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每天會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為金星蕨科植物毛蕨的全草。
全年均可採收,曬乾。
生於水邊或潮溼處。
分布於江西、臺灣、廣東、海南等地
別名舒筋草、小牛肋巴、篦子草
【原形態】植株高達50cm或更高。根莖長而橫生。葉遠生;葉柄長25-90cm,棕褐色,無毛,基部具黑色鱗片;葉片草質或紙質,披針狀長橢圓形,長40-70cm,寬20-25cm,二回羽狀淺裂;
裂片15-28對,線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柄,長12-16cm,寬1-1.3cm,羽狀淺裂至中裂,基部羽片不縮短或稍縮短,全緣,稍捲曲;葉背面被長硬毛;脈8-10對,基部1對細脈聯結延伸至彎缺處;中脈背面被卵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2-5對,近邊緣著生;囊群蓋大,圓腎形,棕色。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平。
祛風活血,解毒殺蟲。用於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風溼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蜈蚣咬傷,疥瘡。
根狀莖2~4錢。外用全草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中藥大辭典》
淡;苦;涼
歸肝;大腸;膀胱經
風除溼;舒筋活絡;解毒殺蟲。主風溼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症;蛇早咬傷
《中華本草》
苦;平
祛風除溼;舒筋活絡。主風溼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癱瘓
內服:煎湯,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