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文/鄒沅錚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入冬,羽絨服的生產和銷售迎來了一年當中的旺季。
不過,今年的消費市場由於遭受了疫情的衝擊,表現似乎欠佳,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8萬家羽絨服相關企業,而今年前三季度新註冊的羽絨服企業僅為681家,同比下降37.4%,1至10月共註冊了804家羽絨服企業,同比下降39.2%。
隨著四季度羽絨服消費市場的回暖,中國服裝協會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羽絨服的市場規模將達1382億元,將同比增長15.17%。
羽絨服新增企業減少,市場規模擴大,那麼現有企業的實際狀況如何呢?
國內羽絨服頭部品牌之一波司登,據其2020-2021財年中期業績報(2020.4.1-2020.9.30)顯示,營收為46.6億元,同比增長5.1%,歸母淨利潤為4.9億元,同比增長41.8%。
國盛證券分析師鞠興海表示,波司登淨利的同比增長主要歸功於三點:一是產品結構優化,淡季銷售次新品佔比較多,零售折扣率相對良好;二是主品牌銷售單價提升;三是羽絨服業務(尤其是直營渠道)佔比提升。
此外,疫情期間,波司登的線上渠道表現較為亮眼。根據財報數據, 4月1日至11月11日羽絨服業務線上流水同比增長超過45%,其中波司登品牌線上流水同增超35%。其中,「雙十一」購物節活動期間,羽絨服業務線上流水同比增長超35%,波司登品牌線上流水同增超25%。
鞠興海預計,波司登2020-2021財年的羽絨服業務在量價帶動下能夠實現約20%的營收增長,且線上增速高於線下,同時品牌紅利的釋放將持續。
波司登財報還顯示,上半年淨關店202家,其中直營門店逆市淨開19家,經銷門店淨關221家。與此同時,品牌羽絨服業務同比增長18%,直營收入同比增長144.3%,批發收入卻同比下跌9.8%。
對此,東方證券分析師施紅梅分析稱,直營收入大增,一方面是由於去年線下渠道基數較低,另一方面則表明波司登品牌勢能強勁,庫存去化順利。
然而,行業頭部企業的增長成績,並不能完全反映整個行業的現狀,那麼中小企業的情況又如何呢?
「今年大環境不容樂觀,所以我們也沒有定多大的目標,只要能保持去年的水平就可以了。」 鄧超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鄧超是半畝田服裝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設計總監,他的公司有兩條業務線,一條在深圳主要經營設計師品牌,另一條在浙江主要經營大衣和羽絨服貼牌業務,每年的產量在15萬件左右。
「疫情的衝擊是有的,但影響不是很大,」 據他介紹,前期原材料價格低,成衣製作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加之國內疫情控制得很好,入冬後,市場需求也在回暖,銷售體量下滑不是很明顯。
鄧超公司的羽絨服貼牌業務走的是供應鏈模式,沒有直接參與銷售,因此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對他而言沒有區別,但疫情以來,他的客戶在線上銷售的體量比以往增加了很多。
疫情除了改變了銷售渠道,也逐漸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心態。「首先不會提前消費了,再者不會過度消費,只會在有需求的時候購買,這樣對企業的生產是個大考驗,要麼前期備足單量,要麼快速生產。」鄧超這樣說道。
事實上,羽絨服企業數量增速的降低,也並非全然歸因於疫情。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羽絨服相關企業的年註冊量基本上都呈下跌趨勢,年註冊量從2011年的3867家逐漸下降至2107年的1155家。不過,2019年有所回升,年新增企業1564家,同比增長31.9%。
儘管年註冊量時增時減,但羽絨服市場的規模一直保持著增長的態勢。據中國服裝協會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羽絨服市場規模約為1068億元,2019年突破1200億元,未來隨著消費升級,預計2020年中國羽絨服的市場規模將達1382億元。
中國服裝協會表示,目前,我國羽絨服行業CR10(前十名市場佔有率)達到43.62%, Moncler、加拿大鵝市場份額較高,波司登、雪中飛、鴨鴨、坦博爾、雅鹿、雪倫傑、奧優衣、庫冰潔、艾萊依分割剩下的市場。
中商產業研究院則表示,目前我國羽絨服市場整體向好,呈復甦上升態勢。據悉,歐美國家的羽絨服普及率在30%~70%之間,而我國目前羽絨服的普及率只有10%左右。因此,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中國羽絨服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很多小型羽絨服品牌將陸續被淘汰,羽絨服的市場集中度將越來越高,龍頭企業有望從中受益。
雖然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但在鄧超看來,頭部企業有頭部企業的優勢,中小企業有中小企業的優勢,中小企業走差異化路線,也是有生存空間的,並且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創新的活力比頭部企業更顯著,創新也是未來企業的競爭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