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並不存在

2020-12-03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美媒: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並不存在

參考消息網1月24日報導美媒稱,過去20年裡,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幾個遙遠天體呈現出非常奇怪的運行軌道。根據2016年發表的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結果,這幾個天體的運行軌道預示著存在一個被稱為「第九大行星」的巨大假想天體。但該天體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最近發表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一些解釋。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月21日報導,據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的論文作者說,一個由冰凍天體組成的巨大圓盤的總引力可以對這些奇怪的軌道做出解釋,這些冰凍天體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

迄今,其他科學家團隊圍繞著這一圓盤的引力影響提出過類似假設。不過,據研究人員說,新的解釋首次考慮了這些奇怪軌道的重要特徵,以及太陽系八顆已知行星的質量和引力。

天文學家根據約30個所謂的海王星外天體(TNO)的高橢圓軌道而預測「第九顆行星」存在——這些天體聚集在一起的方式極不可能是偶然發生的。此外,我們已知的太陽繫結構無法對它們做出解釋。因此,這一假說描述的是一顆質量約為地球10倍的行星,它對這些TNO產生影響,進而導致它們奇特的軌道聚集方式。

論文的作者之一、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系的安特拉尼克·塞菲利安在一份聲明中說:「『第九大行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假說,但如果假定它存在,迄今為止它還一直未被發現。我們想研究是否可能有另外一個沒那麼富有戲劇性、或許更合理的原因來解釋一些TNO的奇特軌道。」

他說:「我們認為,與其推測存在第九顆行星,然後思索其構造和不同尋常的軌道,為什麼不直接測算海王星軌道之外的一個圓盤包含的小天體的引力,看看它能為我們帶來些什麼?」

這個研究小組在模擬了海王星外的一些已知大型外行星和一個巨大的延伸圓盤的動力學後得出這一結論。

塞菲利安說:「如果將『第九大行星』從模型中移除,然後允許大量小天體散布在廣闊的區域,那麼這些天體之間的總體吸引力也可以很容易解釋在一些TNO中觀測到的奇特軌道。」

目前尚未觀測到論文中提出的由碎片組成的圓盤,因為我們處在太陽系內部的觀察位置使研究變得困難。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或許要出現
    核心提示:對「第九大行星」存在的預言讓人回想起19世紀的一段歷史:當時天文學家研究了天王星的軌道攝動,認為它一定是由外圍另一個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所導致,因此正確預言並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確實存在
    【ALENG 自媒體】3月13日午間自媒體專稿,儘管冥王星被開除出太陽系行星之列,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遙遠的海王星軌道以外,一定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行星,被稱為「第九行星」,也被稱為「X行星」。按照部分科學家的推算,第九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距離太陽大約有600個天文單位(AU:指的是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但是科學家仍然找不到這個神秘的行星,不過根據最新的一項的研究結論,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該行星的存在。
  • 太陽系行星軌道傾角謎團將解:或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儘管目前看來,太陽系的8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基本還都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黃道面),但太陽的自轉軸卻並非與黃道面垂直,而是存在大約6度的傾角。天文學家們對此感到困惑,但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理論則或許可以解釋這一問題。
  • 太陽到底有沒有第九大行星?
    目前看來確實是只有八大行星,我記得我小學那會的有一本叫做《科學》的課本,上面還提過九大行星。現在想來並不奇怪,只是那時的九大行星是還包括沒有降級的冥王星。冥王星沒了,有其他繼位的「第九大行星」嗎?目前暫時沒有,但似乎有證據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可能真的存在。
  •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最新發現另有它解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太陽系中,關於一些遙遠天體奇怪的聚集軌道的解釋可能和尚未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無關。根據這項研究,有吸引作用的引力拉動可能來自許多海王星外天體(TNOs),而不是某個單一的巨大行星。「如果你把第九大行星從模型中移除,然後讓大量的小天體在大範圍內分散,這些天體之間的共同吸引力可以輕易解釋我們在某些海王星外天體中看到的偏心軌道。」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Antranik Sefilian在一份聲明中說道,他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博士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或許就要浮出水面了
    軌道計算表明,如果第九大行星存在,它的質量將為地球的10倍,軌道為橢圓形,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約為10000到20000年。它離太陽最近的距離也不會小於地日距離的200倍(即200個天文單位,簡稱AU),比冥王星遠得多,位於柯伊伯帶的冰雪世界中。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廣闊的太陽系,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是九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太小了,如果它也能稱之為行星的話,太陽系還會存在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於是,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踢出了行星之列,從此太陽系由原來的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啥會有傾角?這可能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太陽系外側那些冰凍天體所表現出的一些怪異運動行為可能與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關係一項最新研究稱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所謂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對整個太陽系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儘管目前看來,太陽系的8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基本還都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黃道面),但太陽的自轉軸卻並非與黃道面垂直,而是存在大約6度的傾角。天文學家們對此感到困惑,但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理論則或許可以解釋這一問題。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是否存在?
    今夜,讓獵戶座來為你指明夜空中那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大概位置。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看到過這顆太陽系行星,有時也被稱之為X行星。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很大很遙遠。但是——依舊是理論上來說——有它存在的依據(也有它不存在的依據),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對它的搜尋已經持續了幾年。兩名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聲稱已掌握堅實的理論依據,證明第九大行星沿著一個奇異的、極其狹長的軌道運行。然而,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他們的數據做出了其他解釋,認為並不一定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明。
  • 第九大行星
    這一天體已經被研究人員暫時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不小於305億千米,是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5倍以上。研究者說,儘管它的個頭很龐大,但是它可能相當昏暗,所以目前還沒有人觀測到它。研究者發現,只有在太陽系的相反方向上存在一個質量10倍於地球的行星(黃色),才能維持這樣的軌道格局。在真正看到它之前,天文學家也不能明確地說第九大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對於宣稱太陽系裡還有另外一顆行星的言論,我傾向於保持十分懷疑的態度,」美國西南研究所的哈爾·利維森說,「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已經聽過太多太多此類言論了,但全部都是錯誤的。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將現身,瑪雅預言又靈驗了?
    早在2006年,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的太陽系行星新定義,冥王星被剔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理由是冥王星體積太小、無力「清空」軌道周圍。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也變為了八大行星。而在前不久,美國NASA公布了最新發現,疑似是太陽系的「第九行星」被發現,直徑在3600公裡左右,最後經過討論,還是被歸為「矮行星」的行列!有意思的是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埃德爾在研究中發現,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有十幾顆小行星軌道發生變動,而這顆NASA發現的行星就在附近,而且質量要比地球大5倍,直徑比預期的3600公裡還要大得多,由於太陽系邊際昏暗難測,預估體積也會比地球大3倍左右。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目前太陽系被認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發現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X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筆者:三體-小遙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冥王星被確立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相關概念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其他行星與冥王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推出行星的劃分標準,於是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根據相關標準,行星是圍繞太陽轉動並且質量足夠大、呈球形轉動、產生的引力能夠在周圍一定範圍內清空軌道的天體。而冥王星由於沒有產生足夠的引力清空軌道,仍然屬於柯伊伯帶的一部分,所以被列為矮行星。
  • 冥王星被踢出局,新的「第九大行星」將出現?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阿里亞)自 2006 年冥王星被"驅逐"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後,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的存在了。可是你知道嗎?太陽系有可能還存在第九大行星。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兩位研究人員最新研究推測,在太陽系邊緣有第九顆神秘行星的存在。這顆"第九大行星"有 5 個地球大小,距離地球 400 個天文單位,並將有可能在 10 年內"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