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WMO)日前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顯示,未來五年(2020―2024年)中,每年的全球年均氣溫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至少高出1℃。目前地球平均溫度已比工業化前時期高出了1°C以上,過去的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是聯合國系統關於天氣、氣候和水的權威機構,每年更新一次的「全球一年期至十年期氣候最新信息」提供了未來五年的氣候展望。本次對全球未來5年的氣溫評估還提到了其他幾個要點:
(圖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
l 未來5年內,有一個或多個月份將比工業化前水平至少高出1.5℃的可能性約為70%
l 未來5年中有一年的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至少高出1.5°C的可能性約為20%,但這種可能性正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l 2020-2024年的5年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C的可能性極小(~3%)
l 2020-2024年間,除了部分南部海洋外,幾乎所有地區的氣溫都可能比過去近期高
l 2020-2024年間,高緯地區和薩赫勒地區可能會比過去近期更潮溼,而南美洲北部和東部地區可能會更乾燥
l 2020-2024年間,海平面氣壓的異常提示北大西洋北部地區可能有更強的西風,導致西歐出現更多風暴
l 預計熱帶和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氣溫變化最小
全球變暖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人們對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似乎只停留在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淹沒城市,說的太多好像都快麻木了,這些似乎離我們還很遙遠。
那現在來聊些身邊事:氣溫每升高1%,全球小麥產量平均降低5.7%,常見食物會越來越少甚至永遠消失,海洋生物量減少5%;氣溫每升高2%,大宗作物產量下降,全球超過1/4土地15億多人口的家園將陷入乾旱,99%的珊瑚礁被消滅……至於熱浪、風暴、洪水、林火等自然災害,隨著全球變暖將會變得更為頻繁。
如果以上這些還不能引起我們的警惕,那麼小科告訴你,全球變暖還會提升人類自殺率、急診心腦血管疾患者數量;夏季平均氣溫每升高1℃,將導致超過1℃的人口死亡,年人口死亡率升高約十萬分之五。
小科真的沒有危言聳聽,「熱到想死」可是有科學依據的!
「熱到想死」也有理論支撐
兩年前,史丹福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氣溫每升高1℃,自殺率上升1.4%,研究結果已被刊登在《自然》雜誌上,如果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到2050年,美國和墨西哥的自殺人數可能增加2.1萬人。
為了排除其他影響因素,明確自殺率與氣溫的關係,研究者搜集了1968年到2004年,美國幾十個縣的月度死亡數據,為了進行發達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比對,又聯合墨西哥的研究者,收集了1990-2010年的數據,得出了結論:
紅色就代表著溫度每上升1℃,死亡率是上升的,紅色越深,上升越高。藍色代表溫度上升,死亡率下降。而在地圖上,紅色佔了大多數。
事已至此,那我們開空調吧。Naive!科學表明自殺率和氣溫的關係非常經得起考驗,有沒有空調和個人是否耐熱都無法改變它們的正相關關係。從1968年到2004年,美國的空調普及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然而自殺率和氣溫還是保持著堅韌的線性關係……研究者認為,氣溫和自殺率的關係可能與人類的熱調節有關,比如腦灌注隨著溫度的改變。
另外,大家別忘了,空調雖然降溫,但其以氟利昂作為製冷劑,會破壞臭氧層,臭氧層遭到破壞會減少對紫外線的削弱作用,太陽散發出來的熱量更多的抵達了地球,加劇全球變暖。有人說現在的空調普遍放棄了氟利昂作為製冷劑這種用法,那空調使用就可以無節制嗎?不!空調的耗電量不可小視,在很多國家,發電的主要方式還是火電,而火電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是最多的,同樣也在客觀上進一步促進了全球變暖。因此,空調使用要有節制,不然就會陷入越來越熱的「死」循環。
本以為全球變暖是人類集體的「慢性自殺」,現在看來也可能是空調都「救」不了的「突發性自殺事件」……要生存,就要改變。這不是我們拯救地球的問題,而是我們拯救自己唯一的出路。
微信搜索:科溯環境,了解更多環保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