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存在的九大矛盾

2020-12-04 求是網

  近年來,由於一些國家施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霸凌主義、分裂主義和軍國主義,引發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極大風險,世界正處於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認識這個充滿矛盾的時代,認識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站在人類道德道義的制高點上,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我們在當前選擇正確方略的基點。

  在世界範圍內,存在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有延續既往的,也有不斷增加的,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影響世界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貧富矛盾

  世界經濟發展最不公平的問題是貧富之間的矛盾,既表現為富國與窮國之間的矛盾,也表現為富人與窮人之間的矛盾。總體來看,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

  加入聯合國的193個經濟體中,排在前10位的經濟體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80%;排在第11位到20位的經濟體的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0%;剩下的170多個國家產生的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0%。世界經濟的增量和財富量越來越向發達國家和後來快速發展的國家集中。

  富人與窮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英國《衛報》2018年4月7日報導,到2030年,世界最富有1%的人,將掌握2/3的財富。應該指出,貧富矛盾是當前一些國家和地區產生民粹主義的重要根源。

  南北矛盾

  二戰後,一般把發達國家稱為北,發展中國家稱為南,因此,南北關係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近幾十年以來,南北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持續快速發展,經濟體量越來越大。世界上出現了「金磚五國」「靈貓6國」「E11國」等一批新興經濟體國家,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升,在「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國家會晤機制」「上合組織」等機制或組織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推動原來的南北關係發生深刻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在一定的時點上,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國際社會和世界經濟發展上的話語權、主導權、規則制定權的競爭與博弈非常激烈。

  新舊動能矛盾

  新舊動能矛盾主要指新舊動能轉換中產生的矛盾和糾結。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雲服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導致了新經濟、新動能的產生,舊的經濟形態、舊的產業業態和舊的發展動能正在被新經濟、新動能、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所替代。一方面,國家之間和地區經濟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產生了包容發展、共享發展和共同發展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國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舊的管理思維習慣、舊的管理方式、舊的管理流程與新經濟、新業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當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時候,美國川普政府打擊的正是這種新業態。儘管國際貿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已經形成,但仍舊使用1809年的原產地原則、1930年的關稅法、1974年的貿易法來制定全球貿易政策。這就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不確定性。

  收支矛盾

  全球性的收支矛盾,即高債務和財政支出能力之間的矛盾愈益突出。據國際金融協會統計,目前全球債務已經高達247萬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該機構2018年10月份公布的數據,美國當時的主權債務達到21.8萬億美元,政府主權債務達到GDP的106%;日本債務規模達到GDP的260%。歐洲債務規模平均達到GDP的95%,其中一些國家債務率更高,如希臘達到179%,義大利達到138%,英國達到89%。中國政府債務規模總體可控,中央政府加上地方政府債務,佔GDP的37%,家庭債務也在可控範圍內,但企業債務在250%至260%之間,總槓桿率249%。

  總體看,全球性財政支出拮据。美國要保持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但財政支出能力並沒有那麼強大,且每年債務增加1萬多億美元,預計到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結束時債務將達到25萬億美元。歐洲特別是北歐這些高福利國家,正在減少老百姓的福利,但遭到了強烈抵制並不斷產生新的社會矛盾。在一些貧困國家,財政支出能力更加不足。

  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矛盾

  當今世界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博弈空前激烈。二戰之後,美國等國家主導建立了世界銀行、IMF和WTO,構建有利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秩序與國際規則,總體上是維護多邊主義和發展多邊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使全球保持了幾十年和平發展的環境。

  隨著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加快發展,美國認為原有的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和利益最大化,於是走向它的反面,近年來採取的一系列做法,基本上都是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美國國內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作為處理全球問題的依據和規則,凌駕於其他國家的利益之上,凌駕於全球規則之上。美國原來是經濟全球化及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的旗手,現在則變成了破壞全球秩序和規則的攪局者。世界經濟受到的挑戰和不確定性的最大風險源,恰恰來自原國際秩序及規則的構建者、主導者和建設者。

  開放和封閉的矛盾

  世界上開放和封閉之間的矛盾比過去更加顯性化。改革開放40年,中國走的是堅持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道路。自1978年最早在廣東承接第一單加工貿易起,實行從試點開始、從東南沿海開始、從三來一補的國際貿易開始的漸進式開放,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開始了制度性、高標準的與世界市場和規則全面接軌的開放。

  而有些國家,原來是開放的經濟體,具有成熟的市場經濟制度和機制,現在卻正在走封閉主義和保護主義的道路。修牆是物理上的隔離,高關稅是在關稅上築就的「高牆」,限制或禁止高技術產品出口是人為地切斷全球產業鏈。這些做法是按照傳統的、工業化時代的、世界沒有深度聯繫時的經濟形態和封閉的思維來處理當代問題。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矛盾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失衡的矛盾,引發的全球性問題甚為嚴重。世界當代經濟由兩種基本經濟形態構成,即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但是兩者必須是匹配的,實體經濟是產生虛擬經濟的基礎,而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產生的增量或者變量。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問題,也不存在應該有誰、不應該有誰的問題,兩者必須有但不能失衡。

  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全球性經濟「脫實向虛」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國家過度服務化和製造業空心化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一些後發國家正在效仿並將其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一些國家過度金融化和衍生化,由此導致的金融危機還沒有真正走出困境,新的金融泡沫和經濟泡沫又在加快堆積;一些國家房地產過度投機化和脫離價值及使用價值,形成「吸金」狂魔,這種經濟循環綁架了政府政策。當虛擬經濟超過實體經濟而過度膨脹的時候,虛擬經濟的大廈就會坍塌。

  老齡化和社會保障能力的矛盾

  2000年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人佔比超過10%,之後老齡化速度加快,目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已有100多個。美日歐目前是「深度老齡化」。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人口比例高達27%;其次是義大利23%,德國21%,法國20%,英國19%,加拿大17%,澳大利亞16%,美國15%,俄羅斯14%,中國11%。

  眾多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急速老齡化與社會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劇烈,北歐國家原來從搖籃到墳墓全流程社會福利制度遭到嚴重挑戰,成為導致歐債危機的重要動因,老齡化排在全球前十位的國家,幾乎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近期,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人口年齡劃分標準作了調整,1~17歲為未成年人,18~65歲為青年人,66~79歲為中年人,80~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人們的預期生命周期大大延長,社會福利的支付周期也將隨之大大延長,全球性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凸顯。

  大國競爭與博弈越來越激烈

  世界主要大國都在做強國夢,都走在強國的道路上。大國之間的競爭與博弈日益激烈。二戰以後,先是兩個超級大國的抗衡與冷戰,冷戰結束後,世界經濟形成了「一超多極」,一個超級大國是美國,多極為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印度、東協等國家和地區。

  在激烈的競爭博弈中,各國根據自己的利益訴求和核心關切,不斷地進行基於利益的排列組合,這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結構性調整和變動的重要動因。大國關係調整結束了全球發展可以「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獨善其身時代,也結束了傳統盟友的捆綁關係,世界更加多元、多極、多樣和多邊,大國之間更像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在新的國際競爭與發展格局中,世界經濟發展的迴旋空間不是被壓縮了,而是擴大了。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太陽系邊緣異常天體的情況,科學家猜測,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可能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行星,被科學家稱之為第九大行星,或者X行星。當第九大行星的存在被科學家提出之後,很多的天文愛好者也加入了探討之列,隨著人們對太陽系邊緣軌道異常天體的不斷觀測,更多的科學家也認同了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而且根據相關的數據,科學家對這顆小行星的質量還提出了初步的猜想。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是否存在?
    今夜,讓獵戶座來為你指明夜空中那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大概位置。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看到過這顆太陽系行星,有時也被稱之為X行星。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很大很遙遠。但是——依舊是理論上來說——有它存在的依據(也有它不存在的依據),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對它的搜尋已經持續了幾年。兩名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聲稱已掌握堅實的理論依據,證明第九大行星沿著一個奇異的、極其狹長的軌道運行。然而,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他們的數據做出了其他解釋,認為並不一定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明。
  • 世界九大水怪傳說排行榜!中國有四個,但是都輸給了尼斯湖水怪!
    世界九大水怪之尼斯湖水怪說起「水怪」來,最著名的莫過於英國的尼斯湖水怪了。早在1500多年前,就開始流傳尼斯湖中有巨大怪獸常常出來吞食人畜的故事。至今都無法解開這個謎,於是天池有「怪獸」的傳聞流傳到當今。世界九大水怪之加拿大水怪奧古布古一種傳說生存在加拿大歐肯納根湖的湖怪,當地原住民曾聽見它的叫聲。部分人說,他們開著汽車沿湖岸旁的公路行駛時,經常見到水怪出現。
  • 懷疑世界是虛擬的九大理由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一個直徑約為10億光年的超級「空洞」,那裡沒有星體,沒有星系,也沒有神秘的看不見的暗物質。(硬性規定有一個奇點莫名其妙就爆炸了,經過137億年形成了當今的宇宙)如此巨大的宇宙跟如此漫長的時間,只有人類文明存在是不符合邏輯的。九,量子幹涉。在微觀世界科學家發現兩種奇怪的現象。
  • 懷疑世界是虛擬的九大理由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一個直徑約為10億光年的超級「空洞」,那裡沒有星體,沒有星系,也沒有神秘的看不見的暗物質。三,萬物皆由「像素點」構成,這才是世界的本質。像素:最小的圖像單元,這種最小的圖形的單元能在屏幕上顯示通常是單個的染色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冥王星為何被九大行星除名?它是否存在生命?
    太陽系擁有九大行星,相信這早已是人們爛熟於心的科普知識。但是,卻有消息稱冥王星被九大行星除名,太陽系僅剩下八大行星。
  •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確認還需更多證據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第九大行星」,它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沿「奇特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環繞一周需時1萬年至2萬年。  確認還需更多證據  鄭永春介紹,這只是一個計算模型得出的結論,這顆行星是否存在還要看觀測證據。「這顆未知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行星表面反射的太陽光極其微弱,看起來就像黑屋子中的一顆煤球,極難發現。科學家們寄希望於2021年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大麥哲倫望遠鏡建成時,或許有可能觀測到這顆未知行星。」鄭永春指出。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反轉,反轉,再反轉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
  • 海王星外天體為第九大行星存在提供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尋找行星「小九」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到底存在不存在,現在科學界的分歧越來越大
    宇宙的探索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夠進展,因為我們的科學技術手段,限制著我們對於宇宙的認識,即便是我們的太陽系,其實人類也有很大認識不足的地方,比如我們的太陽繫到底有沒有九大行星呢?近期科學家爭議越來越大,有一些科學家發表文章認為太陽系不出存在九大行星。
  • 美媒: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並不存在
    原標題:美媒: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並不存在參考消息網1月24日報導美媒稱,過去20年裡,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幾個遙遠天體呈現出非常奇怪的運行軌道。根據2016年發表的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結果,這幾個天體的運行軌道預示著存在一個被稱為「第九大行星」的巨大假想天體。但該天體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最近發表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一些解釋。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但科學家認為能除了這八大行星外,太陽系內還存在一顆行星,它處於太陽系的邊緣位置,擁有非常狹長的軌道,因為距離母星較遠受到的引力小,因此公轉速度很慢,繞太陽一周需要1-2萬年的時間,平均軌道距離45億公裡,比海王星還要遠20倍以上。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質量地球十倍 軌道奇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5日消息,自從今年初發現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以來,科學家就一直在尋找能證實該行星存在的證據。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是一月初發現該行星的科學家之一。他前不久發推特稱,他已經找到了進一步的證據,能證明該行星的存在。這顆巨大的行星藏身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質量是地球的十倍,屬於與天王星和海王星類似的氣態行星。
  • 【王毅:當今世界存在三個方面的赤字問題】新華社,中國外長王毅在...
    【王毅:當今世界存在三個方面的赤字問題】新華社,中國外長王毅在南非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正式會晤時表示,一是治理赤字。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但缺乏有效的全球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抬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衝擊。二是信任赤字。
  •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最新發現另有它解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那年,天文學家查德·特魯希略(Chad Trujillo)和斯科特·謝潑德(Scott Sheppard)提出海王星之外存在一個看不見的巨大的「攝動天體」,它的引力影響可以解釋遙遠天體軌道上出現的奇特天體,比如矮行星「塞德娜」(Sedna)和2012 VP113。
  • 第九大行星存在?2022年「星空巨獸」將登場,這次它逃不掉了
    提到太陽系,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它一共擁有八大行星,不過,事實上在天文學家們的眼中,很多人都相信,在太陽系的邊緣,可能還存在著第九大行星,它並不是已經被除名了的冥王星,而是一顆尚未被發現的未知行星。,難道柯伊伯帶之外,還有其它的區域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