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今日懷化,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更美。藍天白雲下,舞水河碧水清流,中坡山綠意盎然,湛藍的天空遼闊高遠,市民們閒庭信步,欣賞這望得見的綠、看得見的水,感受持續改善的空氣品質。
「懷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每天都與藍天白雲作伴。」市民周俊敏感慨頗多,在懷化生活了50多年,親眼見證了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
2020年7月22日,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彭國甫在市一中新校區建設工地詳細察看揚塵治理情況。(記者 潘雨 攝)
2020年12月2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雷紹業在佳惠物流城實地察看揚塵治理情況。(記者 楊智偉 攝)
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2019年3月,我市正式啟動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現場調度,提出要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全力創建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當月,我市成立懷化市創建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路局等部門。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20年,我市城區優良天數達359天,優良率98.1%,同比上升7.7%;主要指標PM2.5、PM10的累積濃度分別為29μg/m3、53μg/m3,PM2.5濃度同比下降19.4%,PM10濃度同比下降19.7%,空氣綜合指數為3.11。
我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一組組數據背後,凝結著今年以來我市精準施策、重拳出擊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取得的成效。
2019年因1微克,失之交臂
「懷化城區中間平坦四面環山,屬盆地地形。這種地形的優點是受雪峰山地形阻隔,從北方傳輸的汙染空氣較難影響到本地氣候,但缺點同樣突出,大氣汙染尤其是顆粒物汙染形成後容易累積難於擴散。」市創建辦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明傳德告訴記者,2019年開始,我市積極開展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創建工作,全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4,PM2.5年均濃度36微克/立方,超過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僅1微克,但就因這1微克,與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失之交臂。
日夜奮戰一整年,抵不過2019年最後一兩天的外源性重汙染天氣的影響,究其原因還是本地汙染物的累積濃度高,外源性汙染輸入時沒有了緩衝的空間,數據指標餘量過小,只能「靠天吃飯」。
2020年5月9日,副市長唐浩然到鶴城區調研揚塵汙染防治工作
行百裡者半九十。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打的是攻堅戰、持久戰,容不得半點鬆懈,來不得絲毫停歇。我市不斷總結經驗,強化問題導向,久久為功,鐵腕治汙,以一個又一個問題的解決,帶動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
科技助力,精準施策
為進一步提高區域空氣品質進行精細化管理,市生態環境局運用大數據技術全面分析2019年創建失敗的主要原因,找到汙染攻堅的難點和重點,積極搭建大氣汙染監管平臺,集成空氣品質自動站、小微站、顆粒物組分站、地形地貌、網格、汙染源等信息,並通過可視化技術建立具備全面監控、掛圖研判和影響評估三大能力的「天眼」監控體系,實施掛圖作戰,為大氣汙染防治精準施策提供科技支持。
圖為2020年建成的懷化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控平臺實時監控界面
專家研判會分析提出合理建議,領導準確決策,各部門、社會各界全員動員實施,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共同做好最後「一微克」的攻堅克難,讓「甜甜的懷化」空氣更加清新舒暢,讓懷化人民的胸腔洋溢「滿滿的幸福」。
邀請省級專家來懷,對懷化大氣汙染成因追根溯源,為市委市政府正確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通過空氣品質監控平臺手機APP,便於實時掌控城區空氣品質狀況,更快更準的找到大氣汙染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20年12月24日,陰雨濛濛,市生態環境局氣科工作人員孫可豪用手機打開空氣品質監控平臺APP,實況了解城區的空氣品質情況,由於近期受外源性輸入汙染影響,空氣品質有所下降。針對這一情況,市創建辦迅速啟動工作預案,加強執法監管,努力將空氣汙染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今年,市生態環境局完成了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微站及監控平臺的建設,為全市大氣汙染溯源安裝「天眼」。全年共出動督查人員896人次,巡查工地和企業1103個,口頭交辦問題311個,對68個問題下達交辦函79份、督辦函1份。通過督促整改,68個交辦函問題已完成整改銷號66個。
協同作戰,鐵腕治汙
「博冠名門等建設工地基本落實了揚塵汙染防治『六個百分百』,但仍存在部分渣土車車身衝洗不完全的情況。」2020年12月30日晚,市創建辦工作人員對城區8處建築工地開展突擊檢查,要求建設單位立即整改到位,加強灑水降塵等防治措施,強化工地出入口管控,做到場內無揚塵,場外無泥土。
2020年12月17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創建辦主任張五衛夜查建設工地
今年以來,市創建辦督導市城管局開展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香紙冥幣整治專項行動、餐飲油煙和散煤整治專項行動等。同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信局、市城管局對城區及周邊區域工業窯爐、礦山開採、VOC排放企業和餐飲油煙開展了聯合執法行動,檢查單位25家,委託第三方開展現場監測8家次,通過監測移送3條執法線索給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
進入四季度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我市再接再厲,加強監管,聯防聯控,確保藍天保衛戰任務如期完成。從12月8日起組織開展「建築工地、渣土運輸專項行動」,通過積極督辦和各部門通力協作,城區建築工地、道路揚塵、混凝土攪拌站、工業窯爐、礦山開採、VOC排放企業和餐飲油煙等行業及區域揚塵汙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氣環境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為創建工作完美收官。
藍天為幕布,大地作舞臺。我市將以成功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為契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讓生態環境更美,讓綠色底蘊更厚。
【來源:懷化市供銷合作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