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人群中,有不少人持有的觀點是:健身是為了更好的吃。所以,對於這部分朋友來說,運動的同時對飲食不加控制是合乎邏輯的選擇。這樣做對減肥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先給各位說一個實例
某男,38歲。28歲前後因為身體發胖及經常各種小病纏繞而開始運動減肥。在近十年的健身過程中,主要以跑步等有氧運動為主,但在飲食上從不控制。喜歡吃冰淇淋、奶油、巧克力等甜食,其他油膩食物等也來者不拒。由於長期運動,體形、體能都還不錯,但體脂率偏高,屬於穿上衣服看著還行,脫了衣服有不少肥肉的那種。到37歲時體檢,檢出中度脂肪肝。後經過一年以有氧運動為主的健身訓練,同時控制飲食,在38歲體檢時恢復正常,脂肪肝消失。
這個案例說明了運動和飲食匹配的重要性,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廢。否則,即便長期規律運動,飲食無度仍舊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身體健康問題。
讓熱量的「攝入<消耗」
讓熱量的「攝入<消耗」,這是實現減肥的關鍵。所以,飲食上的不節制,企圖通過運動找補回來,至少普通人很難做到。因為日常生活中各種美食的誘惑讓人難以抵抗,而且一個大概率正確的規律就是:越是美味的食物,熱量越高。油炸煎烤的食物,含油脂多的食物,濃油赤醬的食物,甜膩肥潤的食物,幾乎都是高脂高熱的食物。這些食物的熱量高到並不是一場5公裡慢跑能夠消耗掉的。
資料:5公裡慢跑消耗的熱量粗略約為400千卡上下,100克紅燒肉的熱量470千卡,紅湯火鍋底的熱量是每100克500餘千卡,100克奶油麵包的熱量也在400千卡左右。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羅列一下一天吃進去的食物有多少千卡熱量,會很驚人。
通過上面的實例和減肥熱量不等式分析,可以知道只是運動而不對飲食加以控制,想要減肥成功,難度係數確實很大,大多數人就不要做此想了。那麼,在運動該如何調整,飲食又該如何控制呢?以下幾條實用建議落實好,瘦身也並不難:
建議1: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控制飲食,而不是執著於吃哪種食物能減肥。
不少人總是會問吃什麼食物可以減肥,或者吃了哪種高熱量的食物又容易發胖。如果每天的總熱量進入不做好把控,那麼去討論吃哪種食物有利於減肥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總的飲食控制方案,它必須能保證日常的營養均衡,並將熱量大體上控制在一個水平上,然後加大運動消耗就行了。具體怎麼做呢?
(1)新手運動減肥,在最初的一二個月裡,只要不胡吃活塞,運動量足夠也能減下去。所以,這個階段可以不怎麼嚴格控制飲食。如果能稍加控制,那效果更好。
(2)經常運動的朋友減肥,這時身體已經比較適應運動帶來的改變,所以必須在調整健身方案的同時,對攝入的熱量進行控制。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每天記錄一下吃了哪些東西,估算一下熱量,還可以累積起來匯總統計,看看食物熱量的來源結構,便於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建議2:和垃圾食品說再見。
就是那些提供了一大堆熱量,卻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食物,或者是它提供的營養超出人體所需。像油炸、醃製、加工類肉食、汽水、方便麵、冷飲甜品、燒烤等,基本上都和垃圾食品有緣(看到沒有,這些食物大多是通常認為的口味不錯的「美食」)。以糖類食物為例,其成分中多含有大量的庶糖和甜味劑,通常佔比在85%以上。而油炸煎的食物,除了熱量高,在高溫加熱的過程中脂肪酸還會發生一些有害的化學變化。
建議3:控制好晚餐。
我們總是在強調早餐的重要性,但實際情況,對於大多數城裡上班族,從減肥角度來說,晚餐則是「重災區」。上班族的早午餐往往是將就一下,而晚餐吃得晚、吃得豐盛,油膩多,熱量高,結果卻沒多少時間消耗。所以,晚餐至少應做到兩點:一、不要拖得太晚,最好晚8點前能吃完;二、不要吃得太豐盛,少點油膩食物,包括碳水也少一些。
建議4:不要吊在跑步一棵樹上。
減肥的最佳運動方式是「長時間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長跑當然是非常典型的一種,但建議同時嘗試其他的有氧運動,包括跳繩、划船、打球(足籃排羽乒網)、瑜伽等,都可以令身體不斷地去適應新的運動方式,在增加趣味著的同時,提高減脂的效率。
建議5:確保足夠的運動量。
無論是減脂還是增肌,只要想達到一定的健身目標,足夠的運動量是一個必要條件。一個月運動四次,和一個星期運動四次,無論前者參加什麼運動,也難以和後者的健身效果相提並論。一般來說,一周至少需要有三天安排運動,才能起到累積運動效果的作用。
胖起來似乎很容易,瘦下去又似乎很難。世事大抵多是如此!想要擁有健康和好身材,就必須投入運動時間、犧牲部分口腹之慾,因為健康和好身材是世界上最寶貴的幾樣東西之一。沒有付出,沒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