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10公裡有多費勁?做好這3點,你才能安全成為長跑跑神

2020-12-05 核心怪E

跑步這種事簡單吧?太簡單了。按八妹的話來說:

「有腳就能跑。」

但是跑10公裡簡單嗎?八妹當時也覺得簡單,但是當她堅持了6天膝蓋腫了之後,她就再也不敢說這種話了。

各位看官也是,你別看網上誰誰誰日跑10公裡,長此以往。

現實中能跑10公裡的萬裡挑一,都不是凡人。能跑10公裡基本上可以稱之為跑神。

那八妹就問我:

「為啥別人跑10公裡很輕鬆,我跑5公裡都費勁,怎麼練呢?」

(1)你得有個跑步計劃

絕大部分人跑步,都太過於一腔熱血了,那比如八妹參加的那個跑步團。

隊長就說過這種話:

「我們這個跑步團,每天都有新人來,每天都有舊人去,留下來的沒幾個。」

肯定是這樣,剛一開始哇哇哇哇信心百倍,但是跑步的痛苦可不會因為你勵志而少你半分。

所以啊,很多人天天跑、而且還跑的距離非常長。

最終就是身體疲憊戰勝了意志力,這叫意志力摧殘。要不然就是身體受傷留下了遺憾,但不管怎麼樣,失敗了。

隊長就說了,大部分人跑步,就是沒有計劃,感覺有腳就能跑,那不行。

「最起碼要按照自己的身體素質,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

如何制定跑步計劃呢?

1. 勞逸結合,一般是隔一天一跑、隔兩天一跑。2. 循序漸進,一開始3公裡都費勁,每次多加一點點。3. 持之以恆,既然開始跑步了,到了時間一定得去。

(2)你得練練下肢力量

如果我說跑步是爆發動作你信嗎?對,就算慢跑,它對關節的衝擊都要勝過大部分動作。

體重越大,衝擊就越大。

你比如說八妹160斤的體重,跑起來聲音都是「咚咚咚」的聲音。

而且她以前沒有怎麼鍛鍊過,所以半蹲做30多次就站不起來了,那這種下肢力量,根本不適合跑步。

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腿。,跑起來兩條腿好像有各自的意識,往八個方向邁。

所以後面膝蓋腫了一個大包,說是什麼關節囊腫。

後來在我健身房看見了一個哥們,他也是八妹那個跑步團的成員,他就跟我說了一個道理。

「下肢力量不夠用的話,跑步一定會受傷。」

跑步10公裡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會練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具體怎麼練呢?

下肢力量的話,就以深蹲為主,最好往單腿深蹲發展。

每天30次,當你雙腿深蹲可以做30次以後,就做窄距深蹲。窄距深蹲可以做30次,就做輔助單腿深蹲。

核心力量更簡單了,就是仰臥起坐,每天都做,做少一點。

什麼時候你跑步不再是「砰砰砰」的聲音,而是「嗖嗖嗖」的聲音,什麼時候就說明你把腿控制住了。

這個時候跑步,他就是安全的。

但是長距離跑步狀態下,什麼時候你跑步的聲音變成「砰砰砰」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你放慢速度或者結束跑步的時候。

(3)先走它10公裡再說

最後一個就是真正的突破方法,真正的突破從來都是強迫上去的。

你想著說我平時堅持跑5公裡,想跑10公裡的時候,牙齒一咬就能跑到位?

那不可能,除非後面有條惡狗追你。

那麼如何突破10公裡大關呢?這個方法就叫堆容量。我先走它個10公裡再說。

比如八妹,剛一開始跑步,跑了2公裡就不行了,後面好長一段路,都是我用電瓶車拉著走的。

當然這樣的體質,走10公裡都非常危險,所以才會關節囊腫。

你至少要能堅持5公裡的慢跑,然後剩下的5公裡就走過去。

或者是剩下的5公裡,走一段路,跑一段路,這樣你就能很快突破10公裡大關,進階跑神了。

10公裡跑屬於長距離跑步,這個跑步距離關節和肌肉的疲勞度會很高。

所以你一旦開始10公裡跑步之後,前面說的隔一天一跑、隔兩天一跑的計劃就不能用了。

你要隔3天一跑。

而這個時間,正好是肌肉恢復的最長時間,恢復越好狀態越好。

而這個時間,正好是神經記憶快要消散的時間,肌肉有記憶、跑步更輕鬆。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一個粉絲提問的,我本人不太建議長距離跑步。

如果你只是為了保持身材、保持基礎的運動能力。

那麼每天跑個3公裡、5公裡,其實是最好的形式。

而追求距離,跟練健身追求重量一樣,如果沒有職業打算,我是不太建議你這麼練的。

客官莫急,點個讚再走喲!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有些人跑步10公裡很輕鬆,自己跑3公裡喘不了氣,如何成為跑神?
    跑步是一項很簡單的運動,但是一次跑步10公裡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於有毅力的人來說不算問題,但對大部分人跑步十公裡是非常困難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跑步更輕鬆呢?01為什麼有些人跑步10公裡很輕鬆,自己跑步三公裡就喘不上氣,如何成為跑神?
  • 跑步每次10公裡跑一天歇一天好?還是每天都跑每次5公裡好?專家給出...
    ,但卻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至少在體能和心肺功能兩方面必須具備相當的基礎,才能進入到討論「每天5公裡跑」或「隔天10公裡跑」方案優劣的階段。 因此在「每天5公裡跑」和「隔天10公裡跑」之間猶豫不決的朋友,需要先確保自己有從容進行5公裡跑和10公裡跑的能力。 御行君接觸過的案例和個人經驗來看,30至45歲年齡段的人,具備持續5公裡跑能力(不論速度)至少需要3至6個月的長跑規律訓練。若想具備持續10公裡跑能力(不論速度)至少需要6至12個月的長跑規律訓練。
  • 跑者應該知道的25條長跑黃金法則
    最後,萌發的想法就從思想發展成公認的理論和智慧,並被廣大跑者們所接受。 目前普遍公認的25條長跑黃金法則,你知道多少條?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2 The 10-Percent Rule 每周增加的周跑量不得超過10%。
  • 什麼年齡的人才能跑三公裡那麼遠?
    不過你是什麼年齡,只要身體沒有什麼硬傷的話,跑三公裡是絕對沒問題的。不過對於一個從來沒有運動經歷的人來說,一下子跑幾公裡,是很困難的。甚至有可能因為心臟忍受不了而猝死。所以正確答案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跑三公裡的能力,但不建議身體太虛弱的人一開始就跑三公裡。關於跑步的距離,都是有一個階段性的進步過程的。從沒有長跑過的人,就算跑一公裡也會有快死了的感覺,而人類長跑的極限可以比馬拉松的四十多公裡還要遠。
  • 一般人跑10公裡,多長時間才能算是比較好的水平?
    一般人跑10公裡,多長時間才能算是比較好的水平?,能跑完十公裡,不管跑步的速度是多少,這都很不錯了.像業餘跑者,跑十公裡,四十五分鐘到五十分鐘,這個屬於高水平了。業餘跑步愛好者,頂尖的跑者十公裡能跑進四十分鐘以內。
  • 3公裡專治不爽,5公裡專治內傷?跑步,到底跑多長算好?
    最近也有一條熱門話語:「3公裡專治各種不爽,5公裡專治各種內傷,10公裡跑完內心全是善良和坦蕩!」那麼對於跑步來說,到底跑多長才算好呢?我們今天就來一探究竟。不管你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剛接觸運動的人來說,我認為跑步並不是最佳的運動首選,或許你覺得我跑題了,但是為了對你自己健康著想,請耐心看下去。原因有2點:1.
  • 長跑之王莫法拉NRC跑步之旅 激勵跑者堅定信念
    他認為,天份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及早開發對專項運動的興趣,然後日以繼夜、堅持不斷的訓練,才能帶領他們達到目標。,莫·法拉用自己不斷訓練的故事激勵著他們,他表示:「如果你想成為冠軍,你就必須為之瘋狂努力訓練」。
  • 新手達到什麼水平才能一人跑高速?老司機:先做好這4點再說
    現在10個人中就有8個人有一本C1駕駛證,由此可見駕駛證的重要性。一般駕駛證拿到手我們會有一年的實習期,在實習期間有很多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就比如說不能獨自一人開車跑高速,必須要找一個駕齡三年以上的駕駛人坐在副駕駛上進行指導才行。如果違反了這樣的規定,駕駛員就會被罰款200元。
  •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
    導語:和短跑比賽不同,馬拉松是一個漫長的長跑過程,你需要更好的體質,更強的耐力,才能支撐你跑完全程的馬拉松。馬拉松有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那麼,一般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呢?根據標準,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一起來了解。
  • 澳洲研究:長跑可激活抑癌基因,每次跑多少才有效?願你能堅持
    跑步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有氧運動了,但長跑好還是慢跑好?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是後者,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慢跑都是比較適合的一種運動。如果說長跑能激活抑癌基因,你信嗎?澳洲有研究就發現了這一點,但每次泡多少才有效?要注意什麼?
  •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原標題: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決定你全馬能跑多快?
    10公裡是一個很棒的距離,初跑者把它作為首選目標,因為距離適中,容易達到,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進步明顯,而且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當你能跑10公裡時,那麼過渡到半馬和全馬也不是難事。對跑步老鳥來說,10公裡的成績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能一口氣遊上一個半小時,估計跑了1.5公裡,又能一口氣爬上2小時以上,那麼這兩種運動或其中一種運動你每周都能保持在這種狀態,即使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最長跑距離僅為10公裡,跑半馬配速為6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 40000公裡!69歲「硬核」老人繞跑地球一圈!
    至此,海滄長跑協會會長林致平也完成了繞跑地球第一圈40075.7公裡的目標!!從那天開始,林致平每天早晨5點左右開始跑步,風雨無阻。 林致平一天要跑多少公裡?日均將近14公裡,算下來,3天的跑量就接近一個全程馬拉鬆了!
  • 跑3公裡共分9級,你屬於哪一個級別?
    通常需要注意的一點,3公裡和3000米是兩個概念。雖然按單位換算來說,1公裡等於1000米,3公裡就等於3000米。所以這就讓大家形成了一個誤區,認為戶外跑3公裡就是田徑3000米。但這是錯誤的。3公裡和3000米是兩個概念,裡程一樣,叫法不同,實際上也有很大區別。3000米以米為單位,指的是在標準田徑賽道上進行的徑賽長跑。距離依內圈最短距離,嚴格確定為3000米。3公裡指的是室外路跑,以公裡為單位,伴隨著折返轉彎和上下坡度,相對標準跑道路況更複雜,誤差也更大。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最近有跑友留言問達子,說自己平時要上班,跑步鍛鍊的時間有限,月跑量最多200公裡,該怎麼練習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呢?確實,業餘跑者大部分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畢竟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瑣事已讓人力不從心,利用閒暇時間堅持著自己的愛好跑跑步,已實屬不易。
  • 澳大利亞研究:長跑可激活抑癌基因!科學長跑至少滿足3個指標
    在跑步這件事上,有些人熱衷於長跑,認為這樣能夠提高自己的體力和耐力,卻忽略了長跑帶給身體的其他好處。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長跑除了能幫助減肥,還能激活抑癌基因。《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長跑的好處,並提醒你科學長跑應滿足的幾項原則。
  • 寧波一高職大一大二百分百長跑,一年跑16萬公裡,繞地球4圈多
    和徐輝一樣,眾多學生陸續趕來,先後經過四個刷卡點,在11分鐘內跑完約1280米路程。 初秋的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園裡,隨處可見奔跑的青春身影,長跑已成學校常態。 「你們一年來參加陽光長跑26.5萬次,跑步距離合計16.3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四圈多,電子信息學院盧立偉同學一個就跑了50萬米,堪稱最強跑男!」今年7月,在浙江工商職院2020屆畢業典禮上,校長周志春細數的一組數據讓師生們驚嘆不已。
  • 43歲李鐵陪國足跑八千米不掉隊,以前晨跑都是10公裡
    今日,國足在廣州迎來了冬訓的首個一日三練,主教練李鐵陪球員跑了8000米。此前,有媒體稱,國足本期集訓每天都是一日三練,遭到了部分記者的反駁,稱只是部分時間一日三練,國足的整體備戰計劃都是尊重科學和規律的。根據央視記者王濤透露,9號早晨,國足迎來了這期冬訓的首次一日三練,早上勻速跑、中午力量訓練、下午技戰術訓練。
  • 9歲男孩馬拉松跑贏大人 專家:兒童長跑避免過早過量
    據錢江晚報3月7日報導,在上周日舉行的南京第二屆半程馬拉松賽上,一名9歲男孩成為焦點,他在5公裡迷你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32分鐘的好成績,將很多同組的大人甩在身後。如今,人們的健身意識越來越強,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跑步。不過,有運動方面的專家提醒,長跑固然可以強身健體,但兒童參與一定要避免過早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