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即互補!中國陰陽太極圖是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最佳詮釋?

2020-12-06 天文同好樂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所有我們稱之為「真實」的東西,是由我們不能稱其為「真實」的東西組成的。——量子力學之父,尼爾斯·玻爾

毫無疑問,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現象,是世界本就如此嗎?還是人類在追尋世界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人為地將之複雜化了?誰也說不清。我們目前能夠了解到的世界的基本性質,是藉助於物理學中的兩大支柱理論,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對論處理宏觀的現象,包括空間、時間和引力,而量子力學處理除此之外的一切。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現代科學的最大成就就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支撐這一切的正是量子力學,沒有量子力學的發展,我們當下所享有的一切科技便利都成為不可能。但不可否認,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人認為量子力學是胡言亂語,之所以有這種觀點,其實是因為量子力學實在是太古怪了,貓怎麼可能既是死的又是活的?基本粒子怎麼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光怎麼可能又是粒子又是波?

海森堡說「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理察·費曼說「沒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學」,這些量子力學大咖的言論更是讓普通人對量子力學一頭霧水,我們只能似懂非懂地勉強接受這些自相矛盾的觀點。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反過來想一想,我們日常對世界的理解與經驗,都是受到科學理論的影響,世界也許本沒有那麼複雜,是人們試圖找出大自然運行的基本原理這個過程,使得這個世界複雜化了。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雙縫實驗」吧?這個實驗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驚人的、也最具有哲學意義的發現之一——物理對象根據是否被觀察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和不同的結果。觀察是為了探究真相,而這也正是科學發展的推動力,那麼,是否這也意味著,人類越是想探究宇宙的真相,這個宇宙就會表現得越複雜?宇宙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但量子力學又說粒子具有波動性,但粒子是確定的、實在的,而波是虛無的、變幻的,那麼我們的世界到底是確定的還是虛幻的?

尼爾斯·玻爾

可能你無法想像,對量子力學最不可思議的洞見卻來自於我們中國幾千年前的古人。波粒二象性、不確定性原理這些看似矛盾的事物的對立面有沒有讓你想到什麼?沒錯,那就是中國玄學中的陰陽理論!如果「波動性」和「粒子性」是一對陰陽,那麼波粒二象性不僅是可能的,更是必需的!很多人可能會噴作者胡說八道,對不起,那只能說明是你孤陋寡聞!你以為只有少數中國人信奉陰陽理論?那麼請看看尼爾斯·玻爾做了什麼。

1947年,玻爾62歲,丹麥政府為表彰其成就和貢獻,授予其「大象勳章」。在丹麥,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每個獲獎者需要提供一枚紋章掛在榮譽牆上,玻爾自己設計了紋章,中心圖案就是陰陽太極圖!圖上標註了一排文字: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對立即互補)。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加上一句簡單的文字,卻充分反映了由玻爾提出的「互補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對互補原理的最佳詮釋,更是對玻爾一生科學智慧的完美概括!

玻爾之所以這樣做,是基於對中國古代陰陽理論的深刻、透徹的理解,並因此信奉。對於很多國人來說,這似乎難以理解,因為現今的國人更多的是盲目崇拜西方科學,而將中國古代哲學當作故弄玄虛、毫無用處的糟粕加以摒棄。殊不知,陰陽理論是真正的哲學,它就如同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玻爾作為一個西方人,沒有落入中國古代哲學原理中那些由晦澀、模糊的詞彙所構成的陷阱中,而是向著更深處挖掘,洞悉了宇宙中萬事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真諦。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顧永建 「海洋量子技術」團隊在量子力學基礎問題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團隊成員發現,在楊氏雙縫實驗中引入路徑測量時,波姆理論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從實驗上檢驗光子的「軌跡」。
  •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新聞...
  • 用陰陽的概念來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的光量子解釋,人們開始意識到光波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幹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這被後來的電子衍射試驗所證實。
  • 光到底是什麼嗎,波粒二象性可以同時出現!
    昨天,記者從中科大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首次實現了量子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製備出了光的波-粒疊加狀態,該研究豐富了人們對玻爾互補原理的理解。通俗來說,我國科學家對「光是什麼」這個古老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光」還真不好下定義「光是什麼?
  • 現代物理和宗教哲學理念類似?試用宗教和哲學理念解讀波粒二象性
    而在量子力學中,「波粒二象性」又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概念,它描述了微觀粒子在不同條件下會分別表現出波動或粒子的特性,有時像波,有時又像單個粒子,這種量子行為被稱為「波粒二象性」,它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 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
    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眾所周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在歷史上,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曾經長期爭執不休。1637年,笛卡爾在他的《方法論》的附錄《折光學》中提出了兩個假說:一是光是類似於微粒的一種物質;二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這兩個假說實際上就是粒子說和波動說。
  • 秘密|為什麼說太極圖中隱藏著宇宙奧秘?
    1937年,量子力學之父玻爾就認為:波和粒子可以像陰陽二氣一樣視為微觀物質的兩種不同形態,自然也就可以將陰陽二氣之間所持有的互補性,即量子力學中著名的互補性原理。這種互補形態與中國文化中的太極圖是完全一致的,太極圖不僅以簡單的形式給出了宇宙萬物對立統一的運動模式,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微觀粒子的和諧美因此,玻爾也用八卦太極圖作為了他們哥本哈根學派的標誌。近代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西那發現了Ads/SFT對偶,並提出「全息對偶」思想。
  • 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相關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重新定義波粒二象性
    成果單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經典的惠勒延遲選擇實驗中,探測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實驗裝置相互排斥,因此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不能夠同時展現出來。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李傳鋒博士及其同事設計出一種量子實驗裝置,巧妙地利用偏振比特的輔助來控制測量裝置,使得測量裝置處於探測波動性與探測粒子性的兩種對立狀態的量子疊加態上,從而實現了量子的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該實驗排除了光子有自由意志的假設,首次觀測到了光的波動態與粒子態的量子疊加狀態。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雙標」,可不是我想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就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有一套確定的物理規則,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光看起來像經典的波,什麼時候看起來像經典的粒子。
  • 五分鐘量子力學、(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小編帶著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一下五分鐘量子力學的第二章光的波粒二象性。我們今天不去探討波粒二象性帶來的哲學問題,這玩意一旦談起來不光是沒頭沒腦,更重要的是科學和神學各說各話無法得出爭論的結果,以後我會在專門的文章裡來跟大家探討。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5精神
    文字可以看成,從語言中直接繼承了波粒二象性,文字在以後發展中,又豐富了語言的發展。中國文學中唐詩,具有詩歌頂峰的標誌,學習漢語言是無法繞開的,談中國文學是必談的,生活中不僅引用廣泛,歷來擁有眾多學習和研習者,都為唐詩魅力所折服。唐詩正是它具有極致的波粒二象性,才成為歷來被推崇的文學典範。
  • 從波粒二象性說起
    在量子力學中,關於量子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也可以說是虛實二象性,再進一步也可以說是色空二象性
  • 《自然數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4泛存
    但科學是不走尋常路的,很快就用電子做出了幹涉試驗,大家不得不懷著好奇心承認了物質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今天我們都承認,物體都是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微觀粒子波動性大到不可忽視,宏觀物體波動性雖小但不能否認其存在,不承認是原則性錯誤。我們常用自然界代表生命之外世界,但又很多時候又將植物和昆出也歸為自然界,所以嚴格講應是:非生命世界是個泛波粒二象性存在狀態。
  • 波粒二象性
    1、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光子的能量和動量:光子能量ε=,光子動量 p=h/λ。能量ε和動量p是描述物質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長λ和頻率ν是描述物質的波動性的典型物理量。因此ε=hν和p=h/λ揭示了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之間的密切關係。二、粒子的波動性德布羅意假說: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性。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古人認為:很久以前,天地混沌未分叫做太極,太極後生兩儀,兩儀具有陰陽對立與並存性質的兩種因素或事物,兩儀就可以理解為陰陽。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什麼是陰陽陰陽學說的重要作用: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裡就闡述了自然大道生發萬物的過程:萬物負陰而抱陽而生,負陽而抱陰而化。
  • 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學對微小粒子,如原子和光子的行為預測上,具有驚人的準確性。然而這些預測非常違反直覺。比如量子理論認為類似光子的粒子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甚至是同時在無窮多的地方出現,就像波的行為一樣。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
  • 清華大學在實驗中證明了宏觀物體的波粒二象性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次觀察到了液態金屬流體宏觀體系中的波粒二象性,為藉助金屬流體行為認識量子世界乃至更多物理體系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然而,很多人也對玻爾的理論持懷疑態度,其中不乏物理和量子力學權威和大家。例如,愛因斯坦就曾以「上帝不會擲骰子」的觀點來反駁玻爾。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庫代(Yves Couder)的團隊用矽油實現了波粒二象性的實體化,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導航波理論以及量子世界本質的重新思考。
  • 靈、氣、勢,參悟生命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覺得波粒二象性難解,那就回到自己的精神——人的精神,其實就是波粒二象性的絕佳典範——我們的那些起心動念作意,通通是以「念頭」以及念頭的鋪展和連續來呈現的,念頭是什麼?正是「粒子」,一顆顆不正像粒子一樣麼?那麼什麼是「波」?便是我們那些覺受——它們的狀態,不正是像波一樣嗎?我們的覺受便是像波一樣綿綿虛存的,我們的覺受就是「波動性」的。
  • 波粒二象性的啟示
    雖然我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但是哪怕能夠讓一位在讀的學生讀到這本書,讓他對物理學多一份的興趣甚至痴迷,對物理學背後所展示的終極哲學思考多一些感慨,或許,也就夠了。波粒二象性的啟示摘自《量子力學史話》 這次,玻爾也終於讓他意識到,不確定性確實是建立在波和粒子的雙重基礎上的,它其實是電子在波和粒子間的一種搖擺:對于波的屬性了解得越多,關於粒子的屬性就了解得越少。海森堡最後終於接受了玻爾的批評,給他的論文加了一個附註,聲明不確定性其實同時建築在連續性和不連續性兩者之上,並感謝玻爾指出了這一點。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
    一、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一)自然數波粒二象性人們認為自然數中主要問題是質數,它無規律,沒有統一表達。偶數列可以表達為2n(n=1,2,3,……),奇數列可表達為2n+1,即簡單又明了,人們已充分了解了奇偶數列;奇數列表達式可以看成偶數列為基礎改造形成,託身於偶數列表達式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