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報導稱,大陸仿鳥撲翼型無人機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報導稱,代號「信鴿」的仿鳥撲翼型無人機由西北工業大學的專家領銜設計,重約200克、翼展約50釐米,最大飛行時速可達40公裡,最長續航時間為30分鐘。機上載有高清攝像頭、GPS天線、飛行控制系統和衛星通信數據鏈。特製的防震顫軟體,可以保證載機攝像頭的成像清晰度。
「撲翼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飛行器,其特點就是效仿鳥的飛行,機翼可以像鳥的翅膀一樣「撲動」,通過撲動機翼來獲得升力和前進的動力,從遠處看,就像一隻鳥。與固定翼和旋翼相比,撲翼的主要特點是將舉升、懸停和推進功能集於一個撲翼系統,可以用很小的能量進行長距離飛行,同時,具有較強的機動性。
與固定翼和旋翼飛行相比,撲翼機具有獨特的優點:如原地或小場地起飛,極好的飛行機動性和空中懸停性能以及飛行費用低廉,它將舉升、懸停和推進功能集於一撲翼系統,可以用很小的能量進行長距離飛行,因此更適合在長時間無能源補充及遠距離條件下執行任務。自然界的飛行生物無一例外地採用撲翼飛行方式,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迪,同時根據仿生學和空氣動力學研究結果可以預見,在翼展小於15cm時,撲翼飛行比固定翼和旋翼飛行更具有優勢,微型仿生撲翼飛行器也必將在該研究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根據港媒報導,西北工業大學的「信鴿」撲翼機已經進行了超過2000次飛行測試,可模擬自然界中鴿子90%的動作,仿真度很高,以至於經常吸引真鳥伴飛。同時,該機型飛行噪音很小,在內蒙古上空試驗飛行時,對下方的羊群沒有任何驚擾,地面上的人也很難覺察到。由於小型撲翼機在氣動性能上和主流的固定翼和旋翼機相比,有極為突出的優勢,這讓小型撲翼機也具備了獨特的使用環境。
例如,在人員和其他飛行器難以抵達的地區進行巡邏和偵查,特別是在惡劣天氣下使用撲翼機進行邊境巡邏,可以有力的防止敵對勢力的邊境滲透。即使被敵方發現,也要最多當作是一隻鳥飛過,不會有所警惕。而在城市反恐作戰中,撲翼機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小巧的撲翼機可以靈活的在城市高樓之間穿行,而且噪聲極小,可以長時間執行偵查監視等任務,非常適合警方以及反恐部隊使用。特別是還可以貼上羽毛,塗上仿真塗料,偽裝成鳥,混在鳥群中活動,成為真正的「間諜鳥」。
目前世界主要大國都在研究撲翼機,早在1998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提供資金資助一家公司研發了一種「小蝙蝠」撲翼無人機,翼展為22.86釐米,只能向前飛行。之後又研發了「蜂鳥」微型無人機,可以做出飛行、徘徊、懸停、穿行等複雜動作,目前美國的撲翼型無人機已能夠做到指尖大小,可以製造出仿蜻蜓、蒼蠅的微型無人機。目前美國在撲翼機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則緊隨其後,我國研究撲翼機的主要機構——西北工業大學開發的「信鴿」是目前國內最好的撲翼機之一。
隨著納米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在未來,這類袖珍特種無人機將會越來越多。它們或是巡視邊境,防備滲透;或是巡遊城市,為警察和反恐部隊提供情報,具備極廣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