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療近十年首現突破,獲諾獎的創新藥在華上市

2020-11-29 健康界

吃出來的疾病大多發生在胃部,其中當屬胃癌最兇險。最新統計顯示,胃癌已成為我國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癌種。記者11月2日獲悉,首個胃癌免疫治療創新藥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相關晚期胃癌患者。而其聯合化療用於晚期胃癌療效顯著,這也是近十年來晚期胃癌一線治療領域的首個重大突破。

我國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胃癌患者群體,同時發病率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如2018年我國新增胃癌病例數為45.6萬人,死亡病例則高達39萬人,分別佔全球總數的44%和50%。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表示,我國約80%的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中國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36%。

令人欣慰的是,近期免疫治療終於看到了曙光。「今年是胃癌治療的『豐收年』,近期首個胃癌免疫治療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被用於治療相關晚期胃癌患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說。

就在9月底,大型國際臨床研究CheckMate-649也傳來新進展,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用於晚期胃癌的一線治療獲得成功,相比目前化療的標準治療方式,新療法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獲益,這也是近十年來晚期胃癌一線治療領域取得的首個重大突破。

作為這項研究的中國主要參與者,沈琳毫不掩飾激動的心情,「這有望改變胃癌一線治療的格局,並成為今後我國重要的治療指南依據之一。」

如今的免疫治療方案其實也符合我國上醫治未病的傳統思路。據介紹,免疫腫瘤治療是通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提前阻斷免疫抑制通路,以恢復體內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力,阻斷腫瘤抗原性逃逸。

對於百時美施貴寶研發的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來說,本庶佑博士開發這一創新藥的早期研究已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它也是全球唯一由諾獎得主直接參與研發的一種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幫助機體恢復抗腫瘤免疫反應。

李進認為,創新藥和新療法的不斷湧現,使我國從過去的單純化療走向了靶向治療時代,又從靶向治療時代走向了免疫治療時代,這使得病人治療的效果不斷提升,而治療所帶來的毒副作用則越來越小。

相關焦點

  • 獲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在頒發前就已造福長沙患者
    原標題:斬獲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在頒發前就已造福長沙患者 △腫瘤免疫治療新藥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歐狄沃)。他們通過抑制免疫負調節機制,發現了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方法。 你或許會覺得,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還隔十萬八千裡。但實際上,基於他們的研究,一種被稱為 " 免疫檢查點治療 "(以下簡稱免疫療法)的療法已經應用於臨床治療,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些特定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結果。而這種療法的部分新藥近兩月已在國內上市,長沙已有患者用上了新藥。
  •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他們通過抑制免疫負調節機制,發現了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方法。 你或許會覺得,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還隔十萬八千裡。但實際上,基於他們的研究,一種被稱為「免疫檢查點治療」(以下簡稱免疫療法)的療法已經應用於臨床治療,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些特定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結果。而這種療法的部分新藥近兩月已在國內上市,長沙已有患者用上了新藥。
  • 諾獎給了HIF,國內藥企也瘋狂
    HIF——缺氧誘導因子,一個讓大眾甚至醫學界人士都感到陌生的詞彙,成為2019年諾獎的「新寵」。 近日,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獲此殊榮。
  • 全球首個治療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艾坦正式上市
    ——艾坦(阿帕替尼)正式在中國上市,這標誌著中國胃癌治療水平發展的新高度。衛計委領導、工信部領導、恆瑞醫藥領導、解放軍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進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以及參與阿帕替尼臨床III期研究的諸位專家一起出席了本次艾坦上市會,共同啟動阿帕替尼新品上市並分享晚期胃癌三線治療領域的發展成果。
  • 施一公聯合創辦,這家明星藥企的創新藥有望年底上市
    「10億美金、10年時間」,這是在醫藥創新領域廣為流傳的「雙十」定律,也就是一款創新藥的研發成功需要耗時十年,花費十億美元。可見新藥研發在技術要求、資金投入、市場風險、研發周期等方面,要面臨的挑戰之大。
  • 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原標題: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胡浩)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13日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2020年已有10款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
    也是全球首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超過1年(二線使用)的三代EGFR-TKI,它的上市給臨床醫生提供新選擇。2019年12月,澤布替尼通過FDA批准在美上市,用於治療先前至少接受過一次治療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患者,成為中國首個在美上市的中國本土創新藥。這一裡程碑事件,也被稱之為本土新藥出海「零的突破」。
  • 乳腺癌治療突破性創新藥愛博新在中國獲批
    ,palbociclib)已於7月31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該藥將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的形勢更為嚴峻,每年新發10個患者就有1個被確診為晚期,且在接受過手術及規範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有30%-40%會發展為晚期乳腺癌。有別於早期乳腺癌治療方式的多樣化,近10年來,國內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無重大進展,缺乏突破性創新療法。
  • 研發日報丨阿斯利康BTK抑制劑獲歐盟批准治療CLL
    阿斯利康BTK抑制劑獲歐盟批准 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9日,阿斯利康靶向抗癌藥Calquence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該藥是下一代選擇性BTK抑制劑,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CLL是成人群體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
  • 免疫治療市場激增,諾獎團隊創立「非同生物」研發全球領先的創新藥
    在近幾年的生物製藥創新潮中,「免疫治療」是表現最為亮眼的技術之一。免疫治療賽道,成就了O藥、K藥這樣歷史裡程碑式的明星藥物,也湧現了一批已經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優質藥企。免疫治療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期,其中腫瘤免疫全球市場規模超千億美金。
  • 今年前三季度34個創新藥獲批 抗癌藥物佔比最高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共有34個創新藥(不包括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包括12個生物藥、18個化藥、3個中藥及1個疫苗(鼻噴動感流感減毒活疫苗)。其中,萌蒂製藥的普拉曲沙是最新獲批的一款抗癌創新藥,8月28日獲批,是首個用於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也是國內獲批的第二款PTCL治療藥物。普拉曲沙是一種葉酸代謝抑制劑,於2009年9月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為Folotyn。臨床試驗結果表明,Folotyn對於縮小腫瘤體積以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顯著有效。
  • 明星陣容、重磅賽道、打新火爆:創新藥公司諾誠健華今日上市
    由世界知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與崔霽松博士聯合創立的生物醫藥企業諾誠健華(09969.HK)成為首家在港股市場採用「雲敲鑼」上市的公司。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發現、研發及商業化潛在同類最佳及(/或)首創的用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主要藥物研究處於臨床階段。將成為今年首家香港市場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 國產IDH1選擇性抑制劑首獲臨床批准 昆藥集團持續發力創新藥領域
    昆藥集團本次申請用於IDH1臨床試驗的新藥為其研製的KY100001片,是一款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實體瘤的選擇性抑制劑,適應症主要為IDH1基因突變的肝內膽管瘤。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進入臨床研究的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選擇性抑制劑。除這款癌症創新藥外,還有多款其他領域的新藥也正在路上,昆藥集團表示。
  • 羅氏、強生等產品獲批上市;恆瑞、復星等產品獲批臨床
    2012年在美國首上市,2017年在中國批准進口,用於治療甲氨蝶呤療效不足或對其無法耐受的中重度活動性類風溼關節炎。 3、綠葉製藥合作創新藥Lurbinectedin即將在華進入臨床 6月29日,綠葉製藥宣布其從西班牙生物製藥公司PharmaMar,S.A.引進的抗腫瘤創新藥Lurbinectedin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CDE受理,用於
  • 上市公司創新藥8月報告:第一梯隊在研品種近百個 主攻腫瘤藥
    另一方面,非上市藥企也展現出蓬勃的創新力,近兩百家非上市藥企擁有在研創新藥,表明我國仍有大量創新性生物醫藥公司具有上市潛力。此前,不少小型生物技術藥企定位於創新藥,但受制於沒有利潤,故而未上市。而2018年的港交所改革、2019年的科創板落地,以及最近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為這類企業「敞開」了大門,目前已有多家未盈利的創新型藥企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 諾獎風向標 B細胞T細胞發現者斬獲2019拉斯克獎
    當日,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公布,美國埃默裡大學的麥克斯·庫珀(Max D。 Cooper)、澳大利亞生物學家雅各·米勒(Jacques Miller)因發現了免疫系統中的B細胞和T細胞獲得基礎醫學研究獎。
  • 榮昌生物治療胃癌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
    榮昌生物治療胃癌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及快速通道資格近日,由榮昌生物製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ADC新藥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商品名:愛地希®)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晚期或轉移性胃癌以及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許可(IND),並獲FDA針對胃癌適應症的快速通道資格
  • 腎癌首創、首仿藥誰將搶先上市?
    2月12日,輝瑞/默克宣布,FDA已經接受了avelumab+阿昔替尼的上市申請,並授予優先審評資格,預計審批時是2019年6月。同時,默沙東也公布了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k藥)+阿昔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數據。據3期臨床數據顯示,2個方案的療效均顯著優於舒尼替尼。隨著晚期腎癌療法的不斷突破和創新,也給國內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 首個PD-1抑制劑在國內上市 另外4種藥卻成了出國看病誘因
    自2013年美國《科學》雜誌將癌症免疫治療評為「重大突破」以來,PD-1/PD-L1抑制劑作為免疫療法中的主力軍,在癌症治療領域備受矚目,成為整個醫學界和全球腫瘤患者關注的焦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患者出國看病,接受最前沿的免疫治療。如今,歐狄沃(Opdivo)的上市,讓國內肺癌患者終於有機會獲益於這種最新療法,有望改善疾病預後,延長生存期。
  • 院企自研白血病創新藥,資本助推免疫細胞治療新突破
    合源生物科技CEO呂璐璐介紹,在院企合作後,這次其在京完成了4.5億元的新一輪融資,並將由此在國內率先展開這一創新藥的臨床II期試驗。CNCT19細胞注射液也成為我國率先進入臨床II期,並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研創新藥。呂璐璐介紹,CAR-T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為癌症的治療提供了新途徑,曾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