關注討論其落馬原因時,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新華網陸續刊載「中鋁總經理孫兆學違紀被查 曾在山西工作22年」、「中國鋁業總經理孫兆學落馬 出身山西運城農民家庭」、「中鋁總經理孫兆學被查,曾長期在山西任職」、「中鋁原總經理孫兆學被除黨籍或與山西反腐有關」的新聞。
  • 武漢一高校推出「神菜」大集合 學子圖解點讚
    人民網武漢4月6日電 「草莓雞蛋羹,酸甜嫩滑,富含維A初戀般的口感!聖女果燴碗豆,維D維E為皮膚護航……」近日,隨著武漢紡織大學食堂推出的神菜大集合火爆微信朋友圈,該校化工學院學生更是從專業角度圖解這組神菜的營養價值被學生瘋轉。  日前,武漢紡大食堂一口氣推出了草莓雞蛋羹、聖女果燴碗豆、荔枝玉米丁、獼猴桃炒香菇等數十道神菜。
  • 人民網發布《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今日,人民網組織編寫的《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正式發布。內容科技在為社會提供大規模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同時,正成為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凝聚社會共識、推動進步發展的支撐力量。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全媒體」的理念,全面突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尺度、物理尺度、主體尺度和功能尺度,不僅是針對信息傳播技術發展這一新型生產力的準確判斷,也是對全媒體時代的媒體格局、輿論生態、信息生產傳播方式等生產關係層面的重要論斷和改革部署。
  • 人民網公布最新高校排名,與校友會排名有出入,誰更權威可靠?
    人民網公布最新高校排名,與校友會排名有出入,誰更權威可靠?為了衡量我國各所大學的實力,有著各類各樣的高校排行榜,包括軟科排行榜、校友會排行榜以及QS排名等,但是一所大學在不同的榜單上排名卻不同,考生也被各類各樣的高校排行榜搞得眼花繚亂,不知哪一個榜單才是最可靠權威的。
  • 2017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哪家強!河大上榜高校網絡輿論影響力前四
    12月16日,以「新時代 新使命」為主題的人民網2017大學校長論壇在天津東麗舉行。人民網總編輯餘清楚在論壇上發布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2017年度排行榜。高校社會影響力前十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入選榜單前十位。
  • 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吹響智慧黨建「集結號」
    人民網1月13日電 為提高黨建工作數位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內容科技在黨建工作中的新應用、新空間,近日,人民網人民創投啟動第三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聚焦「智慧黨建」方向,面向社會各界徵集優秀項目、案例。《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創新黨組織活動內容方式,推進「智慧黨建」,使黨內政治生活始終充滿活力。本屆大賽由人民網指導,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辦,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