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十三五」以來,內江市市中區以落實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為總目標,圍繞「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各級、各類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推動全區水、氣、土汙染治理工作,有效化解各類環境汙染、環境擾民和環境糾紛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操作機器、查看設備、流水潺潺……11月25日,小編來到市中區白馬鎮汙水處理廠看到,整個汙水處理廠正平穩有序運行。只見工作人員在生化池上嫻熟地操作機器按鈕,經過二次沉澱池處理後的生活汙水從一旁的反硝化濾池緩緩流出,在紫外線消毒池的出水口,清澈的水從處理設備中源源不斷地流出,原本渾濁的汙水在汙水處理廠內經過多重工序過濾和處理,最終變回水原本清澈的樣子。
在過去,「汙水簡單處理後直排沱江河」是市中區白馬鎮居民以往生活汙水的排放方式,而如今,隨著白馬鎮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及運行,有了大不同。
據了解,白馬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是2016年四川省第一批省級PPP示範項目,也是內江市第一個已啟動實施的PPP項目。該項目廠區佔地16.85畝,主管網2.8公裡,支管網1.8公裡,總投資10140.3萬元,目前已做到日均處理生活汙水5000噸左右,覆蓋周邊四萬多居民。該項目的建設和運行有利於改善周圍水體環境、推進了白馬鎮全面開發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內江川水投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鈐琛介紹:「白馬鎮的生活汙水已經全部接入汙水處理廠,在今後,我們將新建汙水管道、計劃進行第二期的項目擴建,屆時日處理水量規模有望由五千上升到一萬噸。」
白馬鎮汙水處理廠的建成和運行只是市中區「十三五」期間大力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中區嚴把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從源頭上嚴控高汙染、高耗能、高資源消耗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推動全區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打造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中區。
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場鎮生活汙水處理站25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點52個,將新建汙水收集池125個、新建六池淨化系統25套。市中區8個鎮(街道)、85個行政村中已有55個行政村基本具備汙水處理能力,佔比為64.7%。「十三五」以來,市中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沱江流域市中區段已連續16個月保持Ⅲ類水質。
內江市市中區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吳星表示:「『十四五』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期。市中區將認真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保障全面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大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內自同城化發展中的新中區貢獻環保力量。」
來源 | 微甜城
原標題:《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