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植物演化生態學博士後顧有容回答《荒野兒童團》小朋友們的三個問題

2021-02-25 毛蟲藝術工作室

編者按:深夜收到正在滇藏野外考察的顧有容博士從百忙之中擠出時間發來的郵件,眼淚都快要弄壞鍵盤了,立刻打開電腦發微信分享給大家。郵件中顧博士為小夥伴們親筆解答了《荒野兒童團——螢火蟲之旅》所遇到的3個與植物有關的問題。 郵件全文如下:

(正在野外考察的顧博士,目前正在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從事植物演化生態學的博士後研究,)

1. 含羞草為什麼會開與合?

含羞草最大的特點是它受到刺激(如碰觸)時,葉面會收縮起來,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含羞草的葉片基部有一塊膨大的部分,叫葉枕。葉枕裡一般充滿了水分,是硬的,可以支撐葉子,這個時候葉子是展開的。

當受到外力刺激時,葉枕內的水分會立即流向別處,失去了支撐的葉片就耷拉下來了,這樣含羞草的葉片就閉合了。下垂的葉片比較不容易受到風吹雨打或者動物觸碰的損害。

含羞草的葉片對光照也很敏感,在陰天和晚上都會自動收縮起來(即睡眠運動)。含羞草科的很多物種比如說合歡、南洋楹等,都有睡眠運動。

2. 種子為什麼會飛?

植物是沒有腳的,不能自由移動,但它們也需要佔領更多的地盤,這就只能靠向遠處傳播種子了。有些植物的種子(或果實)沒啥特點,只能直接掉在植株底下;有的植物有顏色鮮豔味美的果實吸引動物來吃,再通過動物的排洩把種子帶到別處;有的植物的果實上有倒鉤和刺,可以掛在動物身上到達其他地方;還有的植物的果實和種子演化出了翅膀或降落傘,可以藉助風的力量飛到遠方。

果實的翅膀是宿存的花瓣或萼片,又或者是果皮上的凸起;種子的翅膀一般是種皮上的毛或者薄片狀的種皮。這些結構都可以利用空氣的浮力和風的推動。但它們的運動其實不是飛,而是滑翔。

3. 熱帶森林裡為什麼會有絞殺現象?

絞殺現象是說一種植物在另一種植物上生根發芽長大(注意不是寄生關係,兩者彼此是獨立的,前者只是落腳在後者上),後來長得太大就爭奪了後者的陽光、水分和營養導致後者死亡的現象。絕大多數情況下,絞殺植物都是桑科榕屬的成員。

這些絞殺榕的生長需要大量的陽光和水分,通常只有熱帶雨林才能滿足它們的生長條件。同時熱帶雨林裡植物生長的密度很高,大家都要努力爬到森林的頂層才能搶到足夠的陽光。絞殺現象就是對這樣的環境的一種適應。鳥吃了榕的果實,把它的種子排洩到別的樹上;種子萌發後榕樹可以先在別的樹上將就著,同時向下生長出氣生根;這些氣生根接觸到地面後就開始吸收水分變粗,一棵榕樹可以生長出若干氣生根,最後把它發芽的那棵樹整個包起來。這個過程要花上百年的時間,最后里面的樹會死掉。

大致就是這樣,希望小朋友能滿意。

祝夏祺。

顧有容

--

毛蟲註:代大、小朋友們感謝顧博士!祝野外一切安好,工作順利!有朝一日也許這些葫蘆娃們也會有人走向任重道遠的保護生態學領域。

相關焦點

  • 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舉辦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態講壇」
    2016年12月24至25日,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態講壇」在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101大教室和城市與環境學院逸夫貳樓3459會議室舉行。本屆講壇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葛劍平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福文研究員、復旦大學鍾揚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作大會特邀報告,並分別組織了北京大學生態學科教員和博士後/研究生的年度學術報告專場。
  • 方精雲:生態學研究要解決理論和現實問題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教授、理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群落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生態遙感、生態草牧業等方面的研究。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方精雲獲評「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重要獎項。
  • 從演化及生態學的觀點學習抗癌
    從演化及生態學的觀點學習抗癌 來源:華文生技網 2006-11-24 09:41         癌細胞事實上就是一個演化的小宇宙。
  • 早期陸生維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獲進展
    真正的根和葉子是隨後才在地球上演化出來的。事實果真如此嗎?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郝守剛教授領導的古植物研究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持續支持下,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研究,提出了與這些傳統觀念完全不同的觀點。 最近,該研究組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根。這是一種發現於雲南4.1億年前(早泥盆世)的地層中裸蕨植物工蕨類的簇生根。
  • 「植物字典」星耀武:為終極夢想行走
    「由於人類過度採伐省藤屬植物(藤椅原料),它已非常珍稀難覓。我晚上住老鄉家、白天鑽各種林子,懷揣1500元錢,在野外考察了近三周毫無收穫。就在我快放棄時,一個大雨天,我終於找到了一株有2米葉長、帶果實和花序的省藤……」  直到現在,星耀武依然保持著每年三個月的野外科考時間。在他看來,每一種植物身上都隱藏著附近生態信息的密碼,通過破解密碼,就能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來龍去脈。
  • 北京大學吳虹實驗室誠招博士後
    吳虹實驗室隸屬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吳虹課題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通過建立的PTEN缺失相關的多種腫瘤模型,應用分子遺傳學、蛋白質組學、高通量測序、單細胞測序、三維基因組等手段研究PTEN信號通路與腫瘤發生發展的關係、篩選靶向藥物、揭示腫瘤耐藥機制。現實驗室誠聘博士後若干名。
  • 西湖大學招聘博士後啦!69個實驗室虛位以待
    △西湖大學資料圖 通訊員 杭燕 攝昨天,已獲得獨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資格的西湖大學(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發布招聘公告,學校69個實驗室面向海內外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其中,包括30個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13個理學院實驗室、26個工學院實驗室。
  • 讓知識更鮮活 百度百科籤約植物學家顧有容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百度百科籤約作者顧有容老師在短視頻中說,這實際上是「人為」的,是一種農作物間的套種技術,而在自然界植物和植物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的互利共生現象。像這樣挖掘植物背後有趣的故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並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給大眾,已經成了顧老師的日常。
  • 北京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簡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25年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學系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集中了北大、燕大、清華三所大學生物學人材的精英,形成了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93年又在原生物系的基礎上建立生命科學學院。數十年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國家培養了5000多名生物科學工作者,其中有27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生態學
    一、專業介紹  1、概述:  生態學原本是研究生物界動態平衡的過程、機制和制約條件,以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屬於生物系的一個學科。隨著本世紀70年代以來,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越來越高,生態學更注重研究動物、植物、生態系統的環境協調性。生態學逐漸發展成為生物學與環境工程相結合的學科。
  • 2022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考研複試線、參考書等必看備考信息
    二、專業目錄(註:06進化與生態基因組學方向可選擇考試科目)三、考試科目、研究方向考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8普通生態學④820普通生物學研究發現01動物生態學02植物生態學 03微生物生態學04景觀生態學
  • 「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獲選結果公布—新聞—科學網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有關博士後設站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博士後國際交流,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310號)精神,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2017年度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申報工作
  • 2018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張勇研究員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北京大學McGovern腦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隨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先後做博士後和助理研究員(導師:Richard Huganir),2016年任職北京大學。曾獲霍普金斯大學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國家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美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
  • 2019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邢國剛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副主任,教育部和衛健委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衛健委行業專項基金等多項與省部級課題。在Pain, Science Signaling等國際專業雜誌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
  • 饒廣遠研究組揭示了植物R2R3-MYB轉錄因子的演化歷史
    R2R3-MYB轉錄因子是植物最大的轉錄因子家族之一,參與了大量植物特有生命現象的調控。前人的研究表明,藻類植物和基部陸生植物基因組編碼的R2R3-MYB轉錄因子相對較少,但種子植物中數量眾多,因此R2R3-MYB轉錄因子在植物中的擴張過程與機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演化生物學問題。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生態學科評議組發布生態學二級學科方向
    2018年6月5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生態學科評議組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生態學二級學科方向發布會,對生態學科的二級學科方向重新做出劃分,建立了由7個二級學科方向構成的學科體系,或將深刻影響未來中國生態學的科研與教育。
  • 非模式生物演化發育生物學步入新時代
    例如,動植物登陸伴隨著一些重大創新性狀的出現,如動物四肢、肺、胎盤、羽等,以及植物的花、果、維管等,為其進一步輻射演化和適應性演化奠定基礎。然而,解析重要性狀的起源與演化,理解其發育過程與表型變化之間的關係,離不開發育生物學的理論框架和技術手段的支撐。只有將發育生物學與演化生物學相互整合,相輔相成,才能全面解析關鍵創新性狀的起源和演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