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生態環境局「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二 守護一方藍天...

2021-01-08 湖南24小時

(楊勝)今日懷化,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更美。藍天白雲下,舞水河碧水清流,中坡山綠意盎然,湛藍的天空遼闊高遠,市民們閒庭信步,欣賞這望得見的綠、看得見的水,感受持續改善的空氣品質。

「懷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每天都與藍天白雲作伴。」市民周俊敏感慨頗多,在懷化生活了50多年,親眼見證了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

2020年7月22日,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彭國甫在市一中新校區建設工地詳細察看揚塵治理情況。(記者 潘雨 攝)

2020年12月2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雷紹業在佳惠物流城實地察看揚塵治理情況。(記者 楊智偉 攝)

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2019年3月,我市正式啟動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現場調度,提出要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全力創建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當月,我市成立懷化市創建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路局等部門。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20年,我市城區優良天數達359天,優良率98.1%,同比上升7.7%;主要指標PM2.5、PM10的累積濃度分別為29μg/m3、53μg/m3,PM2.5濃度同比下降19.4%,PM10濃度同比下降19.7%,空氣綜合指數為3.11。

我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一組組數據背後,凝結著今年以來我市精準施策、重拳出擊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取得的成效。

2019年因1微克,失之交臂

「懷化城區中間平坦四面環山,屬盆地地形。這種地形的優點是受雪峰山地形阻隔,從北方傳輸的汙染空氣較難影響到本地氣候,但缺點同樣突出,大氣汙染尤其是顆粒物汙染形成後容易累積難於擴散。」市創建辦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明傳德告訴記者,2019年開始,我市積極開展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創建工作,全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4,PM2.5年均濃度36微克/立方,超過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僅1微克,但就因這1微克,與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失之交臂。

日夜奮戰一整年,抵不過2019年最後一兩天的外源性重汙染天氣的影響,究其原因還是本地汙染物的累積濃度高,外源性汙染輸入時沒有了緩衝的空間,數據指標餘量過小,只能「靠天吃飯」。

2020年5月9日,副市長唐浩然到鶴城區調研揚塵汙染防治工作

行百裡者半九十。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打的是攻堅戰、持久戰,容不得半點鬆懈,來不得絲毫停歇。我市不斷總結經驗,強化問題導向,久久為功,鐵腕治汙,以一個又一個問題的解決,帶動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

科技助力,精準施策

為進一步提高區域空氣品質進行精細化管理,市生態環境局運用大數據技術全面分析2019年創建失敗的主要原因,找到汙染攻堅的難點和重點,積極搭建大氣汙染監管平臺,集成空氣品質自動站、小微站、顆粒物組分站、地形地貌、網格、汙染源等信息,並通過可視化技術建立具備全面監控、掛圖研判和影響評估三大能力的「天眼」監控體系,實施掛圖作戰,為大氣汙染防治精準施策提供科技支持。

圖為2020年建成的懷化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控平臺實時監控界面

專家研判會分析提出合理建議,領導準確決策,各部門、社會各界全員動員實施,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共同做好最後「一微克」的攻堅克難,讓「甜甜的懷化」空氣更加清新舒暢,讓懷化人民的胸腔洋溢「滿滿的幸福」。

邀請省級專家來懷,對懷化大氣汙染成因追根溯源,為市委市政府正確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通過空氣品質監控平臺手機APP,便於實時掌控城區空氣品質狀況,更快更準的找到大氣汙染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20年12月24日,陰雨濛濛,市生態環境局氣科工作人員孫可豪用手機打開空氣品質監控平臺APP,實況了解城區的空氣品質情況,由於近期受外源性輸入汙染影響,空氣品質有所下降。針對這一情況,市創建辦迅速啟動工作預案,加強執法監管,努力將空氣汙染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今年,市生態環境局完成了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微站及監控平臺的建設,為全市大氣汙染溯源安裝「天眼」。全年共出動督查人員896人次,巡查工地和企業1103個,口頭交辦問題311個,對68個問題下達交辦函79份、督辦函1份。通過督促整改,68個交辦函問題已完成整改銷號66個。

協同作戰,鐵腕治汙

「博冠名門等建設工地基本落實了揚塵汙染防治『六個百分百』,但仍存在部分渣土車車身衝洗不完全的情況。」2020年12月30日晚,市創建辦工作人員對城區8處建築工地開展突擊檢查,要求建設單位立即整改到位,加強灑水降塵等防治措施,強化工地出入口管控,做到場內無揚塵,場外無泥土。

2020年12月17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創建辦主任張五衛夜查建設工地

今年以來,市創建辦督導市城管局開展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焚燒香紙冥幣整治專項行動、餐飲油煙和散煤整治專項行動等。同時,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信局、市城管局對城區及周邊區域工業窯爐、礦山開採、VOC排放企業和餐飲油煙開展了聯合執法行動,檢查單位25家,委託第三方開展現場監測8家次,通過監測移送3條執法線索給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

進入四季度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我市再接再厲,加強監管,聯防聯控,確保藍天保衛戰任務如期完成。從12月8日起組織開展「建築工地、渣土運輸專項行動」,通過積極督辦和各部門通力協作,城區建築工地、道路揚塵、混凝土攪拌站、工業窯爐、礦山開採、VOC排放企業和餐飲油煙等行業及區域揚塵汙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氣環境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為創建工作完美收官。

藍天為幕布,大地作舞臺。我市將以成功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為契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讓生態環境更美,讓綠色底蘊更厚。

【來源:懷化市供銷合作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2020-11-3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態文明建設踏上新徵程!「十三五」期間,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寒冬時節,行走在北京大興區新鳳河畔步道,微波蕩漾,碧水藍天。3年前開始的新鳳河流域水環境治理,讓曾經的「臭水河」如今成了附近居民休閒的好去處。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間,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不懈奮鬥,一批影響群眾生活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
  •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 奮進彩雲南 」新聞發布會消息,「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持續進行全省360處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工作,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 「十三五」民航節能減排巡禮:堅持綠色發展 守護藍天白雲
    大興機場的綠色建設是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生動縮影,也是民航綠色發展的鮮活註腳。綠色是生命之根、動力之源,綠色發展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十三五」以來,中國民航紮實落實《民航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和《關於深入推進民航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要抓手,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持續加大,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動力空前增強,燃效水平顯著提升,民航綠色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 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及「十三五」時期工作總結與2021年及「十四五...
    一、2020年及「十三五」時期工作總結「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廳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幹部職工,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實苦幹,奮勇爭先,全市綠色發展理念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守護青山綠水 留住藍天白雲——畢節市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掃描
    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最大的福祉,守護青山綠水,留住藍天白雲,才能贏得金山銀山。畢節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有關部門認真開展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烏江庫區畢節市範圍內網箱養魚取締工作。還烏江一片明淨是畢節市狠抓綠色發展,紮實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的一個生動寫照。
  • 州市環保頭條 |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傳達學習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貫徹...
    >會議對2020年11月30日上午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貫徹落實省政府主要領導重要講話精神視頻會議精神進行了傳達學習。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嶽修虎在視頻會上強調,要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扛好扛牢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政治責任。一是在全系統組織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專題學習活動,努力在學深悟透、入心入腦上下更大功夫。
  •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榮成這樣奏響生態文明建設「集結...
    近年來,榮成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爭當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與榮成發展緊密結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打造「自由呼吸·自在榮成」,讓好空氣、好環境、好生態成為榮成最鮮明的城市特質和最強競爭力。
  • 山水織錦繡 瀟湘譜華章——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華聲在線11月18日訊(記者 盧小偉)11月11日至14日,一場名為「美麗中國 瀟湘華章」的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走讀長沙、常德兩市。 活動期間,由中央及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記者組成的媒體團,在長沙縣高橋鎮、瀏陽市官渡鎮、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穿紫河、柳葉湖等地,領略山水澄明、綠意滿眼的錦繡瀟湘,探尋美麗中國建設的湖南方案。 一方好山水,滿眼皆覆綠。
  • 雅安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文峰赴寶興縣調研
    7月23日,雅安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文峰,率隊赴寶興縣調研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暗訪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寶興縣委副書記、縣長羅顯澤,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斌等陪同調研。
  • 強化環境審判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五」規劃建設期間,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環境司法制度日趨完善和成熟,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人民法院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 滄州生態環境局河間市分局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
    (環保進校園活動)6月2日,滄州市生態環境局河間市分局走進曙光小學開展了「小手拉大手禁止焚燒秸稈—致廣大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活動,讓每位學生當好小宣傳員、小監督員,以學生來影響家長、勸說家長並督促家長按照要求去做,真正把秸稈禁燒宣傳到每一個家庭。
  •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人民觀點)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5年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87個市縣入選。
  •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海北】守護「西部小水塔」,海北在行動
    打造水生態文明,靚化「美麗海北」2014年,國家水利部批准海北州為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地區。試點工作開展後,海北州堅持高點布局,以「三河一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環境修復工程為重點,圍繞水源涵養、水生態保護、水安全保障與水資源高效利用、水汙染防治、水文化與水景觀建設、水生態與水資源管理等6大體系,精心編制《海北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規劃了9大行動37個子項137個子工程,總投資達18.29億元。
  • 無錫濱湖提交生態環境保護答卷 還百姓「藍天、碧水、淨土」
    1月8日上午,無錫市濱湖區召開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提交近兩年生態環境保護「答卷」。濱湖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宋超在發布會現場介紹稱,生態環境質量是最大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濱湖區舉全區之力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 江西公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年成績單
    今年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完成階段性任務、形成階段性成果的決勝之年,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省試驗區建設的工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生態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劉兵先生,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陳振壽先生,省河長辦專職副主任姚毅臣先生,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楊國華先生,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陳小平先生,省金融監督管理局法規與規劃處處長張禮仁先生,省林業局生態文明辦主任郭英榮先生
  • 區生態環境局嚴格管控建設用地汙染風險
    順義區生態環境局多項舉措嚴格管控建設用地汙染風險。1.強化關停企業原址用地篩查,完成新一輪926家關停企業篩查工作,將26家企業地塊納入疑似汙染地塊名單。2.通過三類地塊再核查,完善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名錄,並聯合規自部門開展建設用地用途變更核查,已梳理建設項目用地名單150餘家。3.加強建設用地監管,利用聯審機制及「多規合一」平臺,加強疑似汙染地塊項目風險管控,督促30家相關責任主體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風險篩查及有毒有害物質排放調查,完成調查報告50餘份。
  • 2019年四季度通州生態環境局新聞發布會
    主持人(蔣軍 通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由南通通州生態環境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現場。 2019年是我們通州生態環境局發展史上的重要一年,我們由原來的通州區環境保護局更名為南通市通州生態環境局,是將原來區環境保護局的職責整合了發展和改革部門的應對氣候變化、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水利部門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和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門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等整合後重新組建了新的南通市通州生態環境局。
  • 湖南日報丨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寧鄉 ——寫在寧鄉市正式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之際 2012年以來,寧鄉市在全域範圍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堅持把「生態立市」作為重要戰略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發揮環境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功能,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八年奮進,八年堅守。
  • 西藏阿里生態持續向好 大部分山川仍處原生狀態
    資料圖 趙朗 攝「今天的阿里,不僅經濟穩步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而且碧水藍天淨土,動物植物多樣,大部分山川仍處於原生狀態,仍然是西藏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近日,阿里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李小兵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十三五」時期阿里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情況。