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2020-12-05 澎湃新聞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2020-11-3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十三五」以來,內江市市中區以落實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為總目標,圍繞「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各級、各類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推動全區水、氣、土汙染治理工作,有效化解各類環境汙染、環境擾民和環境糾紛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操作機器、查看設備、流水潺潺……11月25日,小編來到市中區白馬鎮汙水處理廠看到,整個汙水處理廠正平穩有序運行。只見工作人員在生化池上嫻熟地操作機器按鈕,經過二次沉澱池處理後的生活汙水從一旁的反硝化濾池緩緩流出,在紫外線消毒池的出水口,清澈的水從處理設備中源源不斷地流出,原本渾濁的汙水在汙水處理廠內經過多重工序過濾和處理,最終變回水原本清澈的樣子。

在過去,「汙水簡單處理後直排沱江河」是市中區白馬鎮居民以往生活汙水的排放方式,而如今,隨著白馬鎮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及運行,有了大不同。

據了解,白馬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是2016年四川省第一批省級PPP示範項目,也是內江市第一個已啟動實施的PPP項目。該項目廠區佔地16.85畝,主管網2.8公裡,支管網1.8公裡,總投資10140.3萬元,目前已做到日均處理生活汙水5000噸左右,覆蓋周邊四萬多居民。該項目的建設和運行有利於改善周圍水體環境、推進了白馬鎮全面開發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內江川水投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鈐琛介紹:「白馬鎮的生活汙水已經全部接入汙水處理廠,在今後,我們將新建汙水管道、計劃進行第二期的項目擴建,屆時日處理水量規模有望由五千上升到一萬噸。」

白馬鎮汙水處理廠的建成和運行只是市中區「十三五」期間大力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中區嚴把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從源頭上嚴控高汙染、高耗能、高資源消耗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推動全區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打造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中區。

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場鎮生活汙水處理站25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點52個,將新建汙水收集池125個、新建六池淨化系統25套。市中區8個鎮(街道)、85個行政村中已有55個行政村基本具備汙水處理能力,佔比為64.7%。「十三五」以來,市中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沱江流域市中區段已連續16個月保持Ⅲ類水質。

內江市市中區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吳星表示:「『十四五』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期。市中區將認真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保障全面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大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內自同城化發展中的新中區貢獻環保力量。」

來源 | 微甜城

原標題:《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拉開「夏季攻勢」,守護好一江碧水
    為此,湖南明確提出堅持汙染防治攻堅的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開展好「2020年夏季攻勢」,真正「守護好一江碧水」。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依然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食品安全、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 從湘江源到一湖四水,湖南14市州同步開展河流淨灘
    據悉,此次萬人淨灘聯合行動是由省環保聯合會、湖南碧桂園、省湖湘文化聯合會聯合主辦的2020「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守護好一江碧水聯合公益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動聯動了全省14個市州的環保公益團隊,發動環保志願者、碧桂園業主及熱心市民,在四水流域及湘江源同步開展淨灘、巡河、垃圾分類、水質檢測等活動,倡導保護河流,保護水源,形成了呵護一湖四水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 山水織錦繡 瀟湘譜華章——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不止長沙、常德,在三湘四水腹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鄉村建設處處開花。極目湖湘大地,美麗正由外向內延伸,文明在人心深處滋養發芽,結出累累碩果。 生態修復治理換來水清鳥聚 一江好水鴨先知。 初冬,湖南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一處淺水灘,幾隻中華秋沙鴨悠閒休憩。
  • 制度見效 碧水長流——我區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綜述
    美麗的烏倫古湖煥發勃勃生機,賽裡木湖宛如仙境,塔裡木河沿岸綠樹成蔭……各地河湖治理,不僅換來碧水長流,也讓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加快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  新疆實施河湖長制以來,制度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通過實施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建設了一批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湖,沿岸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榮成這樣奏響生態文明建設「集結...
    近年來,榮成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爭當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與榮成發展緊密結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打造「自由呼吸·自在榮成」,讓好空氣、好環境、好生態成為榮成最鮮明的城市特質和最強競爭力。
  • 湖南日報丨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寫在寧鄉市正式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之際 圖為溈江流域通過綜合整治,如今一江碧水煥新顏,溈江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供圖) 陳 新 彭大川 戴承志 孫新明 洞庭之南,長沙西翼,這是湖南一塊璀璨耀眼的經濟板塊。 枕山、向水,寧靜而又澎湃。
  • 編織科技「巨網」 守護碧水藍天
    我市生態環境部門應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自動監測、在線監控等高科技手段,編織出一張「巨網」,覆蓋整個環保體系,為守護碧水藍天助力。形式多樣的監測手段,匯成了海量的監測數據。為了讓海量數據跑起來、用起來,我市的「智慧生態」作戰指揮中心大數據應用平臺應運而生。
  • 天津薊州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活動在北京舉行,薊州區獲評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榮譽稱號。薊州區聚焦山林養護,構建起區、鎮、村三級護林網絡,實施封山育林,加大生態林、公益林、名木古樹管護力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火災預防撲救能力和野生動物保護水平大幅提升。積極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搞好「兩環三沿」綠化,營造大綠大美的生態空間。
  • 常見水鳥飛 不見漁船行湖北襄陽修復漢江水生態 守護一江碧水
    原標題:常見水鳥飛 不見漁船行湖北襄陽修復漢江水生態 守護一江碧水起源於秦嶺南麓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它綿延1577按照黨中央關於長江十年禁漁的部署要求,為保持漢江水生態環境平衡,2019年12月10日,居於漢江中遊的湖北省襄陽市發布了漢江襄陽段十年禁漁令。今年7月,襄陽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又先後發布通告,在全域範圍內所有河流實施「三清一轉一建立」工作,採取清理漢江、清管市場、清收設備等措施,積極推進漁民轉產安置,加快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紮實推進禁漁退捕工作做實落地。
  • 中國第一份各省區市生態文明排名出爐 山東第九
    這是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以來,中國第一份各省區市生態文明水平的排名。  它來自代表國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區域協調發展與政策研究」課題組。作為研究成果的《中國生態文明地區差異研究》首次披露了各省區市生態文明的發展現狀,以期促進各省區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那麼,各省區市生態文明水平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東、中、西部存在什麼樣的地區水平差異?經「新區域協調發展與政策研究」課題組授權,《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披露該課題最新研究成果。
  • 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放大綠色發展優勢,發揮重要生態屏障作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 生態優先,護一江碧水
    5年來,生態優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已經成為沿江省市幹部群眾的共識並付諸行動。清船清網,禁捕退捕,生物完整性指數不斷回升;騰退岸線,汙染治理,流域生態功能持續恢復……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一江碧水,正滾滾東流。
  •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海北】守護「西部小水塔」,海北在行動
    境內有祁連山水源涵養區和青海湖國際重要溼地,是青海省「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全國水資源與水生態安全的戰略要地。近年來,海北州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工作總基調,以水資源保護利用為主線,以保障水安全為目標,深入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紮實推進河長制湖長制落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科學推進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系統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災害科學防治工作
  • 江西公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年成績單
    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心和支持!2016年6月,江西與福建、貴州一同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017年9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將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央部署。在試驗區建設三周年之際,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圍繞試驗區改革任務全面出臺、試驗區建設總體成效、重點領域改革情況進行介紹。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青山碧水映藍天...
    而紅嘴鷗留戀重慶的背後,是渝中區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十三五」期間,渝中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配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集團)局長、總經理安國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集團)黨委書記張學勤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在改制工作中,林區始終堅持了人本改制、和諧改制、平穩改制原則,各級領導幹部始終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操作改制,制定了原料保障、預留養老金等優惠政策,積極協調屬地政府,共同扶持改制企業發展,逐項落實了工商註冊、稅費減免、職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群團組織屬地化等各項政策。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加快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創建「美麗吉林」,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 懷化市生態環境局「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二 守護一方藍天...
    藍天白雲下,舞水河碧水清流,中坡山綠意盎然,湛藍的天空遼闊高遠,市民們閒庭信步,欣賞這望得見的綠、看得見的水,感受持續改善的空氣品質。「懷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每天都與藍天白雲作伴。」市民周俊敏感慨頗多,在懷化生活了50多年,親眼見證了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2020年7月22日,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彭國甫在市一中新校區建設工地詳細察看揚塵治理情況。
  • 藍天碧水綠岸 寶安美麗家園
    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寶安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舉全區之力,基本還清了生態環境欠帳,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改善,環境基礎設施填平補齊,生態文明體制實現突破,社會公眾參與逐步增強,為「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建設打下了良好生態環境基礎。寶安生態環境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