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捨不得的中國天才,放棄院士身份毅然回國,國人為其拍手稱讚

2020-12-06 騰訊網

《風入松》有言:若是初心未改,多應此意須同。

在每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中,人才的存在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說沒有人才的幫助,那麼這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也必然不會有著更高的提升。對於中國的發展而言,雖然說在近代歷史中,我國曾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內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而在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社會的發展也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當中。

曾經,在中國出現了這樣一位天才學者,雖然說他在美國地區獲得了院士的身份,但是,為了能夠支援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他也不顧美國方面的挽留,最終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那麼,這位天才學者究竟何許人也?在科研道路上,他又曾做出過怎樣的貢獻呢?

這位天才學者就是鄧興旺,他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據了解,在鄧興旺出生的那個村子內,人們的生活條件是非常差的。雖然說成長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是,鄧興旺卻並沒有放棄努力學習,而在1978年時,十六歲的他順利考入了北京大學生化專業,對於鄧興旺這種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這也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在讀大學期間,鄧興旺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而在經過了四年努力之後,他也順利畢業,並繼續在北京大學的生物學專業內,對碩士學位進行著攻讀

由於鄧興旺在生物領域內的成就水平是相對較高的,因此,在1985年時,他也來到了美國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內,開始了對植物光合作用進行研究,而由於他的成績始終十分優異,所以,後來的他也獲得了伯克利分校的優秀生獎學金。就這樣,鄧興旺也選擇留在了美國,並開始對博士學位進行著攻讀。

1989年時,成績優異的鄧興旺提前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學博士學位,而在這個時候,他也拿到了美國生命科學基金會的博士後獎金。此後,為了能夠對生物方面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鄧興旺選擇留在了美國的一個研究組內,進行著博士後階段內的研究。

在1992年時,鄧興旺正式進入了耶魯大學的生物學系任教,而在此之後,他也開始創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實驗室。對一位來自中國的學者來說,能夠用如此高水平的成就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而在美國研究期間,他也被任命為了耶魯大學的終身正教授。可以說,正是因為鄧興旺在生物學領域內有著較高的成就,所以他才能夠得到美國方面的高度認可,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時,他也曾經獲得過美國方面的專項學科撥款。可以看出,為了留住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美國高校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

在後來的日子裡,雖然鄧興旺身處美國,但他也同樣關切中國生物學方面的發展,而自1998年開始,鄧興旺就參與到了北京大學的生物學免費講習班當中,並親自為學員授課,在2003年時,鄧興旺應邀成為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共同所長,2009年,鄧興旺也成立了一個有關於生物設計前沿的實驗室。可以看出,與那些選擇留在國外的人才不同的是,鄧興旺對祖國的發展也是十分關心的。在2013年時,鄧興旺成功拿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榮譽稱號,對於一位科研工作者來說,這樣的榮譽也是十分難得的。

其實,像鄧興旺這種已經拿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士,並成為了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的人才,是完全可以留在美國,並度過自己的後半生的。但是,鄧興旺卻並不希望放棄自己的中國身份。就這樣,在2014年時,他正式辭去了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的任職,並回到了北京大學開始籌辦現代農學院。基於鄧興旺的努力,我國雜交水稻領域的研究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而在他的引領之下,中國社會中也出現了更多的優秀生物人才。

結語

對於鄧興旺來說,雖然留在美國能夠讓他擁有著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但是,面對著祖國發展道路上的一些難題,他也並不願意將自己的個人利益擺在第一位。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有著諸如鄧興旺這類人才的存在,因此,新中國的發展水平才能夠在短短幾十年內,實現跨越式的飛升。

相信通過鄧興旺的影響,在未來的日子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願意回到祖國,並投身於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當中,而通過這些人才的不斷努力,中國也將有著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資料:《美國新科院士鄧興旺:難忘遙遠的小山村》

相關焦點

  • 放棄名校教授身份,毅然改回中國國籍,美國悔恨不已
    據了解,美國所擁有的的科學家最多,但是其中有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科學家,因為美國用非常豐厚的待遇以及先進的技術吸引這些科學家到美國發展,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其實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但是回國的卻很少。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又一位科學家放棄名校教授身份,毅然改回中國國籍,選擇回國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美國對此卻悔恨不已。
  • 物理「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籍回國,卻遭中科大教授質疑炒作
    兩年前,一位來自中國名叫曹原的天才少年,攻克了一個困擾學術界百年的難題---石墨烯超導效應。這一年,出國留學年僅22歲的曹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特定的角度時,就會產生超導效應。這一發現不僅解決了困擾物理學領域整整107年的難題,也讓曹原這位來自中國的22歲少年一躍成名,成為登上世界頂尖學術雜誌《Nature》,年齡最小的中國學者。曹原 發現開闢了「凝聚態物理」新領域,目前國內外許多物理方面的專家學者都在試圖拓展他的研究,而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也引起了世界各地高校的注意。
  • 高齡科學家回國養老?71歲姚期智棄美國國籍,為國培養頂尖天才
    美國科技能夠領先全球,主要在於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科學家。我國作為新崛起的科技大國,也需要海納百川,聚全球英才,為我所用。在國家的號召下,一批批留美科學家選擇放棄美國高薪機會、終生榮譽,毅然回國,姚期智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成果造福3億人
    亞洲首富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而毅然回國,如今成果惠及3億人IBRO-Kemali國際獎由國家大腦研究小組(IBRO-Kemali)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能拿到這個獎的科研者一般都是年齡在45歲以下,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科學家。
  • 71歲頂級華人科學家,拋棄美國一切,毅然回國:中國才是我的祖國
    計算機天才姚期智姚期智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前半生悄然努力無聲,後半生卻獲大獎無數,震撼世界!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圖靈獎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項,相當於計算機界的諾貝爾。1972年,姚期智去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一次野餐會上,他結識了他的太太儲楓,儲楓是麻省理工的大學計算機系的在讀學生,兩個一見傾心,墜入愛河。
  • 誰說回國就廢了?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前段時間,發現石墨烯超導的天才少年曹原在採訪的時候,曾說出「我是中國人,我是要回國的」。這本是令國人欣慰的消息,但部分網友卻認為天才少年回國就廢了,在他們看來,國內科研器材、科研環境的不理想會讓天才少年變得平庸。真的如此嗎?然而放棄國外終生職務的侯小琳教授卻用實際成就打臉了這一群人!
  • 放棄美國一切回國效力,71歲重入中國籍:在美多年我仍是中國心
    今天要說到的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姚期智,他依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優渥生活,選擇回到國內教書育人,並且在71歲的時候重新加入了中國籍,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雖然在美國多年,但卻一直都是中國心。而他在美國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也不為過。在1988年的時候,姚期智就成為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並且在隨後兩年就獲得了圖領獎,圖領獎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項。在雖然的十年中,姚期智又提供了一項又一項的研究成果,為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作用。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國人為其歡呼,他卻說:我可不是中國人
    五年漫漫回國路,十年風雨徵程飛彈成。提起錢學森這位民族脊梁般的人物,想必國人無人不曉。 錢老先生一生為中國的航天、飛彈事業而奮鬥,鞠躬盡瘁,不慕名利,拳拳愛國之心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 「寒門院士」舒紅兵:從蘭州大學到武漢大學,留學美國卻毅然回國
    一顆赤子之心,他一心為國,為此毅然放棄在海外優越的生活條件。 1992年,一心鑽研科研事業的舒紅兵選擇留學美國。他在美國Emory大學的細胞及發育生物專業就讀,並順利獲得博士學位,緊接著他又用兩年的時間在美國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i實驗室工作研究並在此期間考取了博士後學位。
  • 美國最不想放走的科學家,圖靈獎唯一華人學者,毅然回國研發AR技術
    美國最不想放走的科學家,圖靈獎唯一華人學者,毅然回國研發AR技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一位特別優秀的導師,他曾經是美國最不想放走的中國天才,圖靈獎唯一華人學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和國際密碼協會會士。
  • 姚期智:71歲放棄美籍,辭去美國終身教授,毅然回國發展
    引言 科學家們放棄外國的高薪待遇,毅然決然地返回中國,在國人看來,他們身上有著一種令人欽佩的氣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國人學習。除此之外,因為他出色的成績,他獲得了美國學校終身教授一職。 在美國生活得如魚得水的姚期智,為何在71歲時選擇放棄美國的國籍、辭去終身教授,告別學生,重入中國國籍、投身中國的科學事業呢?
  • 中國天才鄧興旺,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辭去了教授一職!
    中國華夏大地,千年來人傑地靈,培育出了很多科學家。在中國的國家困難時期再到現在的獨立自我,奮發圖強時期,中國的人才一批接著一批,在中國的各個領域發光發熱,他們的力量團結起來建設國家的熱情令國人震驚。也正是有這樣一批人的出現,給中國的科技實力的提升帶來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一話,象徵著某人「明確志向」的基礎。大多數努力讀書的學生,抱負僅僅停留在將來獲取更好的工作,再也沒有從前古人為一事物而拼搏,只為成果不看獎賞的心態了。然而,就算存在於如此的環境中,卻總有人能保持初心,不被世俗帶偏「思想」,一心為理想。我國有一位生物學家饒毅,輕視名聲、利益,能夠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繼續研究,從不為所謂的「頭銜」而拋卻高尚人格,其高尚品質和深奧學識令人佩服。
  • 他是物理傳奇大師,我國第一位圖靈獎得主,毅然選擇棄美回國!
    所謂「天才」、「神童」似乎已經不足以用來形容這位物理界+計算機領域的傳奇大師。他所取得的成就和仿佛開了掛一般的人生,更是贏來無數人的驚嘆。當碩果纍纍的他面對美國開出的優渥條件時,卻毅然放棄一切在國外享有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國繼續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領域精英人才。他,值得人們所有的崇敬和敬畏。
  • 就因為國家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集體放棄了回國和美國的有利條件
    介紹歷史上,中國曾多次遭遇外敵入侵,但大都戰敗確保了國家安全,然而當清朝英國打開國門時,中國徹底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與中國多年閉關鎖國的思想密切相關。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倒下,救國是當時最想做的事情,許多有識之士發起了許多為強國自救的運動,希望改變國家之前的命運。
  • 姚期智的一通電話,讓留學美國的物理天才辭職回國,成清華教授
    而在我國各事業的發展中,像錢學森一樣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遊學之子不計其數:天眼之父南仁東,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量子科學這一塊,有這樣一個科學家,在老友的一通電話後,立即放棄在美國優資厚待的教授工作,回到祖國,成為清華大學的教授。為國家量子信息事業奉獻力量。
  • 他是首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放棄美國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做貢獻!
    很多人對於十分優秀或早慧聰穎的人都習慣於用「天才」「神童」「大神」等引人矚目的詞來描述,但是,無論是多優秀的人,似乎這些形容詞都已經處於描繪的極點。1975年到1986年之間,姚期智主要是在各大世界名校任教,但是任教期間他也沒有放棄鑽研計算機領域的一切。1993年,姚期智最先提出了量子通信複雜性的理論,並在短時間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而時隔兩年,他又提出了分布式量子計算模式,這個模式的提出對於量子算法以及通訊協議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 放棄中國國籍的清華天才林樺,晚年生活如何?
    學習後,他們毅然放棄了美國提供的豐富條件,衝破層層障礙,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然而,除了返回家園並被特別告知不要返回的科學家外,一些科學家還自願放棄中國對美國的選擇。二、放棄中國的科學家這位放棄國籍的清華天才就是林樺。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在我國更是有一些天才少年,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而備受矚目,但並非所有的天才少年,都能夠如大家所願為國效力。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甚至還拒絕回到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 郭永懷:放棄美國高薪毅然回國,飛機墜毀,他用生命保護核彈數據
    提起兩彈元勳郭永懷,大多數人都覺得有點陌生,一時間記不起他的模樣與生平事跡,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在授予兩彈一星時他已經是烈士身份,那時這位偉大的學者已經不幸在一次飛機事故中逝世。當年的郭永懷和錢學森同樣是美國不肯放手的高層次人才,為了回歸祖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製造出驚天一響震驚全世界。01那個年代的美國比起中國生活資源豐富,可用研究設備與材料種類繁多,可以說是每個學者眼中的寶庫,就在這種誘惑之下他還是毅然決然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