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院士給浙大新生上課,背個雙肩包就來了!許多學生成了追星族

2020-11-23 求是新聞網

如果你9月9日晚六點半路過浙大紫金港校區西區315教室,一定會被三臺攝像機、以及教室裡座無虛席的場景所吸引。

這是浙江大學本科生通識課程《力學導論》的開學第一課,主講人是中國科學院楊衛院士,三尺講臺、一百四十分鐘,楊衛院士從墨子開始,以中國力學學會為終點,為臺下兩百多學生講述了力學往事。這是他第二次站在這個講臺上。

 八點五十,楊衛院士接受了學生的合影要求,拍完後收拾好物品,背起雙肩包匆匆離開。他要趕晚上十一點的飛機去北京,第二天還要參加中科院非常重要的會議。

《力學導論》課程由楊衛院士和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副教授趙沛共同開設。趙沛向記者介紹:「當初開設這門通識課,是因為我們覺得力學作為工科的基礎,在大學裡缺少一個對它完整而系統的介紹。因此,大多數新生就容易忽略力學這個基礎,這對於機械、土木這些具體工科未來的源頭創新,可能是不利的。」

帶著為新生介紹基礎力學知識的初衷,趙沛在去年邀請了楊衛院士共同開課。

中科院院士給本科生上通識課程,這在浙大不是首例,但在全國高校的力學課程方面,楊衛院士可以算是給本科生上校選通識課程的第一人——他的學生中,不但有工科生、理科生,還包括相當一部分的文科生。而楊衛院士也熱衷於此,在去年第一次重返課堂後,今年又主動要求增加一節課的內容,前三周課程由他主講。

 

發言節選

這門課主要向學生介紹力學主要的發展狀況,其中呢我負責三節課,分別給大家介紹力學往事、力學今生和力學未來,今天要講力學發展的歷史。

溯源-理工合一

2012年8月,在北京召開了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一共有近1600人參會,交流論文1261篇。這是7年前,而今年在北京又召開了中國力學家大會,有4800人參會,人數是7年前的三倍。可以看到,現代力學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墨子對於力的定義。墨經中寫道,『力,形之所以奮也』。對這句話傳統的解釋是這樣的:形,指物體,有形的東西;奮,就是運動狀態的改變。所以什麼是力呢?力就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

而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對於力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解釋槓桿原理:「距支點較遠的力更易移動重物,因為它畫出一個較大的圓。」他還認為:「凡運動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但一個推一個不能無限地追溯上去,因而「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即存在超自然的神力。這就是哲學上爭論的第一推動力,因為對它無法理解,後來的許多科學家就走上了神學這條路。

剛才講的墨子和亞里斯多德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造了很多學科,對力學都有一定認識。

但事實上的力學起頭人是阿基米德,他洗澡時想到測浮力方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還有著名的這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地球」。

而五百多年前的達文西,也是一個百科全書式學者。他畫作中的湍流由大大小小漩渦組成,後來很多科學家都發現了這點。大家看這幅達文西自畫像,他的鬍子、眼角處都像湍流吧。

牛頓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兼具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為一身,晚年醉心於鍊金術和神學。他和胡克在光的本質、萬有引力等方面都有著一些爭論。比如說萬有引力,胡克認為牛頓在《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原理》中抄襲了自己的「平方反比」想法,但實際上在書裡牛頓是用他發明的全新的微積分方法推導出的這條定律,已經和胡克的想法相去甚遠。

牛頓之後,還有大批的數學家為力學做了傑出貢獻。拉格朗日、柯西、格林、哈密頓等。比如格林,他從小在磨坊裡長大,比起大學裡接受高等教育的科學家,他出身不好。但他也是傳奇人物,在數學上很著名,創造了「積分與路徑無關的條件」這一著名的數學理論。這說明對科學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不一定非得是科班出身。

緣起——理工分離

近代力學的興起源於哥廷根應用力學學派,普朗特是奠基人之一。之後的代表人物還有鐵摩辛柯、馮卡門、錢學森和錢偉長,以及早期的海森堡。

由此可以看到,一個學科的學術傳承和創新是同等重要的。我有一個師兄Ares J. Rosakis,現任加州理工學院工程學院的院長。他梳理了學術家譜,追溯回去發現普朗特算是我們的師祖。

到了上世紀30年代,馮•卡門和英國力學家、材料學家泰勒推動成立了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這對近代力學來說是重要的一大步。

大家看這張照片,來自於馮•卡門的自傳《馮•卡門: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The wind and Beyond)》。最左邊的就是普朗特,中間是錢學森,最右則是馮•卡門,其中的馮•卡門和錢學森還穿著美軍軍服。這是因為當時二戰結束後,美國想通過馮•卡門和錢學森來說服普朗特到美國去,但最終還是遭到了普朗特的拒絕。

這張照片便成為歷史性的一張,這三個人正好是師徒三代,一個是德國空氣動力學之父,一個是美國航天工業的奠基性人物,一個則是中國飛彈之父。

從哥廷根應用力學學派開始,力學開始了兩條發展路線,一條是以普朗特、馮•卡門和錢學森等人為代表的應用力學,它包括連續介質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等,屬於技術科學,也叫工程科學,還有一部分叫理論力學,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力學,玻爾、薛丁格等人的量子力學,以及之前就開始發展的電動力學和統計力學等,這些現在大多歸入了物理學範疇。這時力學就達到了第二階段,也就是理工分離了。

湧現——工程科學

力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進入第三階段,越來越多的工程科學開始湧現。大家看這張照片,照片裡的人是錢學森和王助,這是錢學森在1947年回國探親時拍的。王助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曾參與創辦波音公司並擔任總工程師。

在同一年,錢學森在竺可楨校長的陪同下來到浙大做演講,題為《工程和工程科學》,竺校長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述工程科學之進展必賴基本科學,古代應用科學與純粹科學之合一,十九世紀漸趨於分離,近則以發達過甚又趨於互相聯繫之狀況。次述科學能解決若干問題,可於理論決定,不需實驗已能證明。一般人說理論與實驗為二事之不合理,因理論不正確也。次述理論對將來工程科學之發展。」所以,錢學森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他認為你理論和實驗對不上,有可能不是理論有錯誤,而是你實驗沒做好。

在錢學森的努力下,中國科學院成立了技術科學部,後又分拆為技術科學部和信息技術科學部。所以錢學森始終認為技術科學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中起最關鍵作用的學科就是力學。

宇宙之大,基本粒子之小,力無所不在!下一周我將給大家講力學今生,謝謝大家!


小時新聞2019年9月17日 


相關焦點

  • 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的講座帶我們走進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和他與浙大的不解之緣主講嘉賓介紹楊衛:具有國際聲望的力學家、高等教育家和戰略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司庫。沈榮駿院士出任航院首任院長。     近年來,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在沈榮駿院士、楊衛院士、朱位秋院士、阮祥新院長等的帶領下,一批名師大家俯首教學科研一線,為培養中國航空航天和力學人才與學科發展不懈努力。
  • 國內首個「腦科學」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來上課
    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段樹民等專家學者日前做了詳細介紹。院士任院長,將「全力以赴為本科生上課」「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段樹民說,在美國神經科學年度交流大會參會人員有3-4萬,已經成為最大的學科。
  • 周迅演黑客背幾百塊雙肩包,這11個牌子雙肩包職場休閒兩不誤
    ,往往會用品牌經典元素來強調自身腔調,讓懂得人一看就知。◆ 萬寶龍許多男士都頗為喜歡萬寶龍。狼叔休·傑克曼和韓星樸敘俊都背過它們家匠心系列雙肩包,無論什麼size都無損包包的經典和大氣。最近,他倆上身的這款雙肩包還新出了牛仔藍色款。
  • 浙大開了個高中升大學銜接班,就為給大一新生補補高數
    今年,浙江大學就為即將入學的大一新生準備了眾多銜接班,其中,《高等數學先修課》作為高中升大學的數學「銜接課」,受到了眾多新生的追捧,截至發稿當天,已經有16500餘名學生參與。教授上課,助教答疑錢報記者採訪獲悉,每一位浙大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都會收到一份入學須知,包括新生報到之前需要完成的相關事宜,其中就包括讓學生修讀這門銜接課。
  • 楊衛:勾勒人類基礎研究的天際線
    在許多場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家楊衛都喜歡引用《墨經·經上》中的名句來闡釋:「力,形之所以奮也。」意思是說,動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從理論到應用、從科學到哲學、從物質到精神,楊衛一直致力於研究「力」。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段樹民等專家學者日前做了詳細介紹。院士任院長,將「全力以赴為本科生上課」「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段樹民說,在美國神經科學年度交流大會參會人員有3-4萬,已經成為最大的學科。
  • 浙大開了個高中升大學銜接班 就為給大一新生補補高數
    今年,浙江大學就為即將入學的大一新生準備了眾多銜接班,其中,《高等數學先修課》作為高中升大學的數學「銜接課」,受到了眾多新生的追捧,截至發稿當天,已經有17200餘名學生參與。教授上課,助教答疑錢報記者採訪獲悉,每一位浙大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都會收到一份入學須知,包括新生報到之前需要完成的相關事宜,其中就包括讓學生修讀這門銜接課。
  • 懂得「放手」 誰說背雙肩包的就是「程序猿」
    最新調查顯示,日本通勤族在車站及電車車廂裡最厭惡的就是「身背雙肩背包」,將過去「九連冠」的「大聲聊天與打鬧行為」擠到第二位。據分析,可能是背雙肩背包的通勤族增多,讓更多人有了在擁擠車廂裡遭背包壓迫甚至「攻擊」的不愉快經歷。
  • 浙大楊衛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NSR》綜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浙江大學楊衛院士團隊和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合作綜述了功能性水凝膠塗層的應用和功能;用具有強粘性的不同功能性水凝膠塗覆各種基材的方法,以及測試以評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與基材之間的粘附性。並且給出了功能性水凝膠塗層的發展展望。
  • 浙大楊衛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NSR綜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浙江大學楊衛院士團隊和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合作綜述了功能性水凝膠塗層的應用和功能;用具有強粘性的不同功能性水凝膠塗覆各種基材的方法,以及測試以評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與基材之間的粘附性。並且給出了功能性水凝膠塗層的發展展望。
  • 全景直擊浙大2020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
    >又一批求是學子將帶著師長、親友的祝福以昂揚奮鬥的青春姿態共同開啟在求是園的新篇章校黨委書記任少波、校長吳朝暉院士,校領導嚴建華、張宏建、朱世強、葉民、何蓮珍、鄔小撐、周天華、吳健、傅強,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朱位秋、李蘭娟,校文科資深教授姚先國
  • 浙大論文造假事件迷霧:利益之爭還是學術腐敗
    此時的賀海波早已博士畢業,並進入浙江大學藥學院博士後流動站,2008年7月,即事發前三個月,他被浙大聘為副教授。  賀海波在浙大藥學院的合作導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藥學院院長李連達。在IJC雜誌編輯部發現的造假論文中的作者一欄,李連達的名字赫然在列。  導師揭發學生  情況嚴重。
  • 楊衛等4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人民網北京2月8日 (記者 魏豔)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工程院(NAE)公布2018年新當選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單。NAE在2018年新增選了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NAE的院士總數達到2293名,外籍院士總數達到262名。
  • 光明日報刊登浙大專版:一流教師在育人一線 一流人才創一流成果
    在ESI學科排行榜上,浙江大學有1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學術機構前1%,8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位,5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位,科研體量與水平均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高水平的研究,怎樣轉化成為高水平的課堂?「我們應該研究的是怎樣促進科教互動,讓高水平的研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有效成為育人的力量。」浙大校長吳朝暉說。
  • 楊衛院士詳解科研評審制度:基金申請5點建議來了
    作者 | 楊衛(中國科學院院士)其最基本的形式有兩種: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分別指由人來評價和由數據來評價。當然也有主觀和客觀結合在一起進行評價。我曾做過一個報告,將目前國內實施的主客觀相結合的評價歸結為9種具體形式。
  • 浙大公開高校信息化最新成果,國內首個「雲上大學」正在形成
    從這個實驗室走出的「研在浙大」、「學在浙大」、「智雲課堂」、「浙大釘」等創新平臺,讓高校的教學、科研、校務、生活都「跑」在雲上,實現全面雲化、智能化。  2018年,浙江大學與阿里雲共同發起成立「智雲實驗室」。浙江大學信息技術中心主任陳文智表示:「兩年來,聯合教育信息化生態的力量,首個全面數位化的『雲上大學』正在形成。」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學院院士Michael Levitt來浙大了!
    嗯,四月的微風吹進浙大,會讓學子們感到絲絲甜蜜清爽;嘿,四月的浙大迎來了諾貝爾得主Michael Levitt,又會颳起怎樣的頭腦風暴呢?4月13日下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Levitt受聘浙江大學,加盟定量生物中心,並為現場師生帶來了題為《多尺度計算生物學的發展歷史與展望》的學術講座。校長吳朝暉致辭,並為Michael Levitt佩戴浙江大學校徽。副校長張宏建出席聘任儀式。
  • 我們從全世界挖出了18個雙肩包,總有一個能背著上班(上篇)
    最後,對於男士來說雙肩包省事又百搭,上班可以選擇皮質的,旅行和休閒可以背輕便的基本款。並不是每一個雙肩包都充滿少年感的,求職季,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大潮下,找到一個不過於「公務」又不像春遊的雙肩包,也許就是你一直在做的事情。本格花了一周時間搜集了18個來自於全球各地,知名或小眾的雙肩包品牌,相信你能找到你想要的那款。
  • 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在浙大校史上,地位僅次於竺可楨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浙江大學老校長路甬祥,他擁有8個院士頭銜、18個博士學位,1988年到1995年擔任浙大校長,在任期間,提出增加「創新」為校訓。有師生評價,路甬祥老校長在浙大校史上的地位,僅次於竺可楨老校長。
  • 楊衛院士詳解科研評審制度:基金申請的5點建議
    本文來源:科學網 作者:楊衛(中國科學院院士)9月21日-25日是同行評議周(Peer Review Week),今年的主題是「同行評議中的信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浙江大學教授、原校長楊衛做客愛思唯爾專題線上研討會,暢談對「信任與科研評審制度」的理解,給青年科研人員進行項目評審、基金申請提出了不少中肯、操作性強的建議,並與網友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