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新聞...

2020-11-26 科學網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顧永建 「海洋量子技術」團隊在量子力學基礎問題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團隊成員發現,在楊氏雙縫實驗中引入路徑測量時,波姆理論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從實驗上檢驗光子的「軌跡」。這對量子力學基礎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並且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

楊氏雙縫實驗是物理學的經典實驗。在楊氏雙縫實驗中,當人們對光子進行路徑測量來識別它具體從哪個狹縫通過時,不可避免地會破壞幹涉條紋的可見度。在學術界關於這個測量過程中幹涉條紋的可見度與光子的動量擾動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主要原因是人們使用了不同的動量改變量的定義。為了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就需要找到一個更加普適的方法來量化光子的動量變化。波姆力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在波姆理論中,粒子在任意時刻都具有明確的位置和動量,它沿著一條確定的軌跡演化。因此即使粒子的初態不是動量的本徵態,研究人員仍然可以計算出粒子的動量改變量。此外,光子的平均軌跡在實驗上可以用弱測量的方法重構出來。

基于波姆理論,利用弱測量技術,肖芽副教授等研究人員前期在楊氏雙縫幹涉裝置中實現了光子軌跡非局域導引 [Optics Express 25, 14463-14472 (2017)]。在本論文中,他們進一步把光子的軌跡重構到8.6米遠。然後,採用其澳大利亞合作者Howard M. Wiseman提出來的波姆動量概率分布來量化路徑探測過程中光子的動量改變量。通過對比有無路徑測量時的光子動量,他們觀測到光子總的動量改變量的絕對值在近場時很小,但是會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展現了動量的非局域累加過程。在遠場時,他們進一步驗證了光子動量改變量的絕對值與幹涉條紋可見度之間的量化關係。實驗結果表明隨著動量改變量的增加,幹涉條紋可見度將隨之下降。

論文地址:DOI: 10.1126/sciadv.aav9547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6/eaav9547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顧永建 「海洋量子技術」團隊在量子力學基礎問題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團隊成員發現,在楊氏雙縫實驗中引入路徑測量時,波姆理論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從實驗上檢驗光子的「軌跡」。
  • 對立即互補!中國陰陽太極圖是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最佳詮釋?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反過來想一想,我們日常對世界的理解與經驗,都是受到科學理論的影響,世界也許本沒有那麼複雜,是人們試圖找出大自然運行的基本原理這個過程,使得這個世界複雜化了。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雙縫實驗」吧?這個實驗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驚人的、也最具有哲學意義的發現之一——物理對象根據是否被觀察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和不同的結果。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在《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中,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王一老師將給大家分享這些既深刻又有趣的新想法、新觀念。每期一個話題、一個概念,講述精巧、富有啟發性。來一起感受思考的樂趣吧!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
  • 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
    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眾所周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在歷史上,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曾經長期爭執不休。1637年,笛卡爾在他的《方法論》的附錄《折光學》中提出了兩個假說:一是光是類似於微粒的一種物質;二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這兩個假說實際上就是粒子說和波動說。
  • 光到底是什麼嗎,波粒二象性可以同時出現!
    昨天,記者從中科大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首次實現了量子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製備出了光的波-粒疊加狀態,該研究豐富了人們對玻爾互補原理的理解。通俗來說,我國科學家對「光是什麼」這個古老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光」還真不好下定義「光是什麼?
  • 波粒二象性:無法像理解宏觀規律的那樣直觀的「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並不是比較本質的描述,所以被即有粒子的性質又有波的性質這種迷惑是很正常的的事。倒不如說波粒二不像性,這樣至少能明白即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波也不是經典意義上的粒子。比如你有一個電子,在你不做任何觀測的時候它是一個波函數,按照薛丁格方程快樂地演化。當你測量它的位置的時候,這個過程差不多是這樣的:你:「波函數啊波函數,請告訴我你的位置吧!」
  • 波粒二象性
    2、光子的能量和動量:光子能量ε=,光子動量 p=h/λ。能量ε和動量p是描述物質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長λ和頻率ν是描述物質的波動性的典型物理量。因此ε=hν和p=h/λ揭示了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之間的密切關係。二、粒子的波動性德布羅意假說: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性。
  • 用陰陽的概念來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的光量子解釋,人們開始意識到光波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幹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這被後來的電子衍射試驗所證實。
  • 波粒二象性——物質其實是矛盾體
    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光具有粒子和波兩種形態,也可以叫做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所有的微觀粒子或量子系統,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大家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微觀世界,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在非觀察的情況下,微觀量子系統處於粒子態和波態的疊加態。
  • 《自然數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4泛存
    二、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一)、非生命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物理上很長時間一直對光的存在狀態,是粒子還是波的形態,發生著爭論。持粒子態證據是光的反射,符合彈性小球碰撞規律;持波的形態證據是,光能夠發生幹涉。
  • 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相關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重新定義波粒二象性
    成果單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經典的惠勒延遲選擇實驗中,探測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實驗裝置相互排斥,因此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不能夠同時展現出來。實驗結果顯示,處于波粒疊加態上的光子,展現出鋸齒形條紋這樣一種「非波非粒,亦波亦粒」的表現形式。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5精神
    文字可以看成,從語言中直接繼承了波粒二象性,文字在以後發展中,又豐富了語言的發展。中國文學中唐詩,具有詩歌頂峰的標誌,學習漢語言是無法繞開的,談中國文學是必談的,生活中不僅引用廣泛,歷來擁有眾多學習和研習者,都為唐詩魅力所折服。唐詩正是它具有極致的波粒二象性,才成為歷來被推崇的文學典範。
  • 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學對微小粒子,如原子和光子的行為預測上,具有驚人的準確性。然而這些預測非常違反直覺。比如量子理論認為類似光子的粒子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甚至是同時在無窮多的地方出現,就像波的行為一樣。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
  • 當代量子力學:最好少提「波粒二象性」
    人們會說,波粒二象性代表了量子力學的最為基本的屬性,上述評價「波粒二象性」,這不是太過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離經叛道了嗎?首先,應該感謝文章讀者提出不同的反對意見,科學需要自由地發表意見、爭辯討論才會尋求出真諦。無論是「專科」也好,還是「民科」的也好。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3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日前成功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該項成果於當地時間9月2日被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報導。延遲選擇實驗中實現量子波粒疊加的藝術圖。
  • 凝聚態物質中準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凝聚態物質包括固體和液體,它包括了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的絕大部分物質。凝聚態物質也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其構成原子的原子核與電子的量子性質和它們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在原則上決定了凝聚態物質的性質;但是,凝聚態物質是由大量的原子組成,大量具有基本量子性質的原子通過簡單的電磁相互作用卻構成了複雜的聚集體,具有豐富多彩的物理性質——我們並不能夠通過簡單地外推少數粒子的性質來理解凝聚態物質的行為。
  • 中國科學家實現對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新華社南京9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能否實現對這種量子疊加狀態的操控?記者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相關成果2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改「波粒二象性」為「波粒一象性」
    那,這個時候的「像波一樣的矢量疊加」怎麼理解呢?注意,我們觀察到的光的幹涉的現象和水波、繩子上的波、聲波的幹涉是類似的,但是原理顯然不能互通——一個是相互連著的粒子之間的拉扯所產生的力以及背後的Newton第二定律,一個是單獨一個粒子沒有這些拉扯自然更加沒有了背後的力。當然,你可以追問,說其實,光的傳播背後也有一個叫做「以太(ether)」的介質。
  •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2019-09-04 科技日報 金鳳 齊琦 【字體:,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發表了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
  • 《黃帝內經》中關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
    首先,我們要大概知道物理學上關于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是什麼樣子的,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