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小鎮奇葩曆法,世人不解的背後,是當地人對自然的敬畏!

2021-02-08 科學奧秘檔案館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星球科普

人類的世界可謂是豐富多彩,這其中就包括挪威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中心的一個名為朗伊爾賓(Longyearbyen)的小鎮,因為這裡存在著一些非常特殊的法律,多年來這裡的2000多名公民一直都在遵循這些法律條款。

事實上,這個定居點被人們稱為距離北極最近的城鎮。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裡冬季的夜晚可以持續長達四個月之久。這個小鎮不僅是一個寒冷的地方,而且每年還吸引著大量遊客前往,當然這絕不只是因為它那些迷人的歷史。

朗伊爾賓最早曾是當地為煤礦上工人建立的定居點,當時這裡是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最大的煤礦之一。到了21世紀末,當煤礦枯竭時,工人們便選擇在這裡定居下來,進而建立了這座小鎮。

正因為如此,朗伊爾賓的人們實施了一些看上去極為嚴厲的法律,雖然在外人看來這絲毫沒有道理可言,但對朗伊爾賓小鎮上的人們來說卻是合乎邏輯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裡的氣候環境。隨著小鎮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到這裡,不僅是為了尋求簡單的生活方式,更是為了這裡漫長而黑暗的冬天,雖然看起來陰沉,但實際上是真的很美。

生活在朗伊爾賓的人們制定了兩項非常極端的法律條款:不允許人們死在小鎮上;也不允許人們在小鎮上生育。

不允許人們死在小鎮上的原因是,不能把屍體埋在雪裡,因為屍體一旦腐爛,就會吸引來北極熊,這對於定居者是最大危險。因此,如果有人感到身體不適,他們將會被送往挪威南部接受更好的醫學治療。

不允許人們在小鎮上生育的法律是因為定居點人口少,為了避免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因此要求孕婦需要到附近醫學條件更好的城市去分娩,儘量來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死亡。

另一個有趣的法律是,小鎮上的人們是不允許養貓的。這是因為貓可以獵殺小鎮附近的鳥類,有可能會造成鳥類的滅絕,因此,他們與其冒著不必要的風險,不如避免這種風險。生活在這樣一個極端的地方,如果你想長久地生存下去,你就必須儘可能規避風險。

此外,對於遊客來說另一個非常有趣且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老煤礦附近建立的末日種子庫,種子庫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保護地球上大多數的植物品種。目前這裡擁有80多萬種不同類型的種子,而且數量還在增加。那麼對於這樣一個寧靜且景色迷人的小鎮來說,你願意定居於此嗎?

相關焦點

  • 10部不容錯過的紀錄片,讓你認識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每個個體都都處於自然的網絡之中,是網絡中的一個點、線條上的一個鏈,命運息息相關。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敬畏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通過10部頂級的自然紀錄片,在一場場視覺盛宴中,你將深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受它們的生命脈動,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
  • 啟示錄:回歸信仰,敬畏自然
    2020啟示錄///回歸信仰 敬畏自然馬太福音的末日描述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這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對自然對未知都是如此,失去了對自然對宇宙的敬畏,在已知的世界裡坐井觀天,而殊不知我們之於第三視角,不過蜉蝣一日。自去年9月份開始,澳大利亞山火肆虐,大火燒死了近10億的野生動物,考拉、袋鼠無一倖免於難。蔚藍的大海、紫色藍楹花、牛羊成群的農場、這座漂在大洋洲上的綠色大陸,曾經承載著我對家園的所有美好希冀和憧憬。然而還尚未等我身臨其境,它的美麗就隨著一場大火泯滅殆盡。
  • 聚焦北極 展現「人性之光」 中國首部極地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品牌靈感來自北極的ARCFOX極狐品牌,與講述北極追光故事的《光語者》,懷著對「敬畏自然,使用清潔能源,守護我們生存家園」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共同打造了記錄電影,屆時在本月18日在京舉行的首映儀式上,ARCFOX極狐將與《光語者》主創團隊一起分享電影背後的故事,共同揭開影片的神秘面紗。
  •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人類要與自然和平相處,不要亂砍亂伐植物,不要虐待吃食野生動物,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氣溫可低至零下71度,當地人卻普遍長壽
    350公裡,但其所處的地形比較奇特,這裡的東、面、西這三個方向都被高大的山脈包圍,這就造成了從南方低緯度區域過來的暖空氣無法進入這裡,而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卻可以不受阻擋地湧過來。 1933年2月6日,人們在奧伊米亞康測得了零下71.2度的超低溫,這創造了北半球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氣溫,從此以後,奧伊米亞康就被稱為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
  • 地球上最寒冷的小鎮,氣溫可低至零下71度,當地人卻普遍長壽
    ,奧伊米亞康距離北極圈還有350公裡,但其所處的地形比較奇特,這裡的東、面、西這三個方向都被高大的山脈包圍,這就造成了從南方低緯度區域過來的暖空氣無法進入這裡,而來自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卻可以不受阻擋地湧過來。
  • 光語者|製片人談北極越冬背後的故事
    《光語者》每一幀如明信片般精細出品的畫面,給觀眾留下的深擁北極之美的空間,著實實至名歸。 IPCEA在今天也有幸邀請到電影的製片人盧武先生為我們講述電影背後的故事,關於人,關於自然,關於溫暖。 這是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故事。 這是一個人和一群人的故事。
  • 北極溫度已飆到38℃,這個小鎮就是案例,人類行為正在改變北極
    北極溫度已飆到38℃,這個小鎮就是案例,人類行為正在改變北極自從人類開啟工業革命,人類的生活變得越好的同時,地球上的氣候環境似乎也在人類的大力發展下悄然發生著改變。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因為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導致地球的大氣循環系統的能量吸收和能量散發等都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的情況,全球的平均氣溫都開始逐步上升,於是,全球變暖就出現了。
  • 小鎮自然萬象,童趣生生不息
    恆大十裡溫塘小鎮為孩子們保留了一片綠色家園,為父母們打造一個自然教育的親子空間,讓四季的律動和土地的呼吸成為居住於此的生動體驗。在田野裡盡情的撒歡每個孩子都是自然的信使十裡溫塘被十餘景區環伺,山巒、湖泊、連綿無際的田野,小鎮20萬㎡新中式園林,33000㎡森氧公園,為孩子開闢了一個豐富的自然童趣世界,釋放她們的天性。
  • 《光語者》首部北極紀錄電影
    作為負責北極空間環境監測的極地科考隊員,劉楊獨自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度過120個極夜。小鎮上有分屬於不同國家的科考站,2004年我國在這裡設立了中國北極黃河站,並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黃河站的二層小樓,總面積約500平方米,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 室、宿舍、儲藏室一應俱全。在小樓的頂部有五個小「閣樓」——光學觀測平臺。
  • 最「黑暗」的小鎮:沒有被陽光照耀,當地人只好用鏡子反光取暖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不知道大家第一反應想到的是什麼,「最黑暗的小鎮:沒有被陽光照耀,當地人只好用鏡子反光取暖」。一座小鎮被光照不到?難道說這座小鎮是修建在地底下嗎?要不然的話肯定不會這樣的,畢竟大家都知道凡是在地面上就會被陽光照到,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座小鎮。
  • 當地人很敬畏它,不慎落入後果不堪設想
    亞馬遜河流的流速和覆蓋面積非常廣,當地人和外地人都不敢到亞馬遜河裡遊泳,到底是為什麼呢?很多網友看到後都紛紛表示:你行你上啊,你要是敢你去啊。其實人們之所以不敢去亞馬遜河裡遊泳,是因為亞馬遜河的周圍和河流內部存在著許多殺機,馬上揭開這個秘密。
  • 《嶽野支路》:走進非洲走進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儘管之前已經看過多部有關非洲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的紀錄片,但看到這部在優酷播出的紀實類旅行節目《嶽野支路》時,還是為之心頭一震。尤其是那期保護犀牛的節目,動人之處,竟讓人不自覺地就淚眼婆娑起來。犀牛的命運,大自然的生態,人類的責任,當這些內容與主題有機融為一體時,《嶽野支路》也不再單單是紀實類旅行節目這麼簡單,它再次喚醒了人們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犀牛之於我們大多數,可能只在影視作品或者是動物園見過,也因此,當「保護犀牛」的宣傳一次次撲面而來時,我們大多是被動接受。
  • 奧地利步行十分鐘就可以走遍的小鎮,卻被冠譽為「全球最美小鎮」
    哈爾施塔特是奧地利上奧地利州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一個村莊,是近些年非常受歡迎的網紅小鎮,網絡上多被冠譽為"全球最美小鎮"、"歐洲最美小鎮"等稱號,旺季的時候,人氣火爆,遊客多到住宿費高漲仍一房難求。歷史上這一地區因鹽而致富,因此這裡又被稱作"世界最古老的鹽都"。
  • 光明日報:傳統曆法當活起來
    在曆法上,以日為參照物的為陽曆,以月為參照物的為陰曆。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這種曆法即為陽曆,也就是現在實行的公曆。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就是陰曆,按照陰曆,每月十五可以看到月圓,每月初一則看不到月亮。月相的變化及其所在位置與當月的每一天有對應關係,上半月叫上弦,月亮從芽狀逐漸長滿,成為圓月;下半月叫下弦,圓月漸瘦,直至消失。陰曆每天的不同時刻,海潮也應時漲落。
  • 阿木爾 北極藍莓小鎮初露崢嶸
    2010年以來,阿木爾林業局先後聘請北京正略鈞策公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以發展藍莓複合型產業為主的中國藍莓小鎮建設總體規劃。目前,藍莓繁育基地、藍莓園和藍莓酒莊已經建成;北極冰系列藍莓產品推向市場,顯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藍莓島、藍莓酒吧一條街和藍莓產品集貿市場正在建設中。
  • 熊體內有農藥冰上有塵埃 誰弄髒北極小鎮?(附圖)
    熊體內有農藥冰上有塵埃 誰弄髒北極小鎮  朗伊爾賓城是挪威斯瓦爾巴德島上的一個小鎮,僅有1000多人口,它位於北緯78度13分,已經在北極圈裡,所以被稱為「地球最北端的城市」。
  • 敬畏自然,感悟生命!班主任談疫情下的生命教育
    2020年,全世界新冠疫情爆發、東非蝗災、澳大利亞山火、洪水肆虐,永久凍土層解凍、北極甲烷大爆發。氣候變暖,南極冰雪融化。這些都是慘痛的代價。03敬畏自然,很多人已經行動起來了。山河無恙,我們方能安好。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原標題: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寒假之初,許多家長許諾要帶孩子去拜訪親朋好友、去海邊度假、到北方看雪……然而這一切都被後來的宅家「抗疫」生活所代替。生活模式的驟變引發了孩子們一連串的疑問:「為什麼不能出門?」「為什麼會有這麼討厭的病毒?」「怎樣才能打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