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高考不是學生負擔重的最主要原因?

2021-01-16 凡夫紀實

一、引言

每當說到學生負擔重,很多人總是說因為中、高考,甚至有說只要存在高考這樣的選拔式考試,學生負擔就無法解決。

本人也寫了幾篇分析學生負擔重的小文,幾乎每篇後面的評論區,都有「只要存在高考,學生負擔就重」的言論。可見,把學生負擔重的原因歸於中、高考,是相當多人的共識。

而本人通過探討分析,認為中、高考僅是一個原因,且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且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非畢業班的期未『統一考試,而根源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評價老師。下文簡單概括原因。

這裡首先說明,為什麼要討論和辨別學生負擔重的主要原因呢?因為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學生負擔重的問題。要解決問題,搞不清產生問題的原因,是解決不了的。實際上,過來各種各樣解決學生負擔重的措施沒有效果或效果有限,正是弄不清產生學生負擔重的真正原因。

二、為什麼說中、高考不是造成學生負擔重的最主要原因。

(一)

不說自從有了現代學校,就有小升初,初升高,高中考大學的考試。就說恢復高考後直到九0年代這最近時期,那時也有中、高考,但那時候沒有說過有學生負擔重的。跟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交流,有歸因於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這當然可以算為一點原因(我只認可為一點),因為不管什麼時候總會有競爭,總會有勝出和落敗的反差。所以說過去也有中、高考,但沒學生負擔重之說,而現在把學生負擔重全歸因於中、高考是不妥的時候。

其次,說中、高考競爭激烈導致學生負擔重可以理解,但那應該是初、高中階段重才對,怎麼能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重了呢?

還有說是家長的原因,但細想一下不難明白,家長能使學生負擔重的作法只能是送孩子去校外輔導培訓班,那就是培訓班和家長連手使學生負擔重。這應是一個原因,因為有校內減負校外增的說法。不過儘管有這說法,想必也不是主要原因,因為過來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出臺的減負措施,全都是針對學校老師的。諸如各個年級留不留家庭作業,留家庭作業不超過多少時間的等等。由此可見,政府還是認為學生負擔重主要是學校老師造成的。這和我看法是一樣的,只是我認為,責任不在老師身上。

(二)要說明中、高考不是學生負擔重的主要原因,就得找出另外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言,學生負擔重主要是學校老師造成的。很快就到期末考試了,也就是說,人們很快就能看到學校老師發下的一沓沓複習題和試卷給學生做了,平時可能只是稍少一些(我數過二年級孫子做過的語文試卷已有33張了)。這會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學生負擔重來自於學校老師。

只不過,不能全怪老師。簡單梳理一下。

為什麼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做那樣多的題目試卷呢?是擔心學生以後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學嗎?是因為社會競爭激烈替你孩子將來擔憂嗎?套用演員臺上一句臺詞是「你想多了」。老師從小學一、二年級起就替家長擔心這些嗎?顯然不。

那是為什麼呢?作者之前《期末統考,教育教學諸多亂象之源》和《終於找到了,根源在於以學生成績評價老師》兩文,對學生負擔重主要為什麼來源於老師作了比較詳細的分析。

簡單的概括是: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而學生的成績是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最為直觀的體現。因此,評價一位老師能力大小優劣,並據此決定哪位老師應該晉級職稱,除了規定的其他方麵條件外。任教班級學生的成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公平地評價老師們的教學能力,不論哪個年級,期未統考是必須的。

統考須統一出題,而出題老師肯定出類拔萃者,其創新意識及能力不容置疑,所以每年統考試卷總會有一兩題新穎奇特的題型。由於長期進行統考,題目類型越來越多,而一線老師卻不敢漏掉哪一類題目不讓學生練習複習。

結果就是,各年級學生需要做的題目越來越多,負擔重是從這來的,因為家長需要分數,老師自己更需要分數來證實自已。

所以說,從小學起學生負擔就重的原因,決不是因為中、高考,而是期末統考。而根源是,我們擺脫不了用學生成績來評價老師的固有觀念。或者說尚未找到既以學生成績評價老師又能避免弊端的方法。

(三)如果說,期未統考是學生整體負擔重的根本原因,那麼,盲目擴大練習範圍和設置新穎奇特的題目,則是學生負擔重的另一重要原因。試舉幾例。

這是小學二年級的一道能力提升題:

請把下面算式改為乘法算式。

1+2+3=1x()

2+4+6=2x()

3+6+9=3x()

4+8+12=4x()

5+10+15=5x()

我猜想許多家長初見到這樣的題目會有驚訝的感覺,因為我們過去小學學習乘法時,基可於乘法的定義就是「求若干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理解這個定義並能把相同幾個加數的算式正確寫為乘法算式,就算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所以過去出的練習題總是「局限」於「相同加數」。可沒想過有這樣的「創新」。

我主要教語文,對數學的探討較少,因此百思不解,這樣的題目是要提升二年級學生在乘法教學中的什麼能力?

本想再舉例,限於篇幅不舉了。

思而不解,所以個人認為是作弄學生的題目。繼續想能想到的是「開發學生智力」這種說法。可一想到這樣的說法就有點頭皮發麻,因為這樣一來,所有的怪題刁題全都能披上「合法」的外衣了。可能人們對教育其他問題微詞頗多,但對學生因這類題而累並不在意,正是由於「外衣」的作用吧。

至於語文,這裡不想舉什麼實例了,只想提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就行。即我們過去學習語文,沒有做這麼多這題那題的,就學不好語文了麼?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創造出這樣多的語文作業習題來耗費師生的精力呢?也許有人說,今非昔比,哪能守舊而不創新呢?那就還有第二個問題,即現在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比過去少做題的老一輩學生高多少?如果高很多,則說明做題多是值得的,如果不,則只能說多做的部分題目是無用的,是白白增加的負擔。

之所以把泛濫得離譜的各種題目列為學生負擔重的一大原因,是因為,假使取消統考,但不清理過濫的題庫,哪些該做哪些不必要,則減輕學生負擔的效果也會打折扣。

順便說,中、高考成為學生負擔重的一個原因,也僅僅在於考試出題的方式,即考什麼出怎樣的題成為使下邊各年級拼命刷題的風向標作用。

總結起來說,學生負擔重,一為期未統考;二為膨脹得沒有邊界的各科題庫;三為中、高考因素。中、高考不是主要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學生學習負擔重又怪老師和家長?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
    我們理性地看待學生學習負擔重的問題,雖然老師和家長有一定的原因,但不能簡單地歸咎於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迎合性的角色,學生的學業負擔加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校要求老師成績,老師給學生打分。
  • 去問問孩子負擔輕了還是重了?上海又出減負新政有家長卻不買帳
    有家長說:這規定一出,學校和老師不能管,家長更累了。家長沒時間教的,就只能逼著孩子上補習班,畢竟升學的壓力還在。還有家長留言說:喊減負喊了多少年,自己跑去問問學生壓力是大還是小?更有偏激的網友說:別上學好了,最減負。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的學生是全世界學生裡最容易失敗的?
    後來他辭職跑去開課外班教高考數學了,賺得比上班多得多——4年買了兩套房。還自由,用他的話講就是再也沒有傻x領導天天噁心他了。生化環材的學生,在數理能力上肯定是沒法跟他們比的,就算轉行,也失去了一個技能點。教高考生物、高考化學行不行?行是行,但沒教數學賺錢。要轉行,總是要學一些「可遷移技能」的。什麼叫「可遷移技能」呢?
  • 「數學帝」葛軍:高考試題不是難了,而是容易了
    葛 軍:這是至關重要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永遠伴隨著選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百年碑 學校供圖數學的「價值」,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陳志文:您當年讀大學時選擇數學的原因是什麼,是偶然還是特別喜歡數學?葛 軍:大學時選擇讀數學專業可以說是一個偶然。
  • 為什麼很多高三學生,寧願參加高考,也不願意選擇「第二通道」
    高考對於高中學生們來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甚至可以說是會改變學生們命運的方式,而且學生們對待高考是非常謹慎的,學生們會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高考複習上,為的就是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學院校。
  • 為什麼說江蘇高考全國最難?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說江蘇高考全國最難?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每個省的高考難度,都是不一樣的,雖然目前都已經使用了全國卷,但是,無論從高考生的競爭激烈程度上,還是一本的錄取率,以及985、211的錄取率上,各個省的難易程度,都是不一樣的!而江蘇8000萬人口只有33萬考生,平均266人中才會出現一個高考機會,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江蘇高考真的很困難。
  • 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基本都有這四個特徵,學生:我真的努力了
    中高考變革,英語將會迎來新的考試模式  近年來,中高考依據教育的形勢,不斷地發生著改變。2021年開始,中考將迎來重大變革,新增三門課程,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不過對於日常勤於思考和學習的學生來說,總能克服大多數難題,最終取得好成績。擁有天賦會會為學習助力不少,這也是優勢所在,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學生表示:我已經努力學習英語了,為啥成績還是差。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除了有天賦之外,學習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 被稱為高中「最難」學科,超一半學生想放棄,但高考選報時很重要
    文/美美說教育 2020年的高考,被稱為是歷史上「最難」的一年,不過也是傳統高考最後一年的考試,從2021年開始,就會有大部分的省市,開始採用新高考的模式進行考試了。
  • 高考中增加英語口語,是否會導致教育不公平
    如無意外,北京方案中的考試方式、錄取方式,將成為未來3-4年高考改革的方向,影響每個高中生。對於這則消息,慨文非常感慨,也非常擔憂,一則是擔憂增加英語口語考試將更為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二則擔憂這種對英語層層加碼的重視,會使學生輕忽本國語言、歷史及理科科目的學習,三則是擔憂增加口語考試會進一步加劇教育不公平。
  • 高考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命題
    [摘要]和以往只是圍繞考試科目做文章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等根本性問題,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和以往只是圍繞考試科目做文章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等根本性問題,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意見》出臺以來,引發眾多網友感嘆,直呼自己「生不逢時」。
  • 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可能性有多大?
    究其原因只有一點:英語從一開始的興趣變成了一種超負荷的任務。前幾天看到浙大教授鄭強的一番話: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的寶貴時間,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並且鄭教授質疑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大部分人聽到鄭強教授這番話都覺得大快人心,因為他說出了我們想說而又不敢說的話。
  • 中考重素質 學生早練功
    嘉興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學校實施細則的研製很重要,設置、操作得好,可以呈現出學生的成長軌跡,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診斷、反思與改進,也使綜合素質的得分更具信度與效度,避免結果應用時陷於被動。那麼,最後的分數怎樣認定呢?按照嘉興的方案,有課程考核、採證加分與民主評定等三種評價方式。課程考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和考試成績進行打分,採證加分主要針對學生在校外的表現,這兩者的考核較為剛性。
  • 新高考中,這門「最不受歡迎」的學科,卻非常適合這三類學生
    我帶的班級,一部分學生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組合,一部分學生選擇歷史+地理+生物組合,我個人認為前一個組合比後一個組合更好,但是這幾個選擇歷史+地理+生物組合的學生,死活不願意把生物改成政治,在他們看來,政治這門學科,很不好學!
  • 英語退出高考,帶來八大疑問
    南寧市三中英語老師譚慧表示:「英語考試社會化,不是以後英語就不學了,而是學的方式會有所改變,不單是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學生更多的是可以參與到社會機構的學習實踐中來。」她預計,今後外語學習會更注重口語、閱讀能力的培養,畢竟學了外語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也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但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朱先生表示,高考英語改革和改變「啞巴英語」現象沒有必然聯繫。
  • 上海高考英語首次"一年兩考" 大多數學生選擇再考一次
    他平時成績出色,英語春季高考時考到了133分的高分,小陳決定接下來把精力集中到其他學科的備考上,於是他向學校申請了英語課免修。同學們上英語課的時候,他就到圖書館自習語文、數學,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兩門學科的學習中去。但最後,小陳依然選擇參加這次秋季外語高考。「免修不等於棄考,反正多一次機會試試看,萬一分數更高呢?」小陳自信地說。
  • 為什麼鄉下的麻雀比較少?殺蟲劑不是主要原因,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過去,麻雀在我們農村的農民中是最常見的,但現在它們很少了。原因是什麼?很多朋友說現在普遍使用殺蟲劑,麻雀吃中毒或垂死的昆蟲,所以麻雀也死於間接中毒。從長遠來看,麻雀很少,但這不是主要原因。近年來筆者發現,原來在華中地區很少出現的白頭翁卻越來越多了,而白頭翁也是一種和麻雀差不多大小,習性也差不多的雀形目鳥類,如果說麻雀的減少是因為農藥的濫用的話,那為什麼白頭翁卻越來越多呢?難道農藥還有分類功能?
  • 新高考對什麼樣的學生最有利,為什麼要偏重物理學科
    新高考為何這麼偏重物理從2021年開始,有8個省市實行新高考的3+1+2模式,這個1就是物理,物理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很多雙一流高校,都需要你物理成績,如果你學習物理,可以橫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專業。在我看來物理確實很重要。
  • 高考改革研究報告:新高考如何融匯中西
    可見,在等級賦分制中,決定最終賦分成績的是你的原始分數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序百分比例是多少!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賦分呢?其實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高考改革之後,學生選科有多種組合,原始分不能相加,就像不同幣種的貨幣不能相加一樣。賦分後不同科的成績可以比較,也可以相加了。
  • 高考結束了,別急著去打工了,還是好好玩玩吧
    隨著高考的結束,有很大一批人可能已經開始盤算著要去準備打工或者想利用所謂的暑假期間去賺一點零花錢。作為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勸你們今年參加完高考的所有考生,先放一放自己那些所謂的打工計劃。說到這二肯定有人抱著疑問的態度去詢問,難道高中學生想去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用有錯麼?
  • 學生左腦負擔太重?右腦如何開發呢,看看這個音樂的方法吧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這兩個半球關注的焦點是不一樣的,具體到學校的學科上,左半球主要針對語言、計算的學科,這幾乎佔據了如今中小學努力學習的大部分學科了。而右半球主要關注的是音樂、繪畫等,這些學科,在很多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開展得不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