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這種事簡單吧?太簡單了。按八妹的話來說:
「有腳就能跑。」
但是跑10公裡簡單嗎?八妹當時也覺得簡單,但是當她堅持了6天膝蓋腫了之後,她就再也不敢說這種話了。
各位看官也是,你別看網上誰誰誰日跑10公裡,長此以往。
現實中能跑10公裡的萬裡挑一,都不是凡人。能跑10公裡基本上可以稱之為跑神。
那八妹就問我:
「為啥別人跑10公裡很輕鬆,我跑5公裡都費勁,怎麼練呢?」
(1)你得有個跑步計劃
絕大部分人跑步,都太過於一腔熱血了,那比如八妹參加的那個跑步團。
隊長就說過這種話:
「我們這個跑步團,每天都有新人來,每天都有舊人去,留下來的沒幾個。」
肯定是這樣,剛一開始哇哇哇哇信心百倍,但是跑步的痛苦可不會因為你勵志而少你半分。
所以啊,很多人天天跑、而且還跑的距離非常長。
最終就是身體疲憊戰勝了意志力,這叫意志力摧殘。要不然就是身體受傷留下了遺憾,但不管怎麼樣,失敗了。
隊長就說了,大部分人跑步,就是沒有計劃,感覺有腳就能跑,那不行。
「最起碼要按照自己的身體素質,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
如何制定跑步計劃呢?
1. 勞逸結合,一般是隔一天一跑、隔兩天一跑。2. 循序漸進,一開始3公裡都費勁,每次多加一點點。3. 持之以恆,既然開始跑步了,到了時間一定得去。
(2)你得練練下肢力量
如果我說跑步是爆發動作你信嗎?對,就算慢跑,它對關節的衝擊都要勝過大部分動作。
體重越大,衝擊就越大。
你比如說八妹160斤的體重,跑起來聲音都是「咚咚咚」的聲音。
而且她以前沒有怎麼鍛鍊過,所以半蹲做30多次就站不起來了,那這種下肢力量,根本不適合跑步。
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腿。,跑起來兩條腿好像有各自的意識,往八個方向邁。
所以後面膝蓋腫了一個大包,說是什麼關節囊腫。
後來在我健身房看見了一個哥們,他也是八妹那個跑步團的成員,他就跟我說了一個道理。
「下肢力量不夠用的話,跑步一定會受傷。」
跑步10公裡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會練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具體怎麼練呢?
下肢力量的話,就以深蹲為主,最好往單腿深蹲發展。
每天30次,當你雙腿深蹲可以做30次以後,就做窄距深蹲。窄距深蹲可以做30次,就做輔助單腿深蹲。
核心力量更簡單了,就是仰臥起坐,每天都做,做少一點。
什麼時候你跑步不再是「砰砰砰」的聲音,而是「嗖嗖嗖」的聲音,什麼時候就說明你把腿控制住了。
這個時候跑步,他就是安全的。
但是長距離跑步狀態下,什麼時候你跑步的聲音變成「砰砰砰」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你放慢速度或者結束跑步的時候。
(3)先走它10公裡再說
最後一個就是真正的突破方法,真正的突破從來都是強迫上去的。
你想著說我平時堅持跑5公裡,想跑10公裡的時候,牙齒一咬就能跑到位?
那不可能,除非後面有條惡狗追你。
那麼如何突破10公裡大關呢?這個方法就叫堆容量。我先走它個10公裡再說。
比如八妹,剛一開始跑步,跑了2公裡就不行了,後面好長一段路,都是我用電瓶車拉著走的。
當然這樣的體質,走10公裡都非常危險,所以才會關節囊腫。
你至少要能堅持5公裡的慢跑,然後剩下的5公裡就走過去。
或者是剩下的5公裡,走一段路,跑一段路,這樣你就能很快突破10公裡大關,進階跑神了。
10公裡跑屬於長距離跑步,這個跑步距離關節和肌肉的疲勞度會很高。
所以你一旦開始10公裡跑步之後,前面說的隔一天一跑、隔兩天一跑的計劃就不能用了。
你要隔3天一跑。
而這個時間,正好是肌肉恢復的最長時間,恢復越好狀態越好。
而這個時間,正好是神經記憶快要消散的時間,肌肉有記憶、跑步更輕鬆。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一個粉絲提問的,我本人不太建議長距離跑步。
如果你只是為了保持身材、保持基礎的運動能力。
那麼每天跑個3公裡、5公裡,其實是最好的形式。
而追求距離,跟練健身追求重量一樣,如果沒有職業打算,我是不太建議你這麼練的。
客官莫急,點個讚再走喲!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