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藍天碧水淨土——記生物質高值氣化產業領跑者張守軍

2021-01-12 中國網科學頻道

為了藍天碧水淨土

——記生物質高值氣化產業領跑者、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守軍

人物小傳:張守軍,1972年生,男,漢族,安徽金寨人,高級工程師,安徽省民建會員。現任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德博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電長源湖北生物質氣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批國家專利100餘項,率先提出「生物質氣化高值化利用技術」、「生物質工農能一體化利用技術」,並衍生出生物質氣化多聯產、生物質氣化耦合燃煤機組發電和雙流化床制天然氣/氫氣/燃料電池發電等多項原創性技術。主持及參加多項國家、省級科研課題,主編及參與編制多項行業標準。

「柴比煤貴不是不可能!」「燒農林殘餘物等於燒錢!」「小秸稈大產業『錢景』廣闊!」

……

初聽這些觀點,你是不是有種「痴人說夢」的感覺?但在安徽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眼前的事實又讓你不得不相信那散落在漫山遍野的農林廢棄物,真真切切都是「寶」。

這個讓「廢物」變「寶」的領頭人叫張守軍,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一個從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金寨走出來的高級工程師。他以科技呵護自然為己任,十年磨一劍,深耕生物質高值氣化領域,以生物質氣化耦合、生物質氣化多聯產、生物質氣化制氫/合成天然氣/燃料電池發電為突破點,率先研製出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物質氣化高值化利用技術」「生物質工農能一體化利用技術」,個人擁有10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成功建設並運營近百項國內國際項目,創造了環保、高值、持續的運營模式,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合肥市科技進步獎、荊門市科技發明獎、華電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電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及參加多項國家、省級科研課題,主編及參與編制多項行業標準,實現社會效益、環保效益、經濟效益的三翼齊飛,為營造藍天碧水淨土,造福子孫後代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尋著這串閃光的足跡,讓我們走近張守軍,走進他探索生物質綜合利用的內心世界。

在「突飛猛進」熱潮下的冷思考

生物質能,古老而又年輕的可再生能源,在人類發展史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薪火相傳」、「伐薪燒炭南山中」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我們熟知的成語和故事無不顯示著生物能源對我們祖先的重要作用。只不過是進入工業時代後,隨著煤炭、石油等礦物能源的大量開發,生物質能源利用正逐漸式微。

潮起潮落,歷史的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各種能源發展也是如此。上個世紀末,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效應的日益加劇,生物質、太陽能、風力、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由於能夠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緩解甚至消除溫室效應,日益受到重視,多種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實現長足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壯大。

生物質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一環,同樣得到了科學家及產業界的青睞。由於生物質歷來與農民和農業為伴,在我國生物能源的最初發展,也是以解決農村清潔能源供應作為突破口,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技術應運而生。當生物質氣化產生的燃氣在農民爐灶上發出藍色透明的火焰時,不僅顛覆了燒柴做飯的傳統,也點燃了大家對生物質能源的激情,上至國家領導下到鄉野村夫,都在短時間認可了該技術。在大量財政資金補貼下,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技術在中國農村「突飛猛進」。一時間,各種生物質氣化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神州大地。

圖:中國農村生物質氣化居民集中供氣項目

張守軍也是在這個時間進入生物質氣化領域的。他組織工程隊建設了一個生物質集中供氣工程,並親自盯在現場研究整個氣化系統的運行、設備維護、財務狀況等。經過一年左右的實際測試,財務平衡計算和深入思考,他逐漸發現了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項目存在的各種問題。

從技術上來看,集中供氣技術主要解決農民的一日三餐用能問題,導致氣化設備規模小且無法實現長時間連續穩定運行;由於啟停頻繁,焦油處理設備不完善,時間一長焦油逐漸在供氣管道凝結,造成了管道堵塞、設備停用;從商業角度來看,政府的財政資金提供了所有建設費用,各地上馬項目儘管熱情高漲,但項目運行後,燃氣費用很難從農民那獲得,不長時間項目就淪為面子工程,甚至只有領導來時才進行「表演式」運行。

此時,擺在張守軍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借著生物質集中供氣的熱潮繼續賺快錢,等財政補貼退出後,換一個領域來做;另一條是進行持續研發,解決生物質氣化的各種技術問題,將生物質氣化擴大到工業用途上,實現生物質項目自身良性循環發展。

抉擇是痛苦的,更是艱難的。作為出生在將軍縣金寨的孩子,與土地和山林的自然親近讓張守軍毅然選擇把生物質氣化作為終身奮鬥的事業,他要用大別山賦予其性格中的頑強和勇敢,闖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在艱難抉擇中闖新路開新局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經過仔細調研,張守軍發現稻米加工行業能夠提供充足的稻殼原料,且經常面臨缺電窘況,在稻米加工廠利用稻殼氣化發電是通向生物質氣化工業化的第一扇門。

這一發現,讓迷茫中的張守軍找到了方向。帶著興奮和希冀,他註冊成立了德博能源公司,開始組織力量進技術行攻關。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高效淨化設備,解決了燃氣中的焦油去除問題,匹配適應生物燃氣特性的內燃發電機組,實現了氣化設備連續穩定運行。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們依次開發了50kw~3MW的稻殼氣化發電系統,德博能源也逐漸站穩腳跟,在氣化發電行業內開始小有名氣。

 

圖:江西上高2MW生物質氣化發電聯產炭項目

 

圖:湖南寧鄉2.5MW稻殼氣化多聯產項目

然而,千禧年的到來並未給生物質氣化行業帶來好運,由於前期農村集中供氣的大量建設並陸續停產,浪費了大量財政資金,不少主管部門開始談「氣化」色變,國家、省、地市大量叫停項目建設,退出財政補貼。而隨著國家大量電源項目的建設,米廠缺電情況基本緩解,作為氣化發電原料的稻殼也隨著用途逐漸增多,價格不斷攀升。

氣化集中供氣和氣化發電這兩條路越走越窄,而2007年開始發展起來的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逐步成為了生物質利用行業的主流,氣化技術逐漸被邊緣化。

行業困境下,很多氣化企業逐漸消失或者開始轉行,德博能源同樣面臨堅守氣化還是退出轉行發展的又一次艱難選擇。

是進還是退?張守軍帶領公司人員仔細分析氣化行業形勢以及面臨的困難後,一致感到氣化行業出現波動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主要原因在於氣化技術本身不完善和氣化應用的範圍較小,導致過度依賴國家補貼和稻米加工行業。為此,他們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大對氣化技術的研發力度,開拓生物質氣化產品的應用和領域;另一方面,借力國外市場,針對東南亞、非洲和歐洲市場,推出專門應用於獨立電網的小型氣化發電設備。

 

圖:斯洛維尼亞400kW生物質氣化發電項目

 

圖:希臘400kW橄欖渣氣化發電項目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回首那段歷程,張守軍感慨萬千。為了氣化事業發展,德博能源開始與相關科研單位深入合作,並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他們從生物質原料特性做起,建立了涵蓋秸稈、稻殼、玉米芯、木塊、竹屑在內的100多種生物質的堆密度、流動性、元素分析、灰成分等理化特性庫;開發出了適合不同原料的固定床和流化床氣化裝置,實現了對燃氣和生物炭等多種產品的智能調控;研發多工況下生物燃氣的高效清潔燃燒利用技術,實現了生物燃氣在電力供應、熱能生產、化工領域、金屬冶煉等領域的全覆蓋。

在生物炭材料上,張守軍花費了更多的功夫,詳盡分析了不同的生物質炭的特性。秸稈炭具備一定燃燒熱量,富含植物生長必需的 N、P、K、Ca、Mg等營養元素,且具備較強吸附功能的孔隙結構,pH值為8~10,將其用在在農業生產上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增強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能力、吸附有毒物質,促進農業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木屑、果殼氣化產生的木炭具有較高的固定碳、較低的灰分,非常適合製成活性炭產品提高生物質炭的附加值,可用於氣體淨化和水體處理。穀殼炭和稻草炭等雖然灰分含量較高,但是其矽含量也非常高,可用與制活性炭同時提取二氧化矽。稻殼炭還可以用於冶金行業的保溫材料,將其覆蓋在鋼水、鐵水上進行保溫可大大提高成品率。在高性能碳材料方面,張守軍與合作單位深入研發,將生物炭變成為價值極高的電極材料,實現了生物質向高端碳材料的轉化。

原創技術變商業模式實現「三翼齊飛」

好棋一著,全盤皆活。

數年的堅守與鑽研,張守軍率領德博能源為生物質利用闖出了一條新路。利用生物質中揮發分、水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分布特性,在氣化過程中通過調整固定碳的氧化程度,實現高效氣化或高品質生物炭及燃氣的同時輸出,進而提升生物質價值,開發出基於生物質氣化的多聯產、耦合發電、製備氫氣/天然氣/燃料電池發電等多項原創性技術。

圖:生物質氣化的多聯產工藝流程圖

圖: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工藝流程圖

圖:生物質氣化製備氫氣/天然氣/燃料電池發電工藝流程圖

以入股國電長源下屬的湖北生物質氣化科技有限公司為標誌,張守軍帶領德博公司走向生物質能源項目運營。通過引進三家院士團隊,控股安徽德博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投資運營安徽德博永鋒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虹源生物質有限公司、江蘇德博榮寶電力有限公司、安慶中基能源有限公司、安國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物質能源運營公司,實現以技術研發為基礎、以工程建設為突破、以投資運營為龍頭的生物質利用的商業模式,實現了社會效益、環保效益、經濟效益的三翼齊飛。

 

圖:懷寧經濟開發區生物質氣化明光經濟開發區生物質氣化集中供熱聯產炭項目

 

肥西生物質氣化供10t鍋爐河南南陽物質氣化熱炭聯產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圖:河北安國生物質氣化供700萬大卡導熱油鍋爐聯產炭項目

由於生物質氣化多聯產、燃煤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和天然氣製備具有建設成本低、轉化效率高、產品多元化、運行靈活性高等特點,為我國農林廢棄物處理提供了新思路,這些技術一經問世,就吸引了政府和行業內更多人的關注。如今,在生物質氣化領域,德博能源在國內外已建有近百套成功案例,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客戶包括江西聖牛、湖南谷力、安徽海泉等大型糧食龍頭企業,江西龍淨等活性炭領軍企業,中國水業等上市公司和上海電氣等大型國有集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源地的浙江安吉聖氏生物和麗水雙槍等知名企業;在氣化耦合發電領域,由德博能源技術支持的國電長源10.8MW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穩定連續運行超過6年,華電襄陽15MW級的耦合發電項目已經投運,更多大型電力集團也與德博能源攜手共同推進氣化耦合發電;在製備天然氣、氫氣等化工品領域,在德博能源氣化中試項目技術支撐下,國內客戶已經完成項目的施工設計……

 

圖:浙江麗水生物質氣化供8t鍋爐聯產炭項目浙江安吉生物質氣化供10t鍋爐聯產炭項目

 

圖:湖北荊門10.8MW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湖北襄陽15MW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

隨著生物質高值氣化產業的發展,張守軍和德博能源也越來越多得到了社會認可,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林業和草原局梁希科技一等獎,合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燃煤機組耦合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榮獲湖北省荊門市科技發明二等獎,開發的生物質高值化氣化產品獲得了中國能源研究院評出的「中國能源裝備十大卓越性能產品」,公司也獲得《中華工商時報社》評出的「2017年度最具成長力企業」。

目前,德博能源是安徽省首家入駐三家院士團隊的民營企業,並與浙江大學、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

圖:張守軍與張齊生院士、袁隆平院士、蔣劍春院士、陳溫福院士、丁文江院士在一起

十四五規劃對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出了明確任務和新的更高要求,也為生物質氣化行業的大發展帶來了春天和新的契機。

中國農業大學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秸稈年產量29億多噸,中國每年可生產秸稈7億多噸。如何對海量的秸稈進行無害處理考量著人們的智慧。曾經一個時期,一個「燒」字把天地打回了煙霧茫茫的混沌初開。但在張守軍和他的團隊這裡,原先一名不文的農林廢棄物,經過多聯產設備催化運行,不但能發電產熱,而且能生成大量的炭基肥,實現物超所值,環保高效。

「秸稈作為深加工的工業原料,如增值1.5到3倍,就是一個500億到1000億的大產業。」挺立行業發展的潮頭,沐浴著國家政策的春風,張守軍既有責任的重擔與壓力,更有前行的信心與動力。他決心奮進氣化發展新徵程,繼續研發氣化技術,並將其應用在有機固廢的高效處理方面,為固廢高效處理開闢一條新路,用更多的氣化產品實現「藍天、碧水、淨土」的願景,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衛星遙感護航「藍天、碧水、淨土」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江蘇身處長江大保護的核心地段,總書記剛剛來江蘇視察。在環境保護方面,衛星遙感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顧行發說,去年3月江蘇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協議,使得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一個重大的空間信息應用項目落地常州。據了解,該項目已在新孟河疏浚等重點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積極發展空間科技 衛星遙感護航「藍天、碧水、淨土」
    「總書記要求我們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江蘇身處長江大保護的核心地段,總書記剛剛來江蘇視察。衛星遙感對於生態環境監測也非常有效,能夠監測植被的生物多樣性、植被的覆蓋度、森林的質量、草原的質量、土壤變化等等。用在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監測,衛星甚至能知道它的二氧化碳濃度是多少。而我們常常看到的天氣預報的衛星雲圖,也是遙感的一部分。  所以,衛星看似離我們遙遠,但實際上就在我們身邊。衛星遙感已經在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環境規劃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無錫濱湖提交生態環境保護答卷 還百姓「藍天、碧水、淨土」
    濱湖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宋超在發布會現場介紹稱,生態環境質量是最大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濱湖區舉全區之力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答卷」顯示,就「藍天」成績而言,PM2.5平均濃度從2017年的42.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30微克/立方米,下降29.4%,2019年在全市率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首屆庫布其雲論壇舉辦:防治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打贏藍天、碧水...
    上午,由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億利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庫布其雲論壇通過視頻方式舉辦,論壇主題為「防治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來自聯合國、國際組織、企業界、金融界、科學界的嘉賓從不同角度探討生態產業、綠色金融在防治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稱讚中國為全球環境生態治理做出的突出貢獻。
  • 生物質氣化技術及產業發展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生物質氣化用途廣泛、原料種類和規模適應性強,是實現生物質分布式開發利用和可燃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效途徑,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推進節能減排、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綜述了生物質氣化、燃氣淨化關鍵技術和供熱、發電、合成液體燃料等產業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生物質氣化產業前景進行了展望。
  • 宜君:高顏值「水晶天」刷爆朋友圈 藍天白雲美如畫
    天空澄碧 纖雲不染遠山含黛 微風不燥想把宜君的藍天販賣給顏料用完的梵谷碧水藍天是民生之本藍天幸福感日益增強的背後,是宜君縣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努力和付出。截止8月30日,全縣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20天,優良天數和綜合指數在關中67個區縣排名第一。
  • 藍天碧水綠岸 寶安美麗家園
    寶安——深圳市的國土面積大區、人口大區、產業大區以及民生大區。今日之寶安人,正幸福地享受著「藍天碧水綠岸」帶來的沐浴和滋養,寶安上下對標「雙區」建設,進一步參與維護轄區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共治共享的新局面;繼續努力做好、做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力爭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 天朗氣清,藍天白雲現。
  • 環境科學專業:呵護碧水藍天
    呵護碧水藍天備受社會關注。目前開設環境科學類專業的院校有哪些?畢業生去向如何?本期專業視窗將對考生關注的問題簡要解答。專業人才緊俏 百所高校招生前段時間,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等六省區市政府也與環保部籤訂了大氣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了六方面任務。不難看出,環保已成為當下各地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被封「最有營養創業節目」
    江蘇衛視《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首期節目剛播出,立即引發觀眾熱議。眾多成功的企業大佬變身選手,挑戰任務,挑戰自我的精彩情節,吸引了大群觀眾。有觀眾封《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是「最有營養」的創業類節目。
  • 編織科技「巨網」 守護碧水藍天
    我市生態環境部門應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自動監測、在線監控等高科技手段,編織出一張「巨網」,覆蓋整個環保體系,為守護碧水藍天助力。形式多樣的監測手段,匯成了海量的監測數據。為了讓海量數據跑起來、用起來,我市的「智慧生態」作戰指揮中心大數據應用平臺應運而生。
  • 想要的碧水藍天離我們有多遠?
    希望希望有關部門加大監督力度,還百姓一個碧水藍天!對於此事後續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 我國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技術及應用探討
    由此,一批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試點項目建設已開始啟動,繼吉林大唐長山熱電廠啟動燃煤與農作物秸稈耦合發電技術改造試點工作後,廣東、寧夏、湖北、安徽等省已啟動了一批燃煤與農林生物質、汙泥耦合發電的試點項目。世界上最早的生物質發電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因為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丹麥為緩解危機帶來的能源壓力,率先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技術,1990年以後,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也得到大力發展。
  • 陳安相創新綠色節能環保新型智能變電站 助力電力產業升級 - 電氣...
    兩會看科技:陳安相創新綠色節能環保新型智能變電站 助力電力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藍天、碧水、淨土等七大「保衛戰」相繼打響,科技創新對其支撐作用也越發明顯。特別是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 和桃花水母共享碧水藍天
    「身邊有這些精靈和我們一起共享碧水藍天,我深感高興。」該項目負責人黃聚生笑容滿面地說。
  • 拉薩淨土健康產業:朝氣蓬勃邁向豔陽天
    原標題:城關區淨土健康產業:朝氣蓬勃邁向豔陽天   2016年3月2日,與全國500強企業中國匯源果汁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註冊1億元成立西藏匯泉實業有限公司;   同年6月10日,與蒙牛集團籤訂乳業合作發展協議,通過合作發展,全力打造「高原奶都」;同時,積極牽手全球500強企業中糧集團,成為其全國22個戰略合作夥伴之一……
  • 要復工復產,更要復工復產,更要碧水藍天——九色鹿金屬板材以環保...
    齊魯網濱州4月14日訊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推進,這幾天,在被譽為全國「金屬板材之鄉」的山東省博興縣,當地政府的安監辦、燃氣辦、環保辦等工作人員開始忙碌起來,除了確保各企業安全生產外,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當地的彩塗板生產企業VOCs廢氣治理進行重點檢查,目的是打好「藍天保衛戰」。
  •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2020-11-3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藍天保衛戰如何決勝?政協委員建議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勝之年。如何決勝?2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視頻會議,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發言時建議,2020年的大氣汙染防治,既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又要堅持科學治汙、精準治汙、依法治汙。
  • 黑龍江省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研究
    目前,技術成熟且綜合效益較高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物質供氣、生物質發電和生物質固體燃料等。從產業發展領域來看,黑龍江省生物質發電相對比較成熟,但其發展規模受到原料和需求的制約;生物液體燃料雖然在糧食燃料乙醇方面位居全國前列,但受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限制,而非糧食燃料乙醇正處在研發階段,且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規模偏小;生物質燃氣中的沼氣基本停留在「一戶一建」模式的基礎上,集約化程度低,大型沼氣工程和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數量少、運行體系和服務體系不完備;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雖然技術比較成熟,但與全國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